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强:论江有诰对_诗经_合韵_处理之得失


曹强:论江有诰对_诗经_合韵_处理之得失

(2013-08-18 16:50:15)


  内容提要本文採用统计法,穷尽式统计了江有诰《诗经韵读》中的“合韵”。江氏窗际言《诗经》“合韵”者共93次,其中通韵64次,17种类型;合韵19次,11种类型;借韵10次,5种类型。江氏对《诗经》“合韵”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其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1.指出或考证“合韵”字的异文;2.掊出“合韵”字的校勘问题;3.以音变理念审视某些“合韵”现象;4.参照“合韵”,修正段氏十七部的排列次第。江氏对《诗经》“合韵”的处理得大于失,其成就对音韵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他的“合韵”説是对段氏“合韵”説的继承和发展,他剔除了段説不合理的内涵,而给予更科学、更简洁的解释,使“合韵”説更具説服力。
  关键饲江有诰《诗经韵让》通韵合韵借韵
  六朝人在诵读前代韵文时,觉得不押韵处,往往改读字音,以求和谐。这种办法,晋徐邈称之“取韵”,北周沉重称其“协句”,唐顔师古曰“合韵”,但这些都并非清儒所言“合韵”之义。清人段玉裁创“合韵”之説,他(段玉裁,1988:830)认爲凡与今韵异者,古本音也;其于古本音有龃龉不合者,古合韵也。”并在《答江晋三论韵》中指出:“合韵之説,浅人以今韵与古不合而名之,僕则以古与古不合而名之。”(江有诰,1993:4)段氏“合韵”之説影响了有清一代的学者。清人江有诰于“合韵”説,亦有不少真知灼见,他(1993:22)在《诗经韵让》卷首的《古韵凡例》中指出:“古有正韵、有通韵、有合韵①。最近之部爲通韵,隔一部爲合韵。《诗经》用正韵者十之九,用通韵者百中之五六,用合韵者百中之一二。计三百五篇,除《周颂》不论,其国风、大小雅、商鲁颂,其诗一千百有二章,通韵六十见,合韵十馀见,不得其韵者数句而已。知其合乃愈知其分。即其合用之故,而因以知古部之次第,并可知《唐韵》误合之由。”江氏“知其合乃愈知其分,和段氏所谓‘谓之合而其分愈明,有权而经乃不废’之説若合符节。这是颠 扑不破的真理王力,1990:567—568)。
  江氏对《诗经》“合韵”处理情况,学者讨论不多。下面,我们以段玉裁、王念孙、陆志韦、王力四家古韵説爲参照,分析江氏对《诗经》“合韵”的处理情况,讨论其处理之得失。人声韵 仍附于阴声韵中讨论。
一江氏析《诗经》“合韵”的类型
  江氏析《诗经》“合韵”爲通韵、合韵、借韵三类,认爲“最近之部爲通韵,隔一部爲合韵”。至于借韵,他没有説,根据他所列韵谱分析,借韵不止隔一部。我们穷尽式统计了他《诗经韵
  *本文在写作中承蒙业师胡安顺教授悉心指导,文章写成后又蒙黄笑山先生不吝赐教,《汉语史学报》匿名审稿专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一併致谢。文中不妥之处,概由笔者负贵。读》中的全部“合韵”,共计119次,其中有26次他认爲可以理解爲“合韵”,也可以不理解爲“合韵”(21次可作通韵,5次可作合韵)。王力先生(1990:567)认爲“江氏于《诗经》用韵,所定是基本上可从的。至于其可韵而不必以爲韵者,大可不必提及”。按照王先生的看法,略去26次江氏认爲可韵可不韵处,江氏实际言《诗经》“合韵”的共93次,其中通韵64次,合韵 19次,借韵10次。其类型如下:
  1.通韵。江氏析《诗经》通韵共17种,下面每种各举一例?。
  幽宵通韵,共15例(12 + 3)。例如:
  《陈风·月出》第一章“月出皎(宵部)兮,佼人僚(宵部)兮。舒窈纠(幽部)兮,劳心悄(宵部)兮”。江氏指出“幽第二,宵第三,故得通用”(48上)。
  脂祭通韵,共14例(12 + 2)。例如:
  《邶风·旄丘》第一章“旄丘之葛(脂部)兮,何诞之节(祭部)兮。叔兮伯兮,何多日(祭部)也”。江氏指出“脂第八,祭第九,故得通用”(32上)。
  之幽通韵,共11例(10 + 1)。例如:
  《大雅·思齐》第五章“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幽部)。古人之无敦,誉髦斯士(之部)”。江氏指出“之第一,幽第二,故得通用”(73下)。
  文元通韵,共5例(4 + 1)。例如:
  《邶风·新台》第二章“新台有洒(元部),河水浼浼(元部)。燕婉之求,篷膝不珍(文部)”。江氏指出“元第十,文第十一,故得通用”(33上)。
  蒸侵通韵,共5例(4 + 1)。例如:
  《秦风·小戎》第三章“虎赖镂膺(蒸部),交报二弓(蒸部),竹闭绲縢(蒸部)。言念君子,载寝载兴(蒸部);厌厌良人,秩秩德音(侵部)”。江氏指出“蒸十七,侵十八,故得通用”(46
  祭元通韵,共4例。如:
  《齐风·甫田》第二章“无田甫田,维莠桀桀(祭部)。无思远人,劳心怛怛(元部)”《江氏指出“祭第九,元第十,故得通用”(42上)。
  东中通韵,共3例。如:
  《邶风·旄丘》第三章“狐裘蒙戎(中部),匪车不东(东部)。叔兮伯兮,靡所与同(东部)”。江氏指出“东十五,中十六,故得通用”(32上)。
  真耕通韵,共8例(2 + 6)。例如:
  《小雅·节南山》第七章“驾彼四牡,四牡项领(真部)。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耕部)”。江氏指出“真十二,耕十三,故得通用”(59下)。
  侯鱼通韵,共5例(2 + 3)。例如:
  《大雅·皇矣》第八章“是类是棵(鱼部),是致是附(侯部),四方以无侮(侯部)”。江氏指出“侯第四,鱼第五,故得通用”(74下)。
  文真通韵,共4例(2 + 2)。例如:
  《小雅·正月》第十二章“洽比其邻(真部),婚姻孔云(文部)。念我独兮,忧心慇慇(文部)”。江氏指出“文十一,真十二,故得通用”(60下)。
  歌支通韵,共2例。例如:
  《小雅·斯干》第九章“乃生女子,载寝之地(歌部),载衣之裼(支部),载弄之瓦(歌部)。
无非无仪(歌部),唯酒食是议(歌部)。无父母诒罹(歌部)”。江氏指出“歌第六,支第七,故 得通用’’(59上)。
  辑之通韵,共2例。例如:
  《小雅·六月》第一章“六月栖栖,戎车既饬(之部)。四牡骏睽,载是常服(之部)。獮狁孔炽(之部),我是用急(辑部)。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之部)”。江氏指出“缉廿一,之第一,故 得通用”(56上)。
  支脂通韵,共3例(1 + 2)。如:
  《小雅·车攻》第五章“决拾既攸(脂部),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支部)”。江氏指出“支第七,脂第八,故得通用”(57上)。
  耕阳通韵,共2例(1 + 1)。例如:
  《大雅·抑》第三章“罔敷求先王(阳部),克共明刑(耕部)”。江氏指出“耕十三,阳十四, 故得通用’’(79下)。
  侵谈通韵,共1例。例如:
  《陈风·泽陂》第三章“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谈部)。有美一人,硕大且俨(谈部)。寤寐无爲,辗转伏枕(侵部)”。江氏指出“侵十八,谈十九,故得通用”(48下)。
  宵侯通韵,共1例。如:
  《小雅·常棣》第六章“傧尔笾豆(侯部),饮酒之饫(宵部)。兄弟既具(侯部),和乐且孺(侯部)”。江氏指出“宵第三,侯第四,故得通用”(52下)。
  叶缉通韵,共1例。如:
  《大雅·忝民》第七章“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叶部),征夫捷捷,每怀靡及(缉部)”。江氏指出“叶二十,缉二十一,故得通用”(82下)。
  2.合韵。江氏析《诗经》合韵共11种。下面每种各举一例。
  中侵合韵,共7例(5 + 2)。例如:
  《大雅·荡》第一章“天生蒸民,其命匪谌(侵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部)”。江氏指出“中十六,侵十八,故得合用”(79上)。
  脂元合韵,共5例。如:
  《小雅·谷风》第三章“习习谷风,维山崔嵬(脂部)。无草不死,无木不萎(脂部)。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元部)”。(63下一64上)江氏指出“脂第八,元第十,故得合用”。
  幽侯合韵,共7例(4 + 3)。例如:
  《小雅·采緑》第一章“终朝采绿(侯部),不盈一匍(幽部)。予髮曲局,薄言归沐(侯部)”。江氏指出“幽第二,侯第四,故得合用”(70上)。
  元真合韵,共1例。如:
  《大雅·生民》第一章“厥初生民(真部),时维姜嫄(元部)”(75下)。江氏指出“元第十, 真十二,故得合用”。
  真阳合韵,共1例。如:
  《小雅·车笔》第四章“陟彼髙冈(阳部),析其柞薪(真部)”。江氏指出“真十二,阳十四, 故得合用”(68上)。
  文耕合韵,共1例。如:
  《卫风·硕人》第二章“巧笑倩(耕部)兮,美目盼(文部)兮”。江氏指出“文十一,耕十三,
故得合用”(35下)。
  耕东合韵,共1例。如:
  《大雅·灵台》第一章“经始灵(耕部)台,经(耕部)之营(耕部)之。庶民攻(东部)之,不日成(耕部)之”。江氏指出“耕十三,东十五,故得合用”(74下)。
  支祭合韵,共1例。如:
  《大雅·韩奕》第二章‘‘鞲鞑浅幡(祭部),条革金厄(支部)”(83上)。江氏指出“支第七, 祭第九,故得合用”。
  歌脂合韵,共1例。如:
  《商颂·元鸟》四海来假,来假祁祁(脂部)。景员维河(歌部),殷受命咸宜(歌部),百禄是何(歌部)”。江氏指出“歌第六,脂第八,故得合用”(91上)。
  阳东中合韵,共1例。如:
  《周颂·烈文》“烈文辟公(东部),锡兹祉福,惠我无疆(阳部),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东部),维王其崇(中部)之。念兹戎功(东部),继序其皇(阳部)之”。江氏指出“阳十四,东十五,中十六,故得合用”(86上)。
  文真耕合韵,共1例。如:
  《周颂·烈文》“无竞维人(真部),四方其训(文部)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耕部)之”(86上)。以江氏二十一部次序観之,文十一,真十二,耕十三。
  3.借韵。江氏析《诗经》借韵共5种。下面每种各列举一例。
  脂文借韵,共4例。如:
  《邶风·北门》第三章‘‘王事敦(文部)我,政事一埤遗(脂部)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 (脂部)我”(32下)。
  之鱼借韵,共3例。如:
  《鄘风·缀錬》第二章‘‘朝隋于西,崇朝其雨(鱼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之部)”(34
  歌元借韵,共1例。如:
  《陈风·东门之扮》第二章“毅旦于差(歌部),南方之原(元部)。不绩其麻(歌部),市也 婆娑(歌部)”(47下)。
  之侯借韵,共1例。如:
  《豳风·鸱鸦》第一章“鸱鸮鸱鸦,既取(侯部)我子(之部)”(50上)。
  支脂元借韵,共1例。如:
  《邶风·新台》第一章‘‘新台有泚(支部),河水酒瀰(脂部)。燕婉之求,篷籐不鲜(元部)”?。江氏指出“支第七,脂第八,元第十,故得借用”(33上)。
二江氏对《诗经》“合韵”的处理方式
  1.有时绕开“合韵”的字,以不人韵视之
  江氏遇本“合韵”之字,偶以不人韵视之。例如,《大雅·抑》第九章“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段玉裁、王念孙、陆志韦、王力都认爲“言”、“行”相押,属元阳“合韵”。江氏则认爲“言”、“行”不入韵(80上)。又如,《大雅·召旻》第六章“泉之竭矣,不云自中。溥斯害矣,职兄斯弘(江氏作‘宏’),不栽我躬”。段玉裁、王念孙、王力等均以“中”、“弘”、“躬”人韵,段玉裁和王念孙认爲属东侵“合韵”,王力先生认爲眉侵蒸“合韵”。江氏以“宏”字不人韵,“中”、“躬”韵,人中部(85上)。
  有时视不人韵字人韵,以“合韵”待之
  段玉裁、王念孙、陆志韦、王力等人视《诗经》中某些诗篇的个别字不人韵,而江氏认爲人韵,以“合韵”待之。例如,《大雅·灵台》第一章“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段玉裁、王念孙、陆志韦、王力认爲“营”、“成”爲韵,人耕部。江氏认爲“灵、经、营、攻、成”均入韵,属耕东合韵(74下)。又如,《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陆志韦、王力二先生均认爲此章无韵。江氏认爲“命”、“纯”韵,属文真 “合韵”(86上)。
  有时改易《诗经》用字,将“合韵”理解爲本韵 ·
  江氏(1993:23)认爲“古韵间有不合未必非汉人所改”,故《诗经韵读》中因避讳或其他原因,往往更易的用字,将韵家一般理解爲“合韵”的诗篇视爲本韵。例如,《大雅·既醉》第六章“其类维何?室家之壶。君子万年,永锡祚胤”。江氏避雍正讳,改“胤”爲“允”,以“壷”、“允”爲韵,入文部(76下)。段玉裁、王念孙、陆志韦、王力均以“壶”、“年”、“胤”入韵,属文真“合韵”。再如,《小雅·常棣》第四章“兄弟阋于牆,外御其务。每有良朋,忝也无戎”。江氏认爲经作“务”字不确,当从《左传》作“侮”字,以爲此句无韵(52下)。王力先生认爲“务”、“戎”人韵,属幽侵“合韵”。《大雅·文王》末章“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段玉裁、王念孙、陆志韦、王力都以“躬”、“天”押韵,属侵真“合韵”。江氏认爲“躬”字当爲“身”字,并以“身”、“天”韵,入真部(72上)。又如,《大雅·皇矣》第四章“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段玉裁、王念孙、王力均认爲“类”、“比”入韵,属物脂“合韵”。江氏认爲“克顺克比”当作“克比克顺”,以“类”、“君”、“顺”相押,人文部(74上)。
  由于依据材料和观察问题角度不同等原因,江氏所更易的用字,并未被后来学者全部採纳。例如,《郑风·女曰鸡鸣》第三章“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江有诰从江永説,认爲“赠”当是“贻”字,“来”、“贻”押韵,入之部(39下)。王力先生以爲“来”、“赠”人韵,属之蒸“合韵”。又如,《大雅·桑柔》第八章“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江氏认爲“瞻”字当作“彰”,以“彰、相、藏、肠、狂”韵,人阳部(81上)。陆志韦先生(1999:160)认爲“吴械《韵补》引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民人所彰’,改《诗》人韵,殊可疑。‘瞻’或本叶‘相、藏、肠、狂’爲极古方言谈阳通转之遗迹”。陆先生以“瞻”、“相”、“藏”、“肠”、“狂”韵。
  有时取谐声的归部,而捨弃《诗经》韵
  江氏考证古音时,从《诗经》音出发,并验之谐声偏旁。当《诗经》音与谐声偏旁不一致时,他取谐声而捨《诗经》音。例如,《王风.大车》第二章“大车唓哮,毳衣如瑀。岂不尔思?畏子不奔”。江氏认爲“瑀”字从蒴得声,古层元部,此章“噑”、“瑀”、“奔”韵,属元文“合韵”(38上)。又如,《小雅·小弁》第四章“菀彼柳斯,鸣蜩_嚼。有漼者渊,萑苇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假寐”。江氏以“嘻”、“淠”、“届”、“寐”韵,认爲此章属脂祭“合韵”,并特意指出“嘻,从彗声,古属祭部”(62下)。
  江氏的这种研究方法,有可取之处。但汉字谐声时代早于《诗经》时代,有时候《诗经》音与汉字谐声不完全一致,江氏取谐声而捨《诗经》音的做法,得失见于其中。得者,如“殄”字,江氏认爲从合声,古属文部。“殄”字《诗经》人韵一次?(《邶风·新台》第二章“洒”、“浼”?、“殄”爲韵),与文部字相押。从“金”得声的字还如“畛”、“轸”等,《诗经》中“畛”人韵一次(《周颂·载芟》“耘”、“畛”爲韵),“轸”《楚辞》中人韵一次(《九章*惜诵》“忍”、“轸”相押),均与文部字押韵。又如“领”字,江氏认爲从令声,古属真部?。《诗经》中“领”人韵两次(《小雅·节南山》第七章“领”、“骋”人韵,属真耕“合韵”。《小雅·桑扈》第二章“领”与“屏”韵,属真耕“合韵”),以“令”谐声者,如“令”、“零”、“苓”三字,《诗经》中“令”人韵四次,“零”人韵一次,“苓”字人韵两次,这三字在《诗经》亵都与真韵字押韵。以上诸例证明,江氏将“领”字归真部是正确的。失者,如“瑀”字,江氏认识上前后不一,自相矛盾。他(1993:24)在《古韵总论》中説段氏以菡声人元部,的矣。孔氏改人真部,据《大车》诗耳。然《诗》外凡声字皆与元部协,《唐韵》亦如元寒类爲多,则知诗乃元文通韵,孔氏盖未尝博考他书也。”上举《王风·大车》第二章,江氏同段玉裁之説,认爲“瑀”从蒴得声,古属元部。但在《谐声表》中江氏归蒴声爲文部。陈复华、何九盈二先生(1987:372)认爲“蒴”声归元部,“瑶”字归文部,是同声未必同部的例子。其説甚是。又如“怛”字,江氏同段玉裁説,认爲从旦声,古属元部。但他(1993:246)在《先秦韵讚古音总释》中又将“怛”归祭部。説明他认识上前后不一。“怛”字《诗经》中人韵两次?,都与月部(江氏归祭部)相押。因此,江氏将“怛”归元部不确。
三江氏在处理《诗经》“合韵”上的成就
  指出或考证“合韵”字的异文
  《诗经》中有些“合韵”字的读音相差甚远,可能是经文传写讹误造成的。江氏在综合前辈注説基础上,指出或考证“合韵”字的异文。《诗经韵读》中他没有妄下结论,仅列举出各类异文现象,体现了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例如,《大雅·文王有声》第三章“匪棘其欲,通追来孝”。江氏于“欲”字下注《礼记》作‘犹’”,认爲此章“欲”、“孝”押韵,属幽侯“合韵”,并指出“若从《礼记》作‘犹’则在本部”(1993:75上)。陆志韦先生(1999:143)亦认爲“犹”是晚出异文。王力先生的《诗经韵读》改“欲”爲“犹”,以“犹”、“孝”相押,人幽部。再如,《小雅.六月》第一章“载是常服,獮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江氏从顾炎武説,于“急”下注“《盐铁论》引作‘戒,”,此章“服、煤、急、国”相押,辑之“合韵”。并説“若从《盐铁论》则在本部”(56上)。又如,《邶风·新台》第一章“新台有泚,河水潘浦。燕婉之求,篷膝不鲜”。顾炎武改“鲜”爲“犀”,孔赓森从之。江氏不从,他(《古韵总论》,1993:23)认爲鲜从II省声,史游《急就章》与‘燃、禅、绵、钱、连、便、全、缠、迁、铃、缘,韵,《尚书大传》:‘西方者,何鲜方也?’古读西方如仙。从鲜之廯、癣、蝣、藓字,皆从入仙猜韵,支韵之霹,未必声纽之误或从雨鲜会意,而《説文》误多声字也。故仍从段氏入元部,而以《新蓦》爲‘合韵,。”江氏以上古韵语和谐声材料爲依据,否定了顾炎武等人的看法,説明江氏对待异文是非常谨慎的,在未有十足证据的情况下,他不轻易盲从他人,这种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指出“合韵”字的校勘问题
  《诗经》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屡经传抄,难免会出现文句错讹。江氏分析《诗经》用韵时, 常常指出《诗经》文句的误处。例如:
  《卫风·竹竿》第二章“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其中,“右”字古属之部,“弟”字,古属脂部。江氏所析《诗经》通韵、合韵或借韵,未见之部与脂部“合韵”的现象。所以,他认爲此章“远父母兄弟”当从石经作“远兄弟父母”,其中“右”、“母”相押,同属之部(36上)。王力先生《诗经韵读》採江氏説,改“远父母兄弟”爲“远兄弟父母”。又如,《大雅·桑柔》第四章“忧心慇慇,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惮怒。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瘠,孔棘我圉”(80下)。从整章韵式上看,此章句句人韵,其中“慇”、“辰”、“瘠”相押,“东”、“宇”、“怒”、“处”、“圉”也应相押,但“东”字与“宇”、“怒”、“处”、“圉’’语音差别甚大,不能相押。江氏(1993:26)在《古韵总论》中説:“《诗》中八句交互隔协者,每缺第七句不韵。《沔水》之‘莫肯念乱’,《正月》之‘棵维师氏’,《桑柔》之‘其何能淑’,《板》之‘先民有言’,《出车》之‘王事多艰,,皆七句也,惟‘自西徂东’以五句不韵。愚谓当作‘自东徂西’与‘慇辰瘠’元文通韵?,传写者误倒其文耳。”他指出这是传抄误倒的原因,认爲“自西徂东”,应作“自东徂西”,以“西”字与“慇”、“辰”、“瘠”押韵,并举《诗经》其他篇章证之,言之凿凿。朱骏声与江氏的看法相同。江氏的观点爲王力先生《诗经韵读》所採。
  以音变理念审视某些“合韵”现象
  陈第首次提出今音不同于古音的历史观点,他(1988:10)指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变革,音有转移”。这一观点成了其后古音研究的指导思想。有清一代的学者大都以音变的理论来研究上古韵部。然而分析《诗》韵,谈及异部相押时,江氏以前的学者多有不足。顾炎武从《诗经》本音出发,讲变音不讲“合韵”,是其认识上的局限;段玉裁讲“合韵”不讲变音,惜其不足(张民权2002:180)。而江氏在借鉴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既讲“合韵’’又能以音变理念审视某些“合韵”现象,这是他的髙明之处。例如,《邶风·北门》第三章“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人自外,室人交遍摧我”。江氏认爲“敦”、“遗”、“摧’’相押,属脂文“合韵”,并于“敦”字下注“叶音低”(32下)。《经典释文·毛诗音义》(黄焯2006:136):“敦,毛如字,厚也。《韩诗》云‘敦,迫’。郑都回反。”“敦”字上古有阴声韵、阳声韵两种读音,《赓韵》都昆切,《集韵》增都回切、他昆切、徒浑切、徒官切、丁聊切、陈留切、主尹切、杜本切、杜皓切、都困切、大到切。《庚韵》、《集韵》的又音,大都沿袭魏晋六朝之旧,反映着汉字文白异读或特殊音变,有的是古方音的保留。据我们观察(曹强,2009a),江氏《诗经韵读》中不注叶的韵字,就是他认爲古今相同的音,他注叶的韵字,就是他认爲古今不同的音。也就是説,他心目中已认识到语音的发展变化,于“合韵”之处,爲迁就古音与今音的差异,不得不用叶音标识。可见,他并没有改读以求韵谐,而以音变理土解释“合韵”现象,这是难能可贵的。
  参照《诗经》“合韵”,修正段氏十七部的排列次第
  “合韵”与江氏韵部次第关係非常密切。《诗经》有异部相押,段玉裁根据“合韵’’的远近确定古韵十七部的次第。段氏的韵部排列次序爲:之、宵、尤、侯、鱼、蒸、侵、谈、冬、阳、耕、真、文、元、脂、支、歌。段氏主张“合韵”之説,他(1988:831)认爲“合韵以十七部次第分爲六类求之。同类爲近,异类爲远。非同类而次第相附爲近,次第相隔爲逮' 也就是説,不是任何韵都可以随意合用的,而是要分别远近,近者可合,远者不可合。江氏(1993:2)在《寄段懋堂先生原书》中批评段氏説“近者可合,而远者不可合也。何也?着书义例当严立界限,近者可合以音相类也,远者亦谓之合则茫无界限,失分别部居之本意矣”。也就是説,韵部之间的远近是他判断“合韵”与否的主要依据,因此他的韵部次序安排是有原则的。他根据通韵、合韵和借韵,调整了段氏的次序,如将幽部放在第二,宵部放在第三,歌部调到鱼部与支部之间,覃韵字併入侵韵,一改前人的分配格局。他(1993:21)在《古韵凡例》中説戴氏十六部次第4歌爲首,谈爲终。段氏十七部次第以之爲首,歌爲终。孔氏十八部次第,以元爲首,缉爲终。以鄙见论之,当以之第一、幽第二、宵第三,盖之部间通幽,幽部或通宵,而之宵通者少,是幽者之宵之分界也。幽又通侯,则侯当次四,侯近鱼,鱼之半人于麻,麻之半通于歌,则当以鱼次五,歌次六,歌之半人于支,支之一与脂通,则当以支次七,脂次八。脂与祭合,则祭次九。祭音近元,《説文》谐声多互借,则元次十,元间与文通,真者文之类,则当以文十一,真十二。真与耕通,则耕次十三。耕或通阳,则阳次十四。晚周秦汉多东阳互用,则当以东十五,中者东之类,次十六。中间与蒸侵谈通,则当以蒸十七,侵十八。蒸通侵而不通谈,谈通侵而不通蒸,是侵者蒸谈之分界也,则当以谈十九,叶者谈之类也,次二十。缉间与之通,终而复始者也,故以缉爲殿焉,如此专以古音联络,而不用后人分配人声爲枢合,似更有条理。”其排列次序爲··之、幽、宵、侯、鱼、歌、支、脂、祭、元、文、真、耕、阳、东、中、蒸、侵、谈、叶、缉。江氏主要依据韵部之间的远近,判断诗章是否“合韵”,修正段氏六类十七韵的排列次第,订正了段氏“合韵”説的疏失。江氏二十一部的排列次序,以声音相近的韵部爲邻,始之终缉,环环相扣,反映了韵部之间的亲疏关係,其排列次序爲王力先生等採纳,成爲后来学者拟测 古音的基础,这是江氏对古音学的贡献。
四江氏“合韵”之説的再检讨
  江氏对《诗经》“合韵”的处理,有得亦有失。正确认识江氏对《诗经》“合韵”的处理,不仅有益于全面瞭解江氏古音学的成就,而且对清代古音学大有裨益。爲此,下面我们从三个方 面对江氏“合韵”之説进行再检讨。
  1.韵例分析如何是“合韵”与否的重要因素,对《诗经》用韵体例理解不同,就会导致“合 韵”处理的结果不同。例如:
  《豳风·东山》第一章“我徂东山,悒悟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江氏同王念孙之説,认爲“山”、“归”相押,属脂元“合韵”。王力先生认爲此章“山”、“归”分别与二三四章‘‘山”、“归”遥韵。王先生的分析是对的,江氏析爲“合韵”略显勉强(参见曹强,2009b)。再如,《唐风·有状之杜》有祆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有状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江氏认爲“好”、“食”相押,属之幽通押(45上)。陆志韦、王力二先生认爲“好”与下章“好”遥韵,“食”与下章“食”遥韵。按,“好”字上古属幽部,“食’’字上古属职部,二者语音差别较大,一般不能押韵。所以,江氏将此章理解爲“合韵”是不对的。又如,《小雅·寥萧》末章“寥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条革冲冲,和鹫虽虽,万福攸同”。江氏同段玉裁、王念孙説,认爲“浓”、“冲”、“虽”、“同”相押,属东中“合韵”。陆志韦、王力二先生以一二句“浓”、“冲”相押,三四句“虽”、“同”相押,认爲属一章两韵的换韵式。陆、王二先生的理解更合理,且可以避免“合韵”。再如前文所举《大雅·灵台》第一章“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江氏以“灵”、“经”、“营”、“攻”、“成”均人韵。段玉裁、王念孙、陆志韦、王力等先生均以“营”、“成”爲韵,“灵”、“经”、“宫”不入韵。按灵”、“经”二字,《广韵》同属青韵,“营”、“成”二字,《广韵》同属清韵,四字上古同属耕部。“攻”字,《广韵》属东韵,上古属东部。若按江氏的理解,此章属耕东“合韵”,耕东“合韵”,江氏的《诗经韵读》中仅此一见,一个孤例,难免让人生疑。“经”字不是句末韵字,“灵”、“攻”二字,在非语法句的末尾,三字都可以认爲不人韵。仅以语法句末字“营”、“成”爲韵,人耕部,而且可以避免“合韵”。因此,江氏以“经”、“灵”、“攻”三字人韵,是错误的。以上数例是江氏对《诗经》韵例理解错误致使“合韵”处。
  与其他韵家比较,江氏韵例分析亦有可取之处。下面略举二例,如:《大雅·召旻》第三章“皋皋訾訾,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江氏指出此章三句一韵,其中“玷”、“贬”相押,入谈部(84下)。王力先生认爲“业”也人韵,将此章理解爲“合韵”。按,《诗经》中同篇的各章在韵式上有整齐化的趋向,王力先生(1980:83)指出:“就一般情况説,诗篇的形式是整齐的,各章不但句数相同、字数相同,连韵脚的位置也相同。如果是一韵到底,各章都一韵到底;如果换韵,各章也都换韵;如果是交韵,各章也都交韵。”此篇一二四章都是三句人韵,独第三章参差,值得怀疑。若从王先生的理解,此章爲谈盍通押,谈盍“合韵”,王先生的《诗经韵读》中仅此一见。若从江氏理解爲三句一韵,不但各章韵式整齐,而且在本韵,可以避免“合韵”。再如,《小雅·采芑》末章“戎车哔哔,哔哔焊焊,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猡狁,蛮荆来威”。江氏指出此章三句一韵,其中“雷”、“威”相押,人脂部(56下)。陆志韦先生将其处理爲交韵,以“惇”、“狁”相押,“雷”、“威”相押。王力先生以“惇”、“雷”、“威”入韵,属文微“合韵”。按,“焊”字,《庚韵》属魂韵,上古属文部;“威”字,《广韵》眉微韵,“雷”字,《广韵》属灰韵,二字上古同雇微部。文微“合韵”,王先生的《诗经韵读》中除此章外,仅见于《北门》第三章,而《北门》第三章可以认爲不是“合韵”,且“惇”字在非语法句的末尾。此外,此章“蠢尔蛮荆,大邦爲雠。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句,江氏、王力先生都认爲是三句一韵,其中“雠”、“犹”、“丑”相押,从各章在韵式上齐整化的特点看,将“戎车哔哔,哔哔焊焊,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猓狁,蛮荆来威”理解爲三句一韵更合理。
  2.王力先生(1990:570)在《清代古音学·江有诰的古音学》中指出:“江氏通韵、合韵的理论是成立的;但他凭韵部次第来决定通韵、合韵和借韵,则是错误的。”他列出了三点理由,我们认爲王先生的理由不具有説服力,下面我们逐一检讨王先生所提出的理由。
  第一,王先生认爲“各家韵部次第不同,未必江氏所定次序是唯一合理的。例如中侵合韵应该是通韵,因爲冬(中)部与侵部最近(甚至是同部)”。诚如王先生所言,江氏所定次序未必是唯一合理的,但是江氏已认识到韵部间的亲疏关係,江氏已明确指出“近者可合,而远者不可合也”,“近者可合以音相类也”,这是非常可贵的。据我们统计,江氏《诗经韵读》中,中部独用14次,侵部独用37次,中侵合韵7次(其中2次爲可韵可不韵),通押数佔总出现数的13.73%。如果略去可韵可不韵的2次,通押数佔总出现数的9. 80%。王先生认爲《诗经》中脂部、微部分立,而《诗经》脂、微两部通押的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二十。中、侵两部通押比例远远小于脂、微两部,如果脂、微分立,那么中、侵部也当分立,而非同部。孔赓森之前的学者大都将东冬(中)看作一个韵部,孔氏始将东、冬(中)分爲两个韵部,并认爲冬(中)部字“古音与东锺大殊,而与侵声最近”。“冬与侵声最近”的看法对后世学者影响甚大。今人李毅夫先生(1982)从冬(中)与东侵的通协、冬(中)部的历史变化以及冬(中)与东侵的通假等方面详细考察,得出的结论都是冬(中)、东的音最近而冬(中)、侵的音稍远。其言确凿,结论可信。所以,中侵应该是合韵而非通韵。
  第二,王先生指出有些韵部虽被排列得颇近,但是《诗经》用韵并不相通。例如江氏説《东山》4山、归’元脂合韵,那是不对的。”首先,王先生所举的例子不能证明“韵部虽被排列得颇近,但《诗经》用韵并不相通”的结论。《幽风·东山》例前文已举,是江氏和王先生对韵例理解不同産生的分歧,并不能説《诗经》中脂部和元部不相通。王先生的《诗经韵读》中将《邶风·新台》第一章理解爲“泚”、“瀰”、“鲜”相押,脂元“合韵”(1980:173),《小雅·谷风》三章处理爲“嵬”、“萎”、“怨”相押,属微元“合韵”(江氏脂微不分)(19肋:298)。以王先生所析的《诗经韵读》观之,脂部和元部可以相通。其次,“有些韵部虽被排列得颇近,《诗经》用韵并不相通”,不能説明它们之间就不能相通。王先生《同源字典》列出上古汉语三大类,二十九韵 部的系统表:
宵6 幽u 沃6k 觉uk
  王先生(1982:13 —16)认爲“同类同直行者爲对转”,“同类同横行爲旁转”,“旁转而后对转者爲旁对转”,“不同类而同直行者爲通转”。如此看来,王先生认爲不同韵部间都有“转”的关係。倘若这样,那王先生批评江氏的立论就略显牵强。第三,王先生批评江氏“韵部次第相隔较远的叫做‘借韵’,尤其不妥。江氏于借韵的字就读叶音,那和朱熹《诗集传》何异?”江氏的叶音内容是否如王力先生説仅见于借韵?据我们统计,江氏《诗经韵读》中于《诗经》韵字注用叶字共计58处。其中,通韵注叶音的37处,借韵注叶音的8处,合韵加注叶音的6处。江氏言《诗经》借韵共计10次,读叶音的8处,占80%,还有20%并不读叶音。其实,江氏的叶音并非乱改字音,具体可参閲拙文《江有诰〈诗经韵读〉叶音本意考》(曹强,2009a),此 处不赘。
  许世瑛先生(1941:157 —158)在《辑江有诰通韵谱合韵谱借韵谱后记》説:“(江有诰)对阴阳对转説亦不置信,实则之蒸对转,东侯对转,脂谆对转,歌寒对转,三百篇中亦常见之。江氏仅于《东门之扮》二章云歌元借韵,《北门》三章,《硕人》一章,《墓门》二章,及《雨无正》四章云脂文借韵,可谓极罕见现象,在彼以爲借韵,其价值远不如通韵合韵之可贵,而吾侪反觉其较通韵合韵诸条,更耐人寻味。而对后人研究上古音之帮助或更伟大。”其实,江氏所析借韵不止许先生文中提及的那几例,还有《缀岽》三章、《小旻》五章及《巷伯》六章云之鱼借韵,《新台》一章云支脂元借韵,《鸱鸮》一章云之侯借韵。共计10次。许先生认爲江氏借韵“对后人研究上古音之帮助或更伟大”,是很有见地的。
  据我们统计,江氏所析借韵共10次,江氏所析借韵属东土之诗?的有:《邶风·北门》三章、《卫风·硕人》一章、《陈风·墓门》二章、《邶风·新台》一章、《陈风·东门之扮》二章、《鄘风·蝾岽》三章,共6次。其中,借韵6次:脂文3次、歌元1次、之鱼1次、支脂元1次。属西土之诗的有:《小雅·雨无正》四章、《小雅·小旻》五章、《小雅·巷伯》六章、《豳风·鸱鸦》一章,共4次。其中之鱼2次、脂文1次、之侯1次。可以看出,东土之诗多爲对转,西土之诗多是旁转。罗常培、周祖谟二先生认爲《诗经》合韵是一种方音现象?。江氏所析的借韵,会不会也是因方言差异造成的?值得研究上古音的学者思考。

  综上所述,江氏对《诗经》“合韵”的处理得大于失,其成就对音韵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韵部远近的亲疏关係,较段氏的次第更爲合理,爲王力等先生所採用。江氏的“合韵”説是对段氏“合韵”説的继承和发展,他剔除了段説不合理的内涵,而给予更科学、更简洁 的解释,使“合韵”説更具説服力。
  附注
  ①“合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合韵是指古音异部相押(取段玉裁説,段氏认爲“凡与今韵异者,古本音也;其与古本音有龃龉不合者,古合韵也”);江氏所谓“隔一部爲合韵”,王力先生(1980:31)认爲“凡母音相近,或母音相同而不*于对转,或韵尾相同,叫做合韵”,都属于狭义的合韵。爲与江氏、王先生的合韵概念区别,文中凡言古音异部相押者,合韵一律加引号。
  ②“ + ”号前的数字是指江氏《诗经韵让》中实际言韵字读通韵的次数,“ +”号后的数字指江氏认爲可以 理解爲韵字读通韵的次数。括弧内是江氏的归部。下同。
  ③今本篇目爲《玄乌》。
  ④此章王力先生理解爲脂元合韵(《诗经韵让》1980年版,173页),“泚”字王先生归脂部,但《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中华书局,1999年第三版)将“泚”归支部。前后不一。
  ⑤据江有诰《诗经韵读》统计,下同。
  ⑥“浼”字江有诰归元部,并説“段氏以免声人文部,孔氏以免声人真部,据《新S》诗耳。然《诗》外凡免声字皆与元部协,《唐韵》悉收入元寒类,则知《诗》亦是元文通韵”(《古韵总论》)。不确,免声应归文部。
  ⑦王力先生《诗经韵读》“领”字两处都归真部,但《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中华书局1999年第三版)将“领”归耕部。前后不一。
  ⑧《齐风·甫田》第二章“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逮人,劳心怛怛”。“桀”、“怛”人韵。“桀”字江氏归祭部。《桧风·匪风》第一章“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颜瞻周道,中心怛兮”。江氏以“发”、“偈”、“怛”相押,他归“发”、“偈”爲祭部。王力先生《上古韵母系统研究》一文指出,“怛”在《诗经》中一见,与“发”“偈”爲韵(见《王力语言学谕文集》,商务印书馆,2003,73页注释①)。不确。王先生《诗经韵读》中“怛”字亦两见:《齐风
.甫田》二章“桀”“怛”爲韵(1980:210)。《桧风·匪风》一章“发”、“偈”、“怛”相押(1980:239)。
  ⑨江有诰认爲此章元文通韵,不确。王力先生採江有诰説,以“慇、辰、西、瘠”相押,人文部。(1980:370 — 371)
  ⑩王健庵认爲,在《尚书》等历史文献中把宗周这一范围的人称“西土之人”,而把殷商那一范围的人称爲“东土之人”。按照这一地理概念把《诗经》篇什进行方言分类,大髗情况是:西土之诗——周南、召南、秦风、豳风、小雅、大雅、周颂。东土之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陈风、桧风、曹风、鲁颂、商颂。(《〈诗经〉用韵的两大方言韵系》,《中国语文》1992年第3期,207 — 212页)
  《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2007:75)认爲,汉代方音与《诗经·国风》中所反映出来的方音现象一致。并指出广《诗经》中清人所指出的一些合韵的例子,其中可能有很多依当地的方音读起来是相协的。即如《邶风·新台》一章‘泚瀰鲜’三字押韵,‘鲜’与支部宇‘泚’、脂部字‘瀰’押韵,是‘鲜’无韵尾辅音一n;《躯风·蠛螓》二章‘雨母’二字押韵,是之鱼两部相近;《秦风·小戎》二章‘中骖’押韵,三章‘膺弓縢兴音’押韵,《豳风·七月》八章‘冲阴’押韵,是侵部字韵尾_m读爲-fl。诸如此类都值得我们注意。”
  参考文献
  曹强2009a《江有诰〈诗经韵读〉叶音本意考》,《语言科学》第5期。
   2009b《江有诰〈诗经韵读〉与王力〈诗经韵读》用韵之比较》,《宁夏大学学报》第2期。

徵引书目
明·陈第《毛诗古音考》,中华书局,1988。
清·段玉裁《六书音均表》,附《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清·江有诰《音学十书》,中华书局,1993。
淸·孔广森《诗声类》,中华书局,1983。
淸·王念孙《毛诗群经楚辞古韵谱》,罗振玉辑《髙邮王氏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the Rhyme Treatment of Gains and Losses of JiangYougao?s hymeAnalysis of the Book of Songs?
Cao Qia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tatistical method,exhaustive statisticalJiangYougao,s“Rhyme Analysis of the Book of Songs”,a "rhyme" of atotal of 93 times,64 times of Tong-yun(通韵),17 types; 19 times ofhe- yuti(合韵),11 types; 10 times of jie~yun(借韵),five kinds of types.The main treatment modalities have four,and its achievements inthree aspects: 1. To point out or research a "rhyme” in thedifferent text;2. Pointed out that "All Music" word collationproblem?3. to look at some of the sound change the concept of a"rhyme" situation. 4. reference to " he-Yun" 9 to amend thearrangement of sequential DuanYu cai 17. Jiang You gao's regime tothe "Rhyme Analysis of the Book of Songs"?Mhe-Yun" handled morethan it lost,its a-chievements on the phonology study of greatsignificance. His "he-Yun" said Duan is "he-rhyme," says the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he removed,he said that the connotationof irrational,but to give more scientif-ic, more conciseexplanation so that the "he-Yun" said more to convince force.
Keywords · JiangYougao,uRhyme Analysis of the Book ofSo?容s”(《诗经韵读》),fowg-ymw (通韵),ke~ (合韵)(借韵)
通讯地址:陕西省渭南市朝阳路西段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邮编:714000
Emial:cao23262@ 126. 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强《江有诰<诗经韵读>研究》61-120页
《诗经·小雅·沔水》“水”、“隼”押韵说
上古韵部
聲紐喻四試探
【大百科词条(稿)】《毛诗古音考》
张汝舟:怀念季刚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