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远在路上|一个小姑娘的命运(小说)


                              作家档案

陈百贵笔名:永远在路上。1955年出生。山东省临清市人。喜欢用文字记录永远在路上的情景。

   一个小姑娘的命运                                                    文/永远在路上(山东临清)     

一 公交车上 
       

这是一辆从城区开往辖区乡镇的公交车。

车门一开上来一位姑娘,十七八岁的样子。既没染发也没化妆,纯朴得就像农村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就像秋阳下的红高粱 。她刚刚坐下,手机就响了起来。她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黑亮的眸子,便被泪水罩了起来。

“喂!出来了吗?” 

“上车了。” 

“怎么还带着哭腔?” 

“他们又逼了我一晚上。” 

“怎么能这样呢?不是你的亲爸亲妈么?” 

“再逼我,我就自杀。自杀也要跑出万八里去。叫他们找不着。” 

“可别那样。车到山前必有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 

“他们把婚期都定了。八月份。” 

“这不还有好几个月吗?别上愁。” 

“先挂吧!进了厂再说。车上人多。” 

“人多怕么?都到了这个份上了,我也不背人了,免得我死了,人们还不知道我是怎么死的。” 

“挂吧!憨妮子。到了厂再说。” 

对方挂断了电话。小姑娘瞪着眼看着手机。泪珠似乎要滚落下来。 

车上的乘客都把目光聚在了小姑娘身上。乘务员过来劝说她:“孩子,千万不要寻短见。” 

“谢谢你,大姨。我想好了,不自杀。到时候就远逃。” 

“到底啥事呀?叫你如此伤心?” 

“唉!” 小姑娘长叹一声,开始诉说起来。

原来,小姑娘家一直很穷,是个低保户。说到穷,也不像过去那样,缺吃少穿。只是金钱上拮据一点罢了。过去就小姑娘自己,生活压力不大。后来计生政策一放开,他父亲就产生了要一个男孩的想法。趁着年轻,别断了后代烟火。毕竟无后是人生一大缺憾。说来也巧,还真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中年得子,两口子喜得了不地。小子是有了,要想叫后代烟火不断,就得给儿子娶媳妇。可过得这么穷,有谁的姑娘愿意来呢?再说小姑娘的父亲,只会夏天卖冰糕 ,冬天卖煮山芋,发财的手段实在没有。小儿子就要上幼儿园了,兜里没钱,眼下这一关就不好过。两口子一商量,叫上初三的小姑娘停了学。省下来的钱,叫儿子上幼儿园。为此,小姑娘还大哭了一场。在家帮父亲卖了两年冰糕。后来小姑娘托她的班主任老师,把她安排在校办工厂打工。

“在校办工厂干,一个月多少钱?” 一个乘客问。

“不到两千。” 

“咋不到别的厂子干去?别的厂子工资高。” 

“别的厂子的老板都不是个东西。还是在老师手底下干活安全。” 小姑娘说到这里,低下头沉思了一会,又叙述下去。

最近有人给小姑娘介绍了个对象,是个富二代。聘礼先给二十万。人家就看准了小姑娘的模样 ,再穷也不在乎。这可是个脱贫致富的好机会。过了这个村,可就赶不上这个店了。父亲虽然不同意,可也由不得他。母亲一口答应了下来。没想到小姑娘说啥也不同意。原来这富二代,长得一表人才,就是有点智障。想娶个聪明伶俐的媳妇,好改改基因,生个智力健全的小孙子。

他们没想到小姑娘死活不同意。开始是说服教育,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后来就批评教育。批评教育不见效 ,最后的一招就是,牛不喝水强按头了。这就是小姑娘要逃婚的原因。

“其实,这婚事也可以。他家有几辈子也花不完的钱。儿子又傻,进门还不是你当家。” 一个人做了个理性分析。

“你们小青年不懂事。你看,这挣两个钱多不容易呀!” 开车的司机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是知道挣钱是多么的辛苦了。

“你们大人,咋都是这个想法?谁愿意守着个憨头过一辈子呀?” 小姑娘急得快哭了,反驳说。

“因为我们都是凭力气挣钱的。动动嘴皮子就来钱,那多容易呀!累死累活干一天,不如人家一句话挣得多。”

“谁也赶不谁身上。” 

“这不是劝你吗!孩子。凡事往宽处里想。可别极端了。”

车上没人再说话了。一会儿到了厂门口。小姑娘下了车,头也不回地向厂里走去。

车上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人们再也不去想它。过了一会儿,人们不耐寂寞,嘻嘻哈哈地又议论起了别的事。

二 在酒店里


事就喜欢凑巧,故事也是这样。你越想知道结尾,四处打听,也打听不到。如果碰到这个“巧”字上,就是不出屋,也会有人跑来告诉你。

一天,我出门办事。又路过那个校办工厂门口,见到了我的老同学。他原来是这个工厂的负责人。老同学见面,自然不愿意打个招呼就过去。他给保安留了一句话,就把我拉到了酒店里。

三杯酒过去,互相问候一番,就东拉西扯起来。我不由想起了去年的事,就向老同学打听去年那个小姑娘的事来。

“你说的是她呀!解决了,还是我一手操办的呢!”老同学,眉飞色舞。看来事情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小姑娘,是我的学生,在校时品学兼优。在厂里,表现也很好。我把她吸收为固定工了,现在成了一条工作线的负责人。”这老同学也会卖关子,说到这里,举起酒杯来。笑眯眯地说:“来,别光听,喝,喝一口再听。这里面的事多着呢!一句半句交代不完。”

我哪里还有心喝酒?姑娘的结局很理想。这一点当然不用担心了。但事情的始末缘由,更勾起了我的兴趣。

原来,这小姑娘的爷爷,当年是市里有名的劳模,共产党员,厂里的技术骨干,响当当的人物。后来,不知怎地厂里竟负起债来。一转型,机器卖完也不够还债的。工人下岗,净身出厂。铁饭碗一丢,别说泥饭碗了,连饭也没得吃啦,这回真成了无产阶级了。别的手艺不会,就卖起冰糕,煮山芋糊口。后来听说厂子承包出去了。他想,就凭我的手艺还不上家来请我?哪里想到人家热热闹闹地干起来了,压根就没请他的意思。没法,一要吃饭,二要穿衣。英雄末路,面子不能当饭吃,志气不能当衣穿。只好到厂里去求人家。

“大叔呀!不是我不用你。你那技术落后了。”

“怎么?机器不是还是那些机器吗?”

“当然,机器没变,活也没变。可性质变了。”

“啥性质?”

“性质是,我要赚钱,你的技术能叫我赚钱吗?”厂长递过一根烟:“抽一支,走吧,大叔。你是咱市里的大人物,说真的,我也不敢用你。”

小姑娘的爷爷从厂里出来。一脑子乱麻,捋不出个头绪来。我对党忠诚,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我对事业忠诚,年年得奖,被评为劳动模范。我的技术怎么就不能赚钱了呢?

回到家还是干起了小买卖。别人没回厂,就买了车床,在家里给厂里加工零部件。也都发了财。

“大叔,就凭你那两下子,发财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吗?”

“干不起,没钱。”

“我拿钱,咱俩干。行不?只要你活动活动心眼儿,别老是标准,标准的,咱就能赚钱。什么是标准?能卖出去,就是标准。能赚到钱,就是本事,”

小姑娘的爷爷,苦笑笑。默默地走开了。

由于没钱,儿子没能读书。由于没钱,儿子结婚很晚。父母一去世,儿子继承的仍是夏天卖冰糕,冬天卖煮地瓜。再后来成了低保户。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越来越规范,工厂的管理也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产品质量,也有人把关了。技术好的人又吃香了。只可惜小姑娘的爷爷已经去世了。

现在城市居民有钱的,住房问题解决了。没钱的,经过拆迁,也住进了楼房。但住在偏僻一点的住户,仍蜗居在老房子里。小姑娘家就属于这种情况。这就是这场小闹剧的根源。

我的老同学,介绍到这里,做完总结,我又问了一句:“现在,改革把民生问题摆在了头里,相信这些问题很快就会解决。小姑娘跟家里的矛盾是怎么解决的?”

老同学笑了笑,说:“小姑娘的父母都是老实人,很通情达理,老党员的后代,对党还是忠诚的,对政府还是信任的。我说我也是党员,现在政府扶贫的力度越来越大,他们也对未来的生活解除了忧虑。这小姑娘也真是个人才,继承了她爷爷的优点,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现在学完了高中课程,正准备考大学呢!”

“也多亏了你,慧眼识人。”

“我是党员,'为人民谋幸福’,这是《东方红》里唱出来的。我们这一辈人可不能丢了。”

从酒店出来,天已经很晚了。看来事是办不成了,只好明天再说。好在解除了埋在心里一年的心结。
                                           
三 回家的路上


车门一开,这回上来的是我。车上的人,都是笑嘻嘻的,开心的很。正议论着农村结婚要彩礼的事。最少二十万,上不封顶。好在这些话,都是笑着说出来的。这是现象,根源在哪里呢?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

车又经过校办工厂的门口,我看到校办工厂的宣传栏里赫然贴着小姑娘的照片。没有染发,没有化妆,朴素的就像一株秋阳下的红高粱。

                   在线编辑:林兆丰

顾问:卢伟光:作家 《鸡西矿工报》副总编辑

            孙文斌:小说家

            沈晓密:散文家

            秦    萌:《北方时报》“乡雪版“”编辑

            郭亚楠:作家 《创业者》编辑

            白    雪:作家

主编:瑞雪       制作:腊梅      微信号:131154779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南作家散文】陈 彬 / 母亲
老房子
冰糕的故事
怀念被“剥削”的日子,这是为什么呢?
老板抓狂了,工厂年后上班订单堆成山却没有工人干活,原因很现实
女友未婚先孕,男子上门提亲!丈母娘:拿20万彩礼,没钱可分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