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天地】陈百贵 (山东省临清)灵前认子

【诗人档案】陈百贵,笔名:永远在路上。1955年出生,山东省临清市人。喜欢用文字记录永远在路上的情景。


 灵前认子

                             文/永远在路上

老太太的灵柩拉回来了。

人们扯成溜地向村头涌去。远远地看到几辆汽车飞驰而来。眨眼,汽车来到村口停住。从车上下来一个官员摸样的人。只见他边打招呼边向人群走来。来到一个老头跟前,正要下跪,老头赶忙上前一步,扶住。

“老二,别施大礼了。”老头说。

“大叔”老二的头磕了半截,被大叔扶住,呜呜地哭起来。

原来这是这一带的风俗。谁家的老人死了,就是小辈的罪过。百日之内,孝子见了同村上年纪的人,或长辈,就要下跪谢罪。

如今,老二的母亲死了,见了乡亲们就要行此大礼。这位大叔是老二的本家叔叔,也是这个村的村长。

“怎么样?大叔。我哥哥同意了吗?”老二强忍悲痛,问。

“唉!他这个榆木疙瘩呀……”村长话说半截,摇了摇头。

“那怎么办呢?”

“他就是一声不吭。”

“我再去求哥哥,就这一个办法了。”

这老二是邻县的县长,妈妈一直跟着他享福。如今死了,要父母合葬。骨灰运回家,要在家里停放几天,接受亲友吊唁,然后下葬。哥哥就是不答应主丧。他说“我现在住的不是祖宅。当初妈妈狠心,把祖业全卖了。这宅子是我赎回来的,不能算祖业,所以不能停放骨灰。第二,妈妈不认我这个儿子,既然我不是她的儿子,能停在我家吗?还有一说,爹认我这个儿子,没我允许谁破爹的坟,我和谁拼命。”

按当地的风俗,老人过世,有嫡长子打幡,领丧下葬。嫡长子夭折,要有嫡长子的儿子打幡。次子是没这个权力的。哥哥一拿架子,可难坏了老二。

老二进了哥哥的家门,扑通跪在哥哥面前,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老大虽然没哭出声,但眼泪还是不由自主地掉下来。哭归哭,可老大坚决不同意打幡。

老二看一会儿半会儿求不下来只好回到村外,安营下寨。

老二是邻县县长,和本县县法院院长是同学。出于友情,他也跟来了,本乡乡长出于上下级关系,也主动跟来帮忙。这本村村长是老二的本家叔叔,老嫂子没了,哪有不在场的理?县法院、乡长、村长还有一个舅舅,围坐在一块,愁眉苦脸,想不出好法来。

“这样吧!”县法院站起来说:“我和乡长跑一趟,先摸摸情况再说。”

“那就麻烦二位了。”老二感激地说。

“我也跟着,一家当户,好说话。”村长不放心,要跟着去。

县乡村三级官员来到老大家。

县法院坐在上首,乡长坐在下首,村长和老大对面坐下。大家坐好,县法院向乡长使了个眼色。乡长会意,轻漱一声:“老大呀,你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在村里名声也不孬。老太太没了,入土为安,才是正理呀!”

老大没听见似地,只顾吸烟,连头都没抬。

“老大呀!别光吸烟,这位是县法院院长,这位是咱乡乡长。有什么话就说出来。话是开山斧,不说话,咋解决问题呀?”村长向老大介绍说。

老大还是不说话,头也不抬。

“老大,有冤喊冤,有屈叫屈,不说话,这是叫的哪门子劲呢?”乡长有点上火,声音提高了几度。县法院赶紧又做了个手势,示意乡长压压火。

“老大呀!”当官的,都有调节情绪的本领,语气立即缓和下来,“有什么条件提出了。不说话,也解决不了问题呀!”

老大抬起头,扫了他们一眼,满以为他要说话。谁知他又低下了头,点着一支烟,还是一声没吭。

“老大,为人子,老人活着要奉养,死了要安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你不会不知道吧?”

老大拿烟的手哆嗦起来,烟头掉在地上,他捡起来,猛吸一口,还是不说话。

屋里的空气又沉闷又压抑。

“我看今天乡长都把话都说透了,叫老大好好想想,明天再商量,怎么样?”村长说着,看了县法院一眼。县法院点点头。

这样的谈话是无法继续进行下去的,第一个回合就这样结束了。

三个人来到村口,老二一看他们那垂头丧气的样子,就知道是没管好。

“不要紧,今天不成有明天。”老二安慰他们说。

天黑下来了,因为没有月亮,星星显得又多又亮。初秋天气虽不很冷,但野外过夜,对这三个人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二位领导到大队部休息,这儿交给民兵看着。怎么样?”村长说。

“哎——既然县长必须在这儿守灵,我们也不是外人,就尽尽孝吧!”县法院了解民情,对风俗习惯懂得的真不少。

“那就委屈二位了。老嫂子没了,于情于理我都应该在这儿守灵。我也不走了。”村长说着,拿了个马扎坐下来。

星星点灯,人们心里有事,野外守灵,并没有恐怖感。大家围坐一起,实在无话可说。说老大的不是吧,老大是县长的哥哥,深浅都不好。也学起老大来。光吸烟,不说话。

“唉!”老二开腔了,“我这个哥哥可是个好人。是他供养我上学读书的。”

老二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那是一九七八年”,老二说:“父亲因病去世。这可是房倒屋塌的大祸。哥哥只有十五岁,姐姐十二岁,我才九岁。那时刚分了责任田,没人干活,地里收的连交公粮、提留都不够。母亲因伤心过度,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是哥哥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个孩子没白没黑得干,省吃俭用供我和姐姐上学。我们放学回家想帮他干点活,他都不愿意。他说:'只要你们学习好,有个出息比什么都强。’后来我上了大学,有人给哥哥提亲,哥哥说:'等老二大学毕业有工作了,不用钱了,再说吧!’我读了十六年书,姐姐也结婚了,可哥哥已经三十多岁了,早过了婚姻年龄。”

说到这儿,老二看看天空,夜空深邃而神秘。幽默的是,满天星星乱眨眼,不知道到底是喜、是悲、还是感动。反正老二满眼是泪,强忍了好一会儿才接着说:“我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又有人给我哥哥介绍了一个,就是现在的嫂子。当时,她也三十岁,新寡,还有一个三岁的儿子。按说这是门再好不过的亲事。”

“是门好亲事。”乡长赞成说。

“就因为这门亲事,哥哥和母亲闹翻了脸。我这个嫂子也是个苦命人,娘家没人。婆家也是单门独户。一旦丧夫,根本无法生活。哥哥和嫂子见了几次面,都很满意对方。可是,母亲说什么都不同意。”

“长得咋样?”乡长纳闷,不由得问了一句。

“不是。我这个嫂子,又开通,又能干,模样又好。美中不足,就是带着个三岁的孩子。当时计划生育很紧,一对夫妻只准生一个小孩。如果女方把孩子带来,就意味着有了一个孩子,不能再生育了。不带来孩子又没人养。这事哥哥能理解,妈妈说什么也不同意。

“妈妈也有她的道理。如果哥哥不能再生育,我如果只生一个女孩儿,我们家不就绝户了吗?妈妈苦熬苦盼,半辈子守寡,不就白守了吗?

“哥哥的性格就是强。见妈妈死活不愿意,就办了结婚证,一家三口旅行结婚去了。我这妈妈也有一手,把家里的宅房一卖,到城里找我来了。哥哥嫂子回家后,满以为生米做成了熟饭,妈妈就同意了。哪知连个窝也没有了。经大队斡旋调解才把宅房赎回来。从此哥哥一提这事就气,妈妈一提这事就哭。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更加深了两人的矛盾。我的大侄子,就是嫂子带来的那个孩子病了。花没了他们的所有积蓄。找我来借钱。也是乱子该闹气该生,正巧我不在家。哥哥被母亲骂了出来。话说得很难听。哥哥忍无可忍也说了绝情话。”

“那天我正好在场,见两人吵得不可开交,也训了老大几句,把外甥得罪了。”舅舅接过话茬,说了一句。

“嫂子卖了老家的宅子,又借了一屁股债。我背着妈妈给了一部分钱,总算保住了孩子的命。”人们虽说弄懂了老大不葬母的原因,但是,这里不是分摆对错的地方。再说谁对谁错也很难界定。只有沉默。

老二见大家不说话,想缓和一下情绪,说:“说点儿高兴的事吧!后来计划生育政策一缓和,我嫂子也真争气,又给哥哥生了一个儿子。如今读中学了。大儿子大学毕业有了工作,也结婚生子,嫂子跟着带孙子去了。”

“好人有好报”乡长被感动了。

“这样看来,老大肚里怨气不小。不叫人家把怨气放出来,这事完不了。”县法院说,“我想,经过一夜反思,老大心里也可能会有所变化。村长大叔,你自己跑一趟。你们好说话。他提什么条件都先答应下来。”

“好,我自己去。”

“记住,我们是老二的朋友,不是什么官。你也不是村长,是他们的大叔。”县法院嘱咐说。

天亮了,村长叫开老大的门。老大的眼肿得像铃铛,看来是哭了一夜。

天快晌午了,村长才回来。

“怎么样?大外甥怎么说?”舅舅迫不及待地问。

“说白了,就一句话的事,说透了,就没事了。”村长点着一支烟,又说,“条件就一个,就是叫他妈认他这个儿子。”

“这倒是个难题,人没了,怎么认?”乡长为难了。

“好办,好办。只要有条件,咱就能答复。”县法院胸有成竹,脸上现出一丝笑容。

“对对,好办。解铃还需系铃人。我去替姐姐认子去。”舅舅把半截烟一扔,站起身来。

“ 老二、舅舅、咱三个去。二位领导就别跑这一趟了。”村长说着,好像刚想起来似地,“还有一个条件。”

“ 啥条件?你一口气说完。”乡长不耐烦了。

“这也不算个条件,就是既然认了他这个儿子,那带来的孙子是否也认下来?”

“都认,都认,本来就是一家人,还有什么认不认得呢?”舅舅爽快起来。

“我们早就有微信来往,给我哥说,我亲自接去。”老二说。

几个人来到老大家,无非是抱在一起痛哭。哭够了,老大换了重孝,把妈妈的骨灰盒抱进家来,停放好。高搭灵棚,准备接受亲友的吊唁。

几百里地,当天就把嫂子、大侄子、侄媳妇、孙子,一家人接了回来。二侄子,也从县城赶了回来。

这个大侄子,虽然没见过奶奶的面,但是,见妈妈和爸爸哭的悲痛欲绝,也跟着痛哭起来。

老太太风风光光地入土为安了。这个灵前认子的故事,在当地也很快地传开了。

    【在线编辑:林兆丰】

声明:原创作者作品抄袭剽窃责任自负

顾问:卢伟光:《鸡西矿工报》副总编辑

            孙文斌:小说家

            沈晓密:散文家

            郭亚楠:作家 《创业者》编辑

            鲁学民:诗人 学者 鸡西市新闻传媒集团副总经理 总编辑

            白    雪:作家

主编:瑞雪       制作:腊梅      微信号:131154779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民间故事:鬼父
【十七】吕梁民歌创新基地17(谁最好)
村长吃低保,乡长怒了!
民间故事1则,夫妻必看
2岁哥哥安慰摔倒大哭的妹妹:孩子相亲相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民间神话故事:宝葫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