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语堂编藏】李新强:书法意象美初探

 

【自语堂编藏】

书法意象美初探

作者:李新强

    


 
 
 
    意象是书法形象的基本特征,书法意象是生命的意象,书法意象是书家人格化的象征,书法创作中的意象思维是指导书法创作者进行创作的重要思维形式,意象思维在书法欣赏过程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书法具有很大的实用性,每个使用汉字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书法,把汉字写得规范、美观,从而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书法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简练的线条造型可以表达各种复杂的意境和情趣。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能够吸引成千上万的观赏者,并能使其如同欣赏优秀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诗歌一样,得到美的享受与陶冶。本文试从书法的意象美方面初步探讨书法美之所在。

    一、意象是书法形象的基本特征

    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在于其以汉字为基础,以具有表现力的笔

墨挥运创造出表音表意的“符号图形”的同时,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

的审美形象。

    清人刘熙载说:“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1)这段话虽说的是“意”与“象”的关系,但同时也点破了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意象。“言,心声也;书,心画也。”(2)在“心手双畅”的笔墨运动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充满神而奇的生命意象的世界:“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地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垂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3)可见,书法具有意象美的特征。

在艺术领域内,无象不含意,无意不借象。在汉字创造过程中,在书法萌芽成长过程中,意象始终起着统帅、灵魂的微妙作用。书法三要素(用笔、结字、章法)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无一不受意象特殊性的支配。

    笔法上,前人讲求中锋用笔。为何要运用中锋,中锋可以做到“沉着痛快”、“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如印印泥”、“如锥画沙”,一句话,能充分表达笔势的力感、量感,这不正是中国人主张做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气质的体现吗?

    笔势上,古人提出“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竖如万岁枯藤。”(4)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讲了几种点画笔势,是抓住意象特征的一种形象表述。我们对它的理解也只能用意象思维。

结字、章法上都要讲究“计白当黑’,就是要求书家要有意识地留心空白,精心留句。书法包括中国绘画的空白部分所表现的空间意象不只是为了烘托黑墨所表现的主体,而是书画家伸向宇宙空间的无尽的遐想。“空即是色”。在意象思维里,“寂然凝虑,思接千载”(5),空白里有着多层的丰富幻象。画家画虚处,以不画为画;书家计白当黑,以不写为写。这就是中国书画家的空间意识,这就是意象思维所造成的禅境、道境。

    二、书法意象是生命的意象

    “作为书法的意象,关键在一点:它有生命意趣、它能唤起人们获得具有生意的审美感受,也就是说,它是生命的意象”。

书写,无论从认识功能还是从审美功能说,都不以再现现实之象为手段和目的。但是一种生命意识却促使书者以运笔、结体到成行、成篇,从不同的层次、方面、环节、力求捕捉俨如现实生命形象构成的形、质、意、理,及至生命形体的筋、骨、血、肉意味,从而使分明是抽象的文字符号有了生命形象的品格。书法抽象的点画结构,能唤起人们种种具有某种对应性的联想,当这种联想到的一切能反映出某种生命意趣,表现出生活着的人的生活情意,激发振奋人们的生命活力,从而唤起人们的美感的时候,它就成了书者主体心志的迹化,并能使人以生命的神采和形质的意味去品赏。

    早在汉代,蔡邕就提出:“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6)从这里,我们可看到,中国书法结字的形象创造精神,通过意象思维的思路飘浮完完全全相通了。

书法的结体规律体现了人的形体结构规律乃至人的群体性生活所显示的种种规律:一个笔画是一个人的身体一个部分,一个字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整篇字是彼此照应,完整统一的生命群体。笔势相连的行草书,一画、一字、一行、一篇,形成了血脉贯通、气韵生动的生命总体。点画结构,相互生发,前后左右照应,引带管领,朝揖相助,呼应顾盼,充满了俨如一个生命群体的和谐统一,俨如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共守的行为规则。

    从书法的线条本身来看,也让人们在这种线条组合中感觉到生命的运动和自然的力量。线在于有力度和力的准确。如何使线条有力度,防止坠与飘?刘熙载说:“惟笔势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7)这样写出的线条,不轻滑不飘浮,而是沉着凝重、老辣苍劲,如“万岁枯藤”。这样写出的线条仔细看来,正如罗丹叫葛赛尔在灯光下观察维纳斯雕象,从似乎光滑的表面上可以发现无数轻微的起伏。在传统书学中,常用形象化的“屋漏痕”来形容这种艺术效果。所谓“屋漏痕”,是说水滴从屋顶沿墙漏下,不是顺顺当当地一泻无余,而是一面克服墙壁阻力,一面缓缓滴下。这种起伏,就是笔锋不断遇阻力又冲破阻力的痕迹。从技巧层面上讲,这种力亦即物理学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通过笔锋的作用力与纸面的反作用力表现出来。从艺术层面上讲,力应该是人体物理力亦即生命力在艺术创作上的表现形态,它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如音乐演奏,按弦压弓轻重不同便会从音响强弱这种听觉形式中得到表现;舞蹈,一个旋转或跳跃,臂膀的挥动,身体的俯仰,动作强劲还是柔软,表现充分还是不足。

    三、书法意象是书家人格化的象征

    “从根本意义上说,艺术作品就是对象化的人,书法也不例外”。书法作品所显示的精神、气质,就是书者的精神、气质;书法作品所展示的气象、格调,就是书者的气象格调。故对书法的观照,就是对书者的性志、气格、功力、修养、风采境界的观照。书法的意象就是书家人格化的象征。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个性气质、人生追求和道德修养的行为表现。中国书法在进行艺术创造的同时十分关注道德情怀。在古人眼里,书法所创造的不仅仅是表音表意的文字,不仅仅是有生命意趣的形象,而且简直就是大写的“人”的形象,就是“人"的精神形象。故与其说是写字还不如说是写“人”或写“心”。在字的形式构架中,可以揣度出人的性情、气质和人格形态,这种方法在古代称之为“拆字”。也正如此,人们在练习书法中就已经非常注意对自己品行进行修练。柳公权提出的“心正笔正”理论是最为典型的艺术人格论,它使书法这门东方艺术更具有了民族化的色彩,书法家本身也就成了完善人格的完美体现。

    陈振濂说:“作为表现艺术的书法,每一个字都凝聚了书家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付出的心血以及性格、气质、意态等心理特征,也是书家整个人格、修养的浓缩。”(8)以表现力极为丰富的毛笔进行书写,挥写不仅方便实用,而且同时创造出具有人的精神气格,倾注了书者情性意趣的审美形象。简单地说,通过书写,文字形象人格化了。从书法之形象来印证人格之形象的例子不胜枚举:“鲁公书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9)这是通感式的联想,指的是颜真卿书法作品的风格体现为一种刚毅雄强,潇洒谨严的儒者风范式的精神特质。也即古人所说的“书者,如也”。清代书家傅山有诗句:“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由此观之,古来欲学书法先学做人的观念是不可轻视的。古人论艺术,常与道德结合得很紧密,有时甚至以人品的优劣去论艺术成就的高下。其实道德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为义的;而庄子所说的“真人”、“完人”,我们应理解为人格境界;天地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书法家或澄心静虑,或癫痴迷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作品自然具有一种神妙的韵味。

    四、书法创作中的意象思维

    “要进入书法创作,除了技巧诸方面的基本训练之外,就要从学书的第一天起注意悟性的唤醒与培养”。书法创作的过程,应是天地万物游弋于书者灵魂深处,同时也是书者对天地万物联想、想象、体验、感受的过程,这个过程即意象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如符合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讲的“五合”(“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反、偶然欲书”(10)),书者便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即“顿悟”。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张旭、怀素、颜真卿、黄庭坚、苏东坡、米芾等都是善于将自己对天地万物之感受“一寓于书”而体现在笔势、字势、章法之中的。张旭看公孙大娘舞剑悟书法,怀素观夏云奇峰悟笔法,黄庭坚从长年荡桨悟笔势,就是运用意象思维联想到书法的。书法创作中的意象思维是指导书者进行创作的重要思维形式。

王国维讲到做学问之三种境界,我认为书者在进行书法创作时也是如此。

    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个阶段,书者寻求表现自己意象性情的书法语言。“寻找自己的‘心线’,寻找表现自己丰富感情的生命之线。在结体上,书家可利用图形为自己创作上的点画结构审美寻找“有意味的形式”,如圆形使人有圆满感,正三角形使人联想到金字塔,有稳定感,横平线使人想到地平线,有平稳感,垂直线使人想到许多垂直的东西,有正直感,古代形式多样、肃穆端正的建筑,有静穆、端庄感。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亦即意象思维。

    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这一精神状态下,书者突破传统,不断否定自我,又不断完善自我,进入新的、深的艺术创作境界。

    第三阶段,“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这一境界中,书家完全进入到了心手两忘,天真自然的境界。“书为心画”在这时得到最好的体现。怀素“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11),这种如醉如痴的忘我境界即可证之。在这种心态下,书家的潜意识、梦、联想、幻觉、示现……各种在一般状态下不会出现的美的意念这时却出现了,书家简直有点轻燥狂,神经质,不可一世了。

    五、书法欣赏中的意象思维

    书法欣赏的过程,实质上是运用意象思维、联想而游弋于艺术作品的过程。

    书法欣赏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人们凭自己的直觉乃至第一印象去判定书法作品。认为面前的书法作品:有的端庄雄伟、气势非凡,如肃穆巍峨的山峰,汹涌澎湃的大海,广阔无垠的原野。这种端庄雄伟的审美感觉,也能引起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忠烈耿直、刚正不阿,具有凛然正气的英雄人物的联想,唤起人们宗教的心情和自我的尊严;有的清秀优雅、婀娜恬静,以自然本色来比喻,端庄雄伟是高山巨川,飘逸秀丽的则是蓝天里悠悠漂浮的几朵白云,平静的一泓清水,或是春风吹拂着的鲜花小草。以人物来比喻,端庄雄伟是忠臣烈士,飘逸秀丽的则是执拂尘扇的王谢子第,顾盼多姿的簪花仕女,它能唤起人们对生活亲切美好的感受;有的古朴苍劲、浑厚朦胧;有的豪放奇特、无拘无束;有的精致细腻,完美协调……这一阶段是书法欣赏的初级阶段。这时欣赏者的着眼点是整幅书法作品所给予他的总的感觉。

    第二阶段,追寻书法作品的内在精神因素的阶段。古人所谓“字外求字”,就要求我们在品评书法作品时,必须考虑到书法作品所产生的诸种因素,透过点线变化的形式美,追求书法家的阅历、见识、学问、气质、感情波动等内在因素。同时运用意象思维、联想、形象思维,把欣赏者自己面对书法所引起的共鸣,感受也注入欣赏对象。比如,“古人评王羲之书如‘谢家子第,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评褚遂良书如‘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评颜真卿书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12)

    进入书法欣赏的第二阶段是困难的,但也是其乐无穷的。古代书法家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器中悟书法,颜真卿从屋漏痕悟书法,今日舞蹈家从书法作品中悟出舞蹈,音乐家根据书法作品谱曲,就是运用意象思维、联想、想象将着几种艺术门类之中内在的体现、情趣、韵律等捕捉起来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这种触类旁通式的再现是妙不可言的化境。是现代人们所谓的‘信息’相通,‘气场’同一的必然产物。游离于不同艺术门类之间而使之相通的就是意象”。

    书法者,“抒发”也。欲借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意志,须探研书法美学的范畴。本文只从书法的意象美方面作了初浅的探讨,其他方面比如书法的中和美、气韵美、文字美等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 [7]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 [4] [6]吴兴林,陈有琦.历代书法名家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3,388,4.

[3] [10]孙过庭.书谱[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5] [9]胡传海.笔墨氤氲:书法的文化视野[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8]陈振濂.书法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634.

[11]怀素.自叙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2]祝敏申.大学书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中国书法“势”的审美崇尚
书法三要素的意象特征
汉字书法与文学之美
中国书法虚实之辨及其美学意义
于右任题签书法的艺术魅力
学书要旨:笔意述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