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国丙元青花研究之“元青花制胎方法刀法认识”

王国丙元青花研究之“元青花制胎方法刀法认识”

作者简介

王国丙,1943年生,中国古陶瓷鉴定专家。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

台湾中华文化资产保存科学学会 副主任委员

国际注册高级珠宝古玩鉴定师,中国注册艺术品鉴定师、评估师

王国丙先生所著《元明清瓷器鉴定口诀》,深入浅出,易学易懂。融科学鉴定与传统方法为一体,注重实战应用,深得耿老(宝昌先生)的肯定和好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1、元代青花瓷器足外墙都是采用多刀斜削的刀法制作工艺,所以足存在多刀斜削和抖动引起的上下浮动(正负弦波明显,有看起来粗摸起来滑的胎足)但枢府瓷刀法显规整、抖刀、颤抖度比起无款普通瓷要少的多,斜削偏刀也是显得比无款瓷操刀稳妥,虽然也有颤抖的正负弦波迹和偏刀抖动但显平缓,底足开裂也小、少或无裂痕。在足外侧挂釉部位常有手抓痕迹。

足墙外胎釉结合处一圈手工斜削,宽几毫米不等

2、在用高岭土时,因胎泥比例、练泥技术提高,底足开裂少、刀削抖动和颤抖明显的看出正弦波形平缓、波距宽而少的迹象,斜削刀数减少。但鉴别时还要参看其它条件,主要是看其色度、裂度、裂形,器体内壁加工工艺及窑裂窑封、剥釉等情况。

3、早期元瓷器凡是大的件是多层叠摞起(一圈体坐在另一圈体上叠摞起来的),这是因为当时胎泥比例不适,可塑性差产生的工艺制作法,只好这么做。

4、在接口处有用胎泥压条和压条碾压的凹下凸起,即使看不出在凸起接口处有痕迹,其接口处也要厚于胎体,这是当时用料的胎土比例不适造成的一种工艺的,是不可不出现的问题,也是一个时代痕迹。

元代瓷接胎:

元代拉坯几次成,不能一次拉成型,

大件一圈一级拉,再把圈圈对接成,

最后再对中间口,胎泥压条在接行,

口底也是后对接,大多四接五块成。

5、胎面显凹凸感,用手在摸时有明显的凹凸感及手制胎的感觉,这种感觉几乎是手直接抚摸到窑工制胎拉旋的长短不一、宽窄不一、排序不一的手工拍、捏、抹、旋的制坯的感觉,特别是大件元代瓷器。

6、器口修整在厚薄上显不均,又可看出器口存在的椭圆度和高低不平,在一个口上显直径不均,给人以手掐、捏制胎手制器口的感觉明显。观查时可见:器口,口嘴在连接处常见一厘米厚的器肩的胎厚度,器嘴是压在肩上连接,器口常有缩釉及剥釉现象,口内常有流釉痕迹。但器口外径却修整的规整。也有器嘴用插入法镶嵌到器肩内的器件。

7、器内刀削及手刮、挖、压的痕迹明显粗糙而又感到见细,这就是要求严格,而无法制好的时代特征,有镙旋刮挖痕迹,也有防裂断的压紧痕迹,这是元朝制瓷工匠的技艺表现,这就是制作时旋压不平稳而又要压紧的凹碾痕迹。

8、底有的比较洁净平整,有的有工具或手摸平的痕迹。有的底有跳刀和旋痕,有的有乳凸痕迹及塌底痕迹这已成为元代瓷器的刀削底足痕迹的几个特征,在这些特征中还有一点就是旋痕方向,在大的器中基本上是多数为汉族人的右手操刀,由外向内的旋转刮挖足迹。这一足迹不但提供了鉴别标准,也证实了当时景德镇窑工以汉人为主,汉人工匠掌管着制作加工陶瓷的技术。右手执笔写字干活是汉人对技术和毛笔应用的时尚和要求,汉字的字型结构也是右手写起来方便。这种由外向内的向心旋转刮挖足使元代的瓷器底足的窝孔及开裂有规律。将底从视线面上在中间分成上下两部份时,看上部份时出现的孔形方向为一侧,左侧呈坡右侧成孔窝,看下部时孔窝正相反,这是在加工时刀法的走刀留下的印迹(来回反复运刀的少见)。这一时代特征是鉴定中的又一个证明点。

可按分上侧、下侧来看走刀压碾的挖刮底痕迹。

注:如果中间切割后,看其剖面上下一样,在下部中间再切一刀方向是相反的。

刀工看底左右手,先看走刀左右走。

见得旋痕和跳刀,鉴看走刀压窝孔。

9、由于垫砂烧引起的圈足粘砂痕迹、粘砂引起的泛铁锈红痕迹、胎内含铁引起的铁锈红痕迹,在这些痕迹以外的圈足部份用手摸会有看起来粗摸起来滑的感觉,如果摸粘砂处是楂感挡手的并不是光滑的,底同样有刮削足引起的窝孔和开裂。这些刮旋的窝孔及由于旋转叠压胎泥引起的旋痕不只是旋痕、窝孔、旋转叠压、裂隙,因为出土器件在入土后,由于沁入污垢及其它污垢的沁入及火石红,心污色等,给人以糙底的感觉,刮底窝孔越多,大就显糙的利害有的因刮过胎浆或釉渣浆,在入土后会因干燥与水浸的反复出现造成窝孔的开裂、掉渣、这就是更糙的糙底出现的结果,这就是元代瓷有糙底的说法之一

以上是元代制瓷胎用料和刀法引起的时代特征,也是在当时的制瓷工艺改变不了的一些缺陷,但在元末也有少数因胎土比例适中,这种比例的恰到好处,就出现了制胎完美的瓷器,这部份瓷器的加工制作工艺仍然是和元代一样,只是用瓷土麻仓土(粘土)的比例有变化、有的瓷器用了高岭土,但刀法、接法、画法是一样的,这是鉴定中的要求和原则。在元代制瓷业的七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使一个新的制瓷业,白胎有花色的制瓷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发展中也与其它产业一样经历了多种多样的探索和实践,因此在元代瓷器中也留下了多种多样的技术发展的痕迹,但是多应用苏料,用麻仓土和高岭土画工的多层要求,技法,削刀的圈足外墙斜削是基本一致的,手工拉坯,多层圈体叠加成型是一致的,这就为我们典定了元瓷的基准,为鉴别起到了标准作用。在底的多样性中我们参照胎料釉料痕迹特征和刀法,多层叠摞制胎法等就可以确定元瓷。

胎土制胎关键词:

元用麻仓土,制胎粗古补。

粘土二十五,易裂厚胎补。

刮法压挖裂,压条接口堵。

窝孔有方向,压条泥流鼓,

多层叠摞胎,口为梯型口,

孔窝裂常有,刀法斜为主。

粘砂有锈红,烧法因胎土。

跳刀和旋痕,乳凸底心鼓,

里点火石红,粘砂垫砂土,

抖刀颤出波,真过八刀属。

白灰又微绿,多用麻仓土。

白中有泛灰,也用高岭土。

王国丙先生在成为古陶瓷鉴定大师前,是中国石油工业领域的一名石油科技专家,他在石油科技方面有很多设计专利。由于多年的科学理念的积累,使他在文物鉴定方面也能用科学观点进行探讨和解析,为文物鉴定开创了一些新的鉴定方法和理念。

在文物鉴定方面王国丙先生也同样经过分析和总结发明了钴料及高岭土的古代应用时代的曲线,并依据坐标发明创建了初级的数字化鉴定,从曲线和公式中看出王国丙老师是一位善于学习攀登,善于分析、善于总结提高、有能力、有头脑博学的古陶瓷鉴定大师,受到国内外收藏界的好评,特别在东南亚影响很大!陶瓷方面的曲线在《科学解析古陶瓷鉴定》王国丙著一书中可以查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恬静似水丨德化窑,一篇文章教你读懂它的时代特征和鉴定
清三代青花鉴定细节
【景德镇瓷器成型工艺鉴定】
古瓷底足的25个特征,学会了不打眼
(转)元青花微观痕迹鉴定终结篇
永乐官窑青花瓷器鉴定特征高清图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