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贻琦:鞠躬尽瘁,行胜于言





梅贻琦(1889.12.29-1962.5.19)

自1915年回国进清华任教,到1962年病逝于台湾,梅贻琦为清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奉献了四十七年的时光。他的足迹遍及清华校园,他的成长伴随着清华的进步。他的人格,使已驱逐数位校长的师生折服;他的努力,使清华由一所留洋预备学校一跃成为国内顶尖的综合性大学。治校一丝不苟,用才不拘一格,为人踏实低调,这就是永远的梅校长,清华人之楷模。





1

    三易住所,与清华共同成长

1915年,从美国吴士脱理工学院毕业回国的梅贻琦来到清华任教。当时的清华校园规模较小,部分老师在工字厅居住,此时梅贻琦就是其中的一位。任教期间,梅贻琦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备课仔细,人们常常在深夜看到工字厅他的居室里依然亮着灯。

工字厅

十年之后,踏实肯干又有才能的梅贻琦被提拔为教务长,负责教学工作。在此期间,梅贻琦移居照澜院,终日思考怎样提升清华的教学水平。在他的领导下,清华拓宽了院系设置,丰富了课程,并改革培养方案,逐渐由一所普通学堂成长为实力强大的综合性大学。

照澜院5号

1931年,在几任校长都被驱逐的情形下,梅贻琦临危受命出任清华校长,居住在甲所。

甲所现状

他“寡言君子”的人格魅力以及注重实干的作风给师生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法学家陈岱孙曾说道,对师资人才的严格遴选和延聘,以及推行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是梅贻琦的两大法宝。利用这些法宝,再加上自身的品格,梅贻琦带领清华步步成长,终成国内顶尖大学。

2

教育思想与德育观念


西南联大时期,梅贻琦发表《大学一解》,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他认为,通才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关键。中国古代儒家的“大学”思想,以及近代西方大学教育的实例,都说明大学阶段的直接培养目标应该是“通才”,而为社会各界培养“专才”的任务应该由其他教育机构来承担。大学应着眼于为学生们通向高深提供基本训练。

 此外,他在任贤用能方面不拘一格,聘用大量的学术大师来校任教,并推崇学术自由之风。一时间清华园内人才济济,教学水平当然迅速提升。

1938年梅贻琦与西南联大同事合影

在德育方面,梅贻琦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所谓大师,不仅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为学生的“自谋修养、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树立榜样。同时,梅贻琦把体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途径,他认为体育并不是要培养几个“跑多快、跳多高”的选手,而是要养成大家团队协作的精神和遵守纪律的意识。这些德育思想影响了一代代清华人,许多优良的校风一直延续至今。

3

“行胜于言”的践行者


梅校长在清华期间一向以低调的姿态示人。他深知清华要引来并留住众多的学术巨擘,自己作为校长不能盛气凌人,而要少说多听,少议多做。他不仅认识到这一点,而且坚持下去,不求留名,实为谦谦君子。他的一言一行,堪称治学之人的典范。

梅贻琦与胡适等人在老馆前合影

4

永远的梅校长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梅贻琦将毕生之力献与清华,清华人也将他称为永远的校长。今天的我们,在园子里踏访梅校长足迹的同时,更要领会他的品格与治学理念,从自己做起,让梅校长的遗风在今天焕发新的活力。

来源:旧时水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贻琦__的故事
梅贻琦[两岸清华校长]
高等教育的意义到底应该是什么?
​“迂腐”的校长
清华校长梅贻琦的传奇人生
梅贻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