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佝偻病营养

本文选自我的《疾病营养》一书。

 一、概述

 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疾病,简称为佝偻病。在婴儿期较为常见,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佝偻病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佝偻病使小儿免疫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1.症状体征

 佝偻病和骨软化病是维生素D缺乏在临床特有的表现。佝偻病发生于生长发育中的婴幼儿及儿童时期。骨软化症发生于成年人,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别。

 1.1.佝偻病

 (1)症状:主要为神经精神症状,见于佝偻病的活动初期和极期。小儿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夜哭、多汗,由于汗液刺激,常摇头擦枕见枕后脱发(枕秃)或环形脱发。随着病情进展,表现肌张力低下、关节韧带松懈、腹部膨大如蛙腹。发育迟缓,独立行走较晚;重症佝偻病常伴贫血、肝脾肿大、营养不良、全身免疫力下降,易患腹泻、肺炎,且易成迁延性。患儿血钙过低,可出现低钙抽痉(手足搐搦症),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面部及手足肌肉抽搐或全身惊厥,发作短暂约数分钟即停止,但亦可间歇性频繁发作,严重的惊厥可因喉痉挛引起窒息。

 (2)骨骼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出现骨骼改变,多见于佝偻病活动极期。骨骼的改变与年龄、生长速度与维生素D缺乏程度等因素有关:

 ①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以枕骨或顶骨为明显,手指压迫时颅骨凹陷,去掉压力即恢复原状(如乒乓球感觉);6个月后颅骨增长速度减慢,表现为骨膜下骨样组织增生,额骨、顶骨隆起成方颅、严重时尚可呈十字颅、鞍状颅。此外尚有前囟迟闭,出牙迟,齿质不坚,排列不整齐。

 ②胸部两侧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呈钝圆形隆起称“肋串珠”,以第7~10肋为显著;肋骨软化,受膈肌牵拉,其附着处的肋骨内陷形成横沟(称为赫氏沟);严重佝偻病胸骨前突形成鸡胸;胸骨剑突部内陷形成漏斗胸,由于胸部畸形影响肺扩张及肺循环,容易合并重症肺炎或肺不张。以上畸形多见于6个月~1岁婴儿。

 ③脊柱及四肢可向前后或侧向弯曲,四肢长骨干骺端肥大,腕及踝部膨大似“手镯”“脚镯”,常见于7~8个月;1岁后小儿开始行走,下肢长骨因负重弯曲呈“O”形或“X”形腿。“O”形腿,两足靠拢时两膝关节距离在3cm以下为轻度,3cm以上为重度。“X”形腿两膝靠拢时两踝关节距离及轻、重判定标准同“O”形腿。

 早期轻型佝偻病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不留下骨骼畸形。重型至恢复期可遗留轻重不等的骨骼畸形,如方颅、鸡胸、“O”形或“X”形腿,大多见于3岁以后。

 1.2.骨软化病

 常见的症状是骨痛、肌无力、肌痉挛和骨压痛。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背部及腰腿疼痛,活动时加剧,肌无力是维生素D缺乏的一个重要表现,开始患者上楼梯或从座位起立时很吃力,骨痛与肌无力同时存在。患者步态特殊,被称为“鸭步”,最后走路困难,迫使病人卧床不起。体检时患者胸骨、肋骨、骨盆及大关节处,有明显压痛。骨骼畸形有颈部缩短、头下沉、脊柱后侧凸;鸡胸、骨盆狭窄,造成女性分娩困难;不少病人发生病理性骨折。

1.3.其他临床类型

 (1)先天性佝偻病:多见于北方寒冷地区,发病率为16.4%。多见于早产儿、多胎、低体重儿、冬春季出生婴儿。母亲孕期有维生素D缺乏史,缺少动物性食品,少见阳光;或孕妇体弱多病,患肝、肾或其他内分泌疾病。孕妇经常发生手足搐搦、腓肠肌痉挛、骨痛、腰腿痛等症状,重者可有骨软化病。新生儿临床症状可不明显,部分有易惊,夜间睡眠不安、哭吵。体征以颅骨软化、前囟大,直通后囟,颅骨缝宽,边缘软化为主;胸部骨骼改变如肋软沟、漏斗胸较为少见。X线检查腕部正位片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先天性佝偻病显示典型佝偻病变化。血液生化改变仅能供诊断参考。

 (2)晚发型佝偻病:多见于北温带地区,好发于冬末春初季节,5~15岁儿童多发。日晒不足导致维生素D摄入不足,与生长速度较快或有身高剧增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行走乏力、下肢疼痛,尤其是膝、踝关节或足跟痛,常诉腓肠肌痉挛。此外,尚有多汗、睡眠不安等症状;病程长者可有下肢变形(“O”形或“X”形腿),少数可见肋外翻或鸡胸等胸廓畸形。实验室检查显示25-(OH)D降低(<24~96nmol/L),碱性磷酸酶增高(>30金氏单位),血钙、血磷降低。X线腕部摄片可显示轻重不等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变化。根据实验室与X线检查可除外生长痛、风湿病、类风湿病等。

 2.病因病理

 2.1.日光照射不足  充足的紫外线照射,使人体皮肤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产生维生素D的量与紫外线的强度、照射时间和皮肤暴露的面积成正比。在冬春季节因寒冷缺少户外活动或在多雾地区、工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高楼林立都可使紫外线照射不足。

 2.2.维生素D摄入不足  多见于在2岁前未进食含维生素D食物的婴幼儿和长期母乳喂养未及时补充鱼肝油的婴幼儿。小儿由于生长速度迅速易引起相对缺乏,尤其在早产儿、双胎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体内维生素D、钙、磷储存少,出生后生长快易患佝偻病。多次妊娠和长期哺乳的母亲体内储备钙大量消耗,若维生素D摄入不足很快出现骨软化病。

 2.3.维生素D吸收不良及活化障碍  肝、胆、胰等疾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利用。老年人由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降低和肠道维生素D的吸收率下降使骨质疏松症加剧。肝、肾严重病变影响维生素D羟化为活性的25-(0H)D和1,25-(OH)2D。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Ⅰ型为25-(OH)D1α羟化酶的功能受损,Ⅱ型系基因突变致1,25-(OH)2D受体损害。

 苯巴比妥药物可诱导肝微粒体酶改变,使维生素D 25-羟化酶的活性下降,并促进胆汁分泌,使维生素D降解加快,从而降低血清中维生素D和25-(OH)D的浓度。

 3.发病机制

 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内钙、磷吸收减少,使血钙、血磷下降,血钙下降促使甲状旁腺分泌增加,后者有促进破骨细胞溶解骨盐作用,使旧骨脱钙,骨钙进入血中维持血钙接近正常。但甲状旁腺素可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以致尿磷增加,血磷降低,血液中钙、磷乘积降低(<40),使体内骨骼成骨过程钙化受阻,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造成骨骺端及骨膜下骨样组织堆积,引起佝偻病及骨软化病。

 如甲状旁腺反应迟钝,骨钙不能很快游离到血中,则血钙下降。如血总钙下降到1.75~1.87mmol/L(7~7.5mg/dl),血游离钙低于0.88~1.0mmol/L(3.5~4.0mg/dl)以下,出现手足搐搦低钙惊厥。

 二、综合建议

 1.能量及营养素:

 ⑴碳水化合物摄入均衡,维持正常能量供给即可。

 ⑵蛋白质供给均衡,均衡的蛋白质有利于骨基蛋白质的合成。因此需注意摄入优质蛋白质,适量增加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一方面豆类含优质蛋白质;另一方面豆类含钙较丰富。

 ⑶脂肪的供给均衡,维持正常机体的代谢需要且以含多不饱和脂肪的植物油脂为主。

 ⑷维生素类的供给

 ①维生素D促进钙代谢、吸收,促进骨钙化,促进钙、磷的重吸收。维生素D的来源:一是紫外线照射;二是食物,如海鱼、蛋黄、肝脏、鱼肝油等。但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可引起中毒,特别是补充维生素D制剂是应注意,中毒症状包括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因此,不可过量服用维生素D制剂和过量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

 ②维生素K能促进骨代谢;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奶酪、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菠菜、海藻、莴苣、甘蓝菜、豌豆、花椰菜、香菜、豆油等;

 ③维生素C参与羟化反应而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各类时令新鲜蔬菜、水果等。

 其他维生素的供给均衡。

 ⑸矿物质的供给

 ①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与维生素D对防治佝偻病、骨软化症有重要作用。富含钙的食物,如奶类及其制品、鱼(最好连骨吃)、虾皮、虾米、海带、紫菜等均含有丰富的钙质且易被人体吸收,另外蔬菜也是钙质来源之一,如金针菜、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等,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又可给人体提供钙质,在日常膳食应适当增加摄入量。

 ②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且适宜的钙、磷比例有利于钙的吸收。因此应适量增加富含磷的食物,如瘦肉、禽、鱼、蛋、坚果、紫菜、海带、豆类等。

 ③镁维护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护胃肠道的功能。应适量增加富含镁的食物如蔬菜类、粗粮、坚果、肉类、淀粉类等。其他矿物质摄入均衡。

 ⑹适当限制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有限制大部分矿物质吸收的特点,包括钙、镁、磷等。因此在补充维生素D、钙、磷、镁的时候,减少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粗粮类、麦麸类、魔芋、竹笋等。

 2.无论婴幼儿还是成年人,均应进行户外活动,有利于维生素D的补充和身心健康,提高免疫力。

 3.维生素D缺乏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孕妇应有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供应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妊娠后期7~9个月可每天服维生素D 25μg(1000U)或给维生素D22500~5000μg(10万~20万U)一次口服;每天应由膳食中应供给1000mg钙,不足的用钙剂补充。

 新生儿期应提倡母乳喂养并尽早开始户外活动,接触阳光,由于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应开窗晒太阳。目前认为新生儿即有维生素D缺乏或亚临床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我国的维生素D膳食推荐量为10μg/d(400U/d)。婴幼儿需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如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每天1~2h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增加维生素D强化奶制品的摄入等。对于早产儿、双胎、体弱儿、生长发育特别迅速的小儿可用维生素D37500μg(30万U)一次肌内注射;也可口服维生素D制剂。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亦应摄入维生素D和钙剂,以预防骨软化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4.膳食用合理的烹调方法,各类食物交替食用,三餐定时定量。

 5.保证充足的睡眠,戒烟酒。

 三、食物选择

 1.宜选食物:谷薯类、豆类、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坚果类、鱼类、畜禽瘦肉类、奶类等。

 2.少选或忌用食物:动物肥肉类、油煎油炸类、熏烤类、腌渍类、咖啡浓茶类、碳酸饮料类、辛辣刺激类、冷饮类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八章代谢性骨病
奇妙的微量营养素(二)维生素D
低磷酸酯酶症诊疗指南(2019年版)
【低磷性佝偻病】
微头条
妈妈必知:宝宝佝偻病预防及调理全攻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