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媒体称中国外交受国内舆论批评过多不利崛起
资料图: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动用否决权,受到国内不少媒体人士批评。
中国能成功崛起吗?如果不继续崛起,中国有退路吗?
这个国际政治当下和未来几十年的根本性问题,在中国内部提及的越来越少,中国人的兴趣在迅速回到身边现实政治的各种细节中。在中国需要高度团结应对外部压力的时候,这个国家却露出它以往很不熟悉的社会内部利益纷争,思想辩论空前激烈。
中国对国内民生的专注,以及社会多元化的急剧发展,使它同以往激进的崛起大国看上去都不一样。中国的对外政策很谨慎,避免了冒险和扩张,中国军队已经30多年没打过“像样的战争”,中国从骨子里没有德日及苏联当年针对地区甚至全球的野心。
中国国内舆论已经开始影响对外政策的制定,由于舆论的分裂度越来越高,外交政策无论朝哪个方向制定,都会遭到部分舆论的批评和钳制。这使得某个极端外交政策主导中国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但任何事情都是利弊参半的。不极端帮助中国避免了大的国家悲剧,但内部凝聚力的弱化,也会使外部压制中国相对变得更容易。随着中国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上逐渐坐稳,并被认为有更大“抱负”,一些我们现在尚难预料的压力,很可能逐渐降临到我们头上。
中国内部的自我批判与历史上的各崛起大国相比都已不逊色。一些批判者指责国家在政治上一团糟,质疑军费的合理性。高铁等中国领先技术受到批判,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大型国企不断遭遇丑闻。在对利比亚、叙利亚的态度上,舆论中反官方政策的声音相当突出。
美国国会过去给中国制造的麻烦似乎最多,现在中国国内的批评声浪一点不比外部的轻,而且两股声音在很多时候有了交汇点。
这些无疑有利于加强对中国政府的监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谨慎几乎有了“双保险”。但问题是,这有可能造成中国在受到无理打压时,也忌惮过多,无法放手一搏。
中国迄今化解了同外部的大部分利益冲突,但接下来中国能继续避免与外部所有尖锐冲突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中国以忍让为主,国内舆论不会答应。以强硬对之,国内舆论的钳制同样很大。
现在没有一个声音能把中国的舆论高度统一起来,但中国的形象仍然是苏联式的“专制国家”。批评中国政治是外部对中国的主攻方向,国内的一些批判者对此高度认同。为了使这种批判更有效,爱国主义也被一些人列为舆论攻击的靶子。
我们经常说,中国改革现在进入了深水区。其实在国际上,中国崛起也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两个深水区必须受到兼顾,它们都关系着中国人民的未来。我们不能只专注其中的一个。
不能从难度上对比两个深水区,但有一个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个深水区是中国人之间的纠结,中国人是它的总体控制者。而第二个深水区,中国人没有主导权,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力量和意志。
中国是在内部凝聚力不断损耗的情况下走上崛起之路的。对内部变化的历史含义,我们目前并非很清楚。中国确实在摸着石头过一条人类历史的大河。在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整个民族的清醒至关重要。就像没有“不改革”的退路,我们同样没有“不崛起”的退路。必须走向对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吠而不咬:外交政策争端中的媒体宣传|国政学人
提供一种 深度透明的观察视角 
中国驻法大使:中国媒体较之西方媒体太过软弱!无法扛起舆论战场!
舆评丨摆地摊的话题反复
从参与到设计者中国越发主动
一边倒外交政策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