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足少阴肾经穴位(16)肓俞

(16)肓俞

【名词释义】

肓即肓膜,俞即输注,肾经之气由此输注肓膜,故名肓俞。别名:肓输、肓腧。

肓,指肓膜。俞,同腧,意指腧穴。《医经精义》说:“肓俞,肓膜之要会在此也,入于肾,上络心,循喉咙,挟舌本。”本穴平脐,与足太阳之肓门前后相应。内循三焦油膜,互为传导。其所治症,多与足太阳之膏肓、胞肓等穴意同。盖本穴通于诸肓之膜,而为之俞也,因名肓俞。

【定位】商曲下一寸,去腹中行各半寸。标准定位:肓俞穴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快速取穴:仰卧,肚脐旁开半横指处即是肓俞穴。

  

  

  

【功效】调肠理气、温中利尿。

1、肓俞穴具有理气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

2、肓俞穴系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之会穴,有宽胸理气之功,主治腹痛,泄泻,便秘。

【主治】主腹切痛,寒疝,大便燥,腹满响响然不便,心下有寒,目赤痛从内眦始。

1、肓俞穴主治胃肠,二阴等疾患:如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黄疸,泄泻,大便干燥,疝气,五淋,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疝痛,小便淋沥,月经不调,腰脊痛,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胃痉挛,肠麻痹,尿道炎,膀胱炎,角膜炎等。

2、肓俞穴主治腹痛,腹胀,呕吐,泄泻,便秘,疝痛,小便淋沥等。

3、肓俞穴主治呕吐,腹痛,腹胀,泄泻,便秘;月经不调;疝气;腰脊痛。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肠炎,痢疾,习惯性便秘,肠麻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道炎,膀胱炎;其它:角膜炎。

【刺灸法】《铜人》针一寸,灸五壮。

刺法:直刺1~1.5。注意:肓俞穴宜缓慢进针,以免伤及小肠。

灸法:可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艾条灸肓俞穴,每次5~15分钟,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疝气等疾病。

【特效按摩】

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肓俞穴,每次3~5分钟,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疝气等疾病。

【穴位配伍】

1、肓俞穴配大敦、归来,有疏肝调肠,理气活络的作用,主治疝气痛,腹痛。

2、肓俞穴配合谷、天枢,有清阳明热,疏调肠腑作用,主治便秘,泄泻,痢疾。

3、肓俞配天枢、中脘、内关、足三里,治腹胀、腹痛。

4、肓俞配大敦、隐白、三阴交,治疝气。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大肠寒中,大便干,腹中切痛。

2、《针灸大成》:主腹切痛,寒疝,大便燥,腹满响响然不便,心下有寒,目赤痛从内眦始。

3、《备急千金要方》:大腹寒疝。

4、《针灸聚英》:腹满响响然不便,心下有寒,目赤痛从内眦始。

5、《百症赋》: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

6、《循经考穴编》:腹膨满,奔响寒疝。按诸家俱以疝主于肾,故足少阴经窌穴多兼治疝。丹溪以疝本肝经,与肾绝无相干。足以正千古之讹。

【附注】肓俞为足少阴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尚先早课 | 肓俞
腹痛经典针灸处方分享(一)——健脾温肾方
足少阴肾经
养生穴位图位置和功效(十九)肓俞穴、商曲穴治腹痛、腹胀、便秘
肓俞穴,肓俞穴的准确位置图,肓俞穴的作用与功效
肓俞(KI1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