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柳华

  

  

  

  

  

  

柳华

【本经原文】

柳华,味苦,寒,无毒。主风水,黄疸,面热黑。一名柳絮。叶,主马疥,痂疮。实,主溃痈,逐脓血。子汁,疗渴。生川泽。

【释名】《名医》曰:生琅邪。《说文》云:柳,小杨也。柽,河柳也,杨木也。《尔雅》柽,河柳。郭璞云:今河旁赤茎小杨,又旄泽柳。郭璞云:生泽中者,又杨,蒲柳。郭璞云:可以为箭,左传所谓董泽之蒲。《毛诗》云:无折我树杞。《传》云:杞木名也。陆玑云:杞,柳属也。

垂柳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消痈之功效。常用于吐血,创伤出血,痈疽,恶疮。

柳华,即柳花,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即初发时黄蕊花。

柳子,中药名。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带毛种子。种子细小,倒披针形,长1-2mm,黄褐色或淡灰黑色。表面有纵沟,顶端簇生白色丝状绒毛,长2-4mm,成团状包围在种子外部。絮与子相连,因此,也叫柳絮。子为飞絮带毛种子。(柳子与柳絮,二者尚有不同)

柳实,中药名。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种子壳。

柳叶,中药名。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细长树叶。

柳枝,中药名。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细小枝条。

柳根,中药名。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树根外皮。

【产地】生湖畔河堤处。垂柳,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 柳花、柳絮、柳枝、柳叶、柳根,皆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归肺、肾、心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主治】

柳花用于吐血,创伤出血,痈疽,恶疮,风水,黄疸。

柳絮为祛湿,解热,止痛药,治黄疸,湿痹,金疮,及脚气。

柳叶可疗疥,洗漆疮,解热毒,止痛,透疹,平肝,利尿。

柳枝,能解热,止痛,消肿。

柳根及根白皮,能够利水,通淋,祛风,除湿,治淋病,白浊,水肿,黄疸,风湿疼痛,黄水湿疮,牙痛,烫伤。

【相关论述】

1、陈藏器:“柳絮,《本经》以絮为花,花即初发时黄蕊,子为飞絮,以絮为花,其误甚矣。”(《本草拾遗》)

2、寇宗奭:“柳华,《经》曰味苦,即是初生有黄蕊者也。及其华干絮方出。又谓之柳絮,收之,贴灸疮及为茵褥。絮之下连小黑子,因风而起,得水湿处便生,如地丁之类。多不因种植,于人家庭院中自然生出,盖亦如柳絮兼子而飞。陈藏器之说是。然古人以絮为花,陶隐居亦曰花随风,状如飞雪,误矣。”(《本草衍义》)

3、李时珍:“《本经》主治风水黄疸者,柳花也。《别录》主治恶疮,金疮,溃痈,逐脓血;《药性论》止血疗痹者,柳絮及实也。花乃嫩蕊,可捣汁服。子与絮连,难以分别,惟可贴疮止血裹痹之用。所谓子汁疗渴者,则连絮浸渍,研汁服之尔。又崔寔《四民月令》言三月三日及上除日,采絮愈疾,则入药多用絮也。”(《纲目》)。

4、《别录》: 絮主痂疥,恶疮,金疮;实主溃脓,逐脓血;子汁疗渴。

5、甄权: 主止血,治湿痹,四肢孪急膝痛。

6、日华子: 煎膏续筋骨长肉止痛,主服金石人大发热闷,汤火疮毒入腹闷热,及疔毒。

7、苏敬: 柳枝与根主治痰热淋疾,可为浴汤,洗风肿疮疡,煮酒漱齿痛。

8、《纲目》: 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肿痛,去风,止痛,消肿。

【相关附方】

1、金疮出血:柳絮封之即止。

2、脚多汗湿:柳絮着鞋袜内穿之。

3、眉毛脱落:柳叶阴干为末,以姜汁在铁器内调膏,夜夜抹之。

4、黄疸初起:柳枝煮浓汁半升,顿服。

5、乳痈妒乳:初起坚紫,众疗不愈,柳根皮熟捣,火温棉裹慰之,冷更易,一宿消。

柳絮治方:

1.治吐血:柳絮,不拘多少。焙干,碾为细末。温米饮下。(《经效良方》柳絮散)

2.治金疮血出不止:柳絮封之。(《千金要方》)

3.治一切恶毒,脓血胀痛不溃化:柳絮敷上,脓泄毒减。(《外科撮要》)

4.治面露疮,作脓窠如香瓣:柳絮(捣末),腻粉。上二味等分,研匀。油调涂之。(《圣济总录》柳絮散)

5.治脚气:将柳絮烧成灰敷患处。未溃者用香油调敷,已破出水者烧灰干敷。[《山东医刊》1996,(2):48]

6.治冻疮局部溃烂或流水:将柳絮煅成炭灰状,研面。先将局部用温开水(或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清洁,将药面均匀撒入创面。敷料包扎,隔日换1次。[《山东中医杂志》1989,8(1):49]

柳叶治方:

1.治老年慢性气管炎:鲜垂柳叶、鲜栗叶、鲜侧柏叶各60g。水煎服(煎1h以上),10d为1疗程,间隔2-3d,再服1个疗程。

2.治膀胱结石:垂柳叶、赤小豆玉米须(或根叶)各30g,滑石粉、黄柏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

3.治高血压:新鲜柳树叶250g。水煎浓缩成100ml,分2次服,6d为1疗程。(1-3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卒得恶疮,不可名识者,及面上恶疮:柳叶或皮,水煮汁,入少盐频洗之。(《肘后方》)

5.疖肿乳腺炎:柳树叶切碎煮烂,过滤,浓缩至糖浆状,外敷。(《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柳叶膏)

6.背痈:垂柳鲜叶、鲜丝瓜(如有八棱丝瓜——奥丝瓜更佳)各适量。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7.治小儿丹,烦:柳叶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以洗十度。(《鬼遗方》)

8.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柳芽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9.治眉毛痒落:垂柳叶,阴干,捣罗为末。每以生姜汁,于生铁器中调。夜间涂之,渐以手摩令热为妙。(《圣惠方》)

柳根治方:

(柳根,又名:杨柳须、水柳须、红龙须、分水翁、青龙须)

治黄水湿疮:水柳须烧存性,研末,麻油调涂。(《中医药实验研宄》)

②治耳痛有脓不出,及痈已结聚:柳根细切,熟捶,封之,以帛掩,燥即易之。(《斗门方》)

③治痔疮:水柳须二、三两。水煎滚,加入皮硝三钱,再煎数滚,倾入罐或盆内;另用圆桶一只,将罐放桶中,坐桶上,使药气熏入肛内,水冷为止,渣再煎,日熏二次。(《中医药实验研究》)

④治风火牙痛:水柳须五钱至七钱。猪精肉二、三两炖汤,以汤煎药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⑤治瘿病:柳根三十斤。以水一斛,煮得五斗,同米三斗酿之,酒成,先食服一升,日三。(《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血崩:红龙须五钱。甜酒一杯煮服。(《贵州中医验方秘方》)

柳根相关论述:

①《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②《滇南本草图说》:治大肠下血。③《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④《草木便方》:祛风除湿,疗热痢,崩、带,四肢拘挛,筋疼,汤火,牙痛。⑤《分类草药性》:治水肿。⑥《中医药实验研究》:治黄水湿疮,痔疮,淋浊茎中痒。

【用量】

柳花内服:研末煎汤5-15g。或鲜用浸汁。外用:适量,敷贴;或研末调搽;或烧成灰撒。

柳叶煎汤,5-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柳絮,内服1-3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柳实,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柳根,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熏或酒煮温熨。

【禁忌】 内服寒症忌用。

【炮制】

柳花,春季初生有黄蕊时采收,干燥。

柳絮,春季柳絮飘飞时采收,干燥。

柳实,春季果实成熟后采收,干燥。

柳叶,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柳根,四季皆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8、柳絮(苦寒,祛湿解热,止痛去黄)
316柳花-祛湿,解热,止痛药,治黄疸
《本草纲目》柳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三二六)柳花(柳絮)
柳树的厉害用途,知道的人太少,别忘了告诉家人!
证类本草 卷第十四-柳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