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实践难点

1.全员育人:高职院校人员类型多跨界多,育人工作任务明确难

全员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首要内涵。就高职院校而言,直接施教者既包括全体一线专职教师,也包括辅导员、班主任、教辅人员和众多行政管理人员;既包括参与教育教学的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导师等,还涉及学生党员、团支书、社团干部等广大学生骨干。各类育人者很难明确在育人环节中的角色定位。

全员育人的关键,是构建全员参与、责任清晰、良性互动、各尽其责的育人体系。由于高职院校育人者类型多样,内部治理体系又相对粗放,加上跨界教育导致的组织边界和职责难题,使得高职院校全员育人面临人员职责厘清难、岗位多样分工难、事务杂乱考核难等问题。

2.全过程育人:高职院校育人过程长头绪多,育人工作成效监管难

全过程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全过程,这涉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由于高职院校学生三年学习涉及课堂听讲、实际操作、社会实践、完成作业、社团活动、企业实习等多个教学环节,整个过程较长,环节较多,这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在育人工作实施过程中,尽管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引导,能够保持教育教学的某种连续性,但由于不同课程性质、不同教师知识结构的作用,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差异很大,各个阶段的育人要素尚未实现有效衔接,这给育人的目标设定和成效检验带来困难,难以实现育人的跟踪管理和长期效应。

其二,高职院校育人部门涉及教学、教辅、学工、行政、后勤等各条线块。尽管有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但由于存在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体制障碍,不同部门工作的数据信息难以融通,这使得高职院校各部门育人工作各行其是,缺乏对其工作实效性的整体考核评估,导致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存在的重形式轻效果、缺乏衔接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3.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育人范围广,育人工作资源融合难

全方位育人的难点在于部门分割联动不够,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机融合和高效调配。

一是育人信息阻滞问题。各部门对前一个部门育人工作的目标、进展、需求和难处不了解,育人资源联动的主动性与合作性必然受到影响,由此带来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之间、教学部门和教辅部门之间、教务部门和后勤部门之间的资源衔接问题。

二是育人主体视角问题。学校、企业、社会的利益诉求不完全一致,思考问题的视角差异也较大,如院校抓岗位技能、企业重职业习惯、家庭关心未来就业等,难以在育人观念上找到最大公约数,这导致高职院校的多元育人主体难以形成互动,整合程度不高,协作育人没有形成融合效应。

三是育人机制建设问题。和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背景优势。遗憾的是,行业引领、企业激励、师傅帮带的育人优势,没有成为校企双方在顶岗实习、素养引导、技能考核、信息交流等方面稳定的体制机制设计,使高职院校潜在的育人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3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教声音】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全链条”发展路径|高职院校
高职诊改在于“变”,把握质变”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三全育人”课堂构建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育人机制》(一)
浅析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精准育人策略
[1]谭焱良,周原宇.论高职学生五环相扣职业核心能力体系建构[J].教育与职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