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少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这本《秋园》被称为女版的《活着》

花甲之年,有的人在感叹时间流逝,终将老去,有的人在含饴弄孙,过得日复一日的大众化生活,有的人在尽情地享受所剩不多的时光,而她,杨本芬老师,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秋园》。

看到介绍她的视频时,我当即便下单了,根本没想过这本书是好是差,想的只有想支持她,虽然买一本书的力量很微薄,但她的做法真的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鼓励。

书拿到手里时,比普通人的手都要小,真称得上'巴掌大’。

不厚,很朴素,暖色的背景底板上就六个字。

秋园,杨本芬著。

到手后,它就和我其它的书一样,被扔到了某个角落里吃了好几天土。

有次,在和妈妈吃饭时,她感叹了一句:“人生就这么点时间,一转眼就年岁半百了,感觉好像什么都没做,就过去了。”

我突然就想到了这本《秋园》,想和妈妈介绍这位80岁依旧坚持写作的老人时,我脑子里来来回回也就那么两句词:她80岁那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其它的也就说不出什么了,我有些泄气,看着我妈期待的脸,只得回了句:“那本书我还没看,等我看完讲给您。”

就这样,我一回到家便把它翻了出来,开启了这名为寻找秋园的旅行。

'心里满了,就从口中溢出’这是书里第一片有字的纸张上写的,就这一句。

看着简单,放在嘴里品味,还真是那么个意思。

最开始的一段是杨本芬老师讲述自己六十来岁时在厨房写下这本《秋园》,记录着她母亲的这一生,她说很怕等自己死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知道秋园,她的母亲——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

秋园出生时,还兴裹小脚,她被母亲强迫着裹上了脚,半夜她又忍着疼将已经合在一起的脚松开,从此这双解放脚便一直跟随着她走完了一生。

她家是当地非常有名的药店,父亲勤勉能干,有着一手十里八乡都认可的医术,他送秋园去私塾学了些女儿经,又送秋园去洋学堂,生活过得还算不错,变故出现在他把两张上流圈才能去的游园会船票交给两个儿媳妇去见见世面,晚一些得到的却是船沉了的丧报,两个儿媳妇全部溺水而亡,过分正直的父亲因此事病倒了,仅半个月便英年早逝了。

一连办了三场丧事,让秋园家像是泄了气的皮球,无论里外都能看出狼狈。

有人找秋园妈说亲,是国民政府一名校级官员,叫杨仁受。秋园知道后哭了三天,随后向对方提出一个要求:要结婚,先让我读完初中。

杨仁受人非常善良,就是非常固执,和秋园结婚后,没多久日本打了进来,他怕自己的老父亲没人照料,便与秋园商量着一起回到了乡下,两人本想买套房子住,没想却被人骗走了所有的积蓄,好在机缘巧合下,仁受被委任乡长,全家便有了些收入过活。

可这乡长也不好干,从上到下的黑心,只他一人做好事,最后连秋园的嫁妆也赔了进去,只得辞职不干,不久他又被介绍去了粮食局做局长,这名号大,但真真是个清水衙门,常常发不出工资,家里经济越发萧条。

正当全家人被饥饿威胁时,有人找上门来,要聘请秋园当个小学老师,自此一家人的伙食便由秋园担起。

新中国成立了,秋园家被划为贫民,分得了些许田和四间房,杨仁受的农民梦终于实现了,于是他辞了职,专心在家当农民,可他的身子实在差的可以,还有疝气病,站的时间长就会发病,根本什么都做不了,还长长瞒着秋园下地,每每都要吃点苦头。

眼瞅着家里的粮食见底,邻居满家还是个厉害的主,时不时地跑来蹭吃蹭喝,没得蹭就站门口指桑骂槐,可怜秋园一家子都是知识分子,根本说不出那些个泼辣话,也就受着了。

这日子还没见阳光,杨仁受曾经当过国民政府官员这事又被扒了出来,秋园的工作不仅没了,杨仁受还被抓走了。

有些人活着就已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这话就像是给秋园量身而定的。

家里无米,只好拉着女儿去讨饭吃,在生命面前,尊严似乎也变得不值钱了,秋园只想活着,她还有家,还有孩子。

邻居满家更是将欺人太甚演绎得淋漓尽致,饥饿、歧视、绝望……似乎睁开眼的每一秒都活在了炼狱中,光是想想我就已经无法言喻。

后来秋园因为差点被邻居恶霸欺辱,而被自己的老公杨仁受要求去自杀,那一刻我甚至连心碎的声音都听到了,哗啦啦,清脆、绝望。

有次秋园和别人买了只鸡,想给杨仁受补补,却被拉去批斗,说她是偷鸡贼,那批斗如酷刑,坚持了五六天,终于在她什么也没吐出来后,轻飘飘的画了个句号。

杨仁受是被饿死的,那年秋园四十几岁,她埋了丈夫后,带着孩子去了湖北。

饥饿是最大的敌人,它顽强地戴着盔甲,用尖刀挑起手无寸铁的秋园一家。

或许,她的苦终于被老天爷察觉,秋园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出现了,秋园为了孩子、为了有能在湖北待下去的资格,选择了与王成恩在一起。

秋园满心愧疚地给远在他城当教师的大儿子写了封信,说明了自己再嫁的情况,并且表明如果你觉得丢脸可以不再认我这个娘。

大儿子看信后,泪流满面地说:我可怜的妈妈啊。

好在王成恩与他的老娘对秋园很好,就在她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好好活着的时候,小儿子意外溺死了。

压死骆驼的稻草是哪一根呢?实际上看到这里的我,双眼干涩,只觉鼻腔酸得发疼,却流不出一滴泪。

她怎么不想死呢?这死字恐怕已经想了多半辈子,就是没敢说出口。

少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她究竟造了什么孽?

王成恩老了、病了,不愿拖累秋园,哄骗着她去叫护士的空挡,喝了农药。

那个曾带给她光明的支柱,曾给了他家的男人,曾给了他温柔的后老伴,走了。

她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这一生似乎就这么过去了。

她死后,子女们从她的口袋中找到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些数字:

1932年,从洛阳到南京。

1937年,从汉口到湘阴。

1960年,从湖南到湖北。

1980年,从湖北回湖南。

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

我记得,秋园说:不是日子不好过,是不耐烦活了。

生和死,如果选择,答案总是那么的显而易见。

可,如果活下去比死还难呢?

有人评价杨仁受窝囊、邻居满家鄙夷……把书里的人物挨个贴上标签,我不想,也不会。

我只是看客,无法体会那个年代的那些人们的动机和所作所为,他们的一切或许都有缘由,只是这些看在我的眼里,就变成了'疮痍’。

我想,纪实书籍最大的作用,不是分析谁对谁错,而是从历史的河流中寻找过去的脚步,他们每一步坚实的脚印,都在忠告后人:看清楚,少走些弯路吧。

有人说这是一本女版的《活着》,其实我没看过《活着》,从本心上,我是拒绝这种坎坷的、悲伤的文章,或许是我的脆弱使然,让我本能的想逃离这些。

但看完了这本书,不知为何,我浑身充满了力量,秋园的坚韧、秋园的勇敢、秋园的无畏。

他们总是在歌颂秋园身为人妻身为母亲的伟大,而我却想歌颂她身为一个人的成功。

杨本芬老师说,这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的一生,我实在说不出普通这两个字,想来她用尽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活了下来,活到了死。

如果让我来形容,她真的是在用生命去生活。

《秋园》,感谢杨本芬老师让这本书问世。

文字 | 吴皮皮

排版 | 李义廉

校正 | 李义廉、吴皮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0岁奶奶的处女作《秋园》:人生实苦,但熬下去就有希望
一个六旬老人,提笔写下一生
中国女人的命运
弟子规讲解(主讲:杨淑芬老师)
杨淑芬老师示范——右侧点
杨淑芬老师细讲弟子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