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建华|平凡的妈妈(散文)

诗人档案

杨建华,女,1953年5月生,黑龙江通河县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曾上山下乡当过知青,返城在通河县百货公司工作。曾任商业局党委宣传委员、县妇联宣传部长、财政局信息股长等职。现已退休闲赋在家。平时喜欢读书,写作,旅游,会友。曾有诗歌散文见刊。

平凡的妈妈

 ---写在妈妈逝世26周年之际

         黑龙江通河 杨建华

今年4月29日(农历四月初四),妈妈离开我们已经26周年了。26年来,不用时时想起,因为从来没有忘记。我们姐弟想起妈妈、谈起妈妈还是泪水涟涟,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多么渴望再和妈妈一起说说话,再吃一顿妈妈烧制的菜肴,再享受一次无私的母爱呀!然而,这一切都只能在梦中了------此刻,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音容笑貌又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

  1930年5月24日(阴历4月26)妈妈出生在通河县富乡乡永胜村。妈妈是个苦命人,她3岁时我姥姥就病故了,姥爷含辛茹苦领着妈妈和我大舅、二舅过日子。她七、八岁时就开始为一家人做饭,收拾屋子和干零活。姥爷、舅舅他们每天在外边干活,二舅性急而且吃饭挑剔,他们回来时饭桌必须摆好,不仅有饭菜,而且还要有四碟小咸菜,妈妈都做的非常好。

  妈妈17岁和父亲结婚后又挑起了伺候我太爷、爷爷奶奶和叔叔姑姑这一大家子人的重担。早起晚睡,忙里忙外,做7口人的饭菜,料理家务,做棉衣,无所不干。后来太爷有病,卧床不起两年,都是妈妈给端屎端尿伺候,邻里们都说,老杨家娶了个好孙媳妇。

我们姐弟六人都是妈妈拉扯大的。奶奶在叔叔姑姑家。但每年奶奶都要来我家住些天。1988年奶奶得脑血管病,妈妈把她接回来,不嫌脏、不叫苦、不埋怨,给奶奶梳头、擦身、洗涮,变着法做好吃的,让病中的奶奶舒舒服服的,奶奶为此很受感动。

妈妈心地善良,父亲的一个远方姑姑生病无人照顾,妈妈和父亲说:“我去伺候她二姑奶吧,没儿没女怪可怜的”。她说到做到,去送饭、护理,不怕脏臭,直到她微笑离开人世。妈妈的行动受到在场的人称赞,妈妈做到的这些,有的亲生儿女都做不到啊。

  1961年,父亲调到富乡公社工作,经常下乡。1967年又调回县城任中层干部,两地分居2年。家里全靠妈妈一个人支撑,她从没有怨言,对父亲说:“家里的事不用你管了”。

妈妈非常能干活,在春寒料峭、冰雪将要融化的季节去沿河边割柳条当烧柴,鞋湿透了,手割破了,妈妈全然不顾;烈日炎炎的盛夏,两三天就得去采菜喂猪,赶上大雨天,妈妈就光着脚,拎着鞋,浑身精湿的扛着野菜回来;金秋时节,妈妈又出现在捡粮食的大军中,用捡回来的黄豆换豆腐吃、玉米留着冬天炒爆米花儿,虽然累的腰酸腿痛,但看到劳动得来的果实,她心里美滋滋的:“这些又够咱们一冬吃的了”;寒风凌冽的严冬,妈妈领着我和两个妹妹拉着手推车去十几里以外的山上拉烧柴,饿了在雪地里笼火烤个玉米饼子,渴了捧把雪。她一边满头大汗的搂着烧柴,一边还教我们她过去唱的歌,“旧社会的妇女们,深受封建迫害,每天在家里,不让出大门------。”这种以苦为乐,吃苦耐劳的精神一直感染、陪伴着我们一生向前。

  妈妈是个很普通的人,1米61的个头。由于出生地水质不好,全村人都有“大骨节”病,严重的人连走路都很费劲。妈妈也不例外,一双手每个手指中部骨节都比正常人的粗,但不太严重,由于经常干重活下雨阴天就疼。妈妈走路稍微能看出腿脚有点抬不起来,但小步迈的却很快,有时候年轻人都追不上。

妈妈性格直爽,心怀坦荡,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她一去我单位,看表情就知道她生气了,然而,开导一会儿气就消了。

妈妈没念过书,她知道没文化的苦衷,经常教育我们要刻苦学习,她说:“学习好以后就有饭吃”。在她的督促下,我们姐弟六人在各自班级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用两名中专生、两名大学生的成绩回报给了父母;妈妈不懂大道理,却告诉我们怎样做人,如何去待人处事。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妹妹正在刺绣,起来稍晚点,过后妈妈告诉她:“别头不抬眼不挣的,家里来人了得快点打招呼”。为此,我们都养成了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妈妈不会教育别人,但她却知道怎样去感恩,怎样宽宏大度,不管是对亲属或在单位都能将心比心善待他人。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我们都做到了善良、真诚、宽厚和知书达理。

  六十年代正是闹自然灾害时期,为了让我们填饱肚子,妈妈从没吃饱过,有时饭不够吃,她就说你们吃吧,我不饿。她却躲在角落里吃咸菜喝开水。

回到县城后,妈妈有了工作,生活条件逐渐好转,但她还是舍不得吃,苹果摆在身边却吃萝卜,留着给孙辈们吃,她说,“我过五年再吃也不晚”。每周末回到妈家,她都给我们做好吃的,妈妈的拿手菜红烧鱼、红焖排骨、烙的筋饼都是我们的最爱。

父母利用闲暇时间养了20多只小鸡,采菜、添水、挆鸡食,收拾鸡粪等,精心喂养、精心伺候。每天晚上赶小鸡上架才是一大风景线呢:晚饭后,父母两人手持长棍,围住鸡群,边吆喝边慢慢的把小鸡往鸡架里面赶,有时鸡不听话就跑出很远,一个跑出去不要紧,一群鸡就都散了,还得重新归拢,性急的父亲气的直喊。有时我们帮着撵鸡,人多小鸡害怕,进架就快些,父母为此很高兴。

父母家是两间房,小院宽敞。屋子前窗户下是鸡架,鸡架上边的西侧摆放着四、五个鸡窝,每到鸡下蛋季节,妈妈随时去鸡窝里取鸡蛋,乐呵呵地拿回屋里,然后查好数,一一分好,自然自语地说“这些给老二家,那些给老三家,再攒些给老四家-----”,而她自己连生病时却舍不得吃一枚鸡蛋。

房子的东侧有三间房的地方,父母充分利用,起早贪晚种上各种蔬菜。挖土、浇水、施肥、拔草、收获。可真是耗费劳力和精力。他们自己吃不多少,都是给我们种的。每当鲜菜下园,妈妈总是让我们各家拿去尝鲜。平时我们回到父母家,临走时妈妈忘不了那句话“都拿点菜回去”,想起这句话,又浮现了妈妈慈祥的面孔,出现了妈妈摘豆角的情景:骄阳似火,妈妈在小园里聚精会神地摘豆角,高大的豆角秧闷得人喘不过气来,妈妈豆粒大的汗珠在额头上淌下来,腿部还时常有蚊蠓叮咬,妈妈不知疲倦的摘了一袋又一袋,等着我们各家来取。每到中秋节前夕,妈妈把早已摘好的豆角放到簸箕里搁在阴凉处给我们留着,不让我们花钱买。

  勤俭持家是妈妈的座右铭。六、七十年代,我们姐妹穿衣服都是大的穿完了给小的穿,虽然每个衣服上都有补丁,但是特别干净。记得我在青年点穿的蓝裤子上有十几块补丁也不觉得难为情。

在我很小的记忆中,每天晚上妈妈都要缝缝补补,特别是冬天做棉衣,我们都睡一觉了,看到妈妈还在黑暗的小灯底下一声不响地打棉花片,缝补棉衣,一直忙到深夜。第二天为了上学赶时间,一大早就做出香喷喷的饭菜,从不让我们迟到。

妈妈平时只愿意穿那件蓝色工作服,一年到头也不添件新衣裳,还总是笑呵呵的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生活条件好了,她还是老习惯,舍不得往自己身上花钱,儿女给她买的布料舍不得做去送给别人,说“我退休在家,不用穿那么好”。她一生没有一件金银首饰,没戴过手表,没穿过贵重衣服,没出过远门。妈妈就是这样,心里装着儿女,装着这个家,唯独没有她自己。

  听妈妈说,我们姐弟六人中我是最累人的,小时候体弱多病。她做饭时抱着我,上厕所背着我,即使她生“伤寒病”,我还得在她身上玩。为此,我长大后主动承担家里的洗衣、挑水、劈柴的重活,用分担其劳动来弥补儿时父母对我的操劳与担惊受怕。

我生女儿后是冬季,妈妈上班非常忙,她总抽出时间来看我,她说,我不来心里放不下呀。看到妈妈每次冻红的双手和帽子、围脖上的霜雪,即心疼又让我感受到母爱是多么无私!

大姐、小妹家在外地,她常捎东西,去看望。她惦记这个,又念叨那个。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哇”。

她对隔代人更是关怀备至,孙子的出世给她带来无限的希望,乐得合不拢嘴,视为掌上明珠,天天守候在身边。

四妹家在父母家西屋,傍晚孩子有时跑到大街上玩,发现不在附近,她就喊:“婷婷,婷婷,你在哪?”直到找到为止。

平时,不论附近哪个子女的孩子生了病,妈妈的小屋就成了孩子的“住院处”。

妈妈就是这样为儿女操碎了心,默默无闻、心甘情愿的奉献着。

  妈妈不仅爱儿女,爱亲人,更爱自己的工作。她是县国营饭店的工人,需要上、下午倒班,早班5点上岗。晚班9点多下班。家距离饭店将近2里路。她不会骑自行车,但她总是每天第一个到单位。妈的工作是最累的:看大锅(煮饺子、煮面条)、洗碗、切菜、面案(做各种面食),样样都干过而且都能干好,自己份内工作干完还去帮助别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被大家称为单位的“老黄牛”,多次被选为商业系统先进个人。

多少艰辛坎坷,多少劳碌奔波,妈都挺过来了,就连“伤寒病”和1975年那次腹部大手术,她都撑着过来了。妈这辈子就像一匹老马,走过了许多沟沟坎坎,可到了卸下包袱该休息、享受晚年天伦之乐的幸福生活时,她却突然发病倒在医院的病床上。妈终于没有熬过脑出血这一关,发病14个小时就两手空空的走了------我们没有给她端过一碗水,喂过一口饭,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妈妈的去世,让我第一次尝到了人世间生离死别、撕心裂肺的痛苦,我的心像被掏空了一样。我才真正体会到“母爱是任何爱也替代不了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妈妈和天下的母亲一样,是平凡的。但在平凡中显示出特有的母爱无私、母爱伟大、母爱永恒的博大精神!

如今,妈妈可以含笑九泉,因为她的六个子女都已继承了她质朴善良、勤劳节俭的优秀品质,诚挚守信的为人理念和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都在像她一样做人,并熏陶着我们下一代。            

O一七年四月二十日

在线编辑:林兆丰

顾问:卢伟光:作家 《鸡西矿工报》副总编辑

            孙文斌:小说家

            沈晓密:散文家

            秦    萌:《北方时报》“乡雪版“”编辑

            郭亚楠:作家 《创业者》编辑

            白    雪:作家

主编:瑞雪       制作:腊梅      微信号:131154779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范文12篇)
【文学之友】散文:母亲
妈 妈 的 爱 -----睿
散文||母爱永恒
母爱伴我成长
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读完泪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