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0后乡村记忆35:烘笼

妈妈拍

80后乡村记忆35:烘笼

     小的时候,我们那还是挺冷的。

      烘笼是我老家乡村几十年前一种冬天的取暖工具,它的样子很特别,外面是有提梁的竹篮,像小花篮一样,里面是土陶或者黄泥制的瓦钵,瓦钵中装着糠壳,再放一层烧了的木炭,这样一放,可以从晚上暖到天亮。有时没什么热气了,就拿筷子拨开面上的灰。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在寒冷料峭的冬天,出家串门的人们,手挂一个烘笼,应是寻常的风景。

      如果去左邻右舍家里没带烘笼,主人会热情地招呼烤烘笼。若去亲戚家里,亲戚必为客人递上烘笼,那时一股暖流袭上心头,心里生出无限的暖意和感激。

     冬天出门,无论男女老少,最流行的是烘笼。可提着它满村子转悠,甚至提着去菜地,提着去公社,方便实用,乃取暖神器。

       每家每户都有几个烘笼,要让它们发挥作用时,就几个放在灶边,把烧过的柴禾夹进去。

       冬天实在是冷啊,有人摸下你的脸,也会说好冷。背上痒痒想抓一下都难,一是衣服厚,手很难伸进去;二是手太冷了,伸进去受不了。这时候就需要在烘笼边先烤烤手。有时手放在烘笼上,感觉很暖和,可却感觉到后背发冷。把两只脚放上篮子边沿,暖意从脚底传遍全身。多数时候,还要拿件衣服把一双腿包裹起来,把双手夹在两腿之间,不想拿出来做事,只想好好享受温暖。有时烤久了脚底会突然感觉被“烫”了,忍不住“唉哟”一声,慌忙将脚抬起。等这股劲过去,还是不自觉地把脚又放上去。如果穿着袜子来烤,还有一股怪味。

      在学校,坐在冰冷的教室里,脚都冷痛了。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就靠着墙根,一个挨一个在一起靠拥挤来取暖。也有少数几个同学会把烘笼带来,让人好生羡慕。

       对寻常人家来说,它的作用,还不止是取暖,特别是有小孩的人家,那时候都是用尿布,孩子衣服容易脏,每天要换洗,冬天干得慢,就用烘笼来烤一烤,碰上爱尿床,洗得不干净的,还能烤出一股尿骚味。有时鞋子没干,就在篮子上搭几根树枝或不要的筷子,把鞋子放上去慢慢烤。

我是个怕冷之人,好像一刻也离不开它。在阴雨天气里,妹妹和幺舅家的女儿还能穿上雨鞋背个背篓出去撇猪草(瓢儿菜),我却是一直偎着烘笼不放。

      没有烘笼,我们冷得直跳,难以想象,没有烘笼,我们的日子该怎么过。

      和外婆睡在一起,她会在另一头把脚拉到她身上接通她身上的暖意。外婆曾在睡觉时把烘笼放在床上,担心踢倒了,还好担心是多余的,平安度过一个温暖的夜晚,睡了安稳觉。那是因为为了预防着火,选择一个只有一点余温的烘笼。

      小时候那些年,在我的记忆里,冬天似乎特别冷。睡觉、起床穿衣服要遭不少罪,屋里凉得像个冰窖。钻凉被窝要下很大决心,脱衣一霎最恐惧,要磨蹭一阵子,慢慢脱下,进了被子,赶紧将“筛糠”的身子蜷缩成一团,等凉身子暖热被子,半天才能缓过劲来,头不想伸出被窝,蒙头大睡。有时和妹妹故意或者不小心把脚伸到对方身上,便会发出“嗷”的一声。没上学那些年,起床要等日上三竿。

  上学后,不能再睡懒觉,强行早起。爸爸在家带我和妹妹,妈妈在深圳打工,我们没有妈妈来帮我们穿衣服。起个床异常艰难,要把外套放被子里捂热才敢穿。有时大人用烘笼把外套烤热了再穿,暖到了心里。

烤烘笼时,里面可以拿花生或豌豆去烤来吃,既得到了温暖,又能从里翻东西吃,增加了乐趣。有烘笼的日子,很温馨也特别开心。烘笼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冬天,它更像是亲人。       

     最冷之时,生冻疮在所难免,手指肿得像红萝卜,时不时发痒,放在烘笼上一烤更痒,抓也不是,不抓也不是,让人哭笑不得。白天还好,天寒地冻不要紧,孩子可以可着劲撒欢、疯和野。打子儿、跳绳、修房子、滚铁环都能赚回一身汗,冷也就没那么厉害。晚上不能乱窜,冷就凶猛无比。可自打有了烘笼,不光放心大胆睡觉,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做梦。我们那些灰灰的,甚至有些寒酸的梦,有烘笼呵护着,温暖着,一次也没被冻僵过。

注:要弄社会实践报告,25截止,明天去惠州给舅娘过生,后天才回,没时间写,旧稿截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家]雪夜里干燥的大衣
那份不变的情,却会永远一一永远*
一抹暖意,走过寒冬
追忆儿时的冬天
朗诵 | 散落在被子上的暖意
奶奶和她的“法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