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回复苏辙的一首七律,开篇就充满深意,更留下了一个成语
userphoto

2023.02.25 河南

关注

苏轼的一生起伏跌宕,时而在地方主政,时而又被贬远方。在朝堂受到重用时,他没有得意忘形;在儋州年老体衰时,他也毫不在意。

东坡先生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堪称经典的佳作。后世读者欣赏他的才华,崇敬其人品,更从他的作品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下面分享苏轼回复苏辙的一首七律,开篇就充满深意,更留下了一个成语。

怀渑池寄子瞻兄

北宋 ·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苏辙18岁时曾偕同父亲苏洵、哥哥苏轼,从四川到开封参加科考。他们路过崤山时,苏轼乘坐的一匹老马因疲惫而亡,他就骑驴来到河南渑池,并留宿于县中寺院,弟兄俩还在寺院的墙壁上即兴题诗。

二人金榜题名后,苏轼赴凤翔签判任,苏辙将其送到郑州城的西门之外,与之依依话别,并在归途中创作了这首诗,表达出作者的惜别之意。

诗的大意是说:我们携手走在空旷的原野上,一边憧憬着未来,一边又担忧前路漫长、崎岖坎坷。离别后,我独自骑行在大梁的田埂之上,家兄估计已经翻越了崤山西边的古道。

我曾经担任过渑池县的主簿,可是时隔几年,当地的父老乡亲能否记得我呢?家兄又是否还能想起,我们曾在借宿的僧房题诗。兄长在旅途中形单影孤,一定倍感寂寞。没有方向的骓马,不会说话,就只顾嘶鸣。

苏辙与苏轼从小在一起读书,又一起去赶考,即使不是形影不离,也一定是手足情深。入仕之后,忽然间就变得身不由己,诗人用“怕雪泥”三字,既抒写了天气情况,又委婉地表达出宦途之艰难。而尾联的“独游佳味少”,以及“骓马但鸣嘶”,则形象地刻画了诗人无比的担忧、以及分手后极度的惆怅。

离别后没有了共同生活的经历,脑海里好像变得一片空白,苏辙只好在记忆深处,努力搜寻那些难忘之事。诗人首先忆起自己曾在此地当过主簿,然后又想到他们曾在僧房留宿,还一起即兴题诗。可是时光荏苒,他们不再自由快乐,曾经一心追寻的仕途,反而束缚了手脚,也让弟兄俩不得不面临离别的痛苦。

和子由渑池怀旧

北宋 ·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何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收到弟弟的来信,也是感慨万分。苏轼从小与弟弟在一起长大,几乎没有分离过,他们彼此实在是太了解对方了。苏轼性格虽然旷达,但也容易过激,弟弟常劝他要注意收敛。而苏辙从小身体瘦弱,性格也偏于内向,哥哥也担心他们分开后,弟弟会走很多弯路,于是立刻就写了一封回信。

诗的大意是说:一生四处奔走,就像飞鸿踏入雪地,只是偶尔留下几个爪印,转眼又无影无踪。寺院里的高僧早已离世,骨灰已存放到那座新塔。

我们当年题诗的墙壁已经朽坏,难以见到一点墨迹。你我当年进京赶考时路途崎岖,人困马乏,就连那头跛脚的驴都无法承受。

作者在开篇就贡献了一个成语,“飞鸿雪泥”。诗人感慨光阴飞逝、行止飘忽,又表达出自己具有鸿雁远飞翱翔之志。虽然世事沧桑,人生短暂,但是学子寒窗苦读,就该克服各种困难,不惧前路的艰辛,并努力实现年少时的梦想。

接下来诗人又回答了弟弟的提问,苏轼说自己依然对墙壁题诗之事记忆犹新,可惜那位高僧过早去世,残垣断壁上的墨迹也无法辨认。更令人感慨的是,“路长人困”,蹇驴若是会说话,它也叫苦不迭。

苏轼的这首诗后六句因为表达酬答之意,令人印象不深,但是很多人却能记住前两句。人生多磨难、生活如修行,诗人从困境中领会到生命的真谛,即使聚散两难、飘忽不定,也要一直坚持,更需如鸿雁那样不留恋雪中爪痕,却心系广阔的天宇。

诗人当时只有26岁,行文却非常老到,传达出诗人与弟弟的真挚情感,也抒写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或许苏轼天生就对庄老佛禅颇感兴趣,所以才会脱口而出带有禅意的语句,充满了深邃的思考,也颇有一点超脱襟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
内涵丰富深邃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年轻的苏轼24岁写下一诗,开头14字成千古名句,诞生一个成语
苏轼的这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还创造了两个常用成语
苏东坡的这些哲理诗,给你关于人生的大智慧
苏东坡诗词名篇选释系列之一:雪泥鸿爪这个成语的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