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英剑:《你好,李焕英》——一种最世俗化的解读

郭英剑

(教授

当我们颂扬高尚的母爱时,不要忘记尘世中父母之爱中所给予孩子们的那份期盼!也不要忘记孩子们为达成父母心愿所承担的那份责任以及所做出的那份忘我的努力!

一、影片的优劣之处

前几天去看了《你好,李焕英》,觉得很不错。看到有人在论好坏。也有人问我的观点,要我说出个好坏来。我说,她最好的地方大家有目共睹,就是真诚。导演拍得真诚,演员演得真诚,大家看得投入,各有自己的代入感。因此,很好!

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地方,因真诚而出的一部贺岁片,看看就好了,非要对影片做出什么艺术上的评价,实在没有必要。从很专业的角度去评价她,那是专业人士的工作,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观影人来说,则无必要。

但如果非要谈谈不足,我觉得可能主要有两点小小的遗憾:

第一,在影片特别是最后的部分,女主的哭戏有点过多了。我说的是过多了。没有更好地使用电影语言与技巧,让观众不由自主去落泪,而是全神贯注于个人情绪的宣泄,让人在感动之余,有点出戏。

——当然,每个人观影习惯不同,可能很多人到这地方已经哭晕了,这也非常正常。

第二,演妈妈的演员演的很好,特别是青年时期的妈妈,但有些遗憾的是,影片结尾处,真妈妈李焕英女士的照片放出来时,与演员一点都不像,这让人有些失望。不是说妈妈一定要像演员一样漂亮,而是说比如脸型或者神态如果有相似之处,可能会更好。

当然,还是那句话,对于这部影片来说,真诚是第一位的,其他都不重要!

二、对影片的三大误解

现在的评论,大都集中在母亲多么伟大,母爱多么高尚,母亲曾经青春等等方面。很多人也在认真地谈论,如果回到从前,一切是否会发生反转,还是会依旧如故?换句话说,大家讨论的重点都着重集中在表扬母亲,彰显母爱,反思母亲青春时光上。

我觉得,这些讨论自然有其道理,但都过于表面化了,实质上是偏离了这部影片及其成功的真实意图,也偏离乃至贬低了影片及其成功的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以为,这部向天下母亲致敬的影片,被严重误读了。

这部影片表面上是一部向母亲致敬的作品,但实际上是向所有的孩子们发出的一声呐喊:要努力奋进,做个父母眼中有出息的孩子!

观看大家的评论,我以为有三个误解的地方。

第一,误解了母亲。

评论大都在谈论母亲伟大的爱、宽容的爱。其实,少女时期的母亲的爱和后来的爱虽然依旧,但对孩子的期许实际上是发生了变化的。误解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忘记了80年代母亲在青春期的愿望与其婚后有了孩子(特别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现实之间的鸿沟。

影片不断也是重点在表现的是,尚未婚育时的母亲在跟贾玲说,孩子没出息也没关系,只要她身体健康、平安快乐就行。少女时期想象中的母爱,自然是伟大而高尚的,但这并不妨碍成为母亲之后,在现实中对孩子有平常人所有的那份更高期许啊!

大概大家都不否认,婚育后的母亲对孩子的愿望是发生了现实变化的。

影片一开始所表现的现实生活,从小到大孩子因为拉裤子上、学习不好等都会使母亲感到难堪,对此,哪个母亲能没有一丝怨言呢?要知道,眼前的孩子,除了胖点之外,身无残疾,智商也无问题,为什么会比其他孩子落后呢?因此,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尽管影片并无过多的涉及)母亲所有的那份失望与难堪。

那么,为什么母亲会对孩子有所宽容?

道理很简单,孩子就是这么个孩子,作为母亲还能如何?只能但求其身体健康、平安快乐了!

——当然,这样做没有任何问题,也不应该受到任何指责,也是这位母亲的伟大之处(试想一下,换个母亲,可能是另外一番场景了),但也不用因此将母亲的这份爱抬高或者夸大到何种地步。

其实,稍微想一下就应该能够想到,母亲所谓的宽容与无奈,其实不过是向现实(孩子就是这么个孩子)妥协罢了,或者说,母亲只是向当下的现实妥协,因为她始终还是相信孩子会有出息的!不然,母亲就不会因为孩子跑了第一而感到高兴,更不会因为孩子考上了好大学而大摆宴席啊!

因此,不要仅只看到母亲年轻时候的许愿,更不能仅只看到她的宽容而忽视了她的无奈、妥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第二,忽视了孩子。

整个影片是作为孩子的贾玲的视角,聚焦的是母亲,讲述的也是母亲的故事,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是孩子及其所作所为。

在影片中,如果大家仅只看到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只是希望母亲因为自己的帮助而改变一下命运,而忽视了孩子一直是抱有希望让母亲露脸高兴的美好愿望,那无疑是遗忘了重要内容了。

其实,这部影片被人忽视的一个动人情节在于,孩子在穿越回去后,试图通过个人的努力,是要去改变母亲的命运的!改变母亲的什么命运呢?——第一,嫁个更好的丈夫,第二,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未来母亲的孩子不争气的命运啊!

这是孩子对母亲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努力了吧!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改变了命运,也就没有她这个孩子了!而这样一种牺牲了自我的孩子对母亲的爱,该是多么感人啊!

因此,在影片中,我们不能只看到母亲的期盼而无视孩子忘我的那份努力。

第三,忘记了尘世。

影片采用了穿越的方式来歌颂母爱,但大家不能把平凡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变得脱离尘世。如果仅只是看到这种高尚的母爱,而忘记了现实的烦恼与生活的窘迫,那么,这就有失理解作品的深度与影片感人的力度。

在影片中遭遇车祸的那个场景,我们应该能够体会到母亲所说的那番并不觉得自己孩子没有出息的话,其实是非常无奈之所言,这也是自己生活中对孩子所有期许的一个底线。

说白了,谁家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出息呢?但是,我们所有人也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UCLA导演系的学生的!

那么,既然不能如此高调的出息,那么健健康康、平安快乐就是最低的底线,也是父母自我平复心态的安慰剂,也是对孩子未来还有可能变得出息所有的基本条件!有了健健康康、平安快乐的生活,或许孩子未来还有成功与出息的可能啊!

三、该如何理解母女间的亲情

看了这部影片,我对父母之爱与孩子亲情的思考与理解,或许可以总结为如下三句话。

第一,要感恩爱,更要理解爱。

父母之爱,其中所包含的对孩子的期许,落到孩子身上,那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是要孩子们在未来有所行动,并以自己的成功去做回报的。

我们可以对这里所说的成功做出多元的而非仅只是现实的解释。

对于很多普通的父母来说,自食其力、健健康康、快乐生活,这就是他们对孩子美好生活的期许。但要做到自食其力、健健康康、快乐生活,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也并非易事,也是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的。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孩子们将永远长不大。

第二,要明事理,更要明天理。

懂得并能体会父母之爱,这是明事理,但更要明白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天理。对于父母之于孩子们的期许与愿望——要有出息,绝不应该仅只是父母的要求。超越父母,这不但是孩子们所应该做的,也应该是自然规律的一种体现。

当然,所谓一代更比一代强,并不是要求孩子们在所有方面都要超过父母一辈,我想,天下所有父母都不会如此贪婪,也不该如此贪婪。

对父母来说,只要你生活的好就行——这里所说的好,是要比他们那一辈的人要过得好。这里面究竟如何算过得好,其实孩子们明白,父母们更明白。换句话说,只要你父母对你仅只有最低的期许,健健康康、快乐生活,那就可以说,这只是他们的底线,说明你还有努力向上的空间。

第三,要懂生活,更要懂世界。

何谓生活?当孩子学业不精,父母被叫到学校去开会,回来后黯然神伤,这就是生活。何谓世界?当孩子仅只是考上了大学(其实还远没有做出什么骄人的成绩),父母就敲锣打鼓、大摆宴席,要让周围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世界。

其实,父母所希望的只是孩子们过得比他们好!这种要求并不高,也是人之常情,孩子们也应该比父母们过得好。一代更比一代强,就是这个道理。否则,人类繁衍生息岂不让社会倒退?

要是有人真以为孩子身体健康、平安如意,父母就会敲锣打鼓、大摆宴席、周知世界,仿佛在向天下人喊话:我的孩子健康着呢!快乐着呢!那您就一定是既不懂生活,也不懂世界。

最后,如果我说,这部影片最出色的地方在于,一个有出息的孩子,拍了一部感动全国的影片,不仅赚得盆满钵满,更主要的是让自己妈妈的名字,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母爱的代名词!那么,这样的解释,是不是太庸俗了?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子女报答母亲最好的方式了!一如影片的最后,母亲虽然已经离去而无法与孩子同乘一辆车了,但孩子拥有这辆车的象征意义非常重要,这说明她过得比父母好,这或许就是对母亲最大的报答。

当然,我最想说的还是:

当我们颂扬高尚的母爱时,不要忘记尘世中父母之爱中所给予孩子们的那份期盼!也不要忘记孩子们为达成父母心愿所承担的那份责任以及所做出的那份忘我的努力!更不要忘记没有孩子们的努力,没有孩子们的成功,不仅无法让父母感到一份骄傲,也会违背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自然规律啊!

(北京时间)2021年2月20-21日于北京家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你好,李焕英》用在作文中,可以涉及八大主题
【母亲节特刊】雷莉莎/唯有母爱不可辜负
祝普天下“李焕英”永远快乐 ——观亲情主题影片《你好,李焕英》有感
于无常处知有情 | 作者:王强东
写给母亲节【王美清】
关于《你好,李焕英》的评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