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及化阶段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逻辑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逻辑是指高职教育发展实践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或导向,这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逻辑指引,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引领。不同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具有不同的特点,依据世界已经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国家(地区)的经验,普及化高等教育具备大规模、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化四大特点。而高职教育的发展正是应对生源背景多样化以及满足教育需求个性化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举措。普及化阶段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除了应遵循内部生态平衡的共生逻辑,还应当重视内部生态与外部生态互洽的共荣逻辑,从而更好地揭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逻辑走向。

一、共生逻辑: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性选择

得益于经济发展及国家政策的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的发展理应强化政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遵循由多主体合作到一体化共生的发展逻辑。在人民群众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链接,通过教育生态学的理论观点探寻高职院校、政府、企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共生关系,有助于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共同进步。此处的“共生”出自1879年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deBary)提出的共生理论,但其内涵已经从生态学范畴扩展到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备了更广泛的价值意蕴。共生即指多元主体按照某种模式联系起来,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关系,主要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大要素构成。共生单元指构成共生系统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共生模式指共生单元相互协同和作用的方式;共生环境指共生模式存在与发展的所有内外部条件。

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指引以及企业前沿信息和实践环境的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职院校的人才支撑以及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营造的良好氛围以及高职院校的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因此,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三者之间应当形成相互作用的共生环境,通过产教融合形成新的共生能量,推动知识、技术、资源等在共生主体间自由流动,不断地循环、演化而发展成为共生体系,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及区域经济效益的提升。如此看来,共生理论的核心思想即通过优势互补、平等公正、共同发展的逻辑思路实现对称互惠共生和一体化共生的格局。共生一体化系统中各共生单元处于平等地位,通过知识、技术、资本、信息的交互融合,形成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稳定性的组织体系,该系统能够打破多元主体间的合作障碍,集聚有限的教育资源和要素,最终将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进程,这一良性循环的共生逻辑成为未来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性选择。

二、共荣逻辑: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

迈入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进一步走向社会的中心,呈现出服务化、创新化、开放化的时代特征,尤其是与社会经济联系紧密的高职教育,将承载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承担推动国家发展和经济进步的更重要角色,普及化阶段的高职教育理应采取更加理性的态度思考问题,以开拓的视野展开行动。在上述背景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逻辑不能被禁锢于一种封闭的内部视野,而应兼顾高职教育发展内部和外部的理论范畴,遵循开放的逻辑理路。这一内外部兼顾的理论逻辑便得益于费孝通先生的“共荣秩序”理论。20世纪90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共荣秩序的思想,他认为社会学除了生态秩序研究之外还应重视心态秩序问题,停留在“物质资源利用和分配”的生态共存秩序层次上会不可避免地存在“见社会不见人”的研究缺陷,因此要提高到兼顾人和社会关系的心态共荣秩序层次。共荣秩序理论认为,共荣建立在共存的基础之上,共存是共荣的必要前提;共荣必须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注国民观念和心态;共荣应当强调国与国的关系,强调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和谐共处。

根据上述三个层面的理论阐释可以更加清晰地知道,对于某个社会系统而言,只关注其内部组织结构及分配方式而不关注系统与外部的关系,难免会陷入某些细枝末节而不可自拔。高等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系统,其高质量发展理应具备共荣秩序的特征。首先,各类高校应注重系统内部活力的激发和资源的有序竞争,争取高等教育内部的共荣;其次,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秩序要与国民心态相互融合,达致系统内外部的共荣;最后,应兼顾本土性与国际性共荣,实现高等教育中国模式的输出。依据这一理论逻辑分析高职教育的发展,发现当前学界习惯用一种较为关注高职教育内部的共存逻辑探讨其未来发展。一方面,高职教育关注自身办学模式的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却忽视了与国民观念、心态的融合,注重职业教育内部建设却未能很好地处理与普通教育的关系;另一方面,高职教育满足本土化教育需求的同时却忽视了自身价值的国际输出。这种较为局限的内部视野无法满足普及化时代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高职教育应当以共荣逻辑为价值导向构建科学的发展蓝图。

三、逻辑平衡: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趋势

迈入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开始关注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正如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所言,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一方面,这是在重点强调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质量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当社会和群众需要时,规模也可代表质量。而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职教育的生源对象由单一走向多元,办学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社会的全面参与逐步成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客观来说,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和社会的有限参与来发展规模庞大、优质高效的高职教育不切实际,普及化阶段的高职教育要主动对接社会需求,探索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共生的办学模式,构建民主、包容、互惠、共生的治理体系。另一方面,这是在重点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问题。首先,特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的类型特色。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职教育对类型属性的追求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内部,即关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办学模式的类型特色;而在普及化阶段,高职教育对类型属性的追求将上升到职业教育体系层面,这一体系要求学制层次的完整和制度层面的创新,追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共荣。其次,特色是相对于国际职教而言的中国特色。普及化阶段的高职教育应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注入中国元素,达致本土性与世界性的共荣。如此看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应遵循共生逻辑,强调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同时也应当遵循共荣逻辑,在协同创新的基础上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无论是从内部视野来看的共生逻辑还是兼顾内外部视野的共荣逻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深刻把握普及化阶段高职教育发展的行动逻辑,依据双重逻辑的不同视野和内在要求动态调整高职教育发展的目标、结构、模式,实现逻辑的相融与平衡。(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3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国职业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综述
浅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特点及要求
潘懋元高校分类定位思想探赜 韩延明
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哲学思考:动态适应与相互适应
生源不足,凸显教育结构失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