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淼叔讲伤寒论 条文16 | 整体观中医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第十六条说的还是被错治。其后条文举了个例子:病人脉浮紧,发热(发烧),但是不出汗,这种情况下不能用桂枝汤,得用麻黄汤,但是用了桂枝汤,用错了,错治之后怎么办没说。所以这一条也是在论道理:错治了怎么办?错了之后变成什么证,根据那个证来治。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句话非常重要,是精髓中的精髓。

病人经过发汗、吐法、下法、温针,还没好。治表的方法:发汗不行、吐法也不行、下法也没效果,意思就是错治了。句末“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这句话就说明一件事,弄错的案例太多了。不但咱们这个时代是这样,医圣的时代估计也有不少庸医。

那么具体如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呢?下面条文逐步展开深入。

伤寒论中条文起始经常能看到什么病几日,或者伤寒几日,这到底是何用意呢?比如这条“太阳病三日”,明确告诉咱们是太阳病,“三日”: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言外之意就是告诉咱们,如果往里传,该到少阳了。往里传则病变,不传病则不变。六经条文中除了厥阴病篇,其他都有这种什么什么病。比如太阳篇能见到太阳病多少日,一直到少阴篇能看到少阴病多少日。唯独厥阴篇见不到厥阴病或者厥阴病多少日。因为厥阴是阴阳交接的功能,要恢复阴阳交接的功能,需要恢复其他五经的功能,就是通过其他五经来治厥阴。

另外在很多条文中,以伤寒二字开头,没有告诉我们是哪一经的病。伤寒二字是泛称,不是仅指受寒而已。既然没有告诉咱们是哪一经的病,那就没法数七的周期(阳数七,阴数六,以前讲过)。邪气入侵是从表至里,从外到内,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七日再回到太阳。这个时候全身的正气都已经动员起来抗邪了,所以病当自解,如果没有解,就是自身的正气不足或者邪气太盛。一句话:告诉咱们是哪一经的病,那就可以数正气抗邪发展到哪一经。

如果只冠以伤寒二字,那就没法推算正气抗邪的周期。但是仍然可以算阴数六的周期。因为阴数六是正气增长恢复的周期,但是正气恢复的时间,算不精确,因为不知道人体是以哪一天作为循环周期的。所以见到伤寒二三日,其言外之意就是正气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周期得以恢复。

如伤寒四五日,意思就是正气快能恢复一个周期了。

再比如伤寒十余日,伤寒十二、三日,这已经两个周期了,言外之意就是人体的正气经过两个周期的恢复,仍然没法把这个病自己治好。

还有伤寒八九日,意思就是正气恢复了一个半周期,但是仍然不能自愈。

显然,伤寒二三日说明刚得病。伤寒四五日说明正气还没有一个周期的恢复,伤寒八九日,伤寒已经经过一个半周期的恢复,但是仍然不能自愈。

这种文字开头或是在告诉咱们这个病是新病还是久病;或是在说这个病的轻重深浅;有很多没说这个病几天的,就不用算日子。实际临床辩证的时候,不用算日子,只需要知道人体祛邪七日规律和正气恢复六日规律就可以。比如治久虚病,经常会遇见这个方子吃到第几天的时候,突然大为好转。还有那些正气虚邪气盛,邪气会在第七日规律下明显减退,这也是经常看见的。但是不能当死理,千万不要以为祛邪必须要七天,正复必须六天,千万不要这种线性思维。就像桂枝汤能用来治太阳风寒,但是桂枝汤绝不是只能治太阳风寒。

学习中医需要一个洗脑的过程,洗的就是这个线性思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线性思维是科学的思维方式,但是用这种思维方式研究中医、学习传统文化就很麻烦。比如之前提过小便黄,可能是热造成的,但不是小便黄就全都是热证。比如虚寒证:渴感差,喝水少,自然小便就是黄的,这里小便黄是因为喝水少,喝水少是因为虚寒或者寒湿,所以在读医书的时候,应该避免线性思维。

之前咱们提过一个概念,症状或症象与病机的对应,有的症象是高相关性的,有些是低相关性的。中医难学就难学在绝大多数症象都是低相关性的,于是那些高相关性的症状就是咱们学习的重点。伤寒学说称之为六经主证,咱们称之为规律性症状。藏腑学说,各藏腑也有其高相关性的症状,或者是症象,脉象、舌象、面象、手象都算在象里。

比如右手寸脉(肺脉)跟人体的气有着极高的相关性;左手寸脉(心脉)跟人体的血有极高的相关性。左关脉(肝脉)跟人体的气机输布、调达、升发有极高的相关性。两尺脉跟收藏功能有极高的相关性。所谓收藏的功能就是老本,术语称之为根。

再比如舌象的高相关性症状,舌质红跟热有高相关性,当然这个热有可能是虚热,并不是真正需要去清掉的热。实热是需要清掉的热,但是虚热往往不能用清热法。只要产生热了就会出现舌质红,但是看见舌质红却不一定用清热药。

再比如,舌质肥厚跟体内的瘀滞有着极高的相关性,几乎是绝对的。而舌质的暗紫色跟淤血有极高的相关性。舌质颜色淡,少血色,跟虚证有极高的相关性,当然无论是气虚还是血虚,都有可能色淡。气虚还是血虚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气虚容易出现气短、乏力、怕冷。血虚容易出现汗少、皮肤干、大便干。津血虚造成皮肤干、大便干,一定是亏虚的太久,或者说亏虚的比较严重。热症也会出现大便干、皮肤干;痰湿阻滞津液也会造成大便干、皮肤干。于是乎便干、肤干跟血虚的对应性就不是高对应性,更不能把他当做绝对的对应性。低对应性的症状,就不能奉从那句“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而是要多象合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十二讲:张胜兵品《伤寒》太阳病(7-8条文)
《伤寒论》试解No.119
【学伤寒】背诵条文第44、45条
必看的一篇中医文章
大熊猫老师玩转伤寒系列081113
五苓散的真正方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