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把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

清朝末年,有个秀才,专爱写长文章。有一回,他又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并很得意地送给朋友欣赏。朋友读了以后,在文末加了两句批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秀才看了,非常高兴,忙向妻子炫耀说:“怎么样?你总说我不会写文章,你瞧,我的朋友还用唐代著名大诗人的诗来评价我的文章呢!”妻子接过文章,看了批语,大笑起来。秀才被妻子笑得莫名其妙,赶紧追问她笑什么。妻子告诉他:“这两句批语是嘲笑讽刺你啊!前句是暗指你的文章‘不知所云’;后一句是说你的文章‘越看越远’。”

我们在写文章时,如何避免“不知所云”的毛病,把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

01、写文章时要多动脑筋

很多时候文章废话连篇,都是因为作者在写作时不动脑筋的缘故。例如:

在某家报刊上曾刊登过一则报道某管理区大养鸭子的新闻。该报道有这样一段话:“今年这个管理区打算饲养‘菜鸭’和‘蛋鸭’两种,菜鸭是体大肉美的‘娄门鸭’,养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能长大上市;另一种蛋鸭全部是雌鸭,主要下蛋。”

显然,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是没动脑筋的,不自觉的说了废话。如果他能仔细想想,就不会这样写了。因为蛋鸭当然是雌鸭,不会是雄鸭;至于“主要下蛋”更是多余的废话。

看来,文章要想简明扼要,没有废话,作者就得多动脑,仔细推敲事实,推敲语句,这样就会减少废话。

02、要相信读者的理解力

有的作者不相信读者的理解力,以为自己不反复讲,读者就不能明白。因此,就罗嗦个没完没了,以致于废话连篇。例如,有位读书人曾写了这样一封家信:

父亲大人膝下:

往日说话罗嗦,今天写信不罗嗦。罗嗦就是累赘,累赘就是罗嗦。

京也,今修金銮宝殿,费银千千万,费金万万千!吾因事忙,无闲暇时间写草头大  ,故以方字去点代之。代与伐不同,盖有撇与无撇之分,有撇者伐也,无撇者代也。

吾之小妹,颇有姿色。对门张三,非好人也!告之吾妹大门不出,二门不进,见人低首,不视不语;否,眉来眼去,眼去眉来,长此以往,岂不污乎!

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也。目今,春者过,夏者去,秋来冬必至矣。天凉将转寒,头怕冻也。吾之毡帽挂在大梁之下,三梁之上.以五尺高杆取下,取之日下晒之。拍拍打打,打打拍拍。待儿归家之日戴头上也!

吾在下月即将返里:不在初一,就在初二;不在初二,就在初三;不在初三,就在初四……;不在二十八,就在二十九,所以不写三十日,下月因小月之故也。

这位秀才真是废话专家,本来几十个字就能写明白的事情,他竟“洋洋洒洒”写了三百余字。他生怕老爹读不明白,便一而再,再而三地罗嗦。其实,不相信读者的理解力也就是不相信自己的表达能力。于是,以数量充质量,翻来覆去地说个不够。要克服这种毛病,就应该相信读者的理解力,不要把读者当成阿斗。

也许有读者会说,那是古人干的傻事,咱们现代人不会这样蠢。其实未必。下面我截取一段某位中层干部在一次年终工作总结座谈会上的发言:

领导和同志们,今天这个座谈会呀,开得很及时也很重要,跟以往大不相同。这是我的一点看法,不一定对,不对的地方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我虚心接受。人应该虚心一些。毛主席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许多人正是因为骄傲犯了错误。当然,犯了错误也不要紧,只要改正就行了。然而改正错误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因起辅助作用,内因才起决定作用。内因起了作用,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出来。主观能动性也就是积极因素。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就不罗嗦了。不过,需要强调的地方,还是应该强调的,这不能叫罗嗦,这叫重点突出,界线要分清。我就是个最不爱罗嗦的人。有些人一天到晚,罗罗嗦嗦,东拉西扯,白白浪费别人的时间。时间,是很宝贵的,人的生命就是一分一秒合起来的。所以鲁迅先生说过,无端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鲁迅先生的原话我记不清了,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好在现在不抓辨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引用错了也不要紧。要是放在‘四人帮’横行的那几年,有人肯定会说我篡改原话,给我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进行无情的打击,残酷的迫害。其实他们打击我、迫害我也不要紧,这样反倒可以锻炼我,坏事可以变好事嘛!……

听这样的领导讲话,不睡觉才怪呢!

03、要学会写短文章

有的人就喜欢写长文章,“米不够,拿水凑”。文章里掺有太多的“水份”,篇章自然冗长,多是废话。结果,连那可怜的几粒米也捞不到了。因此,要想使文章简明扼要,没有废话,就得挤干“水份”。要像农民学习学习。农民收藏粮食时,总是先扬净谷屑,晒干水份,再让粮食进仓;而不是连泥带水一块儿收进去。因为他们明白,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导致粮食霉烂。

我们说文章要短,不要有水份,但并不是说让你把文章写成干干巴巴的几根筋,为短而短。而是要短而精,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文章虽短,份量重,内容丰富。据说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母亲去世时,门生故吏纷纷写祭文,但都是洋洋洒洒一大篇。唯有清江知县李观写了一篇很短的祭文:

孟子亚圣,母之教也。夫人有子如轲,无遗憾矣。呜呼尚飨!

这篇祭文大约是古代最短的祭文了。可说是,语言精炼,颂扬得体,二十二个字胜过千言万语。

我们提倡写有内容的短文章,但如果是短而空,则是不足取的。例如:

四川有座二郎庙,内有一碑,刻着《二郎庙记》,全文只有七十二个字:

好人莫如行善,行善莫如修二郎庙。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老郎之子也。庙前有二株树。人皆以为树在庙前,我独以为庙在树后。庙内有钟鼓二楼,钟声咚咚,鼓声嗡嗡,因而为之记。

这篇文章短是短,但却是短而空,自然也就不能称为好文章了。

04、要能做到意尽言止

说废话的另一个原因是意尽而言不止。这种情况产生的因由,除了有的作者为了拉长篇幅而凑字数外,还有的是为了迎合某种需要或是为了表示某种谦虚,而说些客套话。其实,有些客套是属于画蛇添足之类的。我们不妨像唐朝的祖咏学习学习,他是宁愿断送仕途,也不愿画蛇添足。

唐朝选拔进士时不考作文,而是以诗取士。这种应试诗要求很严格,限用官韵。曾规定五言六韵,即每句五个字,两句押一韵,共十二句,至少也要写四韵(八句)。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有一年,考官出了一个诗题是《终南望余雪》。考生们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依韵作诗。其中有一个考生名叫祖咏,他打破了唐朝的规定,只写了四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交卷后,考官认为不符合规定,问他为什么不按规定写诗,他说“意尽”,说什么再也不肯多添一个字了。

祖咏的诗为什么能留传至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意尽而言止”,不去画蛇添足。相反,如果他去画蛇添足,肯定不会是这种结果。下面这则《添上斧头不值钱》的小故事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发:

有个老书生,临终前给儿子留下一幅祖上珍藏的宝画。儿子心想:“什么宝画不宝画,搁在家里,终究没有什么用。”于是,他就把画挂在门前叫卖。

一个古董商从此地路过,一见:“啊,这不是唐伯虎画的《寻斧图》吗?”图上画的是一个樵夫,身旁有一担柴草。樵夫两手交叉放在胸前,头略抬起,眼睛望着远去的山路——他砍柴的斧头不见了,正在凝思寻斧呢!画得十分传神。古董商问他要卖多少钱。小伙子想,卖了就算了,但不能对不起祖宗,就开了个大价:“现银五十两。”古董商一听,说:“好,就五十两。只是今天我没带这么多,明天带钱来取。”说着,就走了。

老书生的儿子有些不放心,就找来一个朋友给估价。朋友说:“这《寻斧图》上没画斧头,值五十两银子,要是有了斧头,那就更值钱了。”说着,就在画面上添画了一把斧头。第二天,古董商来了。书生的儿子说:“今天又多了一把斧头,要卖一百两银子了。”谁知古董商叹了一口气说:“咳,添上斧头就不值钱了,你卖给别人去吧!”

添上斧头,就无需寻斧,构思和立意全被破坏,所以古董商说不值钱了。其实,写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让我们记住鲁迅先生的话:“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注: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助转发。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拾遗之祈雨文
祭文书写
【晚秋祭情】四七悼念亡妻祭文
祭父祭文
表白理解力
一篇能够清清楚楚了解社会医疗保险的文章,纯干货,不废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