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战国:中国古代金器制作的第一个飞跃性发展
userphoto

2024.06.21 广东

关注
2019-06-26 09:48北京市文物局主管《收藏家》杂志官方账号

春秋战国时期,金器的制作工艺与造型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出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黄金器皿,实现了中国古代金器制作的第一个飞跃性发展。西北地区出土金器具有鲜明的特色,既受到草原文化的影响,又与中原文化保持着密切联系。

图1 春秋 镂空鸷鸟形金饰片 甘肃省博物馆藏

镂空鸷鸟形金饰片(图1)出土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墓,年代为春秋,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高14.5、宽9厘米。饰片为钩喙、环目、突胸、长尾、屈爪,通身饰变形窃曲纹。正面打磨光亮,背面未经打磨,色暗发涩。秦公大墓出土的这批金箔饰片是目前已发现的秦文化年代最早的金器,对于了解早期秦人使用金器及其与西戎民族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图2 战国 金带钩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金带钩(图2)出土于甘肃马家塬墓地,年代为战国,现藏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9、宽3.25、厚1厘米,重33.3克(含范芯)。铸造成形,钩首呈长颈龙首,颈部略残,钩身琵琶形,正面高浮雕龙虎相斗纹。此类带钩的成形工艺和造型风格明显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图3 战国 狮子形金牌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狮子形金牌饰(图3)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阿拉沟墓地,年代为战国,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长20.7、宽10.2厘米。金牌呈狮子形态,肩胛和胯部饰螺旋纹,颈部鬃毛纹路清晰。天山山脉东部阿拉沟一带的草原民族把狮子的造型融入到传统的牌饰之中,体现出北方草原民族的文化特点。

中国长城沿线地带出土的金器也受到了欧亚草原文化的影响。

图4 战国 虎豕咬斗纹金带饰牌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藏

虎豕咬斗纹金带饰牌(图4)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沟畔墓地,年代为战国,现藏于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长13、宽10、厚0.3厘米,重291.5克。饰牌整体呈长方形,周边饰一周绳索纹,主体为浅浮雕的猛虎与野猪缠绕咬斗的画面。饰牌背面竖向直行“一斤二两廿朱少半”及“故寺豕虎三”刻款。该饰牌系草原艺术的上乘之作,还包含了战国时期度量制度、书法艺术、铸造技术以及民族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信息,可谓弥足珍贵。

图5 战国 嵌绿松石熊羊纹浮雕金饰件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嵌绿松石熊羊纹浮雕金饰件(图5)出土于河北易县燕下都辛庄头30号墓,年代为战国,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长4.9、宽3.8厘米,重约35.4克。饰件平面略呈桃形,正面微鼓。顶部饰一兽面,用绿松石镶嵌出眼、鼻。其下为熊首纹,两侧饰对称的双羊纹,羊头向下,相对蜷卧。熊的眉、眼、口及长角羊的眼、耳等部位镶嵌绿松石。背面有一桥形钮,并刻有记重铭文“二两十一朱”。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楚地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并率先制作黄金器皿,使用黄金货币。

图6 战国 蟠螭纹金盏、镂空龙纹金匕 湖北省博物馆藏

蟠螭纹金盏、镂空龙纹金匕(图6)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年代为战国,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盏高11、口径15厘米,重2156克;匕长13、身宽3.4、柄末宽1.7厘米,重56.45克。皆为食具,系铸造成形。该金盏是中国已出土的先秦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黄金容器的出现是中国金银器发展至东周时期的重要突破。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904期《走进金色记忆——中国出土14世纪前金器特展撷菁》

作者:吴超明 唐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色记忆|春秋战国时期新疆地区的金饰独树一帜
金沙遗址金色记忆:从四千年前金饰看到汉唐金器
几只金宝贝⑦|西周·兽首拱形金饰
大堡子山金饰片回归记
(186)历史上第一对金耳环长什么样?一起走进甘肃去看看吧
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