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炎性肠病(IBD):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的病理特点
userphoto

2023.09.17

关注

溃疡性结肠炎UC

1.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未明。

2.左半结肠正常组织学:

(1)隐窝排列方式:试管状(无分支)等距,平行排列;

(2)隐窝底部紧贴粘膜肌层;

(3)无潘氏细胞;

3.临床要点逆行感染所致,黏液脓血便,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

4.病变常从直肠开始,常由远及近逐渐蔓延,病变长>6

(1)肉眼依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病程不同而不同。

急性期: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点、多发性糜烂和大小不等的溃疡部分溃疡在黏膜深层或黏膜下层融合沟通,形成黏膜桥黏膜桥断裂便形成假息肉(炎性息肉)

晚期:肠壁病变纤维化,可使肠管变短和瘢痕性狭窄,但不及克罗恩病明显

静止期:肠壁病变处黏膜萎缩或大致正常。

(2)镜下病变主要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

多灶活检病变成连续性改变;

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形成隐窝脓肿/隐窝炎

黏膜肌层浆细胞及淋巴细胞增生,密集,使隐窝底部远离粘膜肌

大肠粘膜小肠化,致使肠黏膜表面绒毛状改变;

隐窝扭曲,紊乱左侧图为轻度紊乱中间为隐窝极向小时右侧隐窝重度紊乱

杯状细胞减少,表层上皮分泌枯竭,可出现潘氏细胞化生;

(3)预后:可发生癌变。

克罗恩病CD

又称节段性回肠炎或局限型回肠炎病因未明,可能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

1.小肠的正常组织学:

(1)正常小肠粘膜中,绒毛与隐窝的比值为3~51

(2)回肠末淋巴滤泡存在为正常现象;

(3)无幽门腺化生;

2.临床要点可累及全消化道,但以回肠末段最多见,其次为结肠和直肠。

3.病变

(1)大体改变

病变早期为阿弗他溃疡;病变晚期为裂隙状溃疡,常位于系膜侧;

病变肠管变硬,变粗,铅管状,肠黏膜高度水肿形成鹅卵石状外观;

(2)镜下及临床诊断依据

连续活检为不连续的病变;

绒毛垂直高度>1/2个高倍视野;绒毛增宽,使小肠大肠化(当淋巴滤泡存在时允许绒毛增宽);

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使隐窝远离粘膜肌层;

非干酪样肉芽肿,一般为40um的小型肉芽肿;

常见幽门腺化生;

 

患者年龄常<40岁;

粘膜肌增生,粘膜肌厚度>1个高倍视野;

裂隙状溃疡

肌间神经丛增生。

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在大体表现上有时很难鉴别,所以需要结合病理及临床表现,二者加上未定型结肠炎(IC)合称为“炎性肠病”(IB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理微课堂之溃疡性结肠炎
NEJM:炎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生理学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炎症性肠病
IBD 为何难以被诊断?应该如何避免误诊?
考研丨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比较
浙江省炎症性肠病活检病理诊断推荐方案发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