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而第一 第十三章
userphoto

2023.10.01 上海

关注

天池修禊图局部(清代 钱杜 嘉德2012年春拍藏)
第十三章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①.第十三章也在讲“礼”,但比上一章多讲一个字“义”,这一章在讲“礼”、“义”。
十二章在讲“和”这种积极的状态,第十三章在讲“信”和“恭”这两种非常素朴的德性。它是德行,它肯定是好字眼。

因为前面出现过了,“信”第一次是曾子说的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个“信”出现的次数非常多,第四、五、六、七、八章都有连续的,而且都是正面的出现。

但是他并没有解释“信”是怎么回事,不像讲“孝”的。为什么?
“信”大家觉得这个很容易解释是吧?就是说话算话。这是挺好的德性对吧?

②.但是他为什么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复”同“履”。

“信”的含义就是要实话实说,就是《理想国》第一卷谈的。整个《理想国》谈的就是“义”,“信近于义”。

《理想国》就是在问“义”是什么?然后有一些俗见,马上就说:“实话实说,欠什么东西还什么东西”。这就是“信”。

所以说“信”和“义”是很接近的,一般的人搞不清楚,以为“义”就是我说话算话,我给你兑现了,这个“履”就是兑现。

比如最有名的先秦微生高“抱柱之信”。
他和一个女孩子约会,那女孩子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到时候没有来。在桥底下约会,然后水一直涨啊涨,他说:“我一定要说话算话”。到最后就被淹死了。

你们觉得孔子会赞成这么做吗?为什么不赞成这么做?
他觉得比“信”更高的是“义”。

③.“义”是什么意思?
“义”是“宜也”,恰当。

就是说你要守信的话,你兑现这个话一定要动动脑子。她是和活人约会,不是和死尸约会。你这样抱着柱子,其实并没有信,因为人家再去的时候,你已经不在了。你的尸体在哪并不等于你的人在哪。

《理想国》也是这么举例子的,你有一个朋友把杀人武器存放在你这儿了,你借了他一把刀。然后他问你要回去,那个时候他已经疯狂了,想杀人。问你要的时候你给不给他?

按照“信”,死守“信”我就得给他。但是按照“义”我就不能给他。所以“信”和“义”是有差别的,儒家看重的是“义”不是“信”。

《论语》后面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顽固得像石头,他一定要把这个话兑现。

孟子又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信”和“义”是有差别的,只有接近了“义”才能兑现这个。“信”看起来是个素朴、积极的德性,但是这是不够的。

④.“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恭”的情况和它一样,“恭”如果脱离了“礼”就会接近耻辱,带来耻辱。

所以这一章加上前一章“和”、“信”、“恭”这三个都是积极素朴的德性,但是它得通过“礼”和“义”。

特别是“信”和“恭”,一些民风淳朴的地方,一些人天生就有,他不用通过专门的学习就有。

我们今天说的什么“江湖义气呀”,这个名字是“义”,实际上跟“信”很像,它确实是好东西,讲义气的人当然比不讲好。

但是它并不是最好的,他得加强学习才行。美质良才就得通过学习才会真正的进入儒家肯定的境地。

⑤.“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这段话后人的解释,包括朱子和钱穆先生的解释,我觉得都有一些说不通的地方。

要把这句话和前面的连在一块看,“信”和“恭”如果和它所近的“礼”和“义”不脱离,这样才可以遵从。

我们回过头来把十一、十二、十三章合起来看看,它慢慢的把“礼”、“义”的问题给引出来了。就是如果你没有这个问题,你虽然秉性很好,很淳朴很善良,但你还是把事情给办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解论语
信近于义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
论语杂谈: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也讲“仁”吗?
这是周天子的耻辱,也是春秋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为什么孟子说人有“四心”,不说人有“五心”呢?
《论语·学而篇第一》1.1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