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新课程理念下理综高考中的化学备考策略
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 孙廷德 [学员] 2008年7月16日 19:33:25
高三理综总复习是中学理综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此,对高三理综教学尽可能做好详细的计划,并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对新课程标准精神的理解是把握高考信息最根本的来源
怎样着手进行理综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既是步入高三的学生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理综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研究、收集高考信息最有效的资料就是课程标准。回到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去,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真正实质。为此,在开始复习之前,专门抽出时间,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从中领会其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并在以后的复习行动中认真贯彻执行,并时时回头检查平时的复习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主要思路是:
1.认真研究高考理综试题有利于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精神的理解
虽然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只有山东等四个省份,但新课程标准已经开始在全国试行,大面积的全国普及只是时间问题,高考作为指挥棒,肯定会引领课改的进行,无论是全国的试题还是地方试题肯定会在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认真研究全国的Ⅰ套、Ⅱ套、上海、天津、四川、重庆、广东、北京等地的试题,特别是单独命题的省份,研究他们的命题特点以及是如何体现新课程精神的,哪些是连续的稳定的,哪些是新变化的,并力争找出内在的规律,从而在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方面,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与以往教材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在内容上也做了很大的变化,如新增的化学平衡常数和盖斯定律等在考试说明上做了专门的要求。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考试说明》是专家对新课程标准精髓的提炼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我们在复习每一个知识点之前,都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认真关注其变化,特别是必考和选考的关系。我们认为必考内容试题应该是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的同时,着力于化学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考查;选考内容的试题应该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模块课程特点,以便突出对高中化学选修课开设的的导向作用,试题应该不偏、不难、基础、灵活。在研究《考试说明》时,针对原来征求意见版的考试说明中有“注重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时代性,体现对考生创新意识的考查”,后来这句话没有了。其变化到底什么意思,最后的认识是:探究性和时代性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在高考试题中是必然要体现的,但是作为新课改的第一年,应该有其一定的过渡性,不会一下子完全到位,据此推断开放性不太可能延续前一年的趋势,后来把研究重点放在研究,“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上,并且重在教学的落实上。从最后的高考试题看,我们的方向还是对的,高考试题正是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这三大能力。
4、复习过程使学生联系实际,做到知识的学以致用,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最终目的
化学试题必然会体现化学学科特点,重视化学与STS的联系。在内容选择上,会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选材会新颖,但又会贴近学生实际。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对涉及环保、材料、医药、能源等领域的新知识和内容分专题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并且在复习这些内容时,不仅仅是让这些内容成为试题的点缀,而是对STS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学习必须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实践证明这种复习的路子是对的。2007年山东理综卷中的第30(1)对CO的尾气处理就是一种趋势。
5、实施探究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思想,也是高考的重要考查目的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探究科学问题,发现科学规律的基础活动,是人们认识科学现象,获得并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标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对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实施探究教学和复习时,主要思路和工作是:
①给学生提供模拟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创设特定情景,通过分析、判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设计简单探究的方案,运用比较、归纳和综合等方法准确的表达探究的结果;
②加大各知识板块间的相互渗透,以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③加大对化学计量、化学计算的训练力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等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特别是实验探究中的实验设计、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被认为是本次课改的一个“突破口”,高考中实验试题是化学探究能力的重要考查载体。原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是明确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有限的几个实验,所以实验复习也就较容易,甚至出现做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怪现象,新课标要求很多实验要学生亲自做,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从高一就开始的,对课标提出的每一个实验凡是有条件做的,学生一律进实验室亲自动手做,从实验的步骤、方法、数据处理到实验报告的完成,学生从头到尾都亲自完成,最大限度地体验实验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较强的实验能力。从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看,比较有难度和区分度的29题,正是突出考查了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30题实验题则是突出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6.合理利用其他资料
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广泛收集信息,关注山东各地市的统考试题、模拟试题。
二、抓纲务本,摆正讲、学、练的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现在教材版本较多,教材专家对课程标准也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有些东西是共同的。在复习的过程中努力照顾到各种版本的教材,特别是三种版本教材的共同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但不管怎么说,教材毕竟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努力做到了“四精”:精选内容;精制专题;精讲知识;精批试卷;精心讲评。“四多”:多纵横联系;多前后比较;多角度反思;多及时总结;多对照考纲。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高考试题历来都要体现“能力立意”的原则,所以能力培养是第一位的,2007年的《考试说明》强调了三种能力即“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这是复习的最终能力目标,也是体现学科素养的重要形式。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人类后天习得的一切能力都是由知识构成的,也就是说,基础知识和技能不扎实,有关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新课标实施的目的之一就是强化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面对大量的练习,该用则用,不该用坚决的删掉.决不能犹豫不决,偏题、难题、怪题坚决删除,教学必须保证有序性,原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要求、而新的课标和考试大纲中没有出现的一律不复习,否则,这个不放心,那个不放心,到头只能加重学生负担,还没有任何的作用。
三、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等的良好思维品质。长期坚持,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0年中考化学复习计划
新课程下的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
2016年高考化学备考工作总结反思
2010年理综复习黄金方案
2012年新课标高考化学试卷分析材料
2012年化学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赵颖华 >>教科研活动>>文章内容>>邢台市第七中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