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5)

紫罗兰

5

爸爸住院期间高血压已降到了正常值,胆结石不痛就不用管它,难的是糖尿病,要控制饮食,要少量多餐,不知怎样安排才好。每天天亮妈妈就带爸爸出去散步,然后回来,妈妈去买菜,煲汤。午饭后半小时爸爸去爬楼梯,累得满身是汗,张着嘴大口大口出气。爸爸睡会儿午觉,又要出去走一趟。吃了晚饭后,拿着椅子、凳子到新安市场锻炼,然后回家洗澡、睡觉。靠背铝椅爸爸觉得硬,妈妈还特意缝了个枕头,四角各缝一根带子,系在椅子上,这样爸爸靠着舒服一点。楼上住着的老乡说她母亲也是中了风,有一次雨伞掉了,弯腰去捡,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她公公中了风接来深圳,她照顾了几个月,就撒手人寰。每当听到这样的事例,我们就特别担心,也格外小心。

爸爸不能自理,穿衣和鞋、洗澡、吃药、打针都是妈妈伺候,晚上就拿在医院买的尿壶在房间里小便。无论温度高低,都用热水洗脸。爸爸不能吃水果,能吃蕃石榴,但吃了后就要大便,肚子又很快饿了。爸爸口腔左边不听使唤,吃东西满口钻。爸爸应该多吃鱼,不长脂肪,病前有一次吃鱼时鱼刺卡了喉咙,从此后害怕吃鱼,如今嘴又不方便,更是反感。从四川回广东的火车上,妈妈买了一个电子按摩仪,有时也给爸爸扯扯手和腿。大舅舅家的大姐嫁到恩平,老公是位医生,在乡村开了个诊所,大姐也跟着老公学会了看病。她打来电话,妈妈说了爸爸的情况,她说爸爸得脑梗塞,这种血管是可以打通的,爸爸问怎么打通?妈妈说就是在医院开的那些药。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心情为之振奋。我上网查,有人说脑梗塞是可以治好的。

吃米饭也要增加血糖,妈妈想着爸爸瘦了许多,就每天给爸爸熬瘦肉汤,撕成小块,滴一点酱油就着吃;还有就是木耳炒芹菜和瘦肉。每天这样吃,真让他受不了。一段时间后,爸爸肚子上有了赘肉,又发现不能这样吃,糖尿病病人必须控制体重。爸爸加餐的时候吃燕麦、薏米,饿的时候吃无糖饼干。吃了一段时间后,也放弃了。

在爸爸自己的努力和妈妈的精心照顾下,爸爸渐渐能脱离我们的帮扶,自己爬楼梯。爸爸的腿的疼痛也在逐渐消失。生病的人会觉得无病是最大的幸福,爸爸看女儿调皮,说:“我像你那么健康就好了!”爸爸时常念叨着活着没意思,我们让他锻炼他还是在坚持,他苦着脸说没有力气还必须要锻炼。妈妈说没有糖尿病就好了,什么都能吃,身体也恢复更快。爸爸为了练习说话,就站在门口,经过楼梯间的人他主动打招呼,并进行交谈。

通过自身实践,爸爸说:“那句话说得没错:生命在于运动。”以前我们让爸爸去公园逛,去爬山,他一概回绝。现在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很多人都接父母到城里享福,不愁吃,可是吃得太好、太闲却容易生病。爸爸第二次住进西乡医院,有个清洁工说她有段时间在女儿家里住着,吃得好,得了糖尿病,要是不去,还不会得病。曾在收音机里听到主持人说有位听众打去电话,说她在深圳有房有车,接母亲来享福,母亲却爱去捡垃圾。我倒是认为,捡垃圾也是一种锻炼。你让勤劳了一辈子的老人半两活都不摸,他们闷也会闷出病来。人到了晚年本来应该享福了,可上了年纪的人不是这里有毛病,就是那里有毛病,痛苦不堪。人还真跟机器一样,需要活动,机器放久了不用要生锈,人不加强运动内部零件也会出现故障。只有活动起来,才会越来越灵活。

我在网上查,糖尿病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这两年爸爸爱喝开水,总说喝了也口干。爸爸以前稍胖,这两年瘦了下来。妈妈说以前想着爸爸长得胖心里高兴,不料会得病。都说平时感冒少的人,一得就得大病。爸爸平时就很少有病,我们一直都认为他身体素质很好。平时有点小感小冒是有好处的,它可以排身上的毒。

网上说现在的农村都是机械化,农民的劳动程度降低,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看来还真的要像以前那么劳累,才不易生病,如此说来,人还真是没享福的命。爸爸四兄弟,大爷和二叔一直在农村生活,他们一个六十多岁,一个七十来岁,身体目前没有任何毛病。三叔和爸爸离开农村十几二十年,两人都得了病。我说三叔得病也有可能是饮食没控制好,三娘老是提“油荤”,肯定也是油放得多,妈妈说大爷和二叔家可能油放得少。爸爸说他们俩干活,什么都抵了。

爸爸不抽烟喝酒,但爱吃水果、甘蔗、饮料,吃油盐多,说来这病多半是吃出来的。孩子她爸说就是不抽烟不喝酒的人容易得这些病,他们那儿有几个人都不抽烟不酒,就是得了这些病。以前爸爸爱去臣田批发部成捆成捆地买甘蔗回来吃,我想他吃是应该的,以后万一牙齿不行了,想吃都吃不到了。爸爸不喝开水,说水没味道。爸爸爱吃水果,我们想吃水果益处多多,不仅皮肤好,水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爸爸炒菜喜欢油多,我们曾在吃饭时提过,要吃得清淡,可少放一点油,他说大手大脚惯了。我们炒的菜他吃不惯,有时还要拿去加工。孩子她爸说我们家的菜太油腻了,他吃不惯,有时过来,就在外面吃点烧烤。爸爸病后,说起油多一事,表哥也说表嫂说我们家的菜太多油了。爸爸炒菜放的油多,也注重佐料,味道极好,好些人吃了后说应该去开个餐厅。爸爸也不止一次自豪地对妈妈说:“你跟着我吃了些好味道。”却不料好味道会害了爸爸的后小半生。我说我们一家人继续那样吃,一家人都要得病,妈妈说是。

以前说病从口入,想的是吃的食物有细菌,摄入体内引起疾病,现在明白它还有另一层意思,即任何东西都不能过量,摄入过多的量就会得病。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医生还叮嘱爸爸不能大笑,有可能会引起血管爆裂。总之,不能暴饮暴食,大喜大悲。要想身体健康,就要均衡膳食,早睡早起,加强锻炼。

妈妈说她早怀疑爸爸得了糖尿病,以前在老家有一个人得了糖尿病,大碗大碗地喝米酒。爸爸发病前不久我跟他说腿烂成那样,腿是很重要的,不怕它有问题吗?我说当时在妹妹那边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可能是糖尿病,应该马上去检查一下。后来回到深圳,我去妇幼检查,爸爸也应该检查,说不定医生能检查出来。但现在说什么都晚矣。

糖尿病有遗传因素,妹妹在QQ上告诉我这点,说我们也得注意。但不是绝对的,这至少不让我们担惊受怕。有天我发现左腿上几个小疤痕,还有点痒,想没有被蚊虫叮咬,不要是糖尿病。我问爸爸以前他腿上的疤是不是由少到多,他说是,这更加深了我的不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腿上的疤痕消失无踪。后来又发现肩下有一小团疙瘩,妈妈说是痱子,爸爸说可能是热度,以前爸爸的腿上也说长的热度,是糖尿病引起,我也担心是那病引起。香港明星万梓良得了家族性遗传糖尿病,胖得像猪八戒。

大姑和彭姑爷是二婚,以前的姑爷姓杨。杨姑爷也是得癌症去世。余姑爷得了癌症后,三叔和三娘去二姑家作客,余姑爷出去了,三叔哭了,说:“两个姐夫都得了癌症。本来看着我们六姊妹就二姐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却得了病。”大姑说癌症有遗传史,她担心她一双儿女也得上此病。据说余姑爷的母亲就是得食道癌去世的,现在他有可能是遗传,也有可能是引酒过多所致。脑梗塞如果再进一步发展,就会演变成脑溢血,阿婆当年死于脑溢血,而现在三叔和爸爸都得了脑梗塞。

自从爸爸生病后,我不敢熬太多的夜。自从来到深圳,按时睡觉的时间少得可怜,妈妈曾叮嘱我晚上早睡,白天来写,我总说我颠倒不过来。爸爸每天早上起来锻炼,我也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发现早上起来空气好清新,白天也一样可以写。以前在网上看到王十月说他写作几乎从不熬夜,我想他是怎么做到的?那时觉得要做到这点很难,现在看来也不是那么难。熬夜是在慢性自杀,以我的理解,不是说让你没有任何痛苦地减少寿命,而是让病慢慢侵入身体,慢慢折磨你,直至死亡。有句谚语是:有女不要嫁给梭梭匠(编麻布的),熬更受夜命不长。

妈妈也很为我的身体担心,我说我十几岁出来打工,那时正好长身体,天天吃不饱,饿着肚子上班。如果再往前追溯,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我七岁至八岁寄宿在外婆家里,八岁至十四岁,爸爸回到家里一边务农,一边照顾我和妹妹,又当爸又当妈。每天早上我和妹妹都没吃早饭就去上学,有时中午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饿得头昏眼花、双腿打颤。来到深圳后,我和妈妈也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反倒是天天晚上要吃宵夜,其实完全是颠倒过来了,正常的应该是不吃宵夜,吃早餐,即使因为做员工每晚加班后由于饥饿必须吃宵夜,吃了早餐也总比不吃的好。每一个人都有胃病,只是分轻微和严重,像我们这样的生活习惯,胃病肯定比别人严重。还有,在工厂做员工,每晚不可避免加班加点,想早点睡简直是奢望。我为了写作,每晚写到凌晨三、四点才能睡觉。正是长个儿的时候,我吃不好睡不好,早已埋下了健康隐患。写作是我的精神支柱,根本不可能给我带来经济效益,要是我因为写作生了病,在哪里去筹医药费?恐怕到时只会让人笑话,不仅自己痛苦,还给家人带来烦恼。网络作家们有的身体透支得了病或死亡,他们到底还赚了一笔钱。爸爸每晚出去锻炼,我也会出去一起锻炼,说要加强锻炼。妈妈和女儿也会加入我们的队伍。一家人都意识到了锻炼的重要性。我说如果有钱,我们母女仨也应该去检查一下。

大姑和彭姑爷一个七十多岁,一个八十多岁,他们以前都是县一中的老师,彭姑爷教体育,大姑做了一段时间的老师,调去学校图书馆工作。大姑和彭姑爷除了有胆结石,没有其他毛病,彭姑爷的胆结石早已在成都花五六万做了手术,大姑的手术还没做。2013年我们回去看到他们,两位老人都精神矍铄,他们住在五楼,两人爬楼梯都脸不红,气不喘。大姑还穿低跟鞋,爬楼梯比我们都快;走在平地,她健步如飞;她为了拿些旧衣物给我们,还拿个梯子爬上爬下。大姑和彭姑爷经常看电视里的养生知识,还学着做神仙粥:红枣、枸杞等熬制而成,有天早上很有心地让我们去吃,可惜我们住在舅舅家里,没去吃成。多年前,大姑就在电话中跟妈妈说过,她要加强锻炼,争取多活几年。她和彭姑爷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出去走一趟,回来做早餐吃,然后去打门球,到中午回家做午饭,吃了午饭睡午觉,下午去打麻将,或打太极、跳舞等,然后再回家做晚饭,晚饭后再出去逛一趟,回来用泡脚机泡脚,十点准时上床休息。彭姑爷说:“我们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性。”当然,他们也并不是做得十全十美。他们靠退休工资生活,为儿女着想,也很节约,剩菜舍不得倒,有时甚至要在冰箱里放几天。彭姑爷总是吃完午饭倒头便睡,我觉得奇怪,他们怎么会不知道饭后即睡对肠胃不好?这点我都知道啊。爸爸曾笑着说大姑和彭姑爷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就是怕死。现在看来,他们那样的忙碌是多么有必要啊。我说爸妈说大姑和姑爷那么爱锻炼,怎么没提醒他们要锻炼呢?妈妈说我们回去那次,大姑跟他们说过,到这个年纪,应该要锻炼了。只是没想到还没来得及,爸爸就病了。爸爸看电视时总爱打瞌睡,大姑说不应该这样坐着打瞌睡,要睡就该到床上去睡,她还说:“这个人有问题!”果然,几个月后这句话应验了。妈妈还告诉我,大姑说手机有幅射,不会把手机揣在身上。

我无数次在心里疾呼:老天,你把从前那个健康的爸爸还给我吧!

当我面对爸爸时,我总是心痛,巴不得他的病痛能分一半给我;面对女儿时,我又不得不笑,她还那么小,不谙世事,我必须要让她尽可能地快乐。面对他们,我处在悲喜的两极。

简介:


             邬霞,四川人,1982年出生,1996年南下打工, 1998年开
始写作,2001年开始在打工刊物发表文章,近几年在《天涯》、《作品》、《诗刊》、《散文.海外版》、《广州文艺》、《芳草.潮》等杂志发表文章。非虚构作品《等待阳光的珍珠》荣获第三届“我和深圳”网络文学拉力赛优秀奖。2014年出版自传体散文集《深圳纪事》,参与纪录电影《我的诗篇》的拍摄,2015年登上央视五一特别节目《工人诗篇》。个人事迹被凤凰卫视、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藏红包_唐逸飞
如果爱,请别错过
后来我们都哭了
有没有一种习惯让你默默坚持五年以上?
黑脸大姑
作文:我得到了教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