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足少阳胆经穴位(15)头临泣

(15)头临泣

【名词释义】

头即头部,临指治理,泣即泪水,此穴在头部,可治理眼疾而控制泪水,故名头临泣。

临,有居高临下治之之义。泣,哭无声,人当哭泣之前,必先鼻腔连额酸楚,然后潸然泪下。此穴在阳白穴直上,入发际五分处,穴居头部,下与目对,有居高临下之义。《针灸甲乙经·卷七》:“不得视,口沫泣出,两目眉头痛,临泣主之。”为治目疾泣出之要穴,穴在头部,故名头临泣。

【定位】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令患人正睛取穴。足少阳、太阳、阳维之会。

标准定位:头临泣穴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快速取穴:正坐,眼向前平视,自眉中直上半横指处即是头临泣穴。

  

  

  

【功效】清脑明目、宣通鼻窍。

1、头临泣穴具有聪耳明目,安神定志的功效。

2、头临泣穴系胆经、膀胱经与阳维脉之会穴,有清热散风之功,以治目疾、多泪、生翳诸病颇效。

3、头临泣穴为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取之使阳神振奋也,故称此诸穴处为上液之道。《黄帝内经素问》云:“液者,所以灌精濡空者也。”

【主治】主目眩,目生白翳,目泪,枕骨合颅痛,恶寒鼻塞,惊痫反视,大风,目外眦痛,卒中风不识人。

1、头临泣穴主治头目、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内障雀目,目翳,流泪,小儿惊痫,头痛,目眩,目外眦痛,鼻塞,鼻渊,惊痫,目痛,小儿惊风,癫痫,现代又多用头临泣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白斑,泪囊炎,屈光不正,中风昏迷,小儿高热惊厥,急性脑血管病等。

2、头临泣穴主治头痛,目眩,目外眦痛,目翳,鼻塞,鼻渊,惊痫等。

3、头临泣穴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痛,流泪,鼻塞,鼻渊;小儿惊风,癫痫。

4、现代又多用头临泣穴治疗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癫痫、中风昏迷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小儿高热惊厥;五官科系统疾病:角膜白斑,急慢性结膜炎,屈光不正;其它:急性脑血管病。

【刺灸法】《铜人》针三分,留七呼。

刺法:一般沿皮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灸法:可灸。艾条灸5~10分钟。

【特效按摩】

每天早晚各揉按头临泣穴1~3分钟,可改善和治疗头痛、目痛、鼻塞、鼻窦炎等疾病。

【穴位配伍】

1、头临泣配百会、人中、内关,有通窍醒神的作用,主治小儿惊痛。

2、头临泣配百会、印堂、头维,为近部取穴法,主治头痛。

3、头临泣配百会、印堂、神庭、头维,治头痛。

4、头临泣配攒竹、丝竹空、合谷,有清热明目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痛。

5、头临泣配攒竹、丝竹空、瞳子髂、合谷,治目赤肿痛。

6、头临泣配百会、水沟、内关、后溪、太冲、合谷,治小儿惊痫。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

2、《针灸甲乙经》:颊清,不得视,口沫泣出,两目眉头痛,临泣主之。

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卒中风不识人,目眩,鼻塞,目生白翳,多泪。

4、《针灸大成》:主目眩,目生白翳,目泪,枕骨合颅痛,恶寒鼻塞,惊痫反视,大风,目外眦痛,卒中风不识人。

5、《类经图翼》:主治鼻塞,目眩生翳,眵曦冷泪,眼目诸疾,惊痫反视,卒暴中风不识人,胁下痛,疟疾日西发。

【附注】头临泣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五腧穴(前谷)学习笔记:适用于目痛鼻塞,目中白翳
头临泣(GB15)
视力养护背穴.qi转载
肝俞
本神穴的准确位置图,本神穴,本神穴的作用与功效
头痛、眩晕、视物模糊、小儿惊风找:目窗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