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1 X证书制度的“四实”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要:遵循学生的特征和职业成长规律,加快培养区域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强化实训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评价原则,确立人才培养评价内容,调整完善专业评价标准,不断提高实训和实战内容在专业评价中的比重。坚持“成果、效果、结果”评价,转变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评价习惯,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四实”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评价体系;“四实”评价模式

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是指导专业教学、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挥棒。基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除了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改革,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应知)的考核与评价,也要加强专业技能(应会)的考核评价,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

威海职业学院在全面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围绕推进“实训导向”的课程改革,不断调整完善专业评价标准,不断提高实训和实战内容在专业评价中的比重。对接国家“1+X”证书制度和相关标准,开发实用技能的模块,融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一、基本概念

(一)1+X证书制度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要求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和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要求,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制定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

(二)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质量进行测而后给出评价结果。人才培养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三)1+X证书制度评价体系

1+X证书制度与以往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书制度不一样而是强调通过多证书制度的实施来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通过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与认证,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就业与创业能力的提升。

1+X证书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行业企业提供大量的具备多种技能的劳动者。此,1+X证书制度体现的是学生所具有的职业能力,体现学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程度如何,最终培养的人才是技术技能复合人才。[3]

1+X证书制度评价体系就是将学历教育评价与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进行完全融合。将技能等级考核评价模式融入到日常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结合起来,强化过程性考核,重视实践技能的考核,构建第三方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4]

二、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评价原则[5]

(一)德才兼备原则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复合技能型人才发挥其作用为社会、为企业贡献力量的基本要求,也是1+X证书制度人才评价的基本要求。优秀品德的养成比技能的训练、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难、更根本、更重要。因此需要将品德培养评价融入到人才评价之中。

(二)职业能力导向原则

1+X证书制度就是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这也就决定了评价的重点应该是职业能力的评价。构建1+X证书制度人才评价体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融入到评价体系中,开发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

(三)动态评价的原则

1+X证书制度也就是要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进行全新改革,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更新,复合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内容也应该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对人才的评价也应该是一种动态过程,及时根据专业发展、环境变化等动态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人才进行科学的评价。

(四)评价针对性原则

1+X证书制度最终具体体现在“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上,不同的职业技能等级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需要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其中,应知内容教学质量评价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质量评价,应会内容强调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其效果的评价。

(五)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可操作性是指在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针对目前行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技能要求、生产工艺等的实际状况,按照普适性原则,根据多数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评价标准,确保评价体系能够落地落实,增强标准的针对性和可行性。[6]

三、1+X证书制度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

(一)1+X证书制度评价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基于1+X证书制度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的确立,是以专业标准作为基础。首先要将职业资格证标准融入其中,把行业、企业相关要素引入到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中,这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可以把岗位的入职要求和标准体现出来。其次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要能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体现出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状况,也要评价出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知)和操作能力(应会)水平。第三是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要具有个性化特点,根据专业的不同、招生生源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第四是积极引进第三方评价,邀请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依据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参与到教学评价过程中,特别是对X部分的评价。[7]

(二)1+X证书制度评价体系内容[5]

1.评价体系指标首要内容——品德修养

虽然1+X证书制度看似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但是万事德为先,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发挥专业技术技能,为社会做贡献的首要条件。品德修养是对人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政治品质、道德修养以及工作作风和专业品德等。品德培养比技能水平、技术竞争力的培养更加重要,人的知识、才能和工作业绩都与个人的品德修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品德修养是1+X证书制度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首要内容,是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维度。

2.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内容——知识要素

1+X证书制度强调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不是局限于单门学科和专门化的知识内容。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相近的、相关的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集成化,形成层次合理、比例恰当的综合性知识。抓实1+X证书试点,构建将1+X证书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开发1+X证书培训课程、新型活页式和工作手册式教材及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合理配置不同证书所要求的内容,在知识要素的所占权重上应有所不同,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知识要素的合理比例实现书证融通、能力跨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8]

3.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专业能力

1+X证书制度是在以企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进而来构建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以往职业教育强调以企业需求为核心,而少有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不是一本文凭闯天下的时代了,很多企业由于转型升级,需要具有多种技能的专业化人才,学生就业机会的选择越来越个性化。作为职业教育主阵地的学校,既要考虑学生的主修专业,也要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情况,通过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考核,来培养适应多个工作领域或技术领域所必须具备的几种专门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能力。

4.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内容——综合能力

1+X证书制度培养的是复合型技能人才,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就业能力主要是指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在人生职业历程中,可能要变换多种职业,这就需要多种能力的培养,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等。工作能力主要体现工作实践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行业企业最需要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是指适应变化的能力,以及以职业技能为基础的创业发展能力,也就是在各类实践活动中,通过项目引导,学与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9]

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四实”评价模式

遵循高职学生的特征和成长规律,落实国家和省级教育教学标准,基于1+X证书制度,加快培养区域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强化实训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既要顺利完成学历教育任务,也要考取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坚持“成果、效果、结果”评价,转变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评价习惯,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四实”人才培养评价标准。[10]

(一)“四实”人才培养评价内涵

1+X证书制度的实质就是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质上就是既要重视学历教育,也要强调多种技能的培养。“四实”人才培养评价就是将学历教育评价和技能培养评价有机融合在一起,按照实理、实训、实战、实习四个维度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覆盖专业人才技术技能培养方案全部课程,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各维度所占比重。

1.实理,指实用理论,即学生为获得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所需要的必要知识、实用理论、经验见识等。

2.实训,指技能训练,即学生为获得某项职业技能、专业能力所进行的技能训练、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等。

3.实战,指生产经营,即学生在校内真实职场环境中开展生产性实训、实体性经营、创新创业活动等。

4.实习,指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即学生为获得就业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在实习单位参加教学实习。

(二)“四实”人才培养评价原则

1.坚持全面发展、系统构建原则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评价内容涵盖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结合6+11门专业基础课程、6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改革,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特征科学确定实理、实训、实战、实习所占比重。

2.坚持综合评价、重在培养原则

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综合设计学业评价内容和工作项目,按模块、项目设置评价标准,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成长成才、能力发展全过程,提高学业评价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3.坚持单项评价、定期反馈原则

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参加工匠培养计划、生产性实训项目、小微公司运营等各类经营活动,通过建立单元测试、项目化考核、技能比赛等方式,适时评价学生能力水平,及时反馈并加强改进。

4.坚持公平公正、多元评价原则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分制改革,构建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师傅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根据项目的实时性和灵活性适时开展评价、成绩认定和学分转换工作。

(三)“四实”人才培养评价方式实施

根据专业特点划分实理、实训、实战、实习占比,建立学业评价模型。原则上,技能为主型的专业实理评价占比不超过25%,综合性专业实理评价占比不超过35%,技术性专业实理评价占比不超过40%。各专业均要加强开发生产性实训等基于真实场景的实战项目,不断提高实战评价占比。

加强课程考核方式研究与改革,实理评价逐步由题库考核代替一张试卷考核。实训评价通过实践过程、实际操作或技能比赛方式进行考核。实战评价通过实际生产、创作、经营形成的作品和产品,以及产出的业绩进行考核,突出“成果、效果、结果”。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以实理评价为主体,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合理确定各要素占比,开展题库建设,并逐步由密闭型题库向开放型题库转变,支持学生通过考核进行学习,达到巩固知识理论的目的。

2.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以实理、实训(实验)为主体构建,一般采用知识题库的方式开展理论测试,鼓励通过实训操作的方式验证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试卷进行实理测试,支持专业通过实训测试的方式验证知识和理论掌握的程度。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实训、实战测试,结合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确定测试方法。教学实习通过在企业真实岗位实习完成,按照岗位专业技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劳动保护、安全管理、实习成果、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明确评价指标、评价要素、文档资料、成果要求、成绩构成等,形成校本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实理、实训、实战三个部分,可以对每个维度进行单项考核,也可以采取综合考核的方式开展,学业成绩向参加工匠培养、生产性实训的学生倾斜。

不断开发实战项目,提高具有实战内容的课程数量。专业课程拥有校内真实性生产项目和岗位,或者建立了“卓越工匠”班的,相应内容纳入实战评价范围。实战评价按照实训项目规定的内容,从项目实施过程、做出产品的质量、生产过程中的业务表现等方面形成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标准,增加评价过程的效度和评价结果的信度,确保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公正性,由岗位导师和师傅组织实施,可采用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评价形式。学业成绩向参加实战项目的学生倾斜,由项目负责教师认定其学习成果,将实战业绩折算成绩计入相关课程。

实习包括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两段,按照《威海职业学院教学实习管理规范》要求,对岗位专业技能、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职业精神、工作态度、实习日志以及劳动保护与安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四)“四实”人才培养评价实施要求

1.调整教务管理系统中关于学业成绩构成,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组合,改为实理、实训、实战维度组合。公共课程的成绩构成由课程承担单位提出方案,教务处审定后统一设定;专业课程的成绩构成由系部论证后,进行统一设定。

2.完善成绩认定和学分互认的流程,对于卓越工匠计划、生产性实训项目,学生在完成阶段性成果后,由教师适时认定,并在教务管理系统中予以记录。

3.根据1门专业基础课程、6门专业核心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每门课程由3-5个课程模块组成。教师分工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在完成每个项目课程,须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录入成绩。

五、结语

1+X”证书制度实施的主体是职业院校,虽然也是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是有别于以往的“双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目的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需要对X证书的意义、证书功能、证书的开发、运行、实施、评价进行重新设计。通过1+X证书制度实施,不仅仅是改革人才评价方式,而是要引导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学生就业渠道,适合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4/t20190404_376701.html.

[2]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4/t20190415_378129.html.

[3]孙善学.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

[4]黄晓云.1+X,职业教育“加”什么——访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副所长陈李翔[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9-3-30(3).

[5]蒋玲.论复合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6):8-10.

[6]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7]邓泽民,陈森森.1+X证书中X证书的双属性与三作用[J].职教论坛,201(5):78-82.

[8]杜怡萍,李海东,詹斌.从“课证共生共长”谈1+X证书制度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9-14.

[9]戴勇,张铮,郭琼.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思路与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9-32.

[10]熊丙奇.如何让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5):38-40.

 来源: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 科学有序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1 X”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1 X证书制度”一种关于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的制度设计
我们只有学位证书就够了吗?1 X证书制度来袭,这些你需要知道
职业教育1 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
推进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若干思考与初步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