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青龙汤小结
userphoto

2023.11.02 福建

关注

本篇文章小徐来讲解小青龙汤。

胡-冯体系角度: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炙)三两,桂枝(去皮)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兼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方解】:

本方麻黄、桂枝发汗以解太阳之表邪,宣肺平喘;

半夏、干姜、细辛祛在里之寒饮,降逆平喘;

配以白芍、五味子之酸收,以制麻、桂辛散太过,敛肺平喘。

合则治太阳表不解,内有寒饮之恶寒发热、无汗、咳喘、溢饮者。

六经辨证:太阳太阴合病。

条文解析: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表不解=有表证,心下有水气=里有水饮。

外有表证,里有水饮,定法是解表与利水一块进行的(推荐可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条文)。

故水饮有多种表现形式:干呕,咳嗽,口渴,下利,小便不利,少腹满,喘等症状均为水饮之表现,具体看临床当中的分析。

————

《伤寒论》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前面的都已经讲诉,

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服用汤药就渴了?为什么代表着“此寒去欲解也”?

水饮停于胃,故患者不渴;服用小青龙汤之后,却渴了,因为服用小青龙汤把体内(包括胃)中的水饮散去,原本充斥着水饮的胃部一下子水饮消失。

要的就是去水饮,故“此寒去欲解也”。

————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病脉证并治》第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水饮上逆则咳嗽,水饮的特点就如矿泉水瓶中的水一般,人倒它也倒,故不得卧。

————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7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

吐涎沫,指咳逆吐涎沫(泡沫痰,是为寒饮之候),暗示是为小青龙汤证。

小徐总结起来就是:外邪内饮。

或者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意思就是:表证+水饮。

我们可以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那可以得知定法:表+水饮,必须一起解决。

所以方中:

麻黄、桂枝,解表;

干五味姜辛夏,化水饮;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再加入白芍敛其麻桂辛发,形成了小青龙汤。

表证不解(表证)的判断:

恶风、恶寒、发热、汗出等症状表现

表证大家都容易判断:里饮证如何判断呢?

水饮上逆则咳嗽、喘、噎等;

饮停不化则小便不利、少腹满等;

水饮下犯则下利;

饮停则津液亏虚,不能上承则口渴(但患者一定不想多喝水,因为体内不缺水);

水饮溢于肌肤则浮肿等;

或风吹,活动等激动里饮则咳嗽;

或咳嗽“咳逆倚息不得卧”;

也见患者后背(巴掌大区域)冷,清涕如水等症状表现;

但核心水饮之征兆还是:舌头胖大、水滑,痰多而夹泡沫。

小徐曾诊治一患者:“阳”后怕风、咳嗽、流涕不止,服用药物仍然流涕不止,无其余阳性症状。

给予小青龙汤3剂,1剂便止。

小青龙汤基础辩证:

 (因为临床常见故小结列于此)

1.水饮重者(主要看舌像及其患者症状):可加茯苓,也形成了“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更好的温化水饮。

2.口渴者:

加石膏(也可使用情况:痰黏,咽痛,烦躁等热像。)

或者去半夏加天花粉(补水)

或者去半夏加石膏加天花粉(补水加清热)

(小徐认为不去半夏也可)

3.汗出多者:

去麻黄(本方变成桂枝剂,汗出多也可使用)

若患者咳者,可去麻黄加杏仁。

这里单独列出使用要麻黄的注意点:

一定要使用麻黄,可加等量蝉蜕,缓解麻黄副作用(保证安全)。

麻黄可先煎去其上沫。

加入石膏也可抑制麻黄之辛散(原理-麻杏石甘汤....)(当然,也是需要石膏证的才能放心的用麻黄)

4.阳虚者(脉无力)

加附子=加入四逆汤(变成少阴太阴合病)

5.易感冒者

加入玉屏风散

6.肺痈病者

(痰/涕 黄稠)

加入肺痈大合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桔梗白散、千金苇茎汤。

(小徐:也可千金苇茎汤基本可以解决。)

7.少阳病者

可合上小柴胡汤

8.咳嗽剧烈或久咳

考虑瘀血存在加入活血化瘀药

加桂枝茯苓丸,或三七,或血府逐瘀汤皆可。

9.咽喉痒

可加入喉科六味汤加减。

(多会用其:青果、蝉脱、僵蚕、荆芥、防风、桔梗等)

或金沸草散加减对症咽痒。

10.痰多

痰多,三子养亲汤

喉间哮鸣音,紫菀、款冬花、射干(或者直接换成射干麻黄汤)

11.咽喉痛者

可加石膏,桔梗汤,马勃,射干等加味。

基本加减使用为这些。

对了,还有就是五味子其中的运用,

小青龙汤证,新病,五味子可10g以下

小青龙汤证,久病,五味子可10g以上。

(五味子为敛其辛发,新病大多正气充足,过于敛则影响效果。

久病正虚邪衰,为免过于辛发,故加大用量。)

(当然,都可以,辩证准确了都会好起来,这只是增加疗效的手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1、小青龙汤
名方名解之小青龙汤
伤寒14
结一老师讲《伤寒论》2021-10-24日课
小青龙汤-《经方100首》
效方集:加味小青龙汤:麻黄6克(炙),五味子6克,桂枝6克,白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