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青白玉巧雕奔马纹带板,其年代究竟为何时?
userphoto

2024.06.20 广东

关注
收藏家杂志
2020-03-27 10:53北京市文物局主管《收藏家》杂志官方账号

宋辽金元时期的玉器由于出土数量相对少而分散,国内各博物馆与研究所收藏数量少且难成体系,相关研究在学术界一直是一个难点,传世玉器的判断缺乏标准。历史上北宋与辽、南宋与金处于长期并存的局面,相互之间既有战争和对峙,也有贸易往来。人口流动,技术互通,使得这一时期的物质文化遗存经历了中原传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明渐融相生的过程。从风格上分析,宋代玉器追求自然、内敛、清尚,制作讲求细腻纯真、意境深邃的人文格调;辽金元玉器既有注重表现自然意蕴的花鸟、山林,也有展现草原民族勇猛豪放风格的器物。

图1 青白玉巧雕奔马纹带板

青白玉巧雕奔马纹带板(图1),原定名为白玉奔马镶件,长5.4、宽4.1、厚0.6厘米。青白玉质,质地细腻,左下角有裂纹,表面有棕红色皮。带板近长方形,无边框,左上一角略呈圆弧,其他打磨较为平直。带板正面主体采用剔地浅浮雕手法,正中雕一匹正在奔跑的骏马。马双耳竖起,嘴微张,眼睛圆睁,脖子略向前探出,前蹄双双弯曲,后蹄伸直向后,关节处突出。用阴刻线整齐地刻画出细密的鬃毛。马蹄刻画逼真,轮廓清晰。马尾巴向上扬起,体现奔跑的动感,同样施以阴刻线。马蹄下端浅浮雕一排奔涌的波浪,翻起的浪花以未钻透的圆孔来表现,并以排列整齐的阴刻线来表示水的流动。奔马的上方浅浮雕三片云朵,其中正中的云朵遮住一半太阳。整个画面布局合理,图案丰富且主次分明,琢刻手法粗犷但有矩可循。带板背面打磨光滑平整,四角分别有一对穿孔。这件带板应为一副玉带中的一块,此物最初定名为镶件,但与其他镶嵌式玉带板相比,正面四周没有做出边框且背面打磨平直光滑没有凹陷,应是直接穿缀于革带之上的带銙。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带板还采用了俏色巧雕的手法,奔马的身体、马蹄、马尾都借以棕红色的天然皮色雕刻,巧妙传神,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准。

图2 仿汉代螭纹兽面纹玉剑格

此带板在1996年12月入馆时最初被断为宋代。宋代肖生类玉器注重写实,玉马特点为脸部、肢体等各部位讲究推磨,轮廓清楚,尤其是后腿关节胛骨处呈弯形,有骨有肉,小腿胫细,蹄部表现逼真,鬃毛披颈,排列整齐。目前披露的几件宋代玉马多为圆雕作品,包括上海博物馆藏青玉卧马、陕西西安市征集的青白玉卧马等。北京艺术博物馆藏的奔马纹带板中刻画的马与这些特点有多处吻合,比如头部的写实感,颈部的鬃毛以及腿与蹄的表现;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如:其一,宋代艺术作品中对动物,特别是马、鹿、狗等喜欢回首伏卧造型,多表现静谧安详的姿态。其二,宋代琢玉以细腻的技术见长,特别是仿古之风开始流行,使得宋代琢玉工艺追求战国至汉带玉雕流行的游丝毛雕技法,被后人评价“细如发丝,无隙败矩”。阴刻线虽不是宋代琢玉的主要表现手法,但作为工艺基础出现在纹饰中仍能显示出其规整、细腻的特质。从实物上看,在玉器表面琢画出细腻的阴刻线,是宋代玉器的一个重要特点。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有宋仿汉代螭纹兽面纹玉剑格(图2)即是一个实例,相比之下,奔马纹带板的阴刻线运用缺乏这种细腻、规整,反而显得粗犷,更赋力量感。其三,宋代俏色雕刻玉器十分少见,南京博物院藏一件出土于江宁区建中村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纪年墓中的圆雕玛瑙俏色小猴常被认为是宋代俏色雕实物,但这一年也是金贞元三年,不排除这件小猴出自北方,且玛瑙本身就为北方游牧民族常用之物。其四,目前出土的宋代带饰较为稀少,最著名的属江西上饶赵仲湮墓出土一套9件的人物纹玉带饰。雕有动物纹的玉带饰有四川广汉市和兴乡出鹿首玉带钩、方形镂空双鹅纹玉带銙与螭纹玉带銙;陕西省长安市韦曲出土白玉椭圆形云雁纹带扣;河北定州市静志寺地宫出土云雁纹铊尾等。这些带饰中,琢刻工艺以赵仲湮墓、朱晞颜墓出土的带板纹饰最为细腻精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也藏有一些传世的宋代带饰,但目前没有见到披露马纹饰的带饰。

相比之下,奔马纹带板与辽金时期玉雕相似之处也有不少:

图3 玉卧马(拓本)

其一,马是北方游牧民族重要的财产,作为玉雕题材出现在辽金以至元代十分合理。黑龙江绥滨县中兴古城附近征集的一件玉卧马(图3),被认为是一件典型的金代玉器。被断代于金代的关键细节是:这一时期的圆雕马的器物通常作伏卧、低头或头向前探,器身上有贯穿于背腹部的方形扁孔,“这样的穿孔较可能是因为需要将这些玉器恰到好处地安插在某一物件上才特意做出的”。这件金代的玉卧马,马首向前曲颈低头,嘴微微张开,鬃毛披散于脖颈两侧,马尾从臀部向前绕至后腿。玉马身形矫健、圆润。这与奔马纹带板上马的表现手法相似。

其二,相较于宋代的带板之稀少,辽金时期出土玉带、带板的数量多一些。特别是金代的带板纹饰题材丰富。目前辽代的玉带出土集中于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早期辽墓中的玉带个别是唐末五代的遗留物,其余皆为辽代器物,是辽代统治阶层重要的礼仪玉器。辽代盛行蹀躞带,既有用玉装饰的也有用金装饰的,除传统意义上的透闪石玉,也会使用玛瑙、水晶等似玉宝石。目前所见出土的辽代玉带板几乎都是无纹饰的,只有辽宁省朝阳姑营子耿氏墓(辽代中期)出土的玉带板为浅浮雕山字纹;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小刘杖子村1号辽墓(辽代晚期)出土玉带板16件中有7件上以简单阴刻线刻出花瓣纹。可以判断辽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玉带板是素面无纹饰的。金代的玉带板同样是重要的礼仪用玉,除了简化的蹀躞带,金代还有一种被称为凉带的腰带样式,样式特别,纹饰丰富。但无论哪种样式的玉带,在金代最具代表性的雕刻题材是表现游牧民族四时捺钵的“春水”“秋山”玉,而鹘捕天鹅则是金元时期都十分常见的带饰题材。除此以外,花卉、竹节也出现在玉带饰的纹饰中,但可惜的是目前为止,没有见到以马为纹饰的带饰披露。学界目前对传世的金代玉器判定相对谨慎,一般认为金代墓葬、遗址和窖藏出土的相当一部分玉器和辽、宋、元的玉器存在共性。如果不是明确出于金代墓葬或遗址,往往断代为“宋金”“辽金”或“金元”,即使出于金代墓葬,也仍被怀疑是与宋、辽通过战争掠夺或贸易、岁贡而得到的非金代玉器。

其三,奔马纹玉带饰俏色巧雕的手法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俏色玉器最早见于商代晚期殷墟妇好墓中一件玉龟,此后则很少出现,直到辽金元时期流行。特别是见于金元时期的“春水”“秋山”玉题材之中。这种技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游牧民族玉器重要及善用的工艺特色之一。随着科技手段的介入,在出土玉器中,目前被认定为天然俏色雕刻的辽代玉器只有白音汉窖藏出土白玉熊,金代不见出土的俏色玉雕,元代传世俏色“春水”“秋山”玉中有不少为人工染色,并有文献加以佐证。俏色雕刻的“春水”“秋山”玉流行时间判定在金元时期更稳妥。

综上所述,青白玉巧雕奔马纹带板更像是一件受宋代琢玉工艺影响的金元时期的玉雕作品。

文章来源:《收藏家》202001期《奔马与鸳鸯——北京艺术博物馆藏两件宋辽金元玉器的时代辨析》

作者:高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玉器特征之:辽金元
玉器入门知识大汇总累积篇2
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辽金元春水、秋山玉器初探(上)
上海博物馆部分馆藏玉器
天津博物馆藏玉器:自古国人皆爱玉
古天一春拍 | 玲珑玉雕 天地造化与精美工艺的巧妙融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