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一首小经方 21:温脾丸,可用于便秘、慢性肠炎、失眠、高血压辨证属上热中滞下寒证者;

【三师融一体,齐言道百态;无论何时都要给自己多些关爱】

我是和大家一起学习领略中医药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医硕士老齐!

点关注,看点不一样的中医养生与健康内容;


今天是 “每天一首小经方” 第 21 期 / 300期;

21、温脾丸

【组方成分】

黄柏、大麦芽、吴茱萸、桂心、干姜、细辛、附子、当归、大黄、曲、黄连各一两。

【煎服方法】

右十一味,末之,蜜丸如梧子。每服十五丸,空腹酒服,日三。

【原文出处】

《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治久病虚羸,脾气弱,食不消,喜噫方。

【主治病证】

主治胃气弱,大腹冷则下痢,小腹热即小便难,腹满气喘,干呕不得食。可治疗便秘、失眠、慢性肠炎、恶性肿瘤、肝硬化、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表现为上热中滞下寒证的相关慢性疾病。

【参考剂量】

黄柏、大麦芽、吴茱萸、桂心、干姜、细辛、附子、当归、大黄、曲、黄连各30g

【经方钩玄】

千古第一奇方:大温脾丸。

张大昌认为:中焦之方, 脾胃是用, 主在消化。所谓消者, 以除糟秽也, 化者, 蒸其清精上升以为营卫也。此是阴阳交混之处, 故其方极难撰定, 再三思之, 唯《千金方》温脾丸堪备职耳。

裘沛然主编的《中医历代各家学说》认为:温脾丸具有寒温相济的特点,方中以吴萸、桂心、干姜、细辛、附子、温阳逐寒为主, 又加黄柏、黄连和大黄苦寒清火, 这是因真火式微, 脾虚不能腐熟水谷, 则宿食停滞, 蕴积不消, 又郁而为热。所以“非用三黄之苦寒,标拨上盛,则萸、桂、姜、附入胃先助上热”,就不能起到到达下焦,暖补阳气的作用。

从乌梅丸和温脾丸的结构可以看出,二方都用了寒药与热药,关于热药,有桂心、附子、干姜、细辛,这都是热性药。其中桂心、附子分别入少阴心、肾,干姜入太阴脾,细辛入厥阴肝。关于寒药,有黄连、黄柏,与热药合用,以治寒热错杂之证。

但温脾丸与乌梅丸有一个最重要的不同,即是温脾丸有大黄、神曲、麦芽,是消导积滞的而乌梅丸有人参、当归,是温运脾气的。临床上可以这样判断,若腹胀且大便正常或腹泻的,可用乌梅丸;若腹胀明显,兼便秘的,则用温脾丸。

我们可以把温脾丸看成是乌梅丸的别方,当乌梅丸证(即厥阴病)兼见中焦积滞时,即可选用温脾丸。

【中药启微】

《本草纲目》时珍曰:昔人用曲,多是造酒之曲。后医乃造神曲,专以供药,力更胜之。盖取诸神聚会之日造之,故得神名。贾思勰《齐民要术》虽有造神曲古法,繁琐不便。近时造法,更简易也。叶氏《水云录》云: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用白面百斤,青蒿自然汁三升,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苍耳自然汁、野蓼自然汁各三升,以配白虎、青龙、朱雀、玄武、勾陈、螣蛇六神,用汁和面、豆、杏仁作饼,麻叶或楮叶包罯,如造酱黄法,待生黄衣,晒收之。

【主治】化水谷宿食,症结积滞,健脾暖胃(《药性》)。养胃气,治赤白痢(元素)。消食下气,除痰逆霍乱,泄痢胀满诸疾,其功与曲同。闪挫腰痛者,煅过淬酒温服有效。妇人产后欲回乳者,炒研,酒服二钱,日二即止,甚验(时珍)。

第 22 期预告:生姜甘草汤

点下面加关注

,再点右上角“。。。”,添加星标⭐不迷路,

学点正规的健康养生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金方》观止:温脾丸
慢性肠炎中医特效秘方
党参白术治肠炎
慢性肠炎,是脾阳虚了,治好后感叹:中医没落,绝非偶然
蒋健:经方方小作用奇
慢性肠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