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池廖氏与理学的渊源

廖公彰

 一、从《白云庵记》看廖正古与理学宗师杨时的交集 

 在唐宋时期,龙池廖氏是将乐闻名的望族。宋代由廖淳、廖子孟两父子分别高中榜眼,而至廖子平(子孟之弟)、廖正古、廖正道、廖正一四进士,廖丕显、廖文炳二举人,廖光乡举而为漳州太守。从而成就了“一门四代两榜眼四进士三举人”的千古美谈。

        廖  淳   字元补,宋朝将乐县人。年二十中乡试,宋天禧三年(1019年)登第王整榜第二名进士(现三明市境内历史上第一位榜眼)。任洪州推政,以廉能著称。守母制去任,后补抚州守。他折狱平恕,考绩称职,擢御史,卒于任。 

        廖子孟   廖淳的长子,字元之。能继父志,同弟弟同中乡试,后又同登进士。其中,廖子孟为宋皇祐元年(1049年)冯京榜第二名进士(榜眼),任建阳县令,以廉明著称先后升迁尚书郎、袁州巡守、朝散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等职。《宋史·艺文志》载有他写的一卷志。黄山谷(庭坚)在太和时,曾与之唱和,有《寄袁守廖献卿》、《廖袁州次韵见答并寄<黄靖国再生传>次韵寄之》、《次韵奉答廖袁州怀旧隐之诗》诸作传世,并称誉子孟“诗才清壮近阴”。

子孟长子廖正古,字明远,又字锦生,登宋 治平二年己巳状元彭汝历榜二甲进士,宋崇宁时由进士任西安令。廖正古与七弟廖正一反对王安石变法,“屡言《青苗》、《保甲》税重不便,仵当道(《闽省通志》)”,因而与司马光、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等一同被列为“元祐党”, “乞致仕归龙池(《闽省通志》)”,辗转回到了将乐。廖正古郁郁寡欢,在三涧孔山(俗称“回头山”)之阳建白云庵(即现邓坊伐木场旧址),“日与故旧啸傲山水,簟瓢屡空晏如也(《闽省通志》)”,终日与友人饮酒吟诗作画。其间因廖光而与杨时(龟山)先生多有交集。

廖光是廖正古的长子,字显祖,又字无隅,由乡举任漳州判,上表乞斩奸臣李达而名闻天下,多惠政擢漳州太守(见清乾隆版《将乐县志》、《中华龙池廖氏总谱》)。其与成语“程门立雪”的主角杨时(龟山)年纪相当,两人是要好的挚友。廖光时常引杨龟山一起拜会父亲,并与对饮吟诗,以为慰藉。

廖正古去世后,勅葬延平府将乐县东郊南岭三涧孔山之阳,上有白云庵。据《杨时集》(199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和《中华龙池廖氏总谱》记载,当时廖光请杨龟山为父亲作记,龟山先生欣然答应。杨时《白云庵记》全文如下:

廖君无隅,一日过余曰:“先君得吉卜于孔山之阳,即其兆域之隅。结屋数楹,襄时松桂,间以奇花异卉,以为岁时省少休之地。未几先君殁,既襄事,乃因其旧而广之,作墓堂以奉其像,窴佛其旁,命僧正持居之。又以’春晖’名其轩,’清风’名其亭,以时报亲诒谋之义而总名之’白云庵’。盖取狄梁望云思亲之意也。愿得一言识之,可乎?”予告之曰:“君方筮仕之初,而预有去亲之忧,用狄梁公之言,名其庵,其志远矣。然狄公当嬖臣孽,后穷卤之时罗织之狱起而毒流天下,亡身赤族者背项相望矣。乃欲以一苇之微,障江河之流;鲁缟之薄,当燕孤朔干之劲,岂易胜哉。公独见义,必为挺然不可回挠,其忠义贯白日矣。故虽一言之善亦足以垂无穷。盖其始终大节有以耸动观听故也。使公之坚白不足,而淄磷于世,变则虽顷步不忘其亲,累千百言亦恶,足以示后哉。君能追用其吝而思其人,慕其大节以自立,则异时有望,云而思亲,将必犹今之视昔也。君其勉之。”

 记中点评了廖正古一身傲然之骨和一生忠君之心,又深深同情其坎坷之际遇,并充分肯定了廖光为先父扩建白云庵之举的一片拳拳孝心。为将乐“白云庵”(现在已迁至将乐县城水南新兴村白云山)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记录。杨时的《白云庵记》是记载廖正古与杨龟山相互交集的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

二、廖刚与理学

廖刚(世芳)、字用中、又字仁庵、号高峰,经北宋、南宋两朝。早年师从陈瓘、杨时(龟山先生)得理学的衣钵,博学文词,是士大夫之家,故曰:"道南高弟"。其一生都在实践理学,中举后在江南地区当过先生,主教理学,弟子们都称他为:古溪先生。在南宋绍兴年间以御史中丞言官之首立于朝廷,后转任工部尚书;刚正不阿、忠直抗言,故曰:绍兴名臣"。去世后皇帝封赠左朝奉大夫、中奉大夫、徽猷阁直学士等,赠少师,追封为顺昌开国男,谥文肃。著有:《高峰文集》、《诗经讲义》、《大学礼义》等。被清乾隆皇帝钦定收录四库全书。

三、廖德明以弘扬理学为己任

廖德明,字思诚,一字子晦,号槎溪,少时即喜读理学家杨时的书并深有感悟,成年师从朱熹成为弟子。考中进士后被授为浔州教授,常为当地士子讲解圣贤心学之要义。调任潮州通判,仍以弘扬理学为己任。北宋理学宗师周敦颐任广东转运判官时,尝到潮州视察并作《题大颠堂(按,即今之叩齿庵)壁》诗,又将旧作《拙赋》刻于石。为扩大影响,廖德明将《拙赋》移刻金山石崖间,又请老师朱熹题“拙窝”二大字(此石刻今尚存金山上)。从这一细节,亦可见廖德明维护儒道正统的良苦用心。

庆元五年(1199),州守沈杞辟建“(潮州)八贤堂”,廖德明特撰《八贤赞》,中有句曰:“盖今之为郡者,惟汲汲于财赋、狱讼、薄书之末,风化之本,鲜有经意。”“风俗之本,教化之原,自贤者出”,“由是而观,贤者之有益于风化,岂浅浅哉?”(上文意谓:当今那些主持州郡政事者,只知道热切关注财赋收入、牢狱诉讼、档案文书等枝末之事,而对民间的风俗教化这些关系根本的大事,却少有人去注意。风俗教化的本原,须由贤哲来带动,从这一点看,贤哲们推动社会风化的意义,难道是微不足道吗?)正因为廖德明始终把捍卫儒家正统、尊贤重教视为为官的首务,所以他对潮州民间无视先贤典范,却“见着老爷就磕”的泛神崇拜的风气才会深恶痛绝,在莆田任职时曾毅然决然地毁淫祠并将神像投入江中。

 由于廖德明政声卓著,有关部门一致推荐,不久便升职为广东提点刑狱(按,宋代没有“省”的建制,“广东”系“广南东路”的简称),掌管本路狱讼、讯问囚徒、详覆案牍、巡察盗贼以及举刺官吏等事。他敢作敢为,弹劾不避权贵。当年恰逢朝廷下令荐举贤士,朝中权要多写信托他帮忙推荐,廖德明心知肚明,连信封都不开启。他有个担任主簿(县令副手)的同乡很能干,便上奏章举荐。后至该县巡察,那位主簿为感谢他,特设丰盛筵席酬答。廖德明获知宴会系富户“埋单”后,马上离开并追还推荐的奏章。

时有盗贼攻陷桂阳,胁迫韶州,州民人心惶惶。廖德明遣将驰击,亲执小旗督战,大败寇盗。随后又分兵戍守,在周边建瞭望台,严明赏罚,广布威信。一番整治后,韶州遂趋安定。后转任广州知州,建“师悟堂”,刻印朱熹《家礼》及程氏(北宋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多种著述,公务之馀便请僚属及州学学生会集堂内,亲自为他们讲课。始终不忘弘扬正统儒学、推行教化的职责。

       廖德明后来当上吏部左选郎官(大致相当于司局级),他曾经对人谈一生为官之要义,那就是“用三代直道而行。”(《论语·卫灵公》有一段话,大意是:孔子说过,对于别人,我诋毁了谁?称赞了谁?假如我有所称赞,必然是曾经考验过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如此,所以三代能循直道而行。)

       (按:本文在不断更新之中,欢迎各位读者积极提供资料)

                                                                  2021年9月16日于将乐龙池

                                      (作者系将乐县廖前文化研究协会特聘高级研究员、荣誉会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原创]广东十大名墓之一早雾螺之穴|
于德明:那一片红的暖
歷史文化古跡——福建泉州府文廟(下)【圖文】
闽人智慧丨龙门一半在闽川
《三命通会》错疑八字考辨( 11 ):耿定向尚书
《原创》七律:次韵任立新先生并王文霞老师《暮秋晚望》/廖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