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大学是必须的吗?
每日教育· 悟

大学是否不可替代?不读大学怎么生存?


     
前言:考大学是必须的吗?大学乃至名牌大学能保证前途吗?大学是否不可替代?不读大学怎么生存?

01
文化学习和考大学永远是第一位
也许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孩子有现在的学生那么累。上学期我在周六晚上带经典阅读课的时候,问过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女生。她说自己周末有六个课外补习。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之外,还有钢琴,羽毛球和我的经典阅读课。也就是说,她的整个周六周日的上午,下午和晚上都被课外补习占满了。
人是需要休息和放松的,小孩子更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发呆,随便翻书,或约同学朋友一起玩玩。长期这样补课,人还不疯掉吗?
我们观察她补的内容,除了保障体制内应试的语数外之外,家长也不放弃孩子的艺术和体育教育。鱼与熊掌都想得而兼之,是搞得这么累的根本原因。高考竞争的压力向小学阶段传递,使得在学校即可完成的教学向周末休息时间蔓延。另一个初二男生则是仅仅因为多上了我这个可有可无的阅读课,学校布置的作业就没有时间完成了。
既然孩子们这么累,我这个课不过是为了提高人文素养,跟考试没有直接关系,因而可有可无,再加上我的兴趣其实是高中段的教学,于是这学期我就干脆不再开阅读班了。

可是既然小学都这么紧张,初三以上的学生来跟我读经典就更不可能了。于是我的家教对象就只剩下即将出国留学,或在国外读高中,假期回来加强中国文化素养的高中生。
上个月我们家小鹭到昆明参加了花样滑冰的考级。上周末冰场的大部分小朋友又到苏州追站去了。家长们如此着急,一方面据说明年的考试更严格,更因为孩子们升入初中后就没什么时间来练了,所以要趁小学阶段文化学习任务还没那么重的时候,把该考的级考了。
这就怪不得中国的很多需要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上都不去了,因为在中国家长的心目中,文化学习和考大学永远是第一位的,当时间精力发生冲突之后,艺术和体育就被牺牲掉了。
还有的孩子因公立学校严格刻板的管理而感到痛苦,于是转到玄鸟书屋来读书,但这学期又回去了,因为无法解决学籍问题。而如果没有学籍,就无法参加高考。
以上各种困扰的背后,都是因为要参加高考,最终考上大学最好是名牌大学的压力。
这就涉及到许多家长从未想过的一个问题:真的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能保证孩子的前途吗?
02
大学乃至名牌大学也不能保证前途
中国每年毕业七八百万大学生,有多少人毕业就失业?大学本科生乃至研究生博士生都臭大街了,本科学历又能保证什么。有人会说:“大学文凭不一定能保证,没有更不行。

何况,无论政府还是行业高端职位,都是有准入门槛的,至少需要学历这块敲门砖。”虽然如此,但大部分行业和工作机会并不需要这块敲门砖。
其次,高端工作机会所要求的很可能是名牌大学的学历和真正的创造力及终身学习能力,而这是你付出很多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的。

除了体育和艺术院校外,中国现在的高考仍然是以文化考试为主,这种考试对拥有逻辑和语言智能优势的学生极为有利,而任何一种智能,天赋处于顶端的人都是极少数,如果你的孩子不是逻辑和语言天赋出众,即使从小学起就补课刷题,恐怕也没什么机会进入名牌大学,而几乎人人都是大学生的时候,普通的大学文凭又能给予你什么优势?
何况,为了高考,孩子付出的身心代价都是是巨大的:近视,身体素质差,没有时间玩耍和照顾自己的兴趣,创造力的丧失,实践动手能力差,心理扭曲和压抑。
即使尽量兼顾两者,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学奥数刷题,又要兼顾体育艺术和保障创造力,不仅太辛苦,而且应试教育的重复性练习和标准答案对创造力和终身学习的心理动力是有极大损害的。
而我们知道,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没有终身学习能力,从事缺乏创造力的工作,即使暂时不被人工智能替代,也会是付出多而回报低。
03
大学是否不可替代
这个时代购买书籍是如此方便,各种知识付费的学习机会又是如此之多,使得大学的知识传递功能相当程度上可以由社会来加以满足。除了更需要教师系统传授,需要试验设备和知识共同体方便交流的理工科还必须依赖于大学之外,其他学科的教育都可以不依赖大学而获得。
现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仍然是以数理化为核心的,如果你的孩子是以数理化天赋见长的,读体制内学校也不会受太多折磨,也必须参加高考和读大学,虽然创造力仍将受到损害。

如果不是,付出这么大的身心代价,并挤占了大量自由阅读玩耍,学习艺术体育等技能及社会学习实践的时间精力,并以损害创造力和终身学习热情为代价,还是不是值得就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了。
至于高端行业和工作的进入门槛问题,一旦人们意识到大学文凭不能保证能力,而不读大学也不意味着没有受过好的教育,社会的职业游戏规则和用人标准会逐渐发生变化的。

毕竟社会已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我们那时候如果不进入体制内学校,不读大学,社会确实无法给你提供什么像样的教育。
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能够看穿高考的圈套,并有足够的勇气不按照这个目标来规划孩子的教育,就能腾出大量的时间能力让孩子真正去发展他的兴趣和天赋。

毕竟,未来最需要有创造力的人,一个人走入社会以后,也只有利用自己的最大的长处来谋生才是相对轻松而又回报丰厚的,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只有创造性的从事他感兴趣的工作,才可能感到有意义并因此可能是幸福的。

而一个人只有在自己最感兴趣和有天赋的领域才最有创造力,只有在没有标准答案情况下自由的学习才更能保护和发展创造力。
当然,在一些教育正常或先进的国家,读体制内学校并不必然意味着压抑折磨和创造力的丧失,更不存在考试压力和个性化发展的冲突。

但在中国当下的教育环境下,这两者就是难以兼顾的,这就涉及到取舍问题了。我们家孩子是接受在家教育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回家之后除了每天两张纸的书法练习外,就只有偶尔的作文写作了。几乎很少有要求在家里完成的数学作业。

对数学学科,小鹭还没有展现出特别的兴趣和天赋,我们就只保个底,要求她把人教版教材上的数学题做了。即使这样,在每周三次花样滑冰训练之后,小鹭也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从事她最喜欢和最有天赋的绘画学习了。这还是在只有花样滑冰一项课外补习的情况下,如果要兼顾应试,那就更无所适从了。
除了体制问题,中国家长的急功近利和推波助澜,也是基础教育越来越扭曲变态的重要原因。如果更多的家长能看穿高考圈套并果断从这个圈套中走出来,中国教育的死局才能破局。
04
不读大学怎么生存
我并没有说小鹭绝对不考大学,如果有学籍,孩子又想考,那我们也不反对孩子将来参加高考。但由于不把参加高考和读大学视为必须要完成的目标,因此也不会按照高考的要求来规划现在的教育。

要参加高考,孩子到时候再去读某个高中,或参加补习学校,用一两年时间去完成就可以了,没必要折磨孩子十二年。一两年时间足以对付高考吗?请注意,孩子不为高考而学习不等于她什么都没学习,不等于她没有为考试打下任何基础,相反,她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知识面和创造性反而可能高于那些为此准备了十二年的学生。

如果到时候我们经济条件许可,可以把孩子送到欧美去读大学,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况。如果不能呢,孩子最终没有接受大学教育,她如何生存,去开滴滴和送外卖吗?
我们孩子也学语文数学,也会学物理化学,她学过插花,茶道,正在学戏剧,一直在学手工和书法,喜欢读书,画画,喜欢做糕点,学过滑雪,正在学并将继续学习花样滑冰和花样跳绳,还会学其他必须要学或她感兴趣的东西,在为她创造条件学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考虑她要以其中某一项为职业。

也许,一切皆有可能。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技能,而是持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以及永不泯灭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我们希望她在今天的学习中就感到快乐的同时,为未来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为丰富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
我们不希望她未来即使有了世俗意义上不错的生存保障,内心却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洋高考”骤然大热?挑战中国高考教育模式
全国重点大学、地方重点大学、名牌大学都在这里!志愿填报必备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
高三生父母要给孩子“松绑”
“掐尖儿”的后果令人心焦!
怎样走进清华北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