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证相应是经方取效的关键
userphoto

2023.08.01 福建

关注

作者:晋州市中医院 孟康

辨六经,析八纲,既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是胡冯经方理论体系的特点。掌握这一原则,才能不囿于西医诊断,用中医的思维治病,使方证相应而取效。

现举两个案例予以说明。

案一,白某某,男,62岁。2022年8月4日初诊。患者诉行动缓慢半年余,肩膀不能抬起。精力不足,偶心悸,烘热汗出,口粘,口渴,口水多,胃怕凉,便稀,小便少。脑CT示:左侧放射冠腔隙灶,老年性脑改变。舌淡苔薄黄水滑,脉弦。考虑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方用五苓散、百合地黄汤化裁。

桂枝10g   茯苓30g    猪苓10g     泽泻30g 

苍术10g   干姜10g    百合30g     生地20g

吴茱萸6g  浮小麦30g 

5剂,水煎服。

8月12日二诊,诉行动较前流利,肩膀能抬起,烘热汗出减,口粘减,口水少,尿床。余症同前。舌淡苔薄黄水滑,脉弦。上方加片姜黄15g。7剂,水煎服。

8月19日。诉行动较前明显流利,肩膀抬起程度较好,烘热汗出减。余症同前。上方去百合、地黄,加莲子10g、酒萸肉20g。吴茱萸增为9g。7剂,水煎服。

按:《伤寒论》160条曰:“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一般认为,此条指的是第67条“身为振振摇”之苓桂术甘汤证。水饮阻滞,气血不能运行通畅,可导致肢体失去濡养而成萎弱不用之证。但此患者之表现:口渴,口水多,大便稀,小便少,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之五苓散证,水饮致痿之机与160条同。故用五苓散为主治之。

结合患者烘热汗出,考虑为阳明,治用百合地黄汤。

胃部怕凉,便稀,考虑为太阴,故加吴茱萸、干姜。

五苓散虽不专治痿,但根据其表现,按八纲、六经及方证辨治,此为方药取效之根本。    

案二 庾某某,女,47岁。2022年7月19日初诊。患者主诉:头疼头晕沉4月余。患者缘于3月份实验课后收拾化学药品误吸引起。现症:头晕沉,晨起明显,咳嗽,胸痛,咽略疼。不能吹空调,食多则腹泻。舌淡苔薄黄,脉左弦右关尺弦。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泽泻汤化裁。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厚朴15g

杏仁30g   泽泻50g   苍术20g     生姜3片

大枣4枚 

5剂,水煎服,姜枣自备。

7月25日,二诊,患者诉服上药后诸证减,停药后复发。去炙甘草,加甘草15g。7剂,水煎服。

8月9日,上方7剂,水煎服。

按:对于化学药物中毒,中医并没有特效药。根据期临床表现而随证治之。此患者有呼吸道吸入而导致,与中医外邪由表而入相近,又有咳嗽,胸痛、不能吹空调之表现,故辨为太阳病,辨方证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又有头晕沉,苔薄黄,考虑为阳明太阴合病,以泽泻汤治之。外来之毒通过汗及小便而解。故毒解而病除。

不囿于西医病名,用六经辨证,方证对应而取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 鲍艳举医案
五苓散的临床运用6
眩晕病《伤寒杂病论》的六种治法
眩晕,无四肢冷、吐涎沫用泽泻汤,有则用吴茱萸汤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头晕篇
冯世纶经方治头痛案(15.4.23中医药报第四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