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术理论的发展

相术理论的发展

post by 易者如医 / 2010-4-10 4:00 Saturday

早期的相术源于生活的积累和观察,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但这一时期的相术主要停留在经验层面上,尚无成型的理论,更无成系统的理论。而且,由于人们的观察往往是片面的,总结也是不完全的,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相术,难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然而,就是这种带有很大片面性的相术,在两汉时期却得到了迅速发展,仅司马迁《史记》记载的相例就多达几十条,其中汉文帝使人相邓通一事很有意思。汉文帝一让一个精于相术的人为邓通看相,相士说:“这个人应当贫困饥饿而死。”汉文帝说:“我能够让邓通富起来!”于是把蜀地的铜山赐给邓通,并赋予他铸钱的权力,以为邓通既有铜山,又能铸钱,无论怎么样也不会穷困了。汉文帝死后,景帝即位,有人告发邓通作奸犯科,景帝于是下令没收其家产,任何人连一文钱都不能给他,最后邓通竟然饿死,应.犷相一士的话。这一时期,有一个名叫许负的人,是有名的相士。魏宗室女魏xim.一与吴人薄氏私通,生薄姬。魏媛把薄姬带进宫中,找相士许负相命:夕许负看了,说薄姬应该生一个天子。刘邦为汉王,见薄姬有姿色,纳于宫中,生代王,后即位为文帝。周亚夫为河内太守时,许负为他相命,说他三年之内将要封侯,八年之内将要人朝为相,贵极人臣,再过九年,则会饥饿而死。周亚夫后来的遭遇亦皆如许负所言。许负为薄姬和周.亚夫相命,虽然没有说明道理,结果却是丝毫不爽,不能不令人叹为神奇。

    与《史记》一样,《汉书》中也记载了许多相例,其中黄霸对相术的态度可见当时人对相术的信任程度。黄霸和相士一同乘车出行,见到一个女子。相士说:“这个女子日后必定大贵,不然的话,相书就没有什么用处了二”黄霸听了,坪然心动,询问那个女子的家庭情况,原来是同乡一个巫师的女儿,于是就娶之为妻。后来,黄霸官至承相。(事见《汉书·黄霸传》)相士路途中见到一个女子,也许是有口无心地随便说上两句,同行的黄霸就当了真,娶那位女子为妻。从这一事例可见,相术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不然,黄霸就不会把相士的话放在心上。

    相术在东汉也十分流行。《后汉书》、《东观汉纪》都记载了不少相例。东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商的妹妹及年仅13岁的女儿同被选入宫掖,其女不久被封为贵人,后来成为顺帝的皇后。顺帝永建三年(128),梁皇后初人宫,相士茅通见了她,对她的相貌十分称奇,拜贺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日角堰月之相,是极贵之相。臣只是听说过,却没有见过。今日算是见到了!”东汉时期的班超,曾和人一起请相士相命。相士看过之后,对他说:“和你一同来的这些人都没有富贵之相,只有你日后当封侯万里之外。”班超询问原因,相士说:“你燕领虎头,飞而食肉,此万里侯之相也。”后来,班超奉命出使西域,因功封定远侯。(二事俱见《东观汉纪》)茅通所说的‘旧角堰月”,相士所说的“燕领虎头”,都属于大贵之相,是后来相书上的常用术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术有进一步流行的趋势。三国魏术数名家管格不仅精于h},也善于相命。他曾为自己相命,说:“我额头上无主骨,眼中无守精,鼻子无梁柱,脚底无天根,脊背无三甲,腹部无三壬,这些都是不能长寿之相。”后来,管格只活了48岁,未及知天命之年就告别了人世。从管格的话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相术已经涉及人体的主要部位,具备了一定的理论雏形。两晋时期,用相术为人预测命运的情况已较为常见。东晋初年,甘卓任相州刺史时,相士陈训给他相命,说:“你头低而仰视,眼中有红丝脉。这都不是吉相。假如有外兵来,必定难逃一死。”不久,王敦谋反,甘卓不愿从其谋反,被王敦授意其部下杀害。另外,王敦谋反前,潘滔也曾为他相面,说:“处仲(王敦字)蜂目已露,豺声未振,若不噬人,也必定被人所噬。”(二事俱见《晋书》)虽然《汉书·艺文志》已经载有相术类著作《相人法》,表明西汉之前相术已经有了较为成型的方法,但是直到两晋之前,相术仍然停留在“术”的层面,而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此前各种相例提到的术语(如日角、堰月、燕领、虎头、主骨、梁柱、天根、三甲、三壬、蜂目、豺声等),都是从不同方面对人物性格或命运作出判断,相互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相术真正把各种相例上升为理论,则是南北朝时期的事情,而其标志就是《相经》的出现。

    由于年代久远,《相经》早已亡佚,此书是何人所作,产生于什么时代,皆已无从考知。但从南北朝时期人们对这部书的关心程度来看,《相经》在士人中间是很有影响的。南朝梁著名文人陶弘景和刘孝标,都为这部书作过序,并且皆流传了下来。从他们的序文中可以看出,相术在当时已经具备了理论雏形。陶弘景在序中说:“相者,盖性命之著乎形骨,吉凶之表乎气象,亦由事先谋而后动,心先动而后应,表里相感,莫知所以。然且富贵寿夭,各值其数。”他把人之命运、事之吉凶与人的相貌联系起来,认为通过对人的形骨、气象的观察,可以预测富贵寿夭。刘孝标的序说得更为直接和明白,他说:“夫命之与相,犹声之与响,声动乎几,响穷乎应。虽寿夭参差,贤愚不一,其间大较可得而闻矣。若乃生而神睿,弱而能言,八彩光眉,四瞳丽目,斯实天姿之特达,圣人之符表。泊乎日角月堰之奇,龙栖虎踞之美,地静镇于城厦,天关运于掌策,金褪玉枕,磊落相望,伏犀起盖,隐磷交映,井宅既兼,食已实,抑亦帝王卿相之明效也。及其深目长颈,颓颜遭期,毅啄鸟味,筋不束体,血不华色,手无春黄之柔,发有寒蓬之悴,或先吉而后凶,或少长乎穷乏,不其悲钦!”刘孝标把人的相貌与命运的关系比作响之与声,认为人的命运只要有所变化,就会从相貌中得到响应,因而观察相貌的变化,可以预测人的命运。他这种“命之与相,犹声之与响,声动乎几,响穷乎应”的观点,是相术的基本理论依据;他对贵相与贱相的解说,可以说是对此前相术发展过程的总结,也是对相术理论的发挥与阐释。

    相术理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雏形,与这一时期颇为盛行的品评人物之风有很大关系。自东汉末年开始,品评人物之风就渐露端倪。到了魏晋时期,品评人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风气。三国魏刘邵的《人物志》,就是这一时期品评人物的集大成之作。刘邵品评人物,以观形论人为基本出发点,认为人皆“含元一以为质,察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在品评人物的时候,他引人了阴阳五行说和儒家的“五常”说:“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著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者也,仁之质也;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者也,礼之本也;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

贞固者也,信之基也;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者也,义之决也;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者也,智之原也。”他还提出了通过精、神、气、色、筋、骨、仪、容、言等来观察人物的基本方法,认为“平破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译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这种通过相貌、气色、精神、体格、仪态、言语等方面观察人物的方法,为相术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湖金口诀》
江湖算命先生的营销技巧
算命的真相 - 江湖秘术《英耀篇》解析
看相识人”——略说古代相术
(58)【相术算命】相术对宗教的影响
各种眼型相法知识教你如何看一个人算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