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识问题的写作-7

七、两个世界的问题。

数千年来,哲学和宗教一直有两个世界之论,即在身体器官实观的经验世界之外或背后,有一个不能为身体器官所实观的世界。这个远离经验之外或处在经验世界背后的世界,或者是理念的世界,或者是意志的世界,或者是至善的世界,或者是道德的世界,或者是上帝的世界和佛性的世界等等,它们以抽象统摄的共相方式,赋予人类精神追求的重大影响。

综观哲学和宗教的种种论述,集中到一点,就是认为存在着一个具体实观的经验世界和另一个抽象统摄的完美世界。这两个世界的关系如何,哲学和宗教各有说法,有的认为,这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世界,如神的完美世界和人的实观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有的认为,这是两个世界有着某种联系的,如人的世界总有走向上帝世界的通道,痛苦的世界有着走向至善世界的解脱之道,宗教就是以这样的认知为信仰的;还有的认为,这两个世界是同一个世界的两个不同形态,等等。

何以会在哲学和宗教观念中,出现两个不同的世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回到人类认识的生成和建构方式。人类认识有两种特有的生成和建构方式:

一是把种种身体器官感知制作的经验对象,加以符号指称的标识,把它们制作为实观的概念认知事物,在人类的头脑中生成一种以经验感知为对象的概念认知的实观世界。

二是通过抽象之抽象的概念运作,如抽象统摄的运作,集合进阶的运作,组合联系的运作,归纳和推理的运作等,在人类的头脑中建构起种种抽象之抽象的概念虚构,特别是在各种顶层概念进阶的抽象统摄上,以此为根本,造就各种抽象统摄的永恒的共相世界。

于是,在人类的意识中,出现了经验感知的实观世界和抽象统摄的共相世界之分,这两种世界在本质都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概念制作,前者是经验实观的概念制作,后者是抽象之抽象的概念虚构。

关于两个世界之论,源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世界,究于康德的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在柏拉图那里,理念世界以共相的方式存在于经验世界之中,因此很难出现两个独立的世界,即理念世界有着难以摆脱经验世界而独立存在的困境。在康德那里,现象世界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主体制作,本体世界是人类意识活动之外的自在。然而问题在于,现象世界的主体制作,没有意识外的本体世界提供的各种自在物刺激,现象世界的主体制作就会成为无米之炊。当然没有意识的主体知觉的,自在物的刺激也失去了刺激的意义,好比《坛经》中的慧能所说,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而是心动。没有心动,风动和旗动的自在刺激都将无以为意识所知觉。无论在柏拉图那里还是康德那里,两个世界纠缠在一起,总是那么地难分难离的。

只有深入地搞懂人类意识活动中的经验实观的概念制作和抽象之抽象的概念统摄建构,我们才能在认识上厘清,为何哲学和宗教总在思考两个世界的问题,以及对两个世界统一的追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识论之十九:哲学和宗教
观念、思想和知识
人类思维的基本原则(3)
贺麟丨怀特海的哲学
万物有灵概念的产生和宗教形式
意识自白——我是这个世界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