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哲学思维的发生原理

论哲学的发生原理

    经常看到有兴趣的人问:什么是哲学?对此,学者们有各种回答。如,哲学是爱智慧,哲学是探讨万物的根本原理和人的思维规则,哲学是研究存在之所以是存在的道理,哲学是一切知识的总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一种以绝对为对象追求绝对的特殊思维运动,哲学是介乎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等等。这些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对于高度抽象的哲学,是可以多种定义的。这些回答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哲学的对象;另一类是关于哲学的功能。深入思考,这两种回答恰恰都没有触及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即,哲学是如何会在人类心底发生和涌现的,是一种怎样的发生原理。我以为,只有搞清了哲学的发生原理,我们才能真正的认识哲学。

    一、哲学的发生原理。

    黑格尔逻辑学认为,概念是思维之本,他和康德基本一致地认为,人的思维是由概念带来的。如果我们扬弃康德和黑格尔的先验观和先天观,把概念理解为是人脑中的一种概念建构意识方式,再从概念自身性质抽的象建构中进行分析,就能发现,概念抽象建构的两种逻辑方式,必然会在人类心底发生哲学的思维。

    一是概念统摄的抽象建构。这样的概念统摄抽象建构逻辑,会把庞杂的感性表象综合到一个概念之上,形成一种抽象建构的事物共同特性的“共相”。如,用“动物”这个概念,把庞杂的可以被称之为动物的感性表象,统摄到“动物”这个概念之上“动物”这个概念统摄的抽象建构,就会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一个被称之为“动物”的事物共性或共相。

    二是概念集合进阶的抽象建构。概念有着从个别到特殊、特殊到普遍的集合进阶逻辑。这样的集合进阶在我们的头脑中建构了关于事物的个别概念、特殊概念和普遍概念。在普遍概念的阶乘上,人类的概念建构意识就会在普遍概念的顶层上统摄一切可以被统摄的对象,生成事物的根本所在和普遍所在。如,以“存在”这个普遍概念为顶层统摄一切,“存在”这个普遍概念即成为了一切事物的根本所在和普遍所在。

    概念统摄和概念集合进阶,在普遍概念顶层上统摄一切,就会在人类的心底发生事物根本所在和普遍所在的抽象建构。这样的抽象建构带来了事物根本原理追求的哲学思维。

    对于世界各民族国家而言,只要拥有概念建构意识,就会在概念统摄和概念进阶的顶层统摄上,逻辑必然地发生事物根本原理追求的哲学思维。由于各民族国家的社会形态和历史进程的不同,以及视野关注的不同,人们的哲学思维会有各自不同的发展程度和不同关注。以中西哲学来说,由于黑格尔对孔子儒学的评论:即“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于是,不少人质疑中国有没有哲学,或者提出中国哲学合法性的问题。其实只要懂得了哲学思维是如何在人类心底的发生原理,所谓“有没有”和“合法性”是完全不必自忧的。

    一般而言,哲学关注的对象是自然世界和人类精神。中西哲学对此都有关注,但有不同的思考。西方哲学对自然世界的关注,侧重于物因和动因的探究;对人类精神的关注,侧重于认识自己和思维规则。中国哲学对自然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类精神的关注,则“天人合一”的理念,把自然世界和人类精神合在一起的,侧重于“天人合一”的社会治理和伦理规范。就社会历史形态而言,西方社会从农业形态到工业形态直至科技形态的发展,自十六、十七世纪的文艺复兴以来,发生了广泛的思想革命和社会变革,促成了哲学的蓬勃生机和各种学说的纷纷创立,自近现代以来成为了世界历史的主导,这是无需争议的。中国哲学由于数千年来停滞于农业形态,在近现代则出现了落伍和追赶。

    二,世界哲学史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

    勘察世界主导的哲学史发展,大体呈现为古代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现代主体论哲学三个基本阶段。

一是古代本体论哲学。

古代本体论哲学从古希腊哲学包括中国传统哲学直到黑格尔哲学,是本体论的。把黑格尔哲学归入本体论哲学在于,黑格尔哲学以绝对理念为自然之本,思维之本,并以绝对理念的概念自身性质的推进原则和创造原则,经一系列历史过渡形态,最终达到“绝对理念”的完成形态,创造了自然世界和人类精神,以及和哲学方式的自我意识。

    古代本体论哲学的自然本体主要集中在万物的物因和动因的探究,如,以水、土、原子、阴阳五行、共相、理念、数、道、理等为万物的物因或动因。人之本体则集中于思维规则和天人合一的探究。

二是近代认识论哲学。

近代认识哲学从洛克、休谟到康德,探讨了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生原理。洛克和休谟揭示了一切知识都来自于经验,经验在心灵留下印象,印象的复本生成了观念,简单观念复合成复杂观念。各种知识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基础上的,但因果关系受制于经验归纳的限制,只能提供或然的知识,不能提供普遍必然的知识。康德的先验哲学则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没有错,但认识是由人的纯粹先验感性、纯粹先验知性和纯粹先验理性的心灵方式,整列一切经验材料的制作生成的。由于认识是纯粹先验的心灵方式制作,一切经验材料都要经过先验的心灵方式制作,这就为认识提供了一种普遍必然的绝对知识基础。康德的先验方式制作就以它的普遍必然性克服了受制于经验方式的或然性。

    三是现代主体论哲学。

    上世纪初,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的相继出现,标志了现代主体论哲学在近代认识论哲学基础上的新发展。主体论哲学,力图从人类主体的实在方式探讨中,揭示人类的世界建构和存在建构。

    分析哲学认为,语言是人类建构世界和建构哲学的主体方式。哲学上各种问题的发生,都在于语言使用不当,而要解决语言使用不当,其方法是设计一种通用的语法公式,把各种语言命题输入通用的语法公式,用笔算一算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正确与否。由此,分析哲学力求把哲学还原为语言的分析治疗,使哲学获得重建。

    现象学认为人类的主体方式是纯意识。把握纯意识的关键在于:1、悬搁。悬搁一切自然科学和经验知识的遮蔽和干扰,把它们加括号、中止判断、存而不论,由此,使纯意识获得裸露;2、直观。把直观从感性领域的原初直观伸展到思维领域的普遍直观,达到意识的本质直观;3、意向性。认为纯意识是一种意向性构造,意向性是一种既关乎意识又关乎对象的构造;既是意识和意识外自在的交遇,又是意识对意识中的对象的构造。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不是外在的,和人的主体方式无关的,而是一种存在者的存在,是由存在者营造的存在。即以“此在”这个专用术语所表达的存在者以自身的主体方式所营造的存在。

    当今时代,人类正在全球范围进入了科技智能时代的历史新发展。电脑、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处理、智能机器人、智能识别、智能控制、智能通信、智能电器、智能驾驶、智能生产线、智慧城市等等,族拥着人类的主体方式从“认知革命”时代进入了“智能革命”新时代的变革,并以此带来了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和历史进程的巨大变化,这样的变化给主体论哲学带来了新的视野和耕耘的原野。

    三,哲学的领域。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实验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蓬勃发展,人们关于自然世界和人类起源的历史进程和过程形态,更多地集中于科学实证的途径而不是哲学思辨的途径,以寻求它们的实在方式。

已故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2010年出版的《大设计》开篇说:“人们仰望浩渺的星空,不断提出一长串问题:我们怎么能理解我们处于其中的世界呢?宇宙如何运行?什么是实在的本性?所有这一切从何而来?宇宙需要一个造物主吗?”“按照传统,这是些哲学要回答的问题,但哲学死了。哲学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现代发展的步伐。在我们探索知识的旅程中,科学家已成为了火炬手”。

而在更早期,恩格斯在十九世纪1886年写作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认为:“现在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不再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联系了。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

    科学的发展是否已经终结了哲学的使命?哲学的田园是否只剩下了思维领域?

    第一,爱因斯坦曾有名言:“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是它是可理解的”。为何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能为人类的科学进程所理解呢?对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涉及到人的意识方式和主体方式为何只有通过科学的途径才能理解宇宙?这样的科学途径是否能理解宇宙的一切可能?科学又是否能成为理解宇宙的唯一绝对方式?科学有没有它的自身缺陷?我们所认定的宇宙模型和宇宙规律是多元的还是一元的?新的宇宙状态和人类状态否会出现不可预见的新建构?这样的种种问题,显然是没有任何现成的实在方式的答案的,仍然需要认识论哲学和主体论哲学给予长久的思辨,给出各种可能的新概念和新思想。

    第二,人类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和历史进程的塑造,既有物质要素,亦有精神要素。考察历史我们深感,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类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既有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结构,又有着各种想象虚构的精神现象的塑造参与。思想、制度、人文、信仰、宗教、道德,以及战争、瘟疫、灾难等等造成的精神现象,给人类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和历史进程带来了种种难以预计的可塑性。这种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结构和精神现象的塑造,在人类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和历史进程,特别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互为作用,必然引动哲学思辨的时代聚焦。

哲学并没有死,哲学也没有只剩下思维领域。哲学仍将在人类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和历史进程的建构中发挥思辨的作用,提供哲学思辨的新概念和新思想。

四,思辨方式和实在方式

一般而言,思辨的形式是理性推论。康德的先验逻辑中有知性判断逻辑的规则和理性推论逻辑的原则。康德认为,原则高于规则,推论原则是判断规则的更高综合。

对比一下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思辨精神和中国古代的孔子学说

苏格拉底的特点是善于抓住知性判断的综合,展开理性推论层层综合的思辨。如,关于道德的理性思辨,苏格拉底来到市场

问一个过路人: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那人说: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问: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追问: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问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道德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感到了满意,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

层层理性推论是苏格拉底的特色,如勇敢理性推论善良”的理性推论等等。正是这种知性综合的理性推论,使思想达到了哲学思维的高度。

和苏格拉底不同,我们读孔子的《论语》、《大学》、《中庸》,尽管有不少精妙的人生智慧和哲理名言,如,《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大学》的“大学之道止于至善”,《中庸》的“君子和而不同”等等,都是知性判断逻辑规则的立言,而不是理性推论逻辑原则的立论,确是很少有思辨的哲学高度的对于哲学思维的高度发展来说,中国哲学确实要有所提高的。

当然哲学的当今发展,已需要理性的思辨方式和科学的实在方式互为协同。以黑格尔的概念逻辑为例,黑格尔为我们提供了概念逻辑是概念自身性质的推进原则和创造原则的思想启示。但黑格尔的概念逻辑从存在论到本质论,到概念论是纯思辨的,缺乏实在方式的,这种缺乏使得哲学家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的著述中认为,“黑格尔的学说几乎全部是错误的”。而真正实在方式的概念逻辑则源自于人类的概念建构意识自身性质的推进原则和创造原则,即概念自身独有的从直观到抽象,过渡到抽象之抽象,再过渡到抽象和经验统一的一系列抽象建构,并由此产生人类的语言、认识、思维、判断、推论、想象、虚构和实践创造的概念智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学讨论录四十三
人类思维的基本原则(4)
【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谈谈西方现代哲学
赵敦华:西方哲学系列第二讲之近代哲学
蓝江小译|齐泽克:哲学的两种终结(2021年9月15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