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测试 | 那些善于沟通的人,都是怎么说话的?

最实用的心理疗愈&心灵成长平台

来源 | DiggMe

Neo Retros - The Sandman.mp 来自心灵面包 03:25

我们每个人似乎都会“沟通”

但又不会真正的“沟通”

有 90% 的关系问题,

都是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

好的沟通,收获美好的关系

带来和顺、幸福的人生

差的沟通,毁掉关系

让生活、事业处处受阻


你只有深入于一个人的肌肤里

并漫游其中,

才算站在他的角度,

达到真正的设身处地。

在人与人的接触中,我们每天都需要和人沟通与交谈。

不难发现:

● 与某些人交谈,聊上几天几夜都聊不完,交谈带来的快乐与兴奋,就像磕了药一样。

● 但与某些人交谈,就会陷入“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困境里。

聊完之后,整个人都充满负面情绪,不是想把谁暴打一顿,就是气到心脏疼,觉得下几辈子都不想再见他。

要么就坚持尬聊,聊完两个人都无限尴尬……

我能好好说话,但不能好好沟通

就像对于一个内心内向但不安静的我来说,一直对“沟通”充满了好奇。

且不说当初看到 “communication=传播”,我内心有多抗拒,但“人与人聊天”到底为了啥,我一直很好奇。

比如,曾经有朋友曾对我讲,他生气的是,有些人在聊天时,就像一个说话机器,只顾自己说,完全不关心对方的反应。

这些人对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一句带过,然后立马回归自己要说的主题……

Hmmm,感觉这样的,可以直接弃聊了。

沟通,不等于说话。

如果追溯沟通(communication)这个词的源头,拉丁语“communicare”的意思是“分享”。

也就是说沟通的意义在于“我要表达的内容,你能完全理解,同时我感到了你已理解。” 

但就如廖一梅所说: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要达到我表达的内容,你能完全理解,简直可以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为什么“完全理解”很难发生?

不如我们先来看看在“你说-我听”这个简单的过程中,你要表达的那些内容究竟都经历了些什么?

一般来说,一次沟通的完成包括了:

谁说(信息发送者——a sender),

谁听(信息接收者——a receiver),

说什么(信息——message),

如何表达(encode),

如何理解(decode)。

除此之外,还包括了

听者的回馈(feedback),

这个过程中的干扰因素(noise),比如环境很吵。

即使是简单的一句,“你周末打算干什么?”

也走完上述各个部分,所以你可以想象,在整个沟通过程中,误解是多么容易发生。

如果你想试试人际传播多容易发生误会,那么你可以重复这个实验。

找来20个人,让他们排队站好。

然后你告诉第一个人一句话,让他耳语告诉给第二个人信息内容,第二个人再耳语告诉给第三个人,依次下来,看看最后一个人会告诉你什么?

你周末打算干什么?

你周末去干嘛了?

你周末去了哪?

你周末要干这个去?

你周末干这个去了么?

……

为什么话说到最后,却伤了感情?

沟通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让你能理解我要表达的想法”。

不过,后来的研究者发现,在沟通发生时,两人交流的不仅仅是信息这么简单,其中也关系到两人的关系及感受。

事实上,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沟通时,他就把两种信息传向了另一个人,内容信息及关系信息。

内容信息指的是内容本身;关系信息指的是谈话双方的关系。

所以,无论一个消息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双方分享的不仅仅是消息,还有“你在我心中的关系与地位”。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问及同一个问题,给人的感受却不一样。

同事曾向我描述过一个经典的对话情景,那就是当你说“我感冒了”,不同的人回应同一句话,你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比如:追求你的人 VS 你喜欢的人同时回复你:叫你昨天穿暖和点,你不听。

● 面对追求你的备胎,你内心独白可能是:TMD,要你管;

● 而面对你暗恋对象,你内心独白可能是:哎呀,他都生气了,看来很关心我……

可见那个悲情的备胎,在你看来,还没有到可以指责你的亲密程度……

Friedemann Schulz von Thun (1981) 进一步指出我们发出的每个信息,其实包括了四个方面:

1.事实:着重表达内容本身(数据,事例,陈述)

2.自我揭露:着重表达自己

3.关系:着重表达关系(我怎么看待你及我们的关系)

4.需求:我想要对你怎么样(影响信息接收者的企图)

对于信息的这四个方面在重要性上并没有区分,但说话的人往往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试图强调信息中的某一方面。

比如你跟你的另一半说:厕所没纸了噢。

你要表达的重点可能并不是简单陈述“厕所没纸”这个事实,而是希望另一半去买纸。

不过有意思的是,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因为倾听者在解读你的信息时,也有四个“耳朵”来帮助理解信息的真相。姑且叫它们,事实之耳,关系之耳,自我揭露之耳,需求之耳。

若你的另一半只对事实进行解读,那么他很可能回复你:“噢,好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你要告诉他厕所没纸了。

若你的另一半更喜欢对需求进行解读,那么很可能回复你:“好的,我待会儿去买”。

但若你的另一半更喜欢对关系进行解读,那么有可能感到你在指责,因此生气地回复你:“不要老抱怨,自己去买啊……”

谈到口干舌燥,结果效果为零?

由于沟通过程比想象中的复杂很多,要想沟通具有高效性,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回想一下,上述我们谈到的沟通过程。事实上沟通不畅可以发生在每个环节上。

事实上,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比如选择性知觉,信息过载,情绪的影响,语言的隔阂,沉默,性别等。

现在我们先来细数几种常见的情景,避免踩雷:

注意力不够

当一个人的心被别的东西占据时,那么他可能没有办法同时处理空降地另一条信息。

因为即使看似简单的回复,也需要一定的心力,比如理解信息,给出合适的回馈。

比如当一个人陷入失恋的郁闷中,你可能发现他有点没法交谈,也根本听不进他人的建议。

当一个人压力很大的时候,同样你会发现,正常的沟通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记忆力有限

我们的记忆只是我们过去生活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大脑并不能储存所有你看到的,或听到的内容,它只对那些看起来对未来有作用的信息感兴趣。

以前我一个朋友曾对我说:不记得,那是因为不重要。

虽然这话听起来有点伤感,但对于懒惰至上的大脑来讲,这确实是一个事实。

事实上,有大约一半的信息会在记忆的过程中流失。

另外,大脑还会定期清理自己,将那些陈旧的,使用率不高的信息删掉或简化。

比如昨天我和朋友吃饭的时候,谈及中国一位男导演,然后我就死活想不起来他的名字,于是我只能依靠其他的碎片信息,让对方来猜……

有点尴尬对不对。

幸运的是,我和这位朋友品位相似。所以,我只谈及中国男导演,出名,他已经猜出是谁。

不信任或防御的关系

成功的交流多基于一份信任的关系。

当一段关系缺少信任时,我们往往会消极解读一段信息,或直接忽略它们。比如当你觉得某个消息对自己有威胁时,你可能会选择撤销或不回应。

知觉,视角,态度及观点

上述这几个因素基本构成了一个人的主观世界。当双方在这几个方面的一致性不高时,通常会造成沟通误会连连。

这种事常常发生。

我们在沟通时容易犯下的一个失误即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对方和我们的三观一致,在不解释自己视角的前提下,说出自己的结论。这往往让信息变得难以理解,甚至引起冲突。

比如一个性别歧视的人,可能认为女性应该重视家务,相夫教子。那么他可能会友善劝阻那些在职场上拼搏的女性朋友,不应该那么“拼命”。

而对于一个崇尚性别平等的人来说,这一建议听上去就有点难接受了。

情绪

知情一致,一个普通人情绪不好时,他们倾向于消极处理信息。

你可能会发现,当一个人情绪不好时,你和他说什么,他的回应大多很消极,即便是那些回忆也是负面的;但当他情绪变好时,则要积极很多。

事实上,一系列的情绪都影响我们解读信息,比如恐惧,紧张,迷茫,嫉妒甚至是高兴。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沟通的有效性。最简单的,环境太太太太吵了或者天生述情障碍。

那些善于沟通的人,是怎么说话的?

高效的沟通不仅仅包括信息互换,还需要理解信息背后流露出的情绪及意图。

所以在足够清晰地传递信息外,我们还需要使尽全力理解对方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对方感到他是被理解的。

而高效沟通至少可以说是两个人的事情,所以,无论是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双方都需要做出努力。

在提高人际沟通成效方面,值得一提的是Marshall B Rosenberg 的非暴力沟通。

他发现:

● 第一,那些善于沟通的人往往:不会说出自己的揣摩与推测,而只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东西。

比如当你的另一半约会迟到时,你只简单表述:你迟到了哟;而不是让自己的小心思蹦出来,表达类似:你不重视我了,嘤嘤嘤~之类

● 第二,他们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

就比如上面这个例子,他们不会板起脸,开始冷战,也不会假装理解,告诉对方,这没什么。而是如实表达,自己感到有些生气。

● 第三,他们敢于直接表达需要,而不会策略性的来试图“操纵”对方。当然首先,一个人需要明白,什么是他的需求。

● 第四,他们会礼貌的表示请求,而较少使用“命令”。

在信息接受方面,不少研究者总结到:积极倾听(engaged listening)是有效沟通的关键的一步。

国内有个成语叫做“充耳不闻”说的就是一直在听,但没有get到点的现象。这同样也是听与积极倾听的区别。

● 与装作在听不一样,积极倾听要求我们在听的时候能澄清对方的信息,或者只是回应对方,让对方感觉到你的注意点在他这里。

● 同时,积极倾听在于不打断。

有些人在沟通时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话题到了兴头上特别激动,在对方没有明确表达自己时,就打断开始说自己想说的内容。

关于这一点,有个有意思的训练:

那就是邀请你的朋友或伴侣和你一起,各自用10分钟的时间来讲述这一天的生活。

在一方讲述时,对方不能打断说自己的,但可以澄清对方的内容,10分钟过后,倾听的那一方来复述说话方的内容。

如果你试过,你会发现,即使是10分钟,这也是个比较耗精力的训练。 

此外,Barbara Fredrickson(2003)提出积极回馈对于沟通成效的影响。

Gable 等认为一个人的回馈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分析,分别是

主动性(active)

建设性(constructive)

其中包括:

主动建设性回馈,

主动非建设性回馈,

被动建设性回馈,

被动非建设性回馈。

那么当一个朋友告诉你,他的报告很成功时,你会怎么回答呢?

我这次的报告很成功!(单选)

1 太棒了,真为你高兴,快告诉我具体是怎样的?

2 噢,很不错哟!

3 哦,不好意思,我现在没时间和你谈这个……

4 呀,真是惊喜,你平常的报告都很多槽点呀……

选好了嘛,好了现在揭晓答案:

属于主动建设性回馈,这种回馈给满分,因为这种回馈最有利于沟通继续进行,获得更多信息,最大程度减轻误会。

2 属于主动非建设性回馈,这种回馈给70分。这是一个封闭性的回馈,没有鼓励对方继续提供信息,久而久之,可能让对方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敷衍了。

3 属于被动建设性回馈,这种回馈给50分。这不算是一个积极回馈,但同时因为理由丰富,让对方意识到,可以稍后再议。

4 属于被动非建设性回馈,这种回馈,如果是我遇见了,可能会拉黑……姑且给30分吧。

为什么是30分,因为任何回馈,我个人认为都比“死不见尸”型的无止境沉默好。

我报告很成功呢,嗯,嗯?人呢?我是不是已经被拉黑了……

沟通,是关系的生命线

好的沟通

收获美好的关系

让生活事业处处顺利

差的沟通

毁掉关系

让关系和事业各种受阻

你真的会沟通吗?

你想知道怎么样一开口

就让人喜欢你吗?

你知道在别人眼里,

你是一个好的聊友吗?

如何发现自己沟通的短板?

如何快速改善沟通?

 下面这个测评 

 告诉你答案!

测评将帮助你:

● 全面了解自己的沟通能力。

● 快速了解自己的沟通问题。

● 发现自己的沟通优势。

● 找到你的沟通风格类型。

● 获得提升沟通的“秘籍”和建议。

● 获得为你量身定制的书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坦白婚外情,比坦白本身更重要
职业修炼:高效沟通的三大技巧 - 职场人生 - 食品论坛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 ...
亲密:进入亲密关系的20种方法
《沟通的方法》:从沟通框架到18种沟通场景,一网打尽职场沟通难题
职场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职场关系
同样的事情,争吵了八百遍?那是因为你自己都不知道想要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