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氏人物 | 明代成化年间进士文澍

中华文氏宗亲网

www.wxzqw.cn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台

新闻 | 族谱 | 文化 | 寻根 | 联谊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文氏进士榜:明代成化年间进士文澍

一、文澍简介

       文澍,字汝霖,号橘庵,明宣德九年(1434年)十一月初六日生,其曾祖文均玉,江西南昌人,元末战乱,始避地湖广桃源县杜青村木塘坪(今木塘垸乡)。祖父文宗义因罪谪戍边区落籍金齿(今隆阳)。父亲文政"构楼当山水之胜,匾曰"高明图书",经常闭户焚香读书,素以孝悌忠信处世,俭朴诚信,治家从严。母亲坚持 "教子读书以取科第"。明天顺三年(1459年)文澍以金齿卫军籍 ,考中云南己卯乡试第七名举人。明成化二年文澍赴京师参加礼部会试,得中第二十名贡士,殿试时列三甲第一百五十一名进士,后授南京刑部江西司主事,历郎中,出补四川重庆府,政尚宽平,有古循吏风。岁饥,请米万石,赈活甚众。有剧盗啸聚山林,论之使复业,盗服其诚信,随解散。明弘治元年(1488年)因与监司龃龉,调贵州思南府,遂告休。明弘治二年其母亲在金齿逝世,他从桃源长途跋涉回金齿,将父母的坟墓从金齿城(今保山城)北的陡山迁葬到法宝山。

二、文澍与云南保山

作者:肖正伟  来自: 保山日报

      保山,原名永昌。永昌一名之前原呼为哀牢,后为不韦(因秦时吕不韦后裔迁居保山金鸡,后人因“彰其先人之恶”,故名)。自东汉以后,始为永昌,其名称延续的历史较为漫长。当时古人将哀牢更名为永昌,可能是取其“永远昌盛”之意。虽然自明嘉靖年间以后更名为保山,但民间(特别是老一代保山人)口语中仍在继续沿用着“永昌”这一名称。那么,“保山”之名是由何而来的呢?“保山”一名起始的根源,在史料中没有准确而详细的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名称的来源跟保山城西的太保山有着必然的联系。对该名称根源的追溯,后来地方史料的研究与民间的传说有着不同的说法。 

  太保山,原名松山。明成化年间,永昌人(其祖籍为湖北武陵)文澍进士及第后曾任过“七寻太保”,后连续改任四川重庆府知府、贵州思南知府。因其为人“朴而理,忤时贵”而得罪朝廷,后退居祖籍之地武陵。两年后专程回保山修葺祖坟,不久又回祖籍之地武陵。当地人感其“虽为高官,却不忘祖先”之孝德,遂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将松山以文澍曾任官职“太保”之名代之。太保山之名从此在民间广泛传开。明嘉靖3年(公元1524年)永昌改设县治时,因其名与安徽永昌县重名,于是将城内太保山中的“保山”借用为县名。“保山”一名即始于此时。

        注:太保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城西。湖北武陵应为湖南武陵,明代湖南、湖北同属湖广行省,文澍祖籍地现属桃源县,桃源原属武陵,宋初析出为桃源县(因境内有桃花源而得名)。 

三、文澍与王阳明:一段鲜为人知的忘年交

  作者:邓毅明  来源:凯风湖南

  文澍,字汝霖,号橘庵,明桃源人。成化(1466)二年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历郎中。后补四川重庆府,因忤时贵,迁贵州思南府,遂告老返乡。时人称其博学,为政宽平,有古循吏风,评其诗作“词多辨神仙之渺茫,述贤哲之雅言”,人文为一时之重。王阳明,明余姚人,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王阳明是文澍的晚辈,在王阳明心里,文澍“人朴而理,直而虚,笃学审问”,“为官执而恕,惠而节”,对文澍的人品和才情怀有仰慕之情,而文澍对青年才俊王阳明也多有耳闻。一个在北平任京官,一个长期在地方为政,两人虽然天南地北不曾谋面,但神交已久。

  明正德元年(1506),在北平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1510年8月,刘瑾被诛后,王阳明移官庐陵。从贵州龙场前往庐陵的途中,王阳明特意拜访了心仪多年的文澍。

  两人在桃源沅水边的杜青村谈文作诗,每每谈至夜深,大有相恨见晚之感。已过古稀的文澍还特意租船逆沅水而上,陪同王阳明游览了桃花源。王阳明兴致盎然地写下了《桃源洞》和《晚泊沅江》两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桃源山水的留恋之情。文澍也欣然和诗一首《桃源洞》。这次相会留给王阳明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回忆与文澍交谈竟“三夕而不辍”,在桃源滞留“旬有五日而未能去”。

  相逢期间,文澍作为长者,带给王阳明更多的是人生的阅历,迎接人生挑战的勇气,以及人生坚定的方向。这对于刚刚经历人生重大挫折的王阳明来说,受益终身。这也成就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使他们结成了忘年之交。

  当文澍死后,已是名满天下的王阳明不忘亲自为他的老朋友撰写《文橘庵墓志铭》,以示怀念。

四、文橘庵墓志铭

明代 王守仁

       高吾之邱兮,胡然其岿岿兮,乡人所培兮;高吾之木兮,胡然其碛碛兮,乡人所履兮。阳明子曰:“呜呼!兹橘庵文子之墓耶?”冀元亨曰:“昔阳明子自贵州移庐陵,道出辰常间,遇文子于武陵溪上,与之语,三夕而不辍,旬有五日而未能去。”门人问曰:“夫子何意之深耶?”阳明子曰:“人也朴而理,直而虚,笃学审问,何比耋而不衰?吾闻其莅官矣,执而恕,惠而节,其张叔之俦欤?吾闻其居乡矣,敦行饬己,不言而俗化,其太邱之俦欤?呜呼!为今时为难得也矣。”物以其墓铭属,阳明子心许而不诺。门人问曰:“文子之是请也,殆犹未达欤?”阳明子曰:“达也曰达,何以不诺也?古之葬者,不封不树,铭非古也。后世则有铭,既葬而后具,豫不可也。曰:然恶在其为达矣。曰:死生之变大,而若人昼夜视之,不以讳,非达欤?盖晋之未,有陶潜者,尝自志其墓。”文子既没,其子棐、棠、束、集、栻葬之高吾之原,阳明子乃掇其所状而为之铭:文子名澍,字汝霖,号橘庵,举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出为重庆守,而忤时贵,改思州,遂谢病去。文子之先为南昌人,曾祖均玉,始避地桃源。门人有闵稚圭者,为之行状甚悉。 

        中华文氏宗亲网注: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著名理学家。曾筑室阳明洞中,人称阳明先生。他提倡心学,“知行合一”,世称“王学”。当时风行全国,影响极大,受到日本及国内哲学界的高度评价。他的诗也很有名。早年因反对宦官刘瑾,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阳明先生之父王华与桃源县木塘的文澍为同榜进士。1506年,王阳明贬贵阳龙场驿丞时,路过桃源,曾专程拜访文澍,游览了桃花源。他对名山十分留念,写下《桃源洞》五绝和《晚泊沅江》七绝各一首。诗意清雅,语言明快。

五、桃源赋

明代  文澍

       拿扁舟而远涉兮,泛长江之弥漫。登衡岳而骋望兮,小天地其弹丸。感扶舆清淑之磅礴兮,何独于此郁积。快达观以自慰兮,散幽怀之于悒。览岷山之西来兮,出三峡而放奔。历江陵而安流兮,企神禹之洪勋。采兰荃以结佩兮,慨前修逸驾之不可攀。望重华之南巡而不反兮,迷九嶷之瘴烟。命捩舵以溯流兮,犯重湖之狂澜。夕吾将止于枉渚兮,朝余发乎君山。采薜荔以自娱兮,挹清泉以濯缨。抚武陵之幽旷兮,吊伏波之爽灵。忽心悸而神悚兮,窃古洞之深扃。烟霏惨淡、林木蓊郁兮,猿鹤悲啸而长呜。忆秦人之厌乱兮,挈家于此而避兵∥慨亡秦之并六国兮,奄四海以为家。志既得而骄矜兮,贱金玉如泥沙。阿房崇耸以极天兮,曾不恤万姓之怨嗟。肆头会以箕敛兮,民畏之如雷电与虺蛇。儒生坑戳、六藉杂烧兮,逞淫毒以无涯。一旦祸倡罾鱼,璧荐妖鬼。博浪才免力士之椎,沙丘已载鲍鱼之秽。望夷衅作,萧墙祸起。轵道颈系,祀延二世。时有黄绮高蹈,而咏采芝之歌;伊人白臧,而举种桃之趾。农耕肆力兮,无王赋之共亿也。斑白游憩兮,俨衣裳之古朴也。木石与居、鹿豕与游兮,安乎空谷之阒寂也。知有父子、不知有君臣兮,淳乎标枝与野鹿也。忆当时之来滋兮,聊以偷安乎一时也。焉知历岁之兹久兮,衍后嗣之蕃滋也。春与秋之代序兮,忘寒暑之纪历。革木自荣而自悴兮,审一时之消息也。闻首阳之遐轨兮,慕箕颍之遗风忆乡土之悬绝兮,动余心之忡忡。渔人沿溪而歇乃兮,异落红之缤纷。爰舍舟而人乎林莽兮,仙犬吠乎白云。外人何为而造此兮,相与讯问乎时代。历秦汉而暨晋兮,凡几兴而几废。陈豆觞以延客兮,俨礼容之不愆。渔郎怀土而弗留兮,羌杖策以言旋。归而号于世人兮,惊世外之真仙。寻仙迹而无得兮,空留睨乎云烟。感神界之既敞兮,造化惜之而旋闭。 

  靖节方思遣世而高举兮,允素心之默契。既因羊长史商洛之行兮,已寄意于黄绮。今复闻兹芳躅兮,复写情以问游方之士。嗟余生之已后兮,类有考于斯文。嗟阿房以灰烬兮,曾不如茅茨之永存。乱日:邈黄虞之神圣兮,俨垂供其无为。斯民安于耕凿兮,忘帝力而愉怡。何亡秦之乱天纪兮,惨四海其疮痍。快睹圣人之御极兮,招逸民其来归。 

       南史曰:臣观鼎志,文君之词,居多辨神仙之杳茫,述哲贤之尔雅,盖好古笃行士也。兹诵其赋,有遗世纷托云心之契焉。高吾所录夫岂无稽哉?赞曰:桃花之源,开洞天兮;靖节之谣,岩磬喧兮;彼美文君,辉藻联兮;含芬温和,气欲仙兮。 

六、明代嘉靖《常德府志》有关文澍的记载

文正超摘录

卷十  祠祀志  丘墓

知府文澍墓  府西三十里武山侧,尚书王阳明守仁题其墓曰:“人也朴而理,直而虚,笃学审问,比耄而不衰。吾闻其蒞官矣,执而恕,惠而节,其张叔之俦欤?吾闻其居乡矣,励行饬己,不言而俗化,其太立之俦欤?呜呼!于今时为难得也矣。”恭人杭氏祔墓之左,左侍郎陈洪谟铭曰:“配难惟贤,贤难惟继,于兹得人,家理可计,憲憲令母,归文乃遲,俭以相廉,勤以广慈,为未亡人,几于二纪,既有寿考,亦多孙子,武溪之原,有封若堂,启而藏焉,其千百年之祥。”

卷三  地里志  科第旌表坊

进士坊为文澍立

卷十五  人品志  政行

文澍,字汝霖,桃源人,籍滇南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郎中,谳狱详慎,升重庆知府,政尚宽平,有古循吏风。值岁凶,懇之当道,得粟万石,以济饥民,全活者众。有剧盗啸聚山泽,谕之使复业,盗感其诚信,随亦解散。性坦直,与监司龃龉,调贵州思州,即飘然以归武陵。澍富于问学,为诗文古澹有思致,年至耄耋,犹手不释卷。居乡动以礼法自律,不与人狎处,识者韪之。

卷十六  人品志  科贡

文澍,字汝霖,金齿卫籍,桃源人,南京刑部主事,四川重庆知府,见政行。

卷十六  人品志  乡举

天顺三年己卯科  文澍  见进士

卷十六  人品志  恩例

文政,以子澍贵,赠承德郎,南京刑部主事。

卷十八  艺文志

武陵志后序

文澍

桃花源诗序

文澍

桃源诗集

文澍

桃源赋

文  澍

桃源洞

文  澍 

桃源洞

文  澍

整理:文正超

编辑:文四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见南 清乾隆进士 刑部主事 刑部右侍郎
白山先生张邦信生平事迹考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二百七十八卷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卷一百二十
世代书香——明代文坛领袖太仓才子王世贞家族(七)
苏州五百名贤祠里有多少吴江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