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子时代学病理-非脑膜上皮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进展(一)
userphoto

2023.06.02 浙江

关注
简介

第五版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肿瘤分类方案的基础是细胞来源(具体如纤维母细胞性、内皮性、肌性、软骨性、脊索性、未确定)和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这一版本的分类方案对间质性非脑膜上皮性肿瘤做了相当大的改动:实际上,这一版本仅纳入了具有特殊组织病理学特征或分子特征、且仅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或相比其他组织来说相对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另一方面,很多常见于软组织、仅个别情况下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瘤种就从这一版本的分类方案中去除了,具体如脂肪瘤、血管脂肪瘤、冬眠瘤、脂肪肉瘤、骨瘤、骨肉瘤、骨软骨瘤、上皮性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韧带样纤维瘤病、肌纤维母细胞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等。当然,与此相对,这一版本加入了某些新的组织分子病种,如FET::CREB融合阳性的颅内间质性肿瘤、CIC重排肉瘤、颅内原发DICER1突变的肉瘤。尽管我们对组织-分子方面的认识逐渐增加,但由于这一分类方案中如前所述的某些人为因素,其实间质性非脑膜上皮性肿瘤在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所占的比例是人为降低的。

图1.不同版本的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方案中,间质性非脑膜上皮性肿瘤(橙色所示)所占比例的变化。

近日,法国神经病理专家Arnault等人在广泛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在《Acta Neuropathol Commun》杂志发表文章,详尽讨论了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方案中新引入的间质性肿瘤类型临床、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且介绍了此前已有病种的某些新认识,并讨论了最新文献中提出的进一步分类问题。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1、最新版WHO分类中新引入的间质性肿瘤


1、FET::CREB融合阳性的颅内间质性肿瘤

FET::CREB融合阳性的颅内间质性肿瘤主要见于幕上,但也可位于幕下,文献中报道病例这两种情况的比例分别为78%、17%,其余5%见于脊髓。该组肿瘤属于轴外结构(extra-axial)、与软脑膜或硬脑膜相延续,或位于脑室内。(轴内结构,是指由神经外胚层演变而来的中枢神经系统,即脑和脊髓;轴外结构是指脑和脊髓以外的附属结构、血液和脑脊液循环系统;译者注)该肿瘤临床症状取决于肿瘤所在部位。 

临床上,大部分病例发生于儿童或年轻人,确诊时年龄4-79岁不等,年龄中位数19岁。女性多见,约占所有病例的62%。文献报道的病例中,21%有癌或淋巴瘤病史。影像学上,磁共振T1加权相为低信号密度,T2加权相信号密度不一。病变呈分叶状,常伴囊性成分。与脑膜瘤不同,罕见硬膜尾征(dural tail sign;脑膜瘤附着处的脑膜受肿瘤细胞浸润,当MRI增强扫描时常有显著增强,且强化程度超过肿瘤本身的强化程度;在相同部位至少一个扫描层面上出现,并表现为肿瘤邻近脑膜增粗,远端变细,称硬膜尾征;译者注)。

该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似乎具有异质性:部分病例为侵袭性,并有局部复发、转移,据报道8%的患者会死于该肿瘤。

组织学上,该肿瘤位于脑实质,为多结节状、境界清楚,周围常有纤维性假包膜。一般可见肿瘤周围的致密淋巴浆细胞套或肿瘤内淋巴浆细胞浸润。间质可为胶原性(伴石棉样纤维)、黏液样或黏液稀少表现。瘤细胞密度不一,且文献中报道过不同的模式,具体从合体样或片状生长、至网状条索样结构均有。瘤细胞形态不一,从上皮样/横纹肌样细胞、至星型/梭形细胞、或形态单一的圆形细胞均可。核分裂活性一般较低,但也有确诊时或复发时表现为增殖指数高的病例报道。也有类似脑膜瘤的形态特征报道,如核内假包涵体、漩涡状结构。偶见钙化(但并非砂粒体)、骨化生、假软骨样基质。

免疫组化方面,该肿瘤常不同程度的表达CD99、CD68、desmin、EMA。SSTR2a不表达、或仅局灶阳性。超微结构方面,有一项研究发现存在紧密连接型桥粒、封闭小带(zonula occludens,存在于脊椎动物的上皮细胞间的结构,长度约50-400nm,相邻细胞之间的质膜紧密结合,没有缝隙;译者注)、黏着小带(zonula adherens,此种连接多为长短不一的带状,将细胞黏着在一起,相邻细胞间有宽约 15-20nm的间隙,内充满密度较低的均质性物质;译者注),提示瘤细胞为蛛网膜来源。

上述结果与DNA甲基化分析均表明,FET::CREB融合阳性的颅内间质性肿瘤与软组织的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不同。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方案中提出的命名是一种临时亚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该肿瘤的分子特征方面,是存在FET基因与CREB家族基因的融合。FET基因家族中,融合的基因最常见为EWSR1(文献中报道为97%),FUS融合仅有一例报道,目前尚无TAF15基因融合的报道。鉴于这些结果,FISH检测EWSR1成为组织学符合该肿瘤时的有力诊断依据。CREB基因家族中,CREB1、CREM、ATF1的融合几率相近;这与中枢神经系统外有FET::CREB融合的其他肿瘤不同,如软组织的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据报道80%以上的病例为EWSR1::CREB1融合。

图2.FET::CREB融合阳性的颅内间质性肿瘤:本例形态学为上皮样细胞位于黏液样间质中,伴石棉样纤维、散在淋巴细胞;也可见梭形细胞;免疫组化desmin阳性,EWSR1重排FISH检测,可见信号分离(EWSR1基因的3’端、5’端分别为红色标记和绿色标记)。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DKFZ分类方案(版本12.5)中尽管未见该肿瘤的甲基化,但最近有两项研究表明该肿瘤存在与中枢神经系统其他肿瘤不同的表观遗传学特征,但也并非均质的甲基化分类。其中一项研究提出,从甲基化的角度可将该肿瘤分为两组。尚需进一步研究来确定该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特点及其临床或预后意义。

本文来源:华夏病理网微信公众号(ID:HPIN20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Neurology病例:中枢神经系统骨髓瘤病
侧脑室三角区血管母细胞瘤1例
2023-4-3病例
具有多形性细胞形态特征的软组织肿瘤
成人型粒层细胞瘤
【文献快递】单次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作用及F-18FET-PET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