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小说】二嫂卖蒜/高文铎


  【二十世纪1980年代期密山集市掠影·小说】
         


  嫂  卖  蒜


  /高文铎(黑龙江密山)

1980年,密山文化馆编印的油印小报刊登的小说《二嫂卖蒜》被《黑龙江农村报》(1980年10月8日)转载。我收到该报寄来的样本,但将密山县误作“虎林县”,高文铎也印成“高文夺”。近日,清理旧物,在一捆书信中发现这张报纸。——题记

张二嫂推着独轮车,紧赶慢赶到了集上,好场地还是被人全占去了。她自怨自艾地说:“咳,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提起张二嫂,十里八村无人不晓。老张家二哥是个“面团儿”,媳妇是个“刺猬”,顶门撑户全靠二嫂。那年,“工作队”下乡割“资本主义尾巴”,地瓜秧拔个精光,黄瓜苗一人留三棵,大蒜是重点扫荡对象。全村50多户,谁不是打掉门牙往肚里咽?唯独张二嫂“特”,把工作队长的勒令当成耳旁风,操起洋叉站在障子门当央,横眉竖眼,怒气吼声:“哪个兔崽子敢拔一头,老娘就挑出他狗肠子来!”俗话说“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工作队识趣,来个明撤暗偷袭。二嫂料到这一手,自个站岗放哨,一连三宿没合眼,第四日到底熬不过,打了个盹,醒过来一瞧,两千多头大蒜尸横遍野,张二嫂气的一蹦脚,踩在镐把上,也是寸劲,镐把一折两截。二嫂解了气,倒是二哥一病不起,整整扎古了半年才好利索。这码子事被人说书讲古般地传扬出去,越传越神,张二嫂简直成了当代穆桂英。

荒诞岁月终于结束了。今年,张二嫂家栽了一万头大蒜。今儿个要讨个利市,赶早出了门,走到村口,一搭眼瞧见五保户韩大叔家昨晚走失的小猪在草甸子里。张二嫂便把小猪轰回村,送到韩大叔家。这时节也就日上三竿了,张二嫂大步流星推车直奔集市。

集市特别热闹。张二嫂放定独轮车,不慌不忙蹓了一趟行情,心中有了底,这才解开麻袋口,亮出两辫子大蒜。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二嫂家的大蒜一亮出来就很抢眼,只见紫头蒜个个大如鸡蛋,干净鲜亮,饱满匀称。张二嫂这地方虽说是个冷场,现在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

“怎么卖的?”有人问价了。

“两块五。”二嫂回答得干脆利落。

“少点行不?”

二嫂摇摇头。

“大嫂,你这蒜是不错,可是贵了点。那边一块、一块五的有的是。”

二嫂笑笑说:“老哥,俺不是买卖人,说的是实价,没有谎。”二嫂语气诚恳、坚决,不容讨价还价。

围观中,有人痛快地说:“给我来一辫子。”

有了开头就有人接茬。有的人从别处买了,叫苦不迭地说:“吃亏了。这一辫子蒜顶我买的两辫子!”

快到晌午的时候,张二嫂的两条麻袋都瘪了,只剩搭在车架上的四、五辫蒜。这时,走来一个汉子,张二嫂一打眼就认出他是当年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王队长。王队长原来是后山的村民,因为“造反”被县革委会抽调当了工作队队长。1977年才解散回原生产队,今天也来逛市场。王队长没认出张二嫂,也难怪,这两年,王队长廋了,张二嫂却胖了。再说,那时王队长到处割尾巴,哪能记得清割过谁?张二嫂是受害者,自然印象深刻。张二嫂本想损他几句,一看他那落魄的样子,心肠先软了。

“大嫂,这蒜啥价?”

“老弟想买少算点,五块。”

张二嫂是存心捉弄人,王队长毫无感觉却自言自语道:“值,值,值!这蒜只有张家屯的能比。”说着猛一抬头,眼光从大蒜游离到二嫂脸庞,“大嫂是······”

“张······”二嫂刚要承认是张家屯,却猛然觉得不妥,万一被认出多么尴尬。再说,王队长连说三个“值”字,已经把她的心熨平了。忙改口道:“张······张家屯的就那么好?俺是前山的。”

王队长竖起大拇哥。二嫂噗嗤一笑,说:“老弟要多少?”王队长嗫嚅着说:“都,都想要。”

“都要?”

“对,都要。

“干嘛?”

“做栽子。”

张二嫂一下子明白王队长也想摆地摊卖蒜苗,忍不住说出一句戏弄话:“你不怕割资本主义尾巴?”

王队长愣了一下,“哪,那么多尾巴?还资本主义。”说着尴尬地嘿嘿笑了。

张二嫂心中有一丝隐隐地满足,痛快地说:“老弟,俺这蒜实价告诉你,两块五,都拿去吧。”

“好!”王队长高兴地马上数钱。五辫子蒜十二块五,翻遍里外兜只有十一块六毛,还差九毛钱。

王队长手足无措,无奈地看着张二嫂。

张二嫂笑了,“行啦,差就差点吧,都是自家种的。”

“这······”

“这什么?都能挣点钱不好吗?”

王队长似有所悟,连声道谢。

张二嫂把独轮车推出市场,轻松快活地想,再到商店给当家的扯上八尺卡叽,让他也鲜亮鲜亮。

    (原载密山县文化馆1980年油印小报,文字略有改动。)

【后记】1980年,密山县文化馆创办八开油印小报。张健翼碰到我,让我给这张文化报写点什么。写什么好呢?想了又想,迟迟没有动笔。

一天,逛早市,看见一位中年妇女卖蒜,讨价还价中十分爽快、豪气,触动灵感,虚构成文,勉强交差。

张健翼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密山县文化馆组织、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1959年冬,他主持召开全县创作会议,号召大家写诗、写小说、写剧本,歌颂伟大的时代。我有幸参加这次会议,目睹健翼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精神。70年代,密山县第一篇刊登在省级文学月刊《北方文学》的短篇小说,在县內产生轰动效应。作者车广禄(和平公社社员)得到张健翼的热心辅导和鼎力推荐。此后,不断有新人新作走出密山。

张健翼为密山县早期文化艺术工作,呕心沥血,甘当人梯,做出贡献。他是密山文化界的开拓者,我们不该忘记他。

翻出旧作,缅怀健翼。

2022年1月


【在线编辑:林兆丰】

顾问:孙文斌  沈晓密  秦 萌  郭亚楠  鄂俊光  于浩  张磊晶  刘俊

主编:林兆丰  13115477919(微信)

制作:腊梅 15045786778(微信)  主播:安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知青爱情长篇小说——《红玫瑰》(68)
这是密山吗?!
它是止咳王,再久的感冒、咳嗽、流鼻涕,吃一次就好
【诗晚参赛】宋丽:七律·怀念高桥
[菜谱]大蒜鳝段
大蒜总是发芽?20年蒜农撒点它,放多久保证都新鲜不干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