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颂家族与镇江
苏颂字子容,北宋年间人,累官至丞相。祖籍福建泉州府。其父苏绅北宋天禧三年进士,入翰林为知制诰。苏颂本可以凭父荫从政,但他很有志气,要凭自己本事考中进士。同时还劝两个弟弟不要靠父亲的荫庇,要通过自己努力考进士进入仕途。等到苏颂孙子苏象先也考中进士,苏颂不无自豪地对前来道贺的宾客说:“本朝五世登科者,唯衰族尔”①。

苏颂在那个时代是通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写中国科技史时对苏颂的评价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是一位突出的重视科学规律的学者。”在植物学领域,苏颂主笔定稿了《本草图经》;在天文学领域,他带领韩公廉等人运用擒纵器技术建造的“水运仪象台”,开启擒纵器入计时钟表的先河。有人统计说他有六个世界第一。他出使辽国,后奉命写成《华戎鲁卫信录》;退休回镇江完成了《新仪象法要》。


一、苏绅与镇江

苏绅字仪甫,曾用名:苏庆民。出生在福建泉州府。父亲叫苏仲昌。苏家是唐朝末年从河南固始南下福建的,是武将出身。自其父苏仲昌开始弃武从文,却屡试不第,终于在苏绅考中进士后几年获特奏名进士。苏仲昌去世后苏绅扶柩千里回到老家泉州,将其安葬。苏绅自己去世却安葬在了镇江。苏颂在《感事述怀诗》里面这样注释的“治命以泉山乡里,道远不可归。令于升、常间,卜葬谋居。”②文中的“升、常间”即南京、常州之间。为什么苏绅从叶落归根到“于升、常间,卜葬谋居”,这有个思想转变的过程。

苏绅在去无锡当官的时候路过镇江位于扬子江心的金山寺,看到大江奔腾而来流向不远处的大海,金山仿佛是巨大的金鳌驮着的仙山。不禁写下:“僧依玉鑑光中住,人踏金鳌背上行”。时人看了诗的气魄,觉得以他的才学绝对可以做到翰林学士。

苏绅像


苏绅和他父亲也在扬州待过。其母去世后,苏绅是在扬州为母亲守的孝。苏仲昌让苏绅拜见了扬州知府盛度。盛度爱其才,将衙门边上门卫室腾出来,送了些简单家具让苏绅住那了。到了苏颂为母亲陈氏守孝时,苏颂也是住扬州的。应该说苏绅对镇江、扬州、常州、南京、无锡这一带的地理环境还是比较熟悉的。这也就有了苏绅给儿子苏颂留话:“吾归葬失计,汝辈慎勿效。既不能免仕官,随处葬我,乃延陵季子之志也”。说自己把父亲(苏仲昌)葬回老家泉州是失算了,让苏颂哥几个千万不要效仿。既然免不了在外做官,到时随便找个地方安葬。算是效仿一下延陵季子吧。苏象先说:“曾祖庆历中在翰院,丁福国公忧。星夜奔赴景陵护柩,由湖北涉京畿,历京东西过淮浙,水陆数千里方至闽境。数冒险难。”苏绅嘴上谁随便找个地方安葬,但还是跟苏颂哥几个指定了一个大概的范围,即可以在南京、常州之间找个地方埋葬。

苏绅在河阳去世,苏颂扶柩南下,船行到了镇江时碰到熟人镇江知府钱子高,钱知府在城中为他找了个地方停放棺木。在镇江苏颂偶遇了一个懂风水善于相地的道人自真,他带着自真跑了常州等几个地方寻找合适于安葬的坟地。最终还是在镇江城东的京岘山找到一块合适的坟地,懂堪舆的人看了都觉得那块地方很好,能旺子孙。“既过京口,会故人钱起居子高作守。治馆相留。时有道人自真善山水学,从予行常、润数州,择得今青阳坟地。起乳山艮,来南走京岘巽冈西北枝艮落,即今先公坟。术者皆言善地。遂安葬。自此谋居郡中。占丹阳为乡里。”⑤自真甚至还对苏颂说苏家能够做到一品大员但家境清贫,说在三十年后,当坟地西南出现角楼,能够听到城上的鼓角声,运河水能够通到明堂的时候就是苏家兴旺的时候。后陈升之任镇江军节度使,在镇江城青阳门建第,依山建亭榭楼台。为了方便陈升之,官府修建了青阳城楼,并架设了谯鼓。还在陈家门前开沟通城外,将运河水引到城外。当涨潮时分,运河水流到城外刚好与苏绅的明堂相对。苏颂元祐八年果真当了宰相。苏颂孙子认为自真的话都应验了。

  无论苏颂还是苏颂孙子苏象先都明确表示苏绅是葬在镇江城东的京岘山。苏颂甚至连当初怎么堪舆的都写得很明确。很明显,苏绅“葬于江苏省丹阳市城东砚山西北区”的说法是错的。其实道光《京口山水志》就议论过:“《宋史》本传谓'颂父绅葬润州丹阳,因徙居之',而绅墓实在丹徒京岘山。曾肇颂墓志亦云父绅葬润州故为丹徒人。”⑥

镇江五州山净因寺苏颂祠

误以为苏绅葬镇江市辖市丹阳市的原因的无外乎两点:
1)、是把延陵季子之志理解错了。《礼记.檀弓下》里对'季子葬子瀛博’有完整记载。季子作为使者出使齐国,长子随行陪同。在返回途中长子去世。季子没有将长子运回吴国安葬,而是在瀛博之间随处找了一个地方安葬了长子。听说季子要葬子,孔子说:“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⑦于是带着学生赶到瀛博观摩葬礼。观礼后评价说:“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⑧这里苏绅是要借用的还有季子的话:“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⑨人埋哪无所谓,魂气无所不到。这就是:“随处葬我,乃延陵季子之志”的出处。也是苏绅不必叶落归根的思想的源。苏东坡贬海南儋州,渡海之前留书王素:“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书与诸子,死则葬海外,庶几延陵季子瀛博之义,父既可施之子,子独不可施之父乎?”苏东坡这段话是对苏绅遗言的最好的注解。“延陵之志”不是葬丹阳,而是“随处葬我”。

2)、是苏颂在百韵《感事述怀诗》里面说的“占丹阳为乡里。”11和《宋史.苏颂传》有:“父绅,葬润州丹阳,因徙居之。” 12
苏颂入籍镇江后尤其晚年对外自称“丹阳子容”。在《题胡考甫书华严经》的落款是“丹阳苏某子容谨誌”13、《题张籍墨跡》的落款是:“丹阳苏某子容题”14。其实在宋朝,苏颂不是第一个用丹阳代指镇江(润州)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比苏颂早的苏舜钦就是以丹阳代称镇江(润州)。苏舜钦应润州知府钱子高之邀写宝墨亭诗的序有“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15沈括在《扬州重修平山堂记》里面提到知府刁约是用“丹阳刁氏”来代称。米芾居住镇江,留有《丹阳米贵帖》,其《涟水军唐王侍御庙记》:“绍圣丁丑,丹阳米芾窃席是邦。政不中民,夏旱,四月晦,斋戒请雨。翌日,雨降浃尺。”而陆游在镇江做通判时写有《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当然还有很多例子。由此可见宋人喜欢用丹阳来代指镇江,不能因为苏颂用丹阳代指镇江就认为苏颂是丹阳市的。其实他们是受古人影响。唐天宝元年镇江曾用名丹阳,所以唐人诗里用丹阳来称呼镇江的不少。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共两首,另外一首是:“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当然最著名的是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一首是:“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梯云水间。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李白是用“丹阳”来称呼润州(镇江)的。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里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16宋朝的诗人也喜欢讲究字字都有来历,苏颂也不例外。苏象先《魏公谭训》说苏颂受知于宋庠、宋祁兄弟。宋庠对苏颂的评价是:“非独句句有来历,兼意义清新,非近世之文也。”17直言苏颂句句有来历,那么他自署“丹阳子容”也就不奇怪了。其实他还有很多用丹阳代指镇江的。在扬州知府任上写过关于陈升之的诗,“尝相期卜邻丹阳,后以润帅兼相印镇是郡。”18陈升之后在镇江范公桥南建宅,两人确实算邻居。在百韵《感事述怀诗》里面说到退还故里:“再辞淮海藩,未许丘园逊”19],其注释:“在告老复有宫使之命,许还丹阳。”20苏象先《魏公谭训》:“祖父以宫使归润,居化隆之新第,作著百韵诗以代家训。”21。在钱子高的神道碑里写到是“是时,江淮岁欠,丹阳复苦蝗孽”22、《送李屯田倅丹阳》:“西津晚秋度归艎,新领监州建礼郎。蚤伏能名动江左,重闻谣詠入朱方”23、《次韵和丹阳裴如晦》中裴如晦是当时润州知府。由此可以证明苏颂口中所说的丹阳其实就是指的润州也就是镇江而非镇江的丹阳市。

五州山苏颂祠内苏颂塑像

二、苏颂守孝,入籍镇江,应该不会去丹阳市建宅

有说苏颂葬父丹阳入籍丹阳后居住在丹阳市的苏巷,按苏颂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可能再去丹阳市建房居住,苏巷应该苏颂无关。苏象先说:“祖父在馆阁九年,家贫、俸薄”24他租房子养车马出行已经花了三分之一的工资,加上家里人口众多,全靠老婆勤俭节约才让一家老小吃饱穿暖。苏颂说:“予既除先公丧,祖母徐国太夫人、先妣魏国太夫人在堂。诸姑、弟妹未婚嫁,家素无资,不暇择禄,急趋铨调。授南京留守推官。食贫累岁。”25其实苏颂很欣赏南朝梁徐勉教育儿子徐崧的 “少时不欲兴立邸第。”26也就是年轻的时候不考虑建房子。因此苏颂直到退休的时候才在镇江化隆坊建第。“祖父以宫使归润,居化隆之新第,著百韵诗以代家训。”27在《石牧之墓志铭》里,苏颂提到绍圣元年十二月石牧之的儿子石景雯“自越千里至润”28来请苏颂给石牧之写墓志铭。但苏颂刚刚才在镇江化隆坊建好房子还没能安顿好,也就没有及时给墓志铭。“时予方有家,故未遑属稿。”29。从“方有家”来看,苏颂之前在镇江是没有家的。《京口耆旧传》里说绍圣初苏京做了丹阳县令,为苏颂建寿堂,当地人称“相公堂”。“相公堂”因建在“厅事之东”所以不属于苏颂宅。苏颂元祐八年罢相时仍居京师西冈,当时的同僚去过西冈房子的均认为房屋简陋不合他宰相的身份。“予初置京师西冈宅,甚隘陋。罢相日,二府诸公见过,以为不称相第。予答以:曾高以来,忝仕朝廷,下逮子孙辈,已有官而四方无尺椽寸土。今有此第,已为过分。”30这也间接说明苏颂之前在镇江和丹阳没有房子。镇江建第是在罢相之后退休之前。


苏颂没有在苏绅墓旁搭茅庐守孝。他们是请了坟客代为守坟。“祖父常云:'吾仕宦于外,不能守父母遗体,坟客乃代我守先茔者,汝辈当待之如骨肉也。'家素贫,只有数亩之田,遂尽给看坟者。再三戒之: '使尔辈世世享用而不可货易也。'众皆鼓舞听命焉。”31由此可知,当时的苏颂并不是举家南迁镇江。苏颂母亲是和苏绅合袝葬京岘山的,苏颂丁内艰是告假回润州,但实际上苏颂是带着苏象先等家人居住在扬州原先苏绅居住的房子里。两年多的守孝期间,苏颂几乎是居住在扬州的。“予适丁先太夫人忧,寓维扬。”32当然他也常回镇江。如果镇江有房,不应该出现居住扬州的现象。叶梦得在《书方勺云茅漫录后》中说方勺客居扬州师从苏颂。这也佐证了苏颂守孝两年多是客居扬州的。
苏颂镇江买地建房筹划了很久,是做归老之计。苏颂说:“予营此居有年矣。初惟得一山麓,地甚窄。刁景纯学士割柳南数亩相助。其后又买十余契,方稍完。”33沈括买地镇江梦溪,也是多年后能定居了才开始营建梦溪园。

三、丹阳长冈与丹徒长冈及丹阳与润州丹阳之辨

丹阳长冈所在地石潭村


目前丹徒有长冈而丹阳没有长冈地名。苏颂五子苏京、六子苏携去世后葬长冈,应该是丹阳市的长冈而非现在的丹徒长冈。首先是五州山苏颂墓已经形成规模已没有地方,不合适再葬。而苏京在丹阳做过县令,了解地方情况,也容易买到合适坟地。苏携在镇江做过监润州织罗务课,也在丹阳做过县丞。汪藻写的苏携墓志铭里明确葬“镇江府丹阳县长冈之原34,而不是模糊说丹阳长冈。汪藻写明丹阳县长冈是为了避免混淆。那丹阳长冈到底在哪?《至顺镇江志》有:“曲阿长冈二垒,齐永泰初筑。”35《类书集成.镇江府部汇考》有:“曲阿长冈二垒,在县北二十里石潭村,齐永泰初筑。王敬则反前,锋奄指曲阿。”36通过卫星地图测量:丹阳万善公园到石潭村的距离大概刚好二十里。其地目前仍有石潭村存在。而《类书集成.镇江府部汇考》有:丹徒“长冈在丹徒镇东南一里”。37

卫星地图显示石潭村

四、后湖居士与后湖病民
宋朝诗坛的苏坚、苏庠父子很受苏东坡和黄庭坚的赏识。这父子二人居住在镇江城东南的后湖边上。百度百科说:苏坚号“后湖居士”,苏庠号“后湖病民”。苏坚字伯固。苏庠,字养直。苏东坡喊苏坚是“吾宗伯固”,苏轼在看了苏庠写的《清江曲》后,说“此篇若置李太白集中,谁疑其非者?乃吾家养直所作《清江曲》也。”38东坡先生对苏坚、苏庠父子提携、推崇备至。与苏庠同时代的曾慥有《题苏养直词瀚巨轴》诗:“旧闻宗匠为诗匠,今见东湖说后湖。”39推崇东湖徐俯和后湖苏庠。绍兴间高宗特征召徐俯和苏庠做官,苏庠力辞。再次征召时,苏庠则躲到外地去了。《直斋书录解题》有:“《后湖集》十卷,丹阳苏庠养直撰。其父坚伯固,亦有诗名,庠以遗泽畀其子,而自放于江湖。。。庠,绅之后,颂之族,”40《京口耆旧传》里也说苏庠是“丞相颂之族”。41北宋范祖禹的《范太史集》记载:“苏坚,衮子”。42苏庠有诗《自宜兴还西冈作》、《再在西冈兼怀后湖作》。从记载上看,苏坚是苏颂之弟苏衮的儿子,也就是苏颂的亲侄子。苏庠是苏颂的亲侄孙。但两人到底谁号“后湖居士”呢?《苕溪渔隐丛话》作者胡仔直言他在《后湖集序》里就说过,他听人说苏庠服用罗浮道人的丹药。为此曾给苏养直写信问其是不是真的,“仆驰书问之,且丐录近诗。居士答言:顷得方士神药。。。”43胡仔称苏庠为“居士”。《嘉定镇江志》有:“后湖居士苏庠墓在马迹山金桥村。”44,《至顺镇江志》也明确苏庠号“后湖居士”。45所以应该是苏庠号“后湖居士”而不是苏坚号“后湖居士”。

志书里练湖图

与同学走访练湖农场


①《魏公谭训》卷第二家世  (宋)苏象先撰

②《苏魏公文集》卷五  (宋)苏颂撰

③《魏公谭训》卷第三家学 家训 行己  (宋)苏象先撰

④《魏公谭训》卷第三家学 家训 行己  (宋)苏象先撰

⑤《苏魏公文集》卷五  (宋)苏颂撰

⑥《京口山水志》(道光)   第422页    (清)杨棨撰

⑦《礼记.校注》陈戍国校注,岳麓书社出版第79

⑧《礼记.校注》陈戍国校注,岳麓书社出版第79

⑨《礼记.校注》陈戍国校注,岳麓书社出版第79

⑩《苏东坡全集》卷一百二  (宋)苏苏轼撰  北京燕山出版社 2698

11《苏魏公文集》卷五  (宋)苏颂撰

12《宋史.列传九十九》第10859页      (元)脱脱

13《苏魏公文集》卷七十二    (宋)苏颂撰

14《苏魏公文集》卷七十二    (宋)苏颂撰

15《苏学士文集》卷八   (宋)苏舜钦撰

16《山谷集》卷十九  《答洪驹父书三首》   (宋)黄庭坚撰

17《魏公谭训》卷第四  文学 诗什  (宋)苏象先撰

18《苏魏公文集》卷五  (宋)苏颂撰

19《苏魏公文集》卷五  (宋)苏颂撰

20《苏魏公文集》卷五  (宋)苏颂撰

21《魏公谭训》卷第二家世  (宋)苏象先撰

22《苏魏公文集》卷五十二   (宋)苏颂撰

23《苏魏公文集》卷七 (宋) 苏颂撰

24《魏公谭训》卷第三家学 家训 行己  (宋)苏象先撰

25《苏魏公文集》卷五  (宋)苏颂撰

26《魏公谭训》卷第三家学 家训 行己  (宋)苏象先撰

27《魏公谭训》卷第二家世  (宋)苏象先撰

28《苏魏公文集》卷51      (宋)苏颂撰

29《苏魏公文集》卷51      (宋)苏颂撰

30《苏魏公文集》卷五  (宋)苏颂撰

31《魏公谭训》卷第三家学 家训 行己  (宋)苏象先撰

32《苏魏公文集》卷五  (宋)苏颂撰

33《苏魏公文集》卷十二     (宋)苏颂撰

34《浮溪集》卷二十五        (宋)汪藻撰

35《至顺镇江志》卷二        (元)俞希鲁编篡

36《类书集成.镇江府部汇考》七百三十六(清)

37《类书集成.镇江府部汇考》七百二十五(清)

38《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  (宋)胡仔撰

39《京口耆旧传》卷四   (宋)刘宰

40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  (宋)陈振孙撰

41《京口耆旧传》卷四   (宋)刘宰

42《范太史集》卷五十五   (宋)范祖禹撰

43《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六  (宋)胡仔撰

44《嘉定镇江志》卷十一094  镇江市史志办公室编

45《至顺镇江志》卷十九   第796页  (元)俞希鲁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氏文史:苏绅墓考略与苏颂宅周边北宋历史名人
江苏省1个县级市,市名使用1200多年至今,人口近100万
镇江市及辖3区3市沿革
江苏省一个县市,人口超100万,西距南京68公里!
苏魏公文集.读书人心系天下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苏颂宅周边北宋历史名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