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中文】鱼的记忆
userphoto

2024.05.25 河南

关注

儿时的记忆里,家乡的田野、河沟、坑塘没有污染,水清草旺,荷花鲜艳;粼粼清水里处处有鱼儿畅游,鲜活肥美,多少人捉鱼为乐;上学路上,看见人家捕鱼,都要停下看看人家怎么抓,见人家把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扔进鱼篓里,心里兴奋不已,看多了,自己就跃跃欲试。放学回家,下地剜草,就去水浅草深的河沟里捉鱼,捉到鱼高兴,整个捉鱼过程更让人兴奋不已。

有一次,我们甚至抓到一条长着胡子的鲶鱼。每个人浑身上下都是泥,俨然成了一个个泥人,可自己却浑然不知。中午回家全家人就可以美餐一顿了,那时候的生活不太富裕,吃着自己抓的鱼,整个夏天都乐此不疲。有的时候,是实在馋等不及了,几个孩子就自己拣来一些柴禾烧鱼吃,把鱼穿在削尖的木棍上,用文火细细地烤,那些鱼穿在木棍上,哧哧作响,慢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还有一种做法,将鱼用葵花叶子包住,再用稀泥裹住,扔到火堆了去烧,等到泥疙瘩被烧成硬壳,从火中扒拉出来,磕掉上面的泥,鱼香参杂着植物的香气,扑鼻而来,那香香的的味道至今还在我的嘴边回荡。

小时候钓鱼,工具都是自己制作的,非常简陋。到树林里砍一根小树枝,去掉枝叶,稍作修整,就成了鱼竿。向大人们要来几毛钱,买一卷鱼线,一个鱼钩,将绑好鱼钩的鱼线缠绕在鱼竿的前端,趁着家里的老母鸡在鸡窝里下蛋,扯下它身上一根最长的羽毛,去掉绒毛,卡鱼线中间,就成了一支上好的鱼漂。然后在鱼线的末端缠一段牙膏皮做铅坠,一支完整的鱼竿就制作完成了。

在所有的渔获里,鲫鱼是最常见。这种鱼生存能力强,繁殖快,数量多。春天的时候,鱼塘边的水草下有时挤满了鲫鱼,成群结队,黑压压的一片,因此也特别容易钓到。而且鲫鱼非常执着,一旦发现鱼饵,转身就咬钩,咬钩就不会松口。还有一种白家鱼(学名白条鲢鱼),这种鱼常浮在水面觅食,在水面穿梭的速度非常快,雷厉风行。只要发现哪里有食物,它们总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给人一种马不停蹄的感觉。有的时候鱼钩刚下水,它就窜过来一口咬住。但是这种鱼急躁,往往钓上来一会就翻白了,离了自然水域很难养活。有的时候还会遇到黑鱼,这种鱼凶猛,长着一嘴尖细的牙齿,吃饵的时候往往一口就吞到肚子里去了。黑鱼个体比较大,肉多刺少,是我们非常喜欢的一种鱼。

小时候的冬天,出奇的冷,但是我们依然盼望着下雪,越大越好。因为厚厚的雪覆盖在冰面上,水中的鱼儿由于缺氧,正是捕鱼的好机会。下雪之后,几乎全村人都出动,将村子周围大大小小的池塘全部淹没。人人拿一把大扫帚,边扫边眊,如果看不清楚,再拿铁锹铲一铲,一旦看到一片黑色的东西,立刻停下来,圈定范围,拿起冰纤就开始砸冰。冰可能有半尺多厚,等砸开以后,一条好几斤重的大鱼也就涌出水面。大多数时候比较小的鱼,依然新鲜。只有比较小的鱼像赶集一样往上涌,我们的任务就是用笊篱将它们甩到冰面上,一会儿鱼就被冻僵了,然后像采蘑菇一样将他们捡到口袋里就可以了。

记得有一次,我们家竟然掏到一条十三斤重的大草鱼,可叫我们全家高兴了一个冬天,并且美美地享受几顿鱼肉大餐。我最辉煌的记录是一天捞了大半口袋鱼,大约有三十几斤吧,自家吃不完,到处送人。留下一些,把内脏清理了之后,我妈妈拿加了各种调料的面糊把鱼一裹,然后在热油里炸得金黄,咬一口,外焦里嫩,吃了一条想两条,真是人间美味。每次掏完鱼,虽然从袜子到帽子都被冻成冰块了,就像穿着一个硬壳一样,但是我们兴奋得竟然连一点冷的感觉都没有。

有的时候,我们还专门抓一些特别小的鱼回去,养在罐头瓶子里,当观赏鱼来看,因为那时候穷,我们连鱼缸是什么样子的也不知道。这样,每家每户就在香喷喷的鱼香中度过寒冷的冬天。那时,我们吃的鱼是自己抓的,没有污染,没有饲料。在解馋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童年带来无尽的乐趣,然而,时过境迁,许多鱼类已经销声匿迹。即使有鱼,也不知道有多少张网在等着它们。

大多数的池塘也被私人承包了。一晃几十年过去,童年时扛着鱼竿在鱼塘边甩竿,背着锄头拿着筲箕在小河里捉鱼,童年时代抓鱼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也只能存在于记忆中了。

爱鱼是孩子的天性,而抓鱼是农村娃娃的最爱。

相信每个70、80、90后的人,记忆中都有个鱼罐头。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用鱼罐头下饭鲜香的鱼肉,埋进热腾腾的大米饭里,饭暖菜香,现在想想,仿佛这种滋味还在嘴边。酥酥软软,回忆跟鱼罐头配饭一样香甜。

有时候,童年的记忆宝盒里就像是装满着闪闪发光的碎片,当我们在为生活奔波而变得疲惫不堪时,随便打开宝盒找到一个光点,那年阳光的味道、河边的微风、水草的荡漾,仿佛再一次映入眼帘、沁入心脾,让我们再一次回味熟悉的味道。我们不由得感慨,那时童年的快乐垂手可得,当下成年人的快乐却奢侈难寻。当你被影片拉回往日的回忆时,不知那个曾经陪你下河逮鱼、爬树掏鸟、上课捣蛋、下课跳绳的儿时玩伴还在吗?人越是在郁郁不得志的时候,越是愈发地回忆童年美好的时光,而夏天总是这些回忆里最多的存在,蝉鸣、麦香、河流、果园、田野,任一个蹦出来,都能解你千般愁、赐你千斤力。

电影《重庆森林》里有段话,让人印象深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个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罐头,这一熟悉而特别的食品,承载了许多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情感。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时代的印记,一种怀旧的情感,一种生活的记忆。每当打开一只罐头,那独特的金属气息便扑面而来,带着一种家的味道,一种妈妈的厨房的味道。那甜美的肉香,清新的蔬菜味,仿佛都在述说着那个没有冰箱,没有微波炉的时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很多的孩子都没有吃过罐头了,因为新鲜的水果一年四季都没有断过。小时候吃到最多的罐头,是糖水橘子,其次也是黄桃、雪梨之类的水果罐头,瓶身都是透明玻璃做的,很厚重。罐头应该不如新鲜的水果可口,能吃到水果谁还吃罐头?然而,就连罐头也是一年半载的能吃上那么可怜的几口。

平日最常吃不是水果,而是蔬菜,萝卜、洋葱、蒜苔、胡萝卜、白菜、羊角葱……这些东西也不是管饱管够的,放学了,看看没人,走到谁家地里拔棵萝卜,薅根葱,吃在嘴里也很爽,何况那色香味俱全的罐头?

天寒地冻,当肚子饿时,来一大碗热腾腾的白饭,夹一块豆豉鲮鱼吃,绝对没有比这更美妙,更令人满足的饭菜。让我回忆起儿时的味道,也是童年记忆中最好的味道。尤其是鱼肉罐头,在小时候绝对算的上是好东西,吃一次都要兴奋好一会!鱼身去头油炸,口感脆韧,豆豉咸鲜,直接吃也不腥。罐头还可以轻松复刻各种小炒,比如鱼肉撕碎了炒青菜,还能炖豆腐等,随意发挥都不会错。

鱼罐头的鱼肉吃起来会有点揪揪的感觉,很有嚼头,而且整条鱼都是酥酥的,不用吐刺,小孩直接吃都是没问题的。不管是拌饭、拌面,或者是做下酒菜,都超级能提升餐桌幸福感!这小鱼口感柔韧有嚼劲,咬开了则觉得每一丝鱼肉纤维都在撩舌头,先是一阵辣味,接着便感觉到鱼肉中一点油脂的醇厚,微弱的鱼鲜在嘴里分散开,浸渍的盐分让口水快速分泌着,此时嘴里随便喂一点儿什么吃的,都会觉得比以往更有滋味。这种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独特风味儿,从那时便在我的味蕾里扎了根。

小时候,一到夏天,我们就盼望着下雨,盼望着雨水把大大小小的水塘灌得满满的。大人们盼望雨是用来灌溉饥渴的庄稼,而娃娃们却盼望水早日退出,只剩下沟底那么点儿最好,因为我们早就发现鱼在水里翻腾了。终于等到水退的差不多了,约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找一段比较水比较浑浊的地方,因为水越浑浊,越说明里面有鱼,水至清则无鱼嘛。首先找好一段合适的距离做两个小坝,将中间的水围住,然后大家齐动手拔一些野生的苦豆和杂草,要不就折一些树枝,然后捆成粗粗的长长的一个大草棒,接下来几个人一起脱下鞋,就穿一个小裤头,把草棒抬到水中,几个人一字排开,弯倒腰,一起使劲将草往前推,水从草的缝隙里流出去,只有鱼儿在越来越少的水跳跃挣扎。到了最后水几乎没有了,鱼儿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一条条的把他们扔到渠背上,然后用长长的柳条从腮部把他们串起来,要不就把两条裤脚扎起来做成个口袋,装满鱼后搭在肩膀上就扛回家了。鱼大小不一,各种各样的都有,有鲫鱼,红鱼(鲤鱼),草鱼,鲇鱼,白家鱼(鲢鱼),蛇鱼(黄鳝)、泥鳅等等。

从来没有远离家乡,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拼搏过的,是无法理解这一份心情的。对我而言,吃上豆豉鲮鱼,就像是回了一趟家。

对于长大后的我们来说,即使豆豉鲮鱼罐头的味道没有变化,但人的欲望没有那么单纯了,小时候全家围在一起吃一罐豆豉鲮鱼的场景也不会再有。

从前我们吃罐头,更多的是为了改善匮乏的物质生活或是慰藉吃不到生鲜的味蕾,而如今,罐头被赋予了更多新的承载,那是我们美好而又温存的记忆,也是我们舌尖上不断探索的新生滋味。你最想念的又是什么罐头呢?

我的童年,是在物产丰富的河南乡下度过的。那里有山有水,有鱼有虾有河蚌有田螺,有香菌有黑木耳有鸡腿蘑菇,有红薯有大豆,有小麦有玉米有高粱有稻谷,有桃子有苹果有山楂有樱桃,有西瓜有冬瓜有白瓜有南瓜......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如果我是一条鱼,该多好。童年时,常这样妄想,也许是喜欢鱼的自由,喜欢它们整天在水中畅游的那份无拘无束吧。小时候,母亲用菜园现摘的一大把新鲜的青辣椒,混着几条同样新鲜的刚抓的小鱼,这碗菜就是当餐的主菜了。那几条刚刚才活蹦乱跳的小鱼,肚子上被横着挨一刀,挤出肚肠。然后先用热油小煎一会儿,待鱼儿两边泛黄,尾骨有点焦黑的时候,母亲就把切碎的辣椒和大蒜一古脑倒入锅里,翻炒几下,再用半碗井水往锅里一泼,哗的一声,随着大铁锅里的热气升腾,房间马上鱼香四溢,令人垂涎三尺。

少年时期,一直喜欢吃母亲炒的这碗青椒炒鱼。一大碗的菜,往往没几下,才装第一碗饭,里面的鱼身就会被我们姐弟几个吃完,余下的鱼头鱼骨,及那一大碗辣椒及汁水,就是母亲送饭的菜了。

我们村东有一个大池塘,水是清的。水两岸的榆树、槐树、柳树密密匝匝,时常有鲜艳的鸟儿飞过,像翠鸟、斑鸠、黄雀儿……最让我无法忘记的是啄木鸟,它用尖嘴啄击树干的声音很特别,很有节奏。那时池塘里有很多鱼,像鲶鱼、鲫鱼、草鱼、鲤鱼、鲢鱼等,闲暇时,我们就到水里捉鱼,捉鱼是童年最大的乐事,不仅是因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解解馋,而且因为捉鱼的过程充满乐趣。

我们捉鱼的方法还有很多。夏天,有时候我们摸清楚水中哪个区域多鱼后,用鱼网区域封起来,大家全力把封起来的区域中的水弄混浊,提着桶直接捉鱼,然后再按人头分鱼;秋天时节,河水较凉,不能下水,我们便挖蚯蚓作饵,到河边钓鱼,往往一坐就是半天。农村人最喜欢吃泥鳅,泥鳅浑身都是肉。泥鳅发现自己一半身体暴露出来后,想迅速逃走,当然快不过我们抓它的速度。泥鳅有各种颜色,颜色最多的是深褐色,就是跟泥巴和接近的颜色,但我最喜欢的是金黄色的泥鳅,金黄色的泥鳅一般特别肥。当你挖开泥土,看着他一半金黄的身体躺在黑黝黝的泥巴里的时候,自己不由自主的开心大叫。

每次捉到鱼,我都是交给母亲来烹饪。直到现在,我也很纳闷母亲关于那道焖酥鱼的做法。只是在锅里点些许油,然后用文火把鱼儿煸成焦黄色,盛出一小碟煎酥的鱼,撒上盐给父亲下酒,其余的再回锅里加水焖起来,只是放少许的葱花和韭菜,那种鱼的自然的鲜气总是叫人难以忘怀。  

多年以后,穿梭于城市之间繁华的街道,宽坐于酒店灯红酒绿的包间里,看着一桌奢华的酒菜,我总会想起母亲的那道焖酥鱼。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肥美的鱼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餐桌,也让我们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如今,这个给我童年带来无限欢乐的池塘容颜不再。而村庄东边的清水河,耕地的丢荒让小河失去了灌溉的功能,河床几乎让草木覆盖,河床变高,水流变小,早些年除草剂的滥用更是让小河里的鱼儿日渐稀少,小河是孩子们的天堂的情境一去不复返了,河里捉鱼成了美好的回忆。有时,我心里的想法很矛盾,是我们创造了文明,还是文明毁灭我们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低成本复制经典罐头风味豆豉鱼,就是你记忆里的味道!
张冬梅的成功经验告诉你,在农村养殖这种东西,年入90万元不是梦
散文||母亲的鱼厨艺
这样做出的豆豉鱼,鱼骨酥烂,咸鲜适口,比买的罐头豆豉鱼都好吃
文乡记忆|捉鱼记
香辣豆豉蒸鲈鱼的做法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