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4年暑假作业七年级下册检测

                            七年级下册检测

一.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连环            祈祷                      

                    嗥鸣                        为人知   

锋芒毕      皆知                  而不舍      兀穷年     心贯注   气冲                 一拍                     撺掇                                      口头      参差不齐       

颦蹙                   叱咤风云     浑身                 

                   风餐宿     毛骨     怏不乐      忧心   

                   阴霾                  怂恿               

                   面面相                          

            庇荫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ōng       záo       lán      gěng       háo       dàn     suì 

 shuò        pán       zhì      diàn        jí        qiè       léi   

mái        mèi       shì      hè

3.词语填空:

    )为人知   妇(    )皆知   义愤填(          )而不舍      )乎不同

    )而走险  浑身(    )数      )然而止    尽态极(      出类拔(   

      )来迟       )不乐        )不倦     忧心(              )穷年

迫不(    )待  养精(    )锐   海市(    )楼     )竹难书   人声(    )沸

二.现代文阅读

考点一:环境描写作用

答题方法:

1.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主要作用有:

1)渲染某种气氛;(2)衬托人物心情;(3)表现人物情格;(4)推动情节发展;(5)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2.社会环境描写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组合,主要作用是交代历史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

在回答进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答题举例:

《社戏》中看戏归来的景物描写,就渲染了欢快愉悦的气氛。

《伟大的悲剧》中关于恶劣环境的描写,衬托了斯科特一行人坚毅执着的精神。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一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二十余里崎岖难行的山路,无论上学放学,洛宁的背上总是背着一袋石头,艰难且坚毅地行走着。

上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轻轻放在课桌下面。下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背上,在小小的操场上转圈。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能让洛宁整天将它负在背上?班上的学生都想打破这个砂锅,揭开谜底。

也有同学去摸过,硬梆梆的,有棱有角,从手感上判断像是石头。但是,洛宁总不会傻到把石头当作宝贝整天背着吧。不管是学生们,还是做老师的我,每当向洛宁 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洛宁总是不发言语,只是低着头耸着被冻得红彤彤的鼻子。其实,有同学曾经试过去打开口袋,但平时很老实的洛宁,就会像是一头发怒了的小狮子,让大家不得不罢手。

又过了一段时间,时值严寒,洛宁的口袋也变大了,里面的东西也装得更多了。似乎口袋里面的东西,是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规律而变大变多的。

洛宁口袋里的秘密,终究没有敌得过同学们的好奇心。那次,洛宁没有拗得过好几个同学的强行合力,被按在了桌上。口袋被打开时,滚落出的一块又一块冰冷坚硬的石头,让同学们都惊呆在原地——任是谁也没有想到,洛宁整天背负着的口袋里,装的居然真是石头?

眼前这个瘦弱到让人心疼的孩子背后,却有着任是谁听了也会落泪的背景:6岁那 年,洛宁的父亲患病离世,这对本就贫困的家庭无异是雪上加霜。天塌了,洛宁母亲就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她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还要替别人做挣不了几个钱的手工活,还要割猪草喂养唯一的一头猪,还要洗衣做饭。洛宁很懂事,只要从学校回家,就争着为母亲打理一切。日子本来可以这样即使贫苦却也不失幸福地度过,但命运就这么无情残酷——去年的一天,洛宁的母亲遭遇车祸:命是捡了回来,人却瘫痪了。

几天后,我买了点东西,趁着上午没课的空当,独自来到了洛宁的家里。一来,看望一下洛宁的母亲;二来,我更想从他的母亲口中得知,到底是什么原因,竟然会让洛宁整天背着石头上学?

我告诉她洛宁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近来的情况。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原来,自从她瘫痪后,洛宁除了在学校,其余的时间都在家中服侍母亲。小伙伴喊他去河边看老黄牛,他没有时间;邀他去田野里放风筝里,他抽不开身。因为他要接替母亲的工作”——砍柴,烧水,做饭,洗衣服,喂猪……一天,她因为渴急了,把手伸向离床头不远的热水瓶,结果却烫伤了自己。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无数把刀狠狠地剜了一般,痛入骨髓。他怕在以后的日子里,若是自己不在家,母亲不知道还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于是,洛宁当即便决定:以后的每一天,他都要背着母亲上学。尽管母亲再怎么劝阻,洛宁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从那时起,他便开始背着石头上学了。

我的心里陡然被濡湿了。但我同时亦很奇怪,洛宁想背着母亲上学来照顾她,但他的背上,却怎么永远是一袋石头?

洛宁母亲看出我心中的疑惑,止住了泪水,哽咽着告诉了一个任是谁都想不到的爱的秘密:洛宁母亲体重八十六斤,洛宁瘦小的身躯又如何负重?但他却想出了一个方法,起初,背着少量的石头,随着对重量的适应,然后再不断地添加石头。直到,他能适应超过八十六斤的重量为止。

八十六斤,是洛宁母亲的体重,亦是爱的重量!

回来的山路上,我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在想,那口袋里的石头,冰冷坚硬的棱角,定然是无数次碰疼了洛宁的后背、压痛洛宁孱弱的肩膀了吧。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

只因为,他后背上的那一袋石头并不冰冷坚硬,而是因了一份爱,时时春暖花开!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2. “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二十余里崎岖难行的山路”属        描写,其作用是   

                                                                              

3.本文采用了哪种写作顺序?有什么作用?

 

 

 

 

悬挂在墙上的骆驼刺

第一次,她去他位于海拔五千多米的观测站,她就哭了。

那是怎样一个恶劣的生存环境啊,满眼都是荒凉,茫茫天地之间只有三种颜色。白的是远处的雪山,蓝的是天空,灰的是大地。

大地上几乎没有一丁点绿色。唯一能见到的就是一种一蓬一蓬的矮小植物,那刺状的坚硬小叶子几近枯黄,了无生机,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到一丝星点的绿意从苍灰之中顽强地透出来。

他说,这叫骆驼刺,别看它小小的,它的根却能深深地扎到地下十多米,在最大范围里吸收水分,即使像胡杨和红柳这样顽强的植物都不能生存的地方,骆驼刺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

他还说,在极度缺水的季节,骆驼刺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它会将绿绿的叶子化成尖刺,减少水分的蒸腾,并且整棵骆驼刺会变得枯黄不堪。它忍受着失去美丽身姿的痛苦,只为蓄积能量等待雨水的到来,雨水一到,它又马上变成动人的绿色。

听着他的话,望着那一蓬蓬在炽烈高原烈日下灰头土脸的骆驼刺,她感到内心的一阵悸动。

他每天要背着几十斤重的仪器,步行到距观测站几里远的观测点去测量数据。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就算坐着不动,也相当于在陆地上负重四五十公斤。这么重的测量器材像一座山一样压得他脸庞青紫。

在去观测点的路上,有一矮矮的土堆,那是他的前任同事的墓。那个憨厚的年轻人,也是怀着火一样的抱负来到这里,然而在一次观测途中失足滚落山崖,永远地将自己留在了这里,日日夜夜守望着这片荒凉。

她待了一天,就觉得昏昏沉沉,心慌打颤。由于缺氧,看书看报也不能连续超过十分钟,超过了就会头痛欲裂。她想到他要在这里待上三年。她是多么的心疼他。

她知道她劝不回他。他曾说过:做科考研究,没有一点骆驼刺精神是不行的。

她爱他,所以他支持他的事业,也支持他的梦想。

她回到几千里之外的小城不到几个月,她的婆婆,也就是他的母亲生了重病,住进了医院。

原本她也可以与他一起住在北京的,可是一辈子在南方小城生活的婆婆却不习惯北京的气候。她就留了下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婆婆。

他父亲被打成右派早逝,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半世。母亲也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一生要强,在顶着“右派婆”帽子饭都吃不饱的年月里,母亲硬是勒紧了裤腰带忍辱含垢供他上了大学。

这次他要去青藏高原进行科考,他不舍得鬓发皆雪的母亲。母亲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妈好得很,看到我儿事业有出息,妈妈才高兴。

此次母亲病重,原本母亲想瞒住儿子的,但终究他还是知道了。他一直就是个孝子,他想要忍痛中断科考,回来照顾母亲。但母亲坚决不答应。

两个月后,他收到一个小木盒,盒上附着一封信,是她写给他的。

她在信中说,这个小木盒里,是母亲的一部分骨灰。母亲临终时交待,这一部分骨灰留给你,母亲说要去高原上陪伴你完成科考任务。

她又说,是母亲临终叮嘱不要告诉你她离世的消息,怕你分心。

他抱着母亲的骨灰,对着茫茫的高原痛哭一场。

从此,他专注科考。他知道,母亲希望他好好工作,母亲在看着他。

三年后,他圆满完成科考任务。回到京城的科研单位。因为极其出色地完成了常人难以完成的艰险项目,他成了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人物。

他风尘仆仆地赶回小城的家里,他扑倒在母亲生前的睡床前,哭得肝肠寸断。他哭着让母亲原谅他的不孝。

 “浩儿,”一声颤巍巍呼唤响起。

他猛地回头。他的老母亲正从轮椅上向他伸出双臂。

别怪妈。母亲流着浑浊的泪说。妈不能因为妈的病拖累你分心……妈知道你会很痛苦,但妈要你像骆驼刺那样,忍受住痛苦,才能迎来生命的绿色………

这三年多看不到你,妈也很痛苦,小桦更痛苦,又要工作又要照顾我这个瘫子,可是当我们痛苦时,就看看这棵骆驼刺……

他顺着母亲的目光,看到墙上悬挂的相框里,镶着一棵骆驼刺。

4.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5.试简要分析画线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6.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骆驼刺精神?

 

 

 

 

考点二:表达效果选角度

答题方法:

1.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从词语的准确性上分析。

在对文中某个凝练准确的词语进行分析时,一定要注意词语蕴含的丰富内涵,运用换一换、比一比的方法,体会某个词义应用的巧妙处。

2)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或语言风格上分析。

有的语言运用反语或者贬词褒用,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表达特殊的情感。

2.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1)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修辞用特点: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有气势);夸张(突出本质);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反复(突出强调)。

2)可以从描写方法角度角度进行赏析(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

答题举例:

《春》中,有“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一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绽放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风筝》中,在描写我看到弟弟做风筝时,写到“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只翅膀,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的盛怒狂暴,更表现出我当时思想的愚昧。

 

 

珍珠蚌的启示

蚌是生活在水中的贝类,据说种类很多,它们身体很柔软,活动能力也很小,并且用两扇坚硬的贝壳保护着身体,遇到敌害向它进攻的时候,柔软的身体便立刻缩到两个贝壳的中间,同时把两扇贝壳紧紧的关闭起来。在历史上蚌的记载很早,因为蚌可以产珍珠。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我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大禹治水后淮河流域一带人民用淡水珍珠向帝王进贡的事。《诗经》、《山海经》、《尔雅》、《周易》中均留下了有关珍珠的内容。

蚌育珍珠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外界沙粒进入或人工将一粒或多粒沙粒置入蚌壳内,蚌会在水中微微的颤抖,就像一粒灰尘误入人的眼睛。但蚌无法去排除异物。此时的蚌,这个一遇到敌害柔软的身体就立刻缩到两个贝壳中间的小动物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慢慢的用体内的营养液将沙粒包围起来,最终成为自己体内和谐的一部分,慢慢裹沙成珠。

我喜欢蚌,正是喜欢蚌的包容和肚量。当一粒异物进入蚌的体内,蚌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法去改变现状,索性包容进入体内的异物,使之为我而变,为我所用,最后由一粒沙粒变成一颗珍珠。这又让我联想起了非洲大草原上的野马,据说在大草原上与野马共存的还有一种吸血蝙蝠,这种蝙蝠专叮野马的腿,吸取其体内之血。吸血蝙蝠一旦叮上野马的腿,不管它如何暴怒、狂奔,不飞不动只顾吸食。一些野马就这样被一只小小的蝙蝠活活折磨致死。科学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远不能使野马死去,导致野马的死是暴怒和狂奔。后来有人就把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暴跳如雷,伤害自己,自食苦果者称之为“野马结局”。

俗云:“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气量有多大,他的事业就能做多大;一个人的心里能容多少事,他就能摄取到多少财富。但是真正能做到“额上能跑马”和“肚里可撑船”的又有几人呢?更别说像蚌一样去包容异类,使之为我而变,为我所用,由一沙粒变珍珠了。就拿一则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来说,周瑜是个了不起的将才,而且聪明过人,才智超群,相信他和诸葛亮真正较量,应该不差上下,可是他恰恰缺少的就是大将应有的度量,妒嫉心极重,容不得超过自己的人。对诸葛亮一直耿耿于怀,几次欲害之均不得逞。诸葛亮掌握的正是他这个气量小的致命弱点。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周瑜损兵马,费钱粮,却叫诸葛亮得了个大便宜,气得周瑜狂呼一声,金疮迸裂。后来,周瑜又用美人计,骗刘备去东吴成亲,被诸葛亮将计就计,结果呢?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周瑜再用“假途灭虢”之计,想谋取荆州,又被诸识破,四路兵马围攻周瑜,并写信规劝他,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便倒地而亡,周瑜死就死在他的气量小上。大凡胸怀大志者,无不大度为怀,置区区小利于不顾。反之,鼠肚鸡肠,竞小争微,片言只语“异言”也难入耳,耿耿于怀者,最终难成大事业。

大地面对苍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时而风、时而雨、时而炎热、时而寒冷,他机智地随着节气的变化,演示着不同时期的风情,最终孕育出万物生灵,因为她懂得包容。大海的广阔无边是因为包容了条条溪流,高山雄伟博大是因为包容了石子和泥土。一位勇敢的水手,之所以站在高高的浪尖上放歌,是因为在他的心中早已容下了喜恶无常的水性,就像蚌孕沙成珠。其实,人生即矛盾。矛盾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善意的,也有些可能是恶意的。不管恶和善我们必须去积极面对,正面意见得听,不同的意见也得听,有些时候,心底深埋一些伤过自己的沙子,尽管当时很难受,时间久了,也会成为一生的珍珠。

7.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8.请谈谈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

 

 

 

 

 

等一个电话

办公室里很静,静得可以听到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走秒声。我在电脑前坐立不安,心里没着没落的,手中的文件一遍遍拿起又放下,始终不能静心来做事。我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

 想起女儿中午回家时满脸的委屈,不由得一阵内疚,不用说今天的迟到一定挨批得不轻。早上一觉醒来时天已大亮,手忙脚乱梳洗一番便带着女儿冲出家门。屋漏偏逢连夜雨,车刚驶出小区大门就嘎然熄火了。我赶紧打火,半天都启动不来,这下我可慌了神,心虚地问女儿:“要不,你自己走去呀?”她为难地沉吟一下,又懂事地点点头。看着女儿背着大书包慌张跑远的背影,心里有隐隐的不忍,走着去肯定要迟到了。

吃午饭时女儿郑重地提出自己骑车去上学,以免再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考虑再三,我同意了。饭后,她小大人似的把小自行车骑到小区的修理铺里去修,调试刹车,整理支腿,又把轮胎充足了气。回来和我说一声,而后兴冲冲地背上书包扭头就走。“要注意安全,靠右边骑,不要和别人争道,路上不要贪玩,到家打电话给我……”我扯着嗓子大声唠叨时,她已一溜烟拐出了我的视线,远远飘过来一句:“妈妈,再见!

 看着这个弱弱小小曾经寸步不离的可人儿,终于可以不要我张着羽翼护送,第一次自己骑车上学了,心里除了高兴还有深深的不安。要知道从家里到学校必须走过长长的两条路和三个红灯,途中还要拐两个弯。小区后面那条路的两边,每天早晚都有卖菜做生意的把摊子一直摆到路中央,机动车辆、行人杂乱无章地穿行其中,走走停停,险象环生。最让人担忧的是学校门口那段路,每当放学时间,人流如潮,车流如潮,大人呼,孩子应,嘈杂无比,拥挤不堪。虽然明白孩子迟早要放手要自己飞翔的道理,可做母亲的那颗心却怎么也放不下。

 我不时心烦意乱地看看钟,都五点了,电话怎么还没来?路上不会出什么意外吧?昨天中午她骑车在小区里转,结果回来时手蹭破了,裤子也跌个大洞,说是被一辆突然拐弯的汽车挤摔的跤。还有那天和我一起去买菜,她居然骑到逆行道上……我的心一下子揪紧,被自己的想法吓一跳。

 要不,是作业没做完被留下来了?女儿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一贯任性妄为,经常过度沉迷于某件事、某本书而拖拉作业,因为没怎么影响学习,我也没过于严责。

 也许是她又在路边看到挤在筐里叽叽喳喳待卖的小鸡崽,挪不动她的腿了?这两天她都在央求我买几只来喂养。每次看着她兴奋地说起某个街道溜达的小狗,或谁家门口依偎着小猫时,眼里闪过的向往和热望,我也有过动摇,想想自己的懒散,又不忍看着一只只鲜活的生命由于我的疏忽大意而从眼前消失,都断然拒绝。

 也有可能她现在又蹲在哪丛花下,细心地捡起飘落在草丛中的花瓣。在春天公园灿若星辰的花树下,经常看到她惋惜地拾起一枝枝被人折断扔掉的花枝,走到公园的进口处,分送给游人,请大家入园后手下留情。

 孩子到底怎么了?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不行,得赶紧去找找。飞快地收拾一下,抓起外套正准备出门,电话响了。女儿甜美悦耳的声音穿过空间悠扬起来:“妈妈,我到家啦!”兴奋中透着自豪。

 我一时无语凝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孩子,你真了不起!

 在人生的旅途中,孩子迟早都要走这样的路,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的等待。我明白一直在等的不仅仅是一个电话,而是一次成长的过程。

9.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10.赏析下面句中加点字的作用。

我扯着嗓子大声唠叨时,她已一溜烟拐出了我的视线,远远过来一句:“妈妈,再见!

 

 

 

 

考点三:表达方式细区分

答题方法:

记叙: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

作用:交代了什么。(插叙就是补充说明了什么)

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绘声绘色地、细致地描写与刻画。它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从另一个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议、夹叙夹议。

作用: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种在墙上的向日葵

咖啡馆开张之前,我们想好要在院子里种满向日葵。

正是初春,播种的好时光。阳光明媚的下午,在翻松的土里洒下了一些葵花种子。冬姐说,这样暖的天,不出一周就能发芽。第五天开始,阴雨连绵,时断时歇地下了整整一周。正在萌芽的种子都烂在了土里。

第一批种子阵亡后,我们改在花盆里育苗。雨天搬进来,晴天搬出去,因为有了这个向日葵之梦,我们的臂力提高很快。播种的第五天,嫩绿的小苗像土壤里的一个句点,慢慢长成了逗号、问号,然后成了枝繁叶茂的省略号。

终于,小苗在花盆里长到了10厘米左右。天气预报说,最近一周无雨。于是我们将小苗仔细移栽到院子里。一排六株,总共五排。夜晚,我梦见它们的叶子长得比小孩脑袋还大,花茎像一杆杆坚挺的拐仗,硕大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在繁华闹市区,这样一片向日葵花田,是一份过于奢侈的财富。

清晨,雨声吵了好梦。春天的天气预报总是这样不靠谱。急匆匆地赶去店里,看到冬姐正打着雨伞,用木棍在每株小苗旁边挖引流渠。可惜,南方春天的雨不留情面,很快,整片地都被淹在水里,引流渠在污浊的水流下,像一条条无奈的蚯蚓。

暴雨过后,向日葵苗匍匐在泥水中,随之而来的连阴雨,让它们的叶子彻底变黄了。

一位客人看到我们垂头丧气的样子,笑说:“你见到谁在武汉种向日葵了?向日葵向日葵,最喜欢太阳最怕雨。你们种月季吧,或者金银花,夹竹桃……”

可是,作为在北方长大的人,我与冬姐都希望自己的咖啡馆院子里,有茁壮的向日葵。在阴雨的南方,它们舒展着向阳的身体,开出太阳色的花,粗糙而幼稚,快乐而简单,治愈咖啡馆里弥漫的忧伤与低沉。

最终,一位画家朋友解了围。他挥笔在白色的院墙上画下开得最好的向日葵。它们野蛮地吸满了日光,向着太阳落下的地方,示威似的舒展金黄色的花瓣。南方阴沉的租界老房子里,盛开着明亮的北方之花。

许多客人喜欢在这面花墙下留影,也会好奇为什么不真的种一些向日葵。听我们讲述种植失败的经历,有些热心的客人便主张在花盆里种,雨天搬进来,晴天搬出去。种在花盆里,需要像照君子兰一样照料的向日葵,比画在墙上的向日葵更虚假、更缺乏生命力吧。为了自己的喜好,让蓬勃于野外的植物变成花盆里的宠物,这不是真的喜爱,而且强求,而世间一切的强求,都是虚弱的、萎靡的。

梦,即使不能实现,也不要打折,就让它开在墙上,开在画里,开在心上。

11.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12.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吉言中的母爱

母亲开始妙语连珠,她给我们营造起祥和而喜庆的节日氛围。只要我们的语言稍有往坏处转的倾向,她就会用眼神制止。

大年初一,我还在朦胧中,母亲已经悄悄起床。洗了脸刷了牙之后,她开始为我们煮早饭。她煮好早饭的时候,我还睡眼惺忪。母亲轻轻地上楼,悄悄地把红包塞到我的床头,说,新年快乐,新年行好运。

我就是伴随着这样的吉言起床的。起了床,下了楼,母亲早已为我准备好温水。我洗脸刷牙的时候,耳边传来母亲亲切而温柔的话语。新年从头开始新,把脸洗干净,一年下来你都会清爽无比。

母亲并没有急着让我吃早饭。她先给我泡一杯白糖茶,细细搅拌后对我说,新年先甜一甜,你会一辈子甜蜜的。她静静立于我的身侧,微笑着看我把茶喝完,然后催我吃早饭。

很多时候,我并吃不完满满的一碗早饭。我说我吃不下了。母亲就笑眯眯地说,吃不完好啊,年年有余嘛。如果我吃完了,她也同样高兴。她说,吃尽了才好啊,尽善尽美。

在我的印象里,大年初一的我总是很开心。因为母亲总是为我准备很多甜点、很多坚果、很多吉言。就算我偶尔犯个小错,母亲也立即会用吉言把它掩盖。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大年初一就像一个温柔而甜蜜的摇篮。这个摇篮是母亲用吉言用慈爱给我搭建的。

小时候,我只顾吃东西,只顾沉浸在自己的甜蜜里,却从没想过,母亲要用多少心血,才换来一个如此温馨的摇篮。

我何曾知道她为了能按时起床而在除夕夜的晚上闹了闹钟,我何曾知道她在那一晚的辗转难眠,我又何曾知道她在早晨披衣起床时所受的寒冷。这些,我都不曾知道。我同样不知道没上过学的她要花多少时间才想出这么多吉言,也不知道她如何能这么迅速地用吉言挽回我在语言上犯的错误。

在日渐走远的时光里,我终于嚼出母亲的一些辛劳和隐忍。母亲,是我们一辈子都读不完的一本书。她总是把儿女紧紧地捧在手心里,并给他们撑起最温暖的一把伞。

1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14.作为抒情的句子,选文最后一段画线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考点四:表现手法要辨清

答题方法:

1.感悟主题型。

做这类题目主要是围绕中心,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和启示。只要抓住主旨,并看清谈论启示时的具休要求,比如是结全文章内容,还是结合个人经因,就可以顺利解决。

2.人物评价型。要求是对文章中的人物行为做出评价,是赞同还是反对。

做这类题时,只要鲜明地点明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就可以了。

3.续写文字型。

这类题目常常会根据文章内容,设置一个具体的情节,让你假设,续写一段文字。做这样的题,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和叙述角度。

4.选择判断型。

这类题目一般会给你列出几个说法或选项,让你做出选择。做这类题时,往往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答题举例:

《行道树》采用象征的手法 ,作者通过对行道树的赞美,来赞颂无私奉献这种高尚品质,。

《口技》中对宾客的表现和简单道具的描写,侧面烘托了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济南的冬天》,通过济南的冬天和北平的冬天进行对比,就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感悟中华鲟

某一天,我漫步于江边,出于好奇凑近江边一团人群,却邂逅了一个美丽的生灵,一个震颤灵魂的故事。

一个饭店老板在他家的鱼缸里看到了一条奇特的鱼,它身上有五行棱形硬骨板,通体墨黑,为鱼中少见。问饭店的师傅,没有一个人认得它。他拍了照片发到网上,好多人跑到他店里来看……几天后,一位老人来到饭店,请求老板将其放生。年轻的老板叫老者不要管闲事。老者不慌不忙给年轻人讲了一个故事。随后就是眼前这一幕,年轻人听从了老者的建议,将这条鱼放归长江。我挤在人群中,听人们纷纷问老板为什么将这么大一条鱼白白放走,老板兴奋地说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这可不是普通的鱼,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为什么叫中华鲟?为什么在成千上万种鱼中单单把“中华”的大头衔赋予它?这不是寻常的鱼,它是长江最大最重的鱼,最长的有四五米,最重的有一千四五百斤,被称为“长江鱼王”。

它是一条“神鱼”,神奇的是它的生存史。中华鲟已存续了1.4亿年,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生命之一,被称为活化石。更神奇的是它的生物学特性。它出生在长江母亲河,但它生于江而不囿于江。它少小出游,历经千山万水顺江而下数千公里,直到游入大海,东海、黄海都有它的身影。遨游大海、共舞鲸鲨,让中华鲟长成长江最大的鱼,之后又不畏千难万险,逆江而上回到它的出生地养育后代。

中华民族叶落归根的情结,中华民族的反哺情结,历经沧桑、生命力依旧顽强的中华民族精神与这种鲟的品格何其相似,仿佛血脉相通中华鲟,何其名正言顺!

在长江宜昌一带,中华鲟还是传说中有感于屈原的爱国精神而千里迢迢把屈原驮回故乡的“爱国鱼”。

知道了这样的故事,眼前的长江忽然幻化出一片蔚蓝的色彩。多少年前,天空是多么的蓝,江水是多么的蓝。透过清澈的江水,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那潜行在江底的一条条矫健的中华鲟的身影,那是多么动人的图画。

中华鲟少小离家,历经千山万水到大海中成长这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好男儿志在四方、中流击水、大海弄潮等奋斗精神和信念多么一致!

中华鲟是自然界的一个超级运动健将,是长江里的游泳冠军,此外,中华鲟有王者气象,形态威猛,但又性情温和、亲近人类,不同于鲨、鳄等有血腥攻击性,可称其为“和平鲟”。

天造地设,天作之合,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鲟当之无愧。

由此,我想到,恰如这中华鲟,我们中华儿女也要有这积极健康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志存高远、上下求索的信念和理想,更应该有中流击水、吞江纳海的心胸和意志,反哺社会、报效家国的责任感和情怀……

15.选文中老人都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华鲟”的特殊性的?

 

 

16.结合文中画线的语句,说说作者在写“中华鲟”时为何提到中华民族精神?

 

 

 

 

陶炉近,风声暖

当城市建筑的外墙上密布着越来越多的空调压缩机时,我开始越来越怀念童年时分的陶炉了。

那些年的冬天离奇的漫长,小时候,我家没有房子,开诊所的父亲带着母亲和我,临时住在行政村的大队部里,大队部四下不着村不靠店,夜晚风起的时候,凛冽的风吹得屋瓦近乎哀嚎,吓得5岁的我不敢出门。一天傍晚,父亲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个半旧的陶炉,如获至宝一般地收拾起来,先是用自行车条修葺了炉箅子,然后倒掉里面的灰烬,弄些干柴来,在炉箅子上点火,熊熊的火光瞬间给整个屋子带来了暖。

有了陶炉,父亲找来一只铝盆,放上水、盐巴、味精之类的调料,母亲切开了白嫩嫩的大白菜,屋里瞬间飘满了火锅的香。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接触火锅,第一次对着一股沸腾的水花看到美食的诱惑,父母则从中看到了生活的全部欢愉。

印象中,那个冬天,我们一家人是依偎着陶炉度过的,陶炉胸膛里,干柴哔剥作响,红彤彤的火舌舔舐着铝铁锅底,水蒸气四散开来,父亲边带我吃火锅,边给我讲故事,记忆最深刻的是小白兔、小灰兔和老山羊分白菜的故事,我当时很奇怪,父亲的故事里怎么也会有白菜。

窗外,雪一瓣一瓣地飘落,纸糊的窗棂烂了一块,一小堆雪,不知道什么时候溜了进来,在窗台上垒成一座小山。透过那个烂掉的小孔,我看到窗外的泡桐树上,树叶落尽,虬枝在冷风里摇曳,觅食归来的鸟雀有一搭没一搭地叫着,天空苍白,冬景寥落,那样一个冬天,我们一家三口吃光了一整窖白菜。

后来,煤炉在各家各户风行起来,我们也搬过几次家,但是,父亲一直舍不得丢弃那只烧得依然黑掉了的陶炉。那时候,小小年纪的我就知道,其实,是我家的经济情况较为窘迫,父亲舍不得烧煤。每到冬天的时候,父亲都会事先劈好一堆干柴,把陶炉拿出来烧,直烧得陶炉的内壁上结上了油晃晃的琉璃头,明亮地发着蓝光。后来,陶炉上的铝锅里,食物逐渐丰富起来,由白菜变成了粉条,胡萝卜和豆杂面条,偶尔有肉,掺杂着母亲夏日里采下来的野菜,一锅炖下来,异常的香。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吃食的好坏,有时候直接关乎童年的质量,而我的童年,以及关乎冬天的记忆,总绕不过那只陶炉。

俗世的风哗啦啦地吹过,窗外,由绿变黄,再由干秃变成葱茏,这些,是自然界的轮番站岗。时光流转,20多年后,我也由一个懵懂的孩童逐渐步入而立之年,我想都没想能在城市买了房子、找了工作。偶有应酬,会去这个城市热火朝天的火锅店,火锅店里,我会看到冷冰冰的电磁炉板,还有相识或不相识的,一副副机械地制造笑容的脸,谈笑间,脸上或有飞霞,那是火锅的热度熏蒸的缘故。出了门,干冷的风,还会向剃须刀片一样吹刮着你的脸。

天冷风寒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遥远的童年,想起那只陶炉,还有窗外暖暖的风声。

17.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18.作者说“天冷风寒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遥远的童年,想起那只陶炉,还有窗外暖暖的风声。”

“天冷风寒”和“暖暖的风声”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文言文阅读

请背诵下列篇目的课文和注释,并让监督人签字,填写背诵时间。

七年级下册:

1.《伤仲永》                  签字:            时间:

2.《木兰诗》                  签字:            时间:

3.《孙权劝学》                签字:            时间:

4.《口技》                    签字:            时间:

5.《短文两篇》                签字:            时间:

6.《狼》(只背注解)           签字:            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吉言 - 真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感观吉言
开门吉言
行走丨端午吉言
7258   吉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