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道,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职业经理人
userphoto

2023.04.06 河南

关注

老木说:最近,睡觉前一直在听高天流云的《如果这是宋史》,这是一部关于“宋朝那些事儿”版的现代人视角解读的历史丛书。不建议你去看,虽然语言也幽默中带着调侃的劲,但这部书的节奏比《明朝那些事儿》还要慢、啰嗦和絮叨,而且书中对一些历史人物、事件有很大的个人偏见(一部宋朝的历史,你横批曾国藩是几个意思?),最重要的是七八本的书,你要读的话,真有点浪费时间了。但是,如果带着了解历史文化的态度,去听听这部书的音频,还是不错的。

只所以提这部书,是因为它让我第一次认识了冯道这个人物,觉得很有必要聊聊。

以下全文共2667字,读完需要花费8~10分钟

你可能会问:冯道是谁呢?这家伙生活在北宋的前夕——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河北瀛洲人,他的家乡在五代十国是汉族和契丹冲突最剧烈的地方,经常有百姓被契丹人掳走当奴隶,所以,战乱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的一生总共活了73年,在那个乱世逢生的年代,算是高寿了。最后在周世宗柴荣的后周统治期内,以太师、中书令的身份,全身终老。柴荣为了祭奠他,特追封他为瀛王,而且罢朝三天。

为什么要说他呢?因为看了冯道的经历,让我觉得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传奇式人物,甚至有人把他与孔子比肩,称作“圣人”。但在他的仕途生涯里,比起孔子的话,有过之无不及。

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一书里,这样描写他的:冯道出生于耕读之家,自幼勤奋好学,孝顺父母,言行谨慎,闻名远近。

后唐一任帝李存勖时,官位才开始擢升,逐渐显赫,以后一连几个王朝,离不开大将、宰相、三公、三师等高位,为人清廉、节俭、宽厚、达观,外人看不出他的喜怒哀乐,他有智慧,言谈幽默,随波逐流,随着形势转变,以求容身之地。

在他从政的四十多年里,先后做了后唐、后晋、后周在内,十个皇帝的宰相,平均每个任期内都是三年左右。并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为民请愿,提携贤良,最后还都在这样一个战乱的年代里,很轻松的成功跳槽,被下一任的皇帝(老板)视为珍宝,而再看他曾经侍奉的那些君主们:要么灭国分尸,要么入土已死。

所以,当时的人们称他为“不倒翁”、“长乐老人”。并且,江湖上留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偁誉”的声望,无论是政界、还是民间,深受人们的爱戴。对政局、乱世烽烟、人情世故的把握,当然离不开冯道本人的圆滑处世、左右逢源和随波逐流的态度。

通过这些客观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冯道是个好人。但是,话还未完,宋代以及后世的正统史学家,对冯道可谓批判的体无完肤。

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也评价他:极品奸臣。欧阳修和司马光认为女子忠于一个男人,男子忠于一人一姓,才是最高贵的大节。

所以,资治通鉴里他们斥责冯道:“把君王看作旅舍里来往经过的旅客,早上还是仇敌,晚上就成了君臣,改一副面孔、变一种言辞,一点都不觉得羞愧。”然而,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史学家柏杨在《资治通鉴》的评注里说,欧阳修和司马光提倡的“大节”,不过是狗忠、酱缸里的虫蛆之节,是否定他们对冯道的评价的。

冯道原本并不是一个随波逐流、圆融世故之人,在他年轻的时候,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看中,收在门下做僚属(相当于门客)。在一次讨伐定州时,刘守光询问幕僚们的意见,冯道向刘守光犯言直谏不该攻打定州,让刘守光大为恼火,直接把冯道打入大牢,差点遭到杀身之祸,后来幸免于难。在面对这样一个生不逢时,战乱不断的年代,使他过早的明白了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以及官场上如何才能让自己立足的生存方式,从此不再重蹈覆辙。

因此,他学会了如何在官场中打交道和变通。不表态、不主动、不拒绝是他的处世哲学,为人和颜悦色,笑脸相迎,没有什么政党仇敌,可以说是世人眼中最标准的老好人角色。

我们再来看看他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在公元950年,冯道70岁高龄时,他在《长乐老自叙》里写到:“静思家世渊源,福禄施于存者亡者,大都出自国家恩惠,全都秉守家法,接受训导的旨意,遵循教化的传统,对家里孝顺,对国家忠诚,口不说不道德的言语,家里没有不仁义的财货。所希望的是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作为一贯的准则。

贫贱是这样,富贵也是这样;年壮是这样,年老也是这样。服事双亲、服事君主、服事长辈、统治人民的道理方式,是要广泛地取得上天的帮助原谅,我家曾陷于蕃地而得以回归中原,不是人的智谋,而是上天的保佑。”在一个即将踏入棺材板的古稀之年,一个人这样评价自己忠于国,孝于家,诚以待人的人生态度,或许是一种中庸之道,但很难不让人心悦诚服。

冯道在后唐、后晋、后周这些国家做官时,有很多奇闻趣事。包括与南下侵华的契丹人也留有美谈。契丹国灭了后晋,冯道到汴京朝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指责冯道,认为他在后晋当官,却毫无功绩,冯道无言以对。

耶律德光又问道:“你为什么来朝见我?”冯道答道:“我没有地盘,没有兵马,怎敢不来。”耶律德光嘲笑道:“你是个什么老头?”冯道道:“我是个无才无德、愚蠢迟钝的老头。”耶律德光曾扬言要杀了他,但最终被他的幽默言谈给化解了。

冯道(954年)死的时候,身为太师的他,家里并没有多少钱财,因为大部分的钱都用来从契丹人手里赎人和安置用了。

有人说,他虽然被奉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十朝元老,但却没有一件拿得出手、流传下来的政绩。也有人说,冯道就是个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哪里有势头,就投向哪里。

然而,读了很多历史之后,你终会明白,在生逢乱世的年代里,明哲保身,又能做到不贪不贿,体察民情,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读写思维:

一介了了书生,在生不逢时,乱世沧桑的年代,能够通过对世事的洞察和官场的了解,让各个老板对其视若奇才,争相抢夺,这本身就是一种才华和能力。又能在各个公司里混的如鱼得水,深的老板的喜欢。所以,从职场也好,还是做人也罢,冯道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至少他真的做到了:在其位而谋其职的尽人事。

所以,抛开北宋以后史学家道德层面对他的批判外,从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冯道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职业经理人了。给不同国家的老板打工,然后他很会识人断人,看到领导人不行,果断辞职,不再纠缠,全身而退,跳槽服务下一东家。一直到了后周才安稳下来。从另一方面来讲,冯道在古代历史长河中,是一个具有先见之明、又极为聪明的人,他对国有忠,却又不愚忠于人。

最后,附一首冯道的诗《偶作》,可以用来看作他的处事态度: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豆瓣上有人对他的这首诗概括了四种境界,我觉得诠释的很到位:

一、身处逆境,不要怨天尤人,想一想自己以前做过什么,导致了今天的境遇。
二、好的统治者未必是老百姓所期望的的好人,应当是一个通晓事理的人。
三、道德一直存在于世间,并支配着社会的发展。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不过是人心对道德的麻木,并非道德的消失。
四、只要秉持自己的良知,可以在任何环境下从容立身。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过是对自己良知的逃避罢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感兴趣,你还可以找来冯道以小人视角著作流传于世的《荣枯鉴》读一读,这部作品可谓把小人之能描述的淋漓尽致。

曾国藩读完后,评价说:“一部《荣枯鉴》,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它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九位皇帝的宰相,一生历经十帝,为何却被欧阳修、司马光痛骂
怎样看冯道?
千年争议的冯道
冯道:乱世中的常青树
宰相冯道- 历史名人
古代官场不倒翁冯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