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中国百诗百联大赛入编绝句选评之八

 风物篇(上)

 

   禽鸟鱼虫, 草木花卉,是有生命的。车马器具,琴剑诸物,是有功用的。诗人见之,用之,便有情感滋生。得之,失之,便有心意摇动。睹物而生情,因风而变意,吟之咏之,便有风物之篇是也。所谓“诗能体物”,所谓“物可引诗”,体物而兴怀,引诗而寓态,这些兴怀寓态之作,通常谓之“咏物诗”。咏物诗的写法,各有乖巧。谢蝴蝶,郑鹧鸪,陶家菊,林氏梅,各具能事。但若论古今通用的秘诀,则只有四个字而已:托物申意。

   托物申意者,由物之形态,物之音貌,物之情性,物之品质,比拟人生,影射世事,解说性情,寄托理想,或见奇巧,或见趣味,或见胸襟,或见性灵,读之必有可悟之一得方妙。

   老实说,本次大赛读到的咏物诗,还没有一首能达到十分精彩而令人爱不释手的地步。象咏物诗中最多见的梅、兰、竹、菊、松、荷、牡丹、海棠、梧桐、莺、雀、鸳鸯、蝴蝶等等,今人所作,均没有超越古人的水平。

   什么原因呢?此处无容细说,最主要的一点是今人缺乏古人习作的功夫。古人学诗,先于咏物。诗三百,多为咏物之作。“灼灼写桃花之鲜,依依极杨柳之貌”,所以有“咏物一体,三百导其源”之说。从源头学起,习作尽以一物命题,反复摹练,达到咏物象其物,摩形准其貌,绘声绘影,游刃有余。如今的诗人,有几人能背得出几百首咏物诗?肚里货色有限,如何便要求灵感多多?是熟能生巧而非巧能致熟也。

    既然十分精彩者没有,便有七分八分者,也就矮子选将军了。第一位将军是来自浙江丽水作者李錦華,其《詠荷》诗这样写道: 

                        “藕花独爱旧池塘,

                          一袭红衣淡淡香。

                          不藉东风添妩媚, 

                          还从清水孕芬芳。”

大凡咏荷花,少不得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处着意。但既已立意于此,便须从彼处迂回,方见曲隐之妙。然不少诗人下笔,总爱用上冰清玉洁、高雅脱俗、风送清香、一尘不染之类的字句,一读就知其浅,一读就厌其俗。此诗的作者比人高明得多,意思还是那个意思,但他换了一种说法。荷花开于夏季,所以作者说它开得妩媚并非借了东风之力。荷花香气淡雅,作者说是清水洗涤了它的灵魂。前二句叙其品性状其形貌,后二句用带有哲理意味的议论收结,赋予荷花以特立独行、高贵纯洁的品德,这就有了“托物申意”的效果。

再看来自江西南昌作者戴以来的一首《赞岩竹》,其诗曰: 

                        “外直中通骨节坚,

                          不攀不附顺天然。

                          青梢难遂凌云愿,

                          犹挺腰肢乐晚年。”

首句从形质落笔,用词略嫌浅俗,幸而次句精警,承接得稳而有味。三四句融入诗人自己的情怀,先抑后扬,显示一种乐观旷达的生活姿态。空心铁骨,不攀不附,青梢直上,乐挺腰肢,这正是竹子的高贵品质。诗人将其与自己的现状联系起来,于是让自己的生活理念通过对岩竹的赞颂获得巧妙的表达,诗作内涵丰厚,有境界而耐品味。

来自福建宁德的作者陈子悬,也有一首《竹》写得颇有品味,其诗为五绝: 

                      “身段轻如柳,

                            根基固若金。

                        虽无娇艳貌,

                           自有岁寒心。”

身段细长,摇拽生姿,根基深固,瘠土能长,风雨不能阻其生,霜雪不能改其容。有坚定的生活信念,有朴素的生存愿望,便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这首小诗,圆转流利,语浅意深,写的是竹,赞颂的是人。托物申意的手法,用得更加娴熟。

    五绝篇幅小,须是一意圆紧而蓄有张力,方读来有味。来自山东枣庄作者秦道生的一首《咏松》,也是五绝,能用点精之笔,擒拿得法,申意也见心迹,但张力略感不足,试读之:

                             曲干龙鳞锈,

                               苍枝缀碧苔。

                               临风舒一啸,

                               万里海涛来。”

用“龙鳞锈”来写老松的树身外观,用“缀碧苔”来写松针的翠绿之色,酷似其形,如睹其貌。形貌已得,宜壮其势或宣其神或申他意或抒己怀,由实入虚,以期悠远。此诗作者由松涛的呼啸声展开想象,以“万里海涛来”的博大动感景象,渲染风入松林大发声威的场面。壮观。豪迈。读之让人如临其境,十分仰慕和欣赏老松(也是诗人自己)那“临风舒一啸”的胆略和气魄。

 来自安徽巢湖女作者章勤玲的七绝《题半枝梅》,没有刻意去添加什么高贵的品德或理想以求申意的深度,只是紧紧扣住“半枝”的即时景展开联想,诗作写得扑实而深婉:   

                             清姿拥雪小园开,

                               玉蝶何年醉月台?

                               更是千秋思故主,

                               半枝璀璨半枝衰。”

作者自注曰,半枝梅又称宋时梅,为北宋著名歌豪杜墨手植。杜墨20岁游学开封,与当时的欧阳修“文豪”、石曼卿“诗豪”著称于世。距今近千年。现存的半枝梅,主干为两枝,一枝为“枯枝”、一枝为“青枝”。“枯枝”系杜默手植,枝干呈铁墨色;“青枝”为“枯枝”发枝,枝干呈青绿色。花开为粉红色,清香四溢,微风吹过,犹如万只蝴蝶翩翩起舞,故又名玉蝶梅。正是这枯枝青枝同体的奇特景象方激发了诗人的灵感。诗人把“半枝璀璨半枝衰”想象为老梅“千秋思故主”的缘故,是本诗的闪光点,读之催人顿生感慨。但疑惑的是,这首诗曾经在巢湖日报201035日的《访和县丰山半枝梅》专辑中见过,署名作者是张瑾,但不知张瑾是否就是章勤玲。

咏梅赞梅,几乎是历代文人的最好。据统计,古今咏梅诗几达万首之多。是以好句已被前人说尽,美意已被前人用完,对历代咏梅诗读得多的人便轻易不敢下笔写咏梅诗,因为写来写去,绕不开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绕不开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绕不开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绕不开金农的“清到十分香满把,始知明月是前身”,绕不开高启的“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绕不开戎昱的“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总之,前人的万首之中,佳作佳句甚多,要想不重复人家的意象,要想超越前人的成就,你真的要读破万卷诗才能推陈出新,独具一格。但这位女诗人或许只是一个特例。

不说梅,来说兰。咏兰,也是文人雅士必写之作。来自江苏扬州作者张军的这一首七绝《咏兰》,勉强可读,其诗曰:  

                      花如白玉叶间藏,

                        秀骨冰心不畏霜。

                        常伴清风明月夜,

                        幽林空谷自然香。”

幽林空谷自然香,这也是咏兰诗中唱烂了的俗调。比如古诗中的“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南宋刘克庄的“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明代陈继儒的“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清人李方膺的“清品纵然无俗累,出山不比在山香”,郑板桥的“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今人潘天寿的“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刘福林的“深谷不求多赏识,只留清气在人间”。所以,把这样一句没有新意也没有特别含义的老调作为结句,显得浅俗,缺乏力度。

来自河南郑州作者田亮的一首《无题》,实际上是一首咏兰诗,但咏的是玉兰:  

                            玉兰中庭戏雨沙,

                              东风过境暗拆花。

                              无意散得香满地,

                              路人疑是春在家。”

玉兰的香气比兰花来得浓烈,而且其树身高大,开花时绿叶中缀满一朵朵白玉,花谢之际恰遇东风扫过便会落得花瓣满地。诗人以一句“路人疑是春在家”,给这一景象添上了合理想象的成分而有了阅读的情趣。

    来自黑龙江大庆女作者王丽丽的一首《菊》也写得颇有境界,其诗曰: 

                              金风飒飒著香魂,

                                百媚凋零韵独存。

                                不与三春争玉露,

                                愿随五柳浸茶樽。”

    秋天最值得人们郊游观赏的一花一木就是金菊与红枫。一个看叶,一个赏花。这位女诗人看来也是有归隐之心的,因为她无意于在春天百花盛开的园林里参与竟争,却乐意单独跟随陶渊明在寂廖的深秋去南山赏菊。泡上一壶清茶,摆上一架古琴,就可以怡然自乐了。“不与三春争玉露,愿随五柳浸茶樽”,何等旷达,何等洒脱,绝非凡夫俗子所能仿效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托物言志
诗文知识:古人咏物诗,你了解多少?
关于咏物的古诗有哪些
《托物言志诗》
杰出的言志诗——李纲《病牛》赏析
于谦的咏物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