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厂化繁育赤眼蜂技术及其在农业绿色防控中的应用

随着绿色防控的推进,绿色防控技术产品产业化将是大势所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要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天敌生物赤眼蜂防治害虫作为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繁育和应用越来越受重视。农业农村部印发《2021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提出要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保护利用螟黄赤眼蜂等天敌,促进可持续防治农业害虫。全国农技中心发布的《2021年保护地蔬菜重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方案》、《2021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等文件中,均提到要推进绿色植保,应用天敌释放技术,积极开展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控害技术。

赤眼蜂为何会如此受关注?因为赤眼蜂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和市场价值。就目前而言,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利用赤眼蜂防治400多种重要害虫,每年应用面积达1.5亿公顷。我国有10多种赤眼蜂被大量繁殖用于防治多种主要农作物害虫,且应用面积在不断推广扩大[1-2]。据报道,吉林省从2004年以来,累计推广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近就达1300万hm2,且其应用面积有逐年增长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一方面不污染环境、保护自然天敌,另一方面其防治成本较低、防治效果好。近些年,赤眼蜂工厂化繁育技术也日趋完善,生产量、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本文对赤眼蜂工厂化繁育及其在农业绿色防控中的应用(田间释放应用)进行了相应的介绍和探讨。

1 赤眼蜂工厂化繁育技术路线

目前,工厂化繁育赤眼蜂主要通过中间寄主来进行繁育。国内除了用柞蚕卵(大卵)和米蛾卵(小卵)作为工厂化繁育赤眼蜂中间寄主外,也有尝试用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寄生卵大量法治赤眼蜂。但从生产成本、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上而言,利用米蛾卵或柞蚕卵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1,3]

工厂化繁育赤眼蜂需在规模化生产的主要环节配备特制机具,如在接蜂、产卵等环节以传送带相接,在产卵室与发育室等采用人工气候自动控制模式,并实行无菌操作,在整个流程中基本上形成一条以机械为主的赤眼蜂繁殖生产线。其主要的生产环节包括峰种的采集与选育、复壮、冷藏、扩繁,中间寄主(米蛾)的饲养、收集、净化,接种繁育,暗室产卵,选卡、制卡等过程,生产后进行田间示范应用、商品蜂增值、制作成品蜂卡、包装。具体的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工厂化繁育赤眼蜂生产工艺流程

工厂化繁殖赤眼蜂的主要关键技术环节如下:(1)米蛾(中间寄主)幼虫饲养:工厂化繁育适宜的温度为17~35℃,湿度为15%~80%,推荐的饲料配方为玉米粉70%+大豆粉20%+麦麸10%[4],接种密度每公斤饲料接种米蛾卵2500-3500粒,饲养室应保持清洁,通风透气,养虫箱可采用木制材料,箱盖采用铁网或尼龙纱网,大小依据养殖数量及操作方便确定即可;(2)米蛾成虫收集:一般雄蛾先羽化,10多天后雌蛾逐渐羽化,一般多在夜间羽化,每早收蛾一次;(3)米蛾卵自动收集、净化:可将收集的成虫倒入卵收集箱中,用自动收卵机进行收卵;也可将米蛾收集进上下两面铁纱的方形木盒,产卵漏过铁纱孔隙落入接卵盘中,利用二级净化机将卵中掺杂的鳞粉进行分离净化(收集的卵一部分用于繁育下一代米蛾,另一部分繁育赤眼蜂);(4)接种繁育赤眼蜂:工厂化生产要考虑蜂种利用率、成本效益,可采用蜂卵比1∶20的比例接蜂,接蜂时间为48h[5];(5)收集赤眼蜂、制作蜂卡:收集纯净的被寄生米蛾卵,在制卡室制卡,采用板刷涂胶于卡纸上,将卵撒粘其上,制成紧密排列的单层卵卡。

2赤眼蜂在农业绿色防控中的应用

工厂化繁育的赤眼蜂,在制成蜂卡后,可采用田间释放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绿色防控中。传统的田间应用是通过人工挂卡方式进行赤眼蜂释放,即采用人工在田间步行,释放悬挂蜂卡,不但人工成本高,且释放效率较低。近些年,在无人机释放赤眼蜂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寻找无人机释放时赤眼蜂的载体,筛选适合的赤眼蜂悬浮液,探索并实践应用无人机释放赤眼蜂技术,并取得了很不错的释放效果和防治效率[6-7]。引入无人机释放赤眼蜂技术,一方面加强农业生产机械化,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率,另一方面对大面积绿色防控、农业增产增收也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在探究无人机释放赤眼蜂技术方面,不少学者进行了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释放赤眼蜂,其投放合格率达到90%以上,调查螟虫卵寄生率达到90%以上,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达到70%以上,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7-8]。

也有学者提出,在赤眼蜂田间释放应用技术中,要根据靶标害虫的寄主作物及环境特点来设计放蜂装置。例如吉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在防治玉米螟和二化螟时,在考虑了玉米的植株生长特点和水田的环境特点,采用盒式放蜂器和球形放蜂器进行赤眼蜂释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赤眼蜂的田间释放,一定要把握好释放时间,需要对靶标害虫的发生动态进行精准测报,确定最佳的田间放蜂时机,这样才能发挥更高效地防治作用[9]。总之,赤眼蜂在害虫防治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其工厂化繁育及其无人机田间释放技术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天敌昆虫产业:“知本”变现几多难/赤眼蜂防治稻螟技术及研究进展
多项植保创新技术示范引领农药减量增效
【CC讲坛】张帆:昆虫世界中的敌与友
[科技苑]赤眼蜂养殖技术(3)
《走近科学》 20130326 绿色新农业 害虫杀手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