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解了“名”字,才能理解《道德经》,而不偏离大道

很多人读《道德经》,一读不懂,二迷失于“字眼”之中。

这些“字眼”就是“名”,如果不知“名”只是“名”,不懂得“循其名、责其实”,那么读来读去,也只是买椟还珠,舍本逐末而已。

名,对应的是“实”。

一般来说,“名”要符合“实”。但事实上,“名”永远无法全然地与“实”相符合。

人给万物命名,一是便于指谓,二是言其义理。但道家认为,所有的“名”都是片面的,它导人偏离大道,是不善之源。

为何这样说呢?

天地万物,有形、有质、有理。人怎么称呼它们呢?就要命名了。但若以其形命名,失其质,以其质命名,失其理…如是种种。万物的不同侧面,万千言语都难以穷尽,更何谈以一两个字来给它们一个“名符其实”的“名”呢?

因此,所有的“名”,都只指物之一端,不可指物之全体。而用这些“名”的人,自然是一曲之士,用它们说出来的话,自然也是一曲之理。

一曲之士:思想见解偏于一端的人。

出自《庄子·天下篇》

一曲之理本就偏离了大道,又怎能以它来导人合于大道呢?不合大道,是为不善。

“名”之大敝

道常无名。

“无名”生“无欲”,“有名”生“有欲”。

“金”还没有“金“之名时,它待在泥土之中,没有人把它分离出来,也没有人非要占有它。后来人们发现它稀有,就说它贵重,于是有了“金”之名。人们将它分离出来,拼命地占有,觉得越多越好。从此,“金”的“实”质再也不能被看见,在“金”的面前,人再也找不回“无名无欲”的状态。

《道德经》第一章(节录)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有欲”,可以理解成占有欲。想要占有,也没什么不对,人要生存,就需要一定的占有。不对的是,被占有欲所吞没,而无限度的占有,从而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只得其徼,而失其妙。

“名”的本质是割裂。割裂就不得整体,不得整体就有局限,有局限的眼光,就会做出有局限的决定,而有局限的决定,往往就是错误的决定,错误的决定,导向的当然是“不善”。用后来人的话说,就是“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因此,《道德经》说,圣人抱道而守“一”,“一”就是整体。那要怎样才能把握到那个“一”,而导向“善”呢?

为善无近“名”

《庄子·内篇·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事物的侧面是永无穷尽的,你迷失于这些侧面之中,直到生命终点,都看不清事物的全貌。这些侧面之“名”,可以推而广之的理解,事物的一切表达,你的一切感观感受,都是“名”。

人听到的,看到的,说出的,都是片面的。那么不听,不看,不语,虚极静极,从割裂万物去感受它们的不同侧面,转变为将它们作为整体去感受全貌,从而体会到那个整体的“一”。

体会到“一”,就能体会到“道”,体会到“道”,才可能“合于道”,“合于道”,才可能导向我们想要的好的结果。

此为,为善无近名。

今天说“名”,下回我们说“无为”。

深夜创作,写的不好,感谢您的阅读!

喜欢的话,请点个赞再走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4.道德经三十四章:道,可大可小,四海八荒皆是道
《道德经》精解第三十四章,不自为大
读懂道德经的这几句,你才算真正的懂易经、识阴阳!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二十六:释《道德经》第一章
推荐精读 | 《道德经》第34章
老子道德经讲义连载(第三十四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