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之三)

(二)对职业教育思想的再认识

1.关于类型和层次的关系

这里涉及两个命题:一个是“层次中的类型”,另一个是“类型中的层次”。类型观指的是同一个教育层次中存在不同的教育类型,而层次观指的则是同一个教育类型中存在不同的教育层次。

首先,要强调教育层次中的教育类型。在高中阶段,普通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同样,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存在两种类型:一是学术性大学,二是职业性大学,这也是两种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大学。

基于此,可将教育分为两大类,即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都姓“职”,它们具有同样的规律和特点,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第一,从培养目标来看,普通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并未提出明确的就业目标,而是强调养成教育,强调知识的存储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职业教育则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目标,旨在通过职业的发展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从课程内容来看,对于教育层次的划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是以课程内容为依据的。因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别。普通教育强调知识的储备,而职业教育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应用。显然,教育类型的不同必然导致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的不同。在我国,基于机构的普通中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同样,高中后的高等教育阶段,有学术性大学、工程性大学,以及应用性大学、职业性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考虑,倘若把应用性大学也纳人高等职业教育范畴,那么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存在着普通高等教育和基于机构的高等职业教育这两种类型。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都是不可替代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或技术应用型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学术和技术研发型人才,是同层次且等值的。这一等值,绝不仅仅只是价值道义上的等值,而必须是政策实质上的等值。所以,强调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类型赖以生存的基础。这是类型的不可替代性。

其次,要强调教育类型中的教育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教育体系、一种教育系统。对系统解剖的结果,就是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系统中的层次。因此,强调职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不同的教育层次,是职业教育赖以发展的空间。从教育功能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满足相对单一的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则要满足相对综合的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相应地,从教育内容来看,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经验层面的技能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则应培养策略层面的技能型人才。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层次上的区别,一个是在策略层面,一个是在经验层面。这也就意味着,伴随着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工动态变化的结果,特别是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型经济的出现及其劳动组织的重构,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有着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根据中国国情,实行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和沟通,并在中等职业教育之上,按照国际教育分类,于第三阶段教育(高等教育)B类层次,建构涵盖技术员与技师培养的并行而又交叉的高等职业教育,这就扩展了对整个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本质的认识。所以,强调教育层次,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相对于自身教育层次的赖以发展的空间。这是层次的不可替代性。

2.关于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这里涉及两个命题:一个是对教育“供给方”的界定,另一个是对教育“需求方”的界定。从供给角度看,教育对个人来说更多地是指提供的教育机会,对社会来说更多地则是指提供的教育产品;而从需求角度看,个人需求的是教育机会,社会需求的则是教育产品,所以,必须全面、深刻地认识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经济学一直认为,教育机构或者说职业院校是教育的供给方;而企业行业或者说社会机构是教育的需求方。然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打破了这种传统的、静态的、刚性的“二分法”,职业教育的开放式办学表明,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供需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一方面,企业和学校共同为企业培养人才,院校和企业都是“供方”,这意味着,企业就不再只是“需方”;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和兼职教师,企业是“供方”,学校则是“需方”。

从供需机制讲,传统的计划调节,强调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各个专业部门提供的人才需求计划,进行指令式的分配,这是一种供给驱动的机制。而在市场调节的情况下,政府在宏观层面实行调控,通过法律、政策和投人,营造一个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的外部环境,这是一种需求驱动的机制。在中观、微观层面,则应该更多地强调市场调节,特别是劳动市场调节,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包括实训基地建设,应围绕劳动市场做文章。

由此,强调职业教育供需主体从刚性的“二元”分离走向柔性的“有分有合”,意味着在宏观层面,必须关注为适应这一供方与需方动态关系的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投人机制、法律法规的制定;而强调职业教育供需机制从供给驱动走向需求驱动,意味着中观层面的办学和微观层面的教学,必须在整体把握职业性需求与教育性需求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3.关于培训和教育的关系

这里涉及两个命题:一个是职业培训的功能,另一个是职业教育的功能。职业培训面向特定的受众,针对行业企业发展所特有的专门性问题,通过实践性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受众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而职业教育则面向广泛的受众,针对个体职业成长所特有的普适性问题,通过引导性的传授方式,来培养受众满足个性需求的能力。

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的区别是:其一,从实施机构的性质来看,职业培训的实施者更多的是社会机构;职业教育的实施者更多的是教育机构。所有企业都有资格开展职业培训,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资格举办职业教育。只有摒弃纯功利性并立志为教育作贡献且获得相应资格的企业,才能成为“教育企业”。教育机构的范畴因此由学校扩展至企业。其二,从实施目标的指向来看,职业培训更多的是即时适应性的;职业教育则更多的是长期可持续性的。然而,个人的生涯发展是通过职业这个载体来实现的,职业教育要使培养的学生不仅能适时应对职业的发展,而且还要主动设计自身的成长之路。其三,从实施行动的重心来看,职业培训更多地关注某一方面经验的获取;职业教育则更多地关注个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其四,从实施环境的要求来看,职业培训更多地是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进行;职业教育的实施,在以学校为主体的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则不能完全复制企业,而应采取对真实予以集成的方式,通过源于企业而高于企业、源于真实而高于真实的设计,把企业、行业的生产性功能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性功能予以整合考虑。其五,从实施团队的特点来看,职业培训更多强调培训师资的专业能力;职业教育则除了要求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之外,更加强调其综合能力,包括人文层面的、方法论层面的能力。其六,从实施平台的基础来看,职业培训机构一般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职业教育院校则更多地采取基于项目管理的教学管理方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放式办学,使得职业院校不再实行刚性的教学管理,而是柔性的教学管理方式。例如,传统的学校学期制及寒暑假时间,已根据职业领域特点而有所改变和创新。农业类高职院校,很可能以农时作为确定寒暑假的依据。又如,采用项目教学的课时,不再以传统45分钟、90分钟为单位,很可能要持续一天、两天,甚至一周。考试考核制度也有创新,例如,考试不只是在学校进行,在企业也可进行;教学也不再是一个教师教一个班,而是一个教师团队教一个班。

由此,职业培训是一种使受训者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接受职业知识与实际技能培养和训练的社会活动,对解决就业问题、适应职业需求变化是非常必要的。而职业教育是一种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社会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确保个体一生的职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文献来源: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9):5-10.

作者简介:

  姜大源(1946— ),男,湖北武汉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研究院院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职业教育法》十大亮点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顶层优化
新修订职业教育法5月1日施行,破局校企合作“一头热”
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几个重大问题辨析
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 姜大源
姜大源:《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三个基本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