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效验良方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属于中医“泄泻”、“便秘”、“腹痛"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形状异常、粘液便、水样便等。  方一痛泻要方合半夏泻心汤  【主治】: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症见腹痛,腹泻,腹胀等。  【方药】:炒白术12g,炒白芍15g,陈皮8g,防风6g,半夏10g,黄连4g,黄芩6g,干姜4g,太子参10g,炙草6g,大枣4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早晚温服,连用4周,停药观察两个月,用药期间忌食油腻生冷、辛辣烟酒等物。  【编按】:方中陈皮理气醒脾,合半夏可祛除大便中的粘液的痛泻要方与调和肠胃的半夏泻心汤;太子参、白术、甘草、大枣健脾止泻,使土实不受木乘;白芍养血泻肝,合甘草以缓急止痛;干姜、半夏辛温散其寒;黄连、黄芩苦寒清肠热,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使寒热得以平调,气机得以升降;防风散肝舒脾,祛风胜湿以止泻。41例患者经过治疗,治愈27例,显效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2%.[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并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1例,王玉保,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02-05]  方二 神阙穴隔姜灸  【主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见1年内累计3个月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且至少伴有下列2项指标异常:(1)排便后腹痛缓解或减轻;(2)排便频率异常(即大于3次/天);(3)粪便性状异常(稀便)。  【制用法】:先用75%的酒精棉球将患者脐孔消毒,然后上置厚0.3~0.4cm鲜姜片一枚(姜片以三棱针扎数个小孔),将枣核大小的艾绒置于姜片上点燃灸之,以患者可忍受为度,候艾绒徐徐燃至将尽时(其间若觉灼热不耐受者,可另更换姜片及艾绒再灸),另再灸,一般3~8壮,疗程为2周。  【编按】:中医学认为脐是奇经八脉之一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穴,既与十二经脉相通,也与十二脏腑和全身相连。"经脉所通,主治所及”,故具有理肠止泻、健脾和胃、调理阴阳等作用。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肚脐具有皮肤菲薄、敏感度高、含有大量微血管、渗透力强、吸收力快等特点。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关闭处,表皮角质层最薄,药物最易穿透弥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与筋膜、腹膜直接相连,故药物分子较易通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液而通达全身。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温中健脾止泻等作用;生姜,其性味辛温,偏于发散,既能温通经络,又能直达病所。故神阙穴隔姜灸具有温中健脾止泄,疏肝健脾止泄、温肾壮阳止泄等功效,所以治疗腹泻型IBS疗效突出,且该疗法无副作用,易为病人所接受,简便易行,30例患者治疗2周后,痊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成形,1次/天,粘液便消失,疗效指数为100%)8例,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近似成形,粘液便量减少,80%<疗效指数≤100%)10例,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好转,大便不成形,粘液便减少,30%≤疗效指数<80%)10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2例,总有效率为93.33%,为腹泻型BS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张云波,颜春艳,谢胜.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J].江西中医药,2007,(08):69-70]
方三 辨证治疗  【主治】:肠易激综合征,症见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排便过程异常及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等。  【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基本方:炒白术、炒白芍、茯苓各15g,陈皮、防风、柴胡各10g,甘草6g。腹痛甚者加延胡索;胁肋胀痛加佛手、香橼,久泻加升麻;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加牡丹皮、栀子;便秘加草决明。  【肝肠气滞型】:治以理气宽肠,基本方:茯苓、厚朴各15g,柴胡、陈皮各10g。便秘加草决明、枳壳;小腹隐痛加延胡索;腹绞痛加白芍、甘草。  【脾气虚弱型】:治以补脾益气,基本方:太子参、薏苡仁、山药各30g,白术、茯苓、桔梗、莲子各15g,砂仁、陈皮、甘草各10g。腹痛加干姜、肉桂,腹胀加香橼。  【用法】:以上3型方药均水煎服,每天1次,1月为1疗程。各证型疗效比较证型
n
痊愈
显效有效
无效有效率(%)
肝郁脾虚
34
8
12
9
5
85.29
肝肠气滞
30711
8
4
86.67
脾气虚弱
30
71283
90.00
【编按】:肝郁脾虚型患者情绪抑郁,为避免疏肝理气而伤脾气,不用枳壳、厚朴而选佛手、香橼、陈皮、紫苏梗之类,同时辅以心理疏导;若长期腹泻可伴阴津不足,不宜过用淡渗和祛湿及过分燥烈之品。肝肠气滞型注意调节情志,若便秘,虽应通便,但不宜常用大黄,宜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品。脾气虚弱型注意补而不滞,慎用峻补滋腻之品,如人参、黄芪等,宜选用太子参、白术、茯苓、白扁豆、山药、当归、白芍等。[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94例,陈必勤; 淦家荣,新中医,2003-01-15]  方三 柴胡疏肝散加味  【主治】:肠易激综合征  【方药】:柴胡、香附各12g,枳壳15g,川芎6g,白芍20g,甘草、陈皮、合欢花各10g。  【加减】:便溏加白术、山楂各15g;便秘加大黄15g,赭石(先煎)30g;神情抑郁,多愁善感(抑郁型)加郁金15g,丹参30g;气虚加党参25g;夜寐不实加远志10g,夜交藤30g;神情焦虑,紧张不安(焦虑型)加远志10g,酸枣仁15g,丹参30g。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服,1月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IBS药物。  【编按】:方中以柴胡、川芎、香附、枳壳疏肝理脾行滞;陈皮芳香理气醒脾;白芍、甘草疏肝行气止痛;合欢花镇静安神解郁。诸药配伍,标本兼顾,使气行络通,肝舒脾运,61例患者经过治疗治愈19例,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8%。治疗期间未发现副反应。[陈维强,杨海泉.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1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3,(08):37]  方四 益母草煎剂  【主治】: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方药】:益母草50g。  【用法】:文火煎至水沸后半小时,每日1剂,共10剂。  【编按】:益母草苦、辛,微寒,有调经活血、祛瘀生新、利尿消肿等作用。主治月经不调、闭经,产后瘀血腹痛、肾炎浮肿、小便不利、尿血等,200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180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4例。临床证明,益母草煎剂对本病的腹泻、腹痛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益母草煎剂治肠易激综合征200例,曹洪贤; 许琥; 郝风亮; 武增春; 耿志广,中医杂志,1999-11-15]  方五 中药灌肠  【主治】: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以腹痛最为多见约占80%,其次是便秘、黏液便、排便不尽感腹胀、泄泻等且常伴有烦躁易怒或思虑过度、失眠等症状。  【方药】:炙黄芪100g、党参60g、焦白术60g、杭白芍30g、云苓30g、茵陈60g、延胡索30g、五味子30g、蚕砂24g、炙甘草10g。  【用法】:首先将上方用温水浸泡1小时以上,后用文火煎2小时左右,取药液250mL于每晚睡前保留灌肠30分钟以上,15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尽量保持心情舒畅、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起居要有规律、不服用其他任何药物,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编按】:此方具有补气健脾、理气止痛、除湿止泻等特点。灌肠可使诸药力直捣病所、效果更明显。据现代药理研究此方中黄芪、党参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调整肠道的运动、分泌、吸收功能,焦白术、蚕砂、茵陈、五味子分别具有促进胃肠蠕动、胃液分泌和胆汁分泌的功能。88例患者经过治疗治愈78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此方诸药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刘云喜,苏燕.中药灌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8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0):1286]  方六 加味逍遥散  【主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方药】:柴胡12g,白术15g,当归12g,白芍15g,炙甘草10g,茯苓30g,薄荷6g,党参15g,陈皮15g,枳壳12g,木香9g,防风6g。  【加减】:腹胀甚者,加升麻6g,炒萝卜子15g;遇寒则泻甚者加附片9g,干姜9g;腹泻次数特多者,可酌加米壳15g。  【用法】: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10天1疗程,间歇3日,可继服第2疗程。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如有效后,可服用浓缩健脾丸2个月以巩固疗效。  【编按】:方中当归、白芍养血以涵其肝;参、苓、术、草之四君补土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疏肝而使之不郁;升麻、枳壳配伍使中焦脾升胃降,气机通畅以消腹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木香、薄荷既能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又能消除肠胀气,而有止痛、消胀之功。85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7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6%,故用逍遥散加味治疗腹泻型IBS有肯定的疗效。[申亚东,张峰.加味逍遥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85例[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06):37-38]  方七 参苓白术散加味  【主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见腹痛常位于下腹或左下腹,便前加剧,冷食后加重;腹泻为黏液或水样,可每日数次,常见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有排便不尽的感觉,腹胀以午后或夜间为重,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烦、抑郁、失眠,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红,脉弦细。大便常规检查为阴性,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  【方药】:党参15g,白术12g,山药10g,莲子15g,茯苓20g,薏苡仁20g,砂仁6g,桔梗9g,白扁豆10g,白芍15g,柴胡9g,葛根15g,防风10g,薄荷6g,天冬10g,麦冬10g,蝉蜕3g,炙甘草6g。  【加减】:腹胀、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各15g;腹痛甚者重用白芍,加延胡索9g;大便粘液多者加白芷12g,枳实12g;心烦、失眠多梦者加远志12g,酸枣仁12g。若泄泻日久,脾虚夹湿,去党参、白术,加防风10g,羌活15g;若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者,加入升麻6g,柴胡l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约200ml,分2次温服;并口服黄连素片0.3g,一日3次。  【编按】:方中白术健脾燥湿利水,党参益气健脾生津,茯苓健脾利水渗湿,甘草补中益气,四药拟“四君"之义补益脾胃;葛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木香行气止痛,藿香辛香而燥,芳香醒脾,化湿行滞;脾虚生湿,防风、蝉蜕善疏理风寒冷湿,取"风能胜湿"之功,藿香、葛根又能有表则治表,无表则治里之用。综合全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融补、运、升、降为一体,补中有散、补而不滞,消中有补、消而不伐,为治疗脾胃虚弱泄泻之基本方。52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30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彭向国,王爱华.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2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2,4(03):4-6]  方八 六磨汤加味  【主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方药】:木香10g,乌药10g,沉香(另吞)1g,大黄(后下)5g,槟榔10g,枳实10g。  【加减】:若气郁较甚,腹胀痛明显,且牵及两胁,加柴胡、白芍;气郁化火,口苦咽干,苔黄,加黄岑、山栀;胃气上逆,嗳气明显,加半夏、白术;热伤津液,加生地、玄参、麦冬。  【用法】:每日1剂,加水500ml,煎取200ml,早晚分2次服用。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嘱畅情志。  【编按】:笔者认为情志失和,气机郁滞为便秘型IBS的主要病机。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舒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通降失常,肠道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能下行,因而大便秘结,腹胀腹痛。而六磨汤重在调肝理脾,通便导滞。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三药气味辛通,能入肝脾以解郁调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引滞。32例患者经过治疗治愈10剂,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如此配伍,切中病机,配合心理疏导故能取得满意疗效。[李伟新.六磨汤加味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03):138]  方九 疏肝润肠汤  【主治】: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症见有不同程度的便秘、腹痛等。  【方药】:柴胡、山楂、川楝子、厚朴各12g,枳壳、槟榔、郁金、苦杏仁、桃仁、救必应各15g,甘草6g。  【加减】:阴虚肠燥者加生地黄30g,玄参24g,麦冬15g;阳虚便秘者加肉从蓉、黄芪各30g,怀牛膝15g,乌药10g;夹湿热者加败酱草20g,仙鹤草、槐花各15g;夹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20g,石斛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复渣,服药期间停服其它中西药物,4周为1疗程,治疗最长不超过2个疗程。  【编按】:疏肝润肠汤以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川楝子、厚朴、槟榔行气导滞;苦杏仁、桃仁解郁活血,润肠通便;郁金、救必应理气止痛;山楂消滞活血。全方共奏疏肝理气,润肠通便之效。阴虚明显者加入生地黄、玄参、麦冬,取其“增液行舟"之意;夹湿热者加败酱草、槐花、仙鹤草清热利湿;偏阳虚者加黄芪、肉苁蓉、怀牛膝益气温阳通便。46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19例,显效率,有效21例,有效率,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潘志恒,杨跃武,陈琰碧,关卫兵.疏肝润肠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4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1998,(11):13-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更年期综合征 7方】
好!调理肠易激综合征柴胡 10克白芍 20克白术 20克甘草 15克早晚泡水喝,可连续喝20天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经验最牛特效妙方
妇科验方选登(《家庭医药》 妙方精选
中医方剂
肾病综合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