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问题的研究述评

教育部于2013年初开始筹划本科高校的转型工作,2015年10月,明确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 至此,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工作在国家层面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在此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转型保驾护航,部分地方高校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地方本科高校,对于转型的具体目标和实施策略仍处于争议和探索阶段。事实上,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问题的研究在此之前已初见端倪,近几年则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明朗而方兴未艾,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问题的学术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将进一步厘清转型的重要意义,明确转型的策略和路径,为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工作建言献策。

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内涵研究

无论是官方还是学术界,对于转型的内涵的认识都是不够深入的。虽然国家已明确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方向是“应用技术大学”,但是就目前的研究而言,普遍是直接将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概念进行植入,并未深入探索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的特点。

(一)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内涵

实际上,在提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概念之前,我国早已有“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等概念。国家现在所提出的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应当是上述概念的具体和深化,或者说提出了明确的建设模板。学术界对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内涵”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基本形成了一些共识。

第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是对已有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思想、模式的调整,并非简单的更名或挂牌,更不是学校的“升格”或“降格”的问题。

第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并不意味着地方本科高校“属性”的根本变革,或者说创造了新的大学类型,转型只是地方本科高校内部结构要素的调整或对传统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修正。

第三,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并不要求全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或者全部专业转型。“应用技术型”只是大学转型的目标维度之一,如果用单一的目标要求全部的中国大学,甚至全部的学科和专业必将划入唯一性之危险,也是非常荒谬的。

第四,从UNESCO的教育分类来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后所进行的教育应当属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及以上阶段的教育。根据ISCED1997,第5级和第6级教育为高等教育阶段。第5A级当中“理论型的/为研究做准备的(历史、哲学、数学等)”课程以及第6级提供的课程,应该属于学术型高等教育的本科、硕士的范畴;第5A级当中“可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如医学、牙科、建筑学等)的课程”应该属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硕士的范畴;第6级应该属于学术型高等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的博士范畴。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后所提供的教育类型应该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硕士或博士阶段。

(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的概念

应用技术大学(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欧洲。德国最早设立应用技术大学,随后,奥地利、荷兰、瑞士、芬兰、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纷纷创建了应用技术大学,以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然而,世界范围内对“应用技术大学”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1981年,德国科学评议委员会指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其他大学类高校是“不同类型但等值”的高等学校。奥地利官方机构认为应用技术大学“旨在提供大学层次且具备科学理论与实务技术的职业教育与训练,以符合奥地利境内各行各业人才需求,并提供可相互转换衔接的教育体系”。

我国官方所指的“应用技术大学”应该是一种以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刘彦君(2014)对“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下了一个定义:一类为适应和满足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生,与其他普通本科高校并行和等值,以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的应用为导向进行办学,为社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学校。但此定义显然只是突出了这类大学满足中国新时期经济发展需要的特点,并未真正回答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中国特色”。

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面临的

主要问题研究

国家实施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转型的过程,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过程,转型工作不完全是政府单向的行政行为,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高校转型的主动性较强。但是,应用技术大学对我国而言是一个新事物,转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从高校、政府和社会层面来说,无论是办学理念还是客观条件,都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转型。

(一)高校层面的问题

首先,转型意愿存在差异。目前,部分高校安于现状,认为原有办学是没有问题的;部分高校害怕转型会触及既得利益而不愿转型;部分高校迫于政策压力而被迫转型,但处于等待观望或消极行动状态;部分高校希望转型,但对转型缺乏目标和规划;还有部分高校则并非真心希望转型,只是看到了转型可能带来的某些好处,如获取自主招生权、更容易申请硕士点、获得更多经费支持等,试图借助转型而“升格”。

其次,无论是办学理念还是办学条件上,我国现有的地方本科高校距离“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要求相距甚远。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普遍以学术型高校为蓝本进行建设,办学定位不准确,专业缺乏特色、集群性弱,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的结合不紧密,“双师型”教师匮乏,产教合作和行业协作不深入,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条件更为薄弱。

(二)政府层面的问题

首先,我国教育体系顶层设计欠缺,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尚不贯通,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特别是中职与高职之间,高职与职教本科、专业硕士之间的衔接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其次,转型政策不明晰,且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性保障。目前,国家的各种文件仅为指导性意见,可操作性较差,加之缺乏法律保障,使得改革的执行大打折扣。

再次,现行制度,如招生制度、教师聘任制度、专业设置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应用技术大学评价制度等的制约,使得改革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

(三)社会层面的问题

首先,观念转变的不易。“应用技术大学”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人们对于转型后大学的社会认可度如何存在疑问。由于我国社会普遍对于职业教育仍然存在某种程度的歧视,对于属于职业教育类型的应用技术大学必然也会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这将直接影响应用技术大学的招生和就业。

其次,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参与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意愿不足,难以建立起学校与企业进行人才的联合培养、学校与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的长效合作机制。

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路径或策略研究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但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地方本科高校率先开始了探索之路。学术界关于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路径或策略的研究成果从表面上看也十分“丰硕”,但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研究范式多局限于“问题-对策”的经验范式;研究方法上缺少实证研究,大部分研究十分泛化,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少有系统的区域或个案研究;很少针对转型中的具体问题的探讨。此外,学术界也有不少学者借鉴了德国、瑞士等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理念或办学实践,但遗憾的是并未深入探究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中国特色”。

(一)一般策略研究

主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力量主要来自3个方面:政府、地方本科高校、企业和行业等社会力量。其中,政府是转型的引导者或服务者,地方本科高

校是转型的主体,而企业和行业等社会力量则是转型的重要参与者。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政府和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中的主要作用可总结如下。

1.转型的引导者或服务者——政府

2.转型的主体——地方本科高校

(二)针对具体路径或策略的研究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路径的研究都是贪大求全,少数研究则集中于某一具体的路径或策略进行了探讨。余国江(2014)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模块化”课程打破了原有的以学科课程为逻辑起点的结构体系,围绕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学需要,将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重构,构建出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单元(即模块)。郭强、周同(2015)认为: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办学定位的重塑、发展资源的凝聚、组织管理的再造、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道路的拓宽和特色优势的打造6个方面,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三)转型模式研究

所谓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模式是指能够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提供指导和示范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式、方法与步骤的总称。王鑫、温恒福(2014)从组织变革理论出发,提出断裂式、分布式和协作式3种转型发展模式。刘彦军(2015)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目标-战略-路径”三位一体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体系。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目标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有整体转型、以应用型为导向的部分转型和以学术——应用混合型为导向的部分转型3种战略,转型发展可走组织创新创业之路,包括“理念引领、制度保障、文化驱动”3个步骤。学校校情不同,转型战略不同、转型发展模式在运行时也会有不同的侧重和行动策略。

(四)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

区域或个案研究

学术界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区域或个案研究较少。典型的研究有:曾书琴(2015)以产业升级为背景,对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的研究;刘宇陆等(2015)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该校主动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与创新;陈衍(2015)重点围绕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学科专业、服务功能、师资队伍、办学途径、组织管理8个方面,列举了平顶山学院、上海建桥学院、重庆科技学院等若干所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中的实践探索。

(五)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

国际经验借鉴研究

张婕、陈光磊(2015)认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师聘用、生源要求等方面经验丰富、特色鲜明,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杨刚要(2015)从办学理念、办学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国际交流、校企合作、入学要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瑞士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特色,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提供了参考。杜驰(2015)分析了德国和法国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认为我国缺乏一以贯之且植根于民族社会文化心理的办学理念,高等教育系统存在结构性缺陷,未能建立起全面系统的公共政策框架体系,不可盲目借鉴欧洲大陆国家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模式。厘清高等教育理念,改进经费拨付制度、完善就业保障制度、统一劳动力市场体系、开放社会阶层结构与职业结构等方面的协同推进是顺利转型的题中应有之意。杨钋、井美莹等(2015)通过对比分析了世界上几种主要的技能培训体系的模式,认为芬兰模式可能对中国最有启示意义。介绍了芬兰应用科学大学在法律地位、治理结构、经费、校企合作、系统开放性、课程、教师发展等方面的最佳实践经验。指出芬兰模式对于中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借鉴意义:明确传统大学与应用科学大学不同的使命;学生分轨道学习,但在不同轨道之间建立联系;加强企业合作,争取企业界的认可与支持;制定教师从业标准,组织教师在职培训;通过国际合作提高能力。

本文摘编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33期同名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洪才:中国该如何发展应用技术大学
观点 | 牟延琳:重新审视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定位与规划 正确处理好十大关系
论地方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之路
西民中心
地方高校如何转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