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明与游客|巴厘岛音乐

这是“世界民谣之旅”的第八十期。除了你现在看到的图文版,还有在喜马拉雅播出的电台版。结束了中南半岛的旅程,我们现在乘船向东南亚的岛屿出发,首先来到的是被誉为“天堂之岛”的巴厘岛。


目前我还没有真正去过巴厘岛,所以关于旅行见闻之类的内容就没有的说了。关于自然风光、人文景点之类的信息,大家可以自己在网上找,作为一个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岛屿,这方面资料还是非常丰富的。巴厘岛属于印度尼西亚,印尼大部分国民信仰伊斯兰教,但巴厘岛上的人大多信仰印度教。虽然面积还没有上海大,巴厘岛却孕育出了许多丰富多彩并且独一无二的艺术。从历史上来说,这得益于历代统治者的支持和保护,无论是古代帝王、荷兰殖民者还是现代国家领导,即便政权更替,这里的传统文化艺术始终没有遭到过很大的打击。而巴厘岛艺术的精神核心,便是本土化的印度教信仰。

说到巴厘岛的音乐,大多数人可能毫无头绪,但是对世界音乐有些了解的人都会知道“甘美兰(Gamelan,也可能翻译成加麦兰)”这个名字。需要说明一下,甘美兰并不是巴厘岛独有的,印度尼西亚的其他地方也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只是在巴厘岛上特别普遍,每个村庄都有甘美兰乐队。甘美兰字面意义大概就是“打击乐”。确实这种音乐是以打击乐合奏为主的,但并不是说它只有节奏。甘美兰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是定音过的铜锣,还有各种金属、竹子、木头制成的可以演奏音阶的打击乐器。除此之外也有竹笛、吹管和弦乐类的非打击乐器。这么多乐器的合奏,让甘美兰成为了一种交响乐。


很多关于甘美兰的资料都在强调,应当把它看成一个整体的艺术,也就是说除了音乐之外,舞蹈、皮影、戏剧、诗歌等等元素也都是甘美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就起源于宗教活动的甘美兰,至今依然保持着它的神圣性,除了内容通常都是印度教经典《摩罗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的故事内容,表演者也总是带着一种“把表演奉献给神灵”的虔诚之心在进行演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今天的甘美兰当然不会只为神灵表演,于是人们把它分成了三个类别,分别是“神圣的”、“仪式性的”和“世俗的”。然而无论为谁而表演,表演者的状态和表演内容本身的信仰含义都还是有“神圣性”的,所以即便是为看热闹的外国游客表演,他们也会和在寺庙里一样带着崇敬的态度。

接下来介绍一些巴厘岛的乐器。首先是铜鼓。铜鼓其实和“鼓”并不一样,它不是用皮作为鼓面的,而是通体都是铜制。这种乐器最初起源于青铜时代的东山文化,大致是公元前400年至公元100年的时候,位于今天越南与中国南部一带。之后,铜鼓在东南亚流传开来,今天的广西、云南也依然有一些少数民族会演奏铜鼓。人们认为铜鼓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当需要与精神世界沟通时,比如祭祀、祈福,人们就会敲击铜鼓,此外在战争和宫廷表演时也会用到。

巴厘岛有一只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铸造铜鼓,高1.86米,直径1.6米。2016年,中国广西有人铸造了直径4.2米,高2.6米的铜鼓,成为新的世界第一,不过巴厘岛的那只是千年之前铸造的,所以不能光拿大小来对比这两只鼓。巴厘岛的大铜鼓有一个名字,叫“培经之月(Moon of Pejeng)”,培经是巴厘岛上的一个村子,也是一种形状的铜鼓的总称,而这个月亮又是怎么回事呢。传说中,有一天,载着月亮飞过天空的战车掉了一只轮子,这个轮子落在了培经村里的一棵大树上,并发出了像月亮一样耀眼的光芒,后来人们把它供奉在庙里,这个轮子也就是今天这只铜鼓。虽然印尼很多其他地区还有人演奏培经鼓,但巴厘岛本地已经不再演奏这种铜鼓了,而这个“培经之月”也一直被人们当做一个圣物供在庙里。这让我想到很多古代文明的礼器尤其是青铜器,原本是祭祀神灵用的工具,之后自己也带上了种种象征含义,成了人们崇敬的对象。


如果说铜鼓已经从乐器变成了法器,有着类似起源的铜锣(Gong)则依然保持了它乐器的属性,并且在现在的甘美兰中被大量使用。甘美兰中的铜锣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常见的圆形中间凸出的锣,吊在一个架子上打的,中国叫“乳锣”。甘美兰会有几个不同尺寸的吊锣,用来制造不同音高的声音效果。另一种是排锣(Gong-Chimes),顾名思义,这是一类把锣排列起来摆放的乐器。这些锣并不是扁的,而是被铸造成水壶的形状,被定好了不同的音高,所以排锣是一种旋律乐器。巴厘岛甘美兰乐队中常会出现两组不同音高的排锣,分别叫热勇(Reyong)和特隆蓬(Trompong),另外还有一些独立的壶状锣用于提示节奏。

金属排琴是甘美兰乐队中数量最多的乐器,它们属于木琴类,但是琴键也是铜制的。这种乐器具体有多少个是不一定的,但多是成对出现。说到这个,就不得不说甘美兰乐器中的性别概念了。也就是说,几乎每一种铜制乐器都是成对的,至少有两个,一个音调比较高一个音调比较低,和我们的直觉不同,作为男性的乐器是音调较高的那个,女性反而是音调较低的。

铜制的乐器除了上面说到的,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钹。在古代,铸造铜器是一项高科技,而且很费钱,铜鼓又是甘美兰必备的乐器,所以只有获得统治者的许可才能建立一支甘美兰乐队。同时,铸造铜制乐器的工匠也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阶层。之前也说了,除了各种铜制乐器,甘美兰中也有木制蒙皮的鼓、竹笛和弦乐器,但这些乐器是另外的工匠制作,锻造工是不做这些的。还要说明一下,在上文中我们提到的乐器编制是甘美兰铜锣克比亚(Gamelan Gong Kebyar)的标准,这是一种20世纪初在巴厘岛形成的甘美兰类型,也是如今比较普遍和典型的甘美兰风格,但并不是说所有甘美兰都一样。


甘美兰之所以能吸引世界各地的听众,并不完全是因为它的宗教内涵或者音乐审美,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合作。大家知道交响乐团也是很多人一起演奏,但是提琴组也好,管乐队也好,大多都是演奏延续的音,时值在一个大概范围内不要跑远,听起来就没问题。但甘美兰绝大部分都是打击乐器,就音头那一下,节奏跑了很容易听出来。不仅如此,甘美兰的旋律是多人配合演奏的,还有多人演奏同一乐器的情况,也就是说,轮到你的时候很可能是一句旋律中间的一小段,甚至一两个音,你既要跟上前一个人,又不能拖累后一个人。这种情况下,乐手的专注度,乐手之间的配合都极其重要。可见,这是一种集体主义的音乐,你可以从中看到一个东方农业社会的缩影,每个人各司其职,又彼此依靠,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最终完成一场精彩的演出。表演甘美兰的不仅有专业团体,这种音乐的群众基础在于普通村民也有自己的甘美兰乐队,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锻炼和展现村庄凝聚力的机会。

虽然目前国内听众对甘美兰的兴趣还不是很大,但早在19世纪末,这种音乐就已经进入了西方音乐家的视野,并影响了许多作曲家的创作,比如克劳德·德彪西、埃里克·萨蒂、约翰·凯奇等等。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关于东西方音乐的对比讨论,甚至把西方音乐和中国音乐放在一起比较谁更强大谁更高级。个人觉得这种比较并不公平,西方音乐从全世界吸收养分,经过几百年的蓬勃发展已经不单纯是“西方的”音乐了,而是建立在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上的世界音乐的融合。音乐从来都不是静态的,博采众长才是发展的路径,即便像甘美兰这种民族音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西方的视角也反过来带给它一些新的律制和技术,让它在今天依然充满活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了这MV,感觉这个岛上300万人真的在生活
汉族音乐
用音乐抚慰人心的疗愈师
话说京剧的“铙”与“钹”
金瓶梅第45回赏析:劝当铜锣,将豪门寄生虫的欲撕得一丝不挂
③寻找淹没的历史之——长子响铜乐器:铜锣声声 浴火而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